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金融制度也随着之发展变化,农村金融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做成部分,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农村信用社也紧跟农村金融的改革发展步伐,加大了改革力度。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信社主要经历了一下三个阶段:1979-1996 年农信社主要进行恢复调整整顿内部管理结构,1996-2003 年农信社处于独立发展阶段,2003-至今农信社是加快改革步伐,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鉴于农信社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本文将重点针对这一阶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农信社改革道路上绩效发展水平,为农信社的改革与发展大业铺路,为农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DEA 模型是指运筹学中的数据包络法,在研究一个企业的相对效率时,DEA模型有着其他计量模型无可比拟的优点,首先,DEA 方法需要构建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可以是多个投入指标和多个产出指标,因此可以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次,每个变量不需要设置权数,也不需要对其标准化,使用最原始的数据对相对效率进行评价,能够还原事实,保证结果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最后,各个指标之间不需要考虑相关性、共线性等问题,而且更够计算出每个指标的冗余值,为解决DEA 无效问题提供了根本性的办法。本文以绩效评价相关理论为基础,利用 DEA 模型的 BCC 模型,并建立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体系,从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及资产质量四个层面,全方位的考察农信社的绩效。为了更加全面、透彻的分析农信社的改革绩效情况,本文不仅研究分析农信社的运营能力和获利能力,而且还研究分析了农信社的发展能力和资产质量状况,通过对农信社的全面剖析,寻找解决农信社发展阻力的对策。
.......
1.2 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农村信用社已经进入全面深化发展阶段,一些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本文主要分析农信社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农信社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模型和构建恰当的指标体系,对农信社的相关数据进行软件处理,得出农信社投入指标冗余时的改进值,得出改善农信社发展的建议。国外学者一般将绩效理论分为结构法和非结构法两大类。根据 Berger(1995)[1]、Hannan(1998)[2]的划分依据,结构法可以分为市场支配论(MP)和效率结构论(ES)。其中,MP 包括 SCP 假说、QL 假说和 RMP 假说;ES 包括 ESX 假说和 ESS 假说。非结构法是指新兴经验产业组织理论(NEIO),主要研究银行类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对银行绩效影响,此方法需要研究不同类型的数据,并且认为影响银行绩效的关键因素是非结构性因素[3]。Mason(1939)首先提出了 SCP 假说,他认为银行的产业越集中,收益率越高,银行可以通过规模优势来降低生产成本[4]。Hassan,Bashir(2002)通过实证研究 21个国家 1994-2001 年的银行绩效数据,得出市场集中度对 ROA、ROE、税前利润等绩效指标具有显著地正相关关系,结论支持了 SCP 假说[5]。Kosmidou et al(2005)通过分析英国银行 1995-2002 年的收益发现 CR5 统计显著,验证了 SCP 假说[6]。
......
第 2 章 理论基础
在农村金融中,农村信用社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民朋友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我国农村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农业的稳健发展。农村信用社绩效水平在反映其自身经营水平的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农户的经济水平,可以看出,提高农信社绩效水平是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事业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本文以山东省农信社为例研究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绩效水平,运用相关实证模型分析影响农信社绩效水平的因素,从而找到提高农信社绩效水平的途径。在此之前,下面首先介绍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和绩效评价方法的相关理论。
2.1 农村金融改革相关理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便致力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也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由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正规金融机构组成;另一部分由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私人钱庄、私人典当、民间借贷、高利贷、合会等非正规金融机构组成。2003 年之前,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进程缓慢,主要处于恢复调整与独立发展阶段;2003 年之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政府率先在全国 8 个省市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并出台了大量相关文件,支持农村金融的发展。农村金融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对农村的金融需求也就不同,相应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也随之变化,从小农经济到良性发展到商业性金融,对金融的需求也从政策性引导向合作金融再向商业金融发展;在农村金融专业化与市场化阶段,商业金融逐步确立了主导地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农村金融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做成部分,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农村信用社也紧跟农村金融的改革发展步伐,加大了改革力度。鉴于农信社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本文将重点针对这一阶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农信社改革道路上绩效发展水平,为农信社的改革与发展大业铺路,为农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
.....
2.2 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
2.2.1 绩效理论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绩效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经营效率,绩效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一个企业一段时间内付出与回报的比例。国外学者一般将绩效理论分为结构法和非结构法两大类。根据 Berger(1995)[1]、Hannan(1998)[2]的划分依据,结构法可以分为市场支配论(MP)和效率结构论(ES)。非结构法是指新兴经验产业组织理论(NEIO),主要研究银行类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对银行绩效影响,此方法需要研究不同类型的数据,并且认为影响银行绩效的关键因素是非结构性因素[3]。
2.2.2 绩效评价理论
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将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效率进行分析评价,作出合理准确的评估。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企业,也有自己的绩效,经过十多年的深化改革和发展,农信社的绩效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农信社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对其绩效进行合理的评价,分析影响绩效水平的主要因素,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制约农信社发展的问题。绩效评价的具体流程一般是运用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数理模型构建符合实际的模型,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经过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绩效的影响因素,对其作出合理、客观、有效的评价。
......
第 3 章 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15
3.1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15
3.2 农信社改革的阶段性成果........16
3.3 农村信用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7
3.4 本章小结........19
第 4 章 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体系构建.....20
4.1 农信社绩效评价模型选择........20
4.2 基于 DEA 方法的农信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2
4.3 本章小结........24
第 5 章 基于 DEA 方法的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实证研究..........26
5.1 农信社绩效评价定性分析........26
5.2 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定量分析.......28
5.3 本章小结........51
第 6 章 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的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主要从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的股权结构、支农服务、员工素质、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资产质量等方面以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山东省 17 地市的农村信用社绩效水平,对并对其改革绩效进行评价。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为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积极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作用,促进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经过本文的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如下:
6.1 主要结论
随着深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农信社调整股东人数,改善股东过度分散的情况,提高了每股分红,并且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最重要的是取消资格股,解决了股东过于分散的问题。山东省农信社一直重视三农服务的发展,涉农贷款量与其他地区相比名列前茅,为山东省的农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不良贷款额逐年下降,低于全国农信系统平均水平,因此,经过深化改革和国家政策的干预,农信社的支农服务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改革前,农信社的员工大部分为中专一下学历,对金融业务认识较浅,服务意识较弱,随着农信社深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农信社员工学历、服务意识及附范围有了较大提高,专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人才逐渐增多,业务办理流程逐渐规范化与合理化,极大的提高了农信社的经营水平。
.......
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农村信用绩效评价相关理论和绩效评价方法的相关理论为后面的实证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农信社现在存在的问题为后面研究奠定现实基础;通过构建指标价体系和选择 BCC 模型与 Malmquist 指数模型,为下文提供研究问题的方式与方法。最后是实证研究与建议。其中定量分析包括:确定本文的样本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对结果进行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资产质量等指标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得出绩效存在差异的原因;再运用 Malmquist 指数模型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后一年对前一年农信社绩效变化情况;最后是对 DEA 无效时投入值冗余量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农信社各个指标最优的投入值。最后提出了改进农村信用社绩效的策略和提高绩效水平的建议。鉴于本人能力有限,选取的指标体系可能有失全面,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有待于提高,因此,对农村信用社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可能与现实有出入,但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确实在深化改革道路上存在一些问题,希望本文能为农信社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