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绩效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212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1绪论


1.1研究背景
21世纪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提高国民收入,实现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我国片面的追求国民经济的增长,在工农业建设过程中,主推城市化建设,忽视城乡的发展进程,采取重工抑农的发展策略,逐渐造成了城乡的两极分化,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村的发展状态还停留在以前水平上面,城市和农村差距明显。三农问题日益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洋脚石,进而演变成阻碍和谐社会建成的重要瓶颈。当今的金融制度安排带有明显的歧视性,具体表现为对城市的重视和对农村地区的忽视。农村金融制度中这种不合理的抑制现象不但阻碍我国三农事业的顺利发展,更成为导致城乡金融发展水平不协调的关键性影响因素。现在农村金融改革已箭在弦上。学术界对农村金融改革的议论越来越多。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的集中在两个中心上:其一农村金融改革需要使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得到满足。其二,农村的金融功能必须更加完善。有两条改革的道路摆在面前,一条是存量改革,另一条是增量改革,中国采用的方式是“两路并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得到支持,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又不断被引入。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新建立,使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重新出现。这样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一统天下的现状被打破,竞争性的市场秩序得到培育,才能使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建立起来。进入本世纪,如何构建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一直是人们苦苦思索的问题,经过不断地探索终于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那就是把存量调整转变为增量培育。增量改革设想是这样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长期以来相对封闭,体制僵化,不善经营,亏损严重,致使资金不断流出。农村金融市场是无法丢弃的,这种被动的局面必须加以改变。改变的方式是通过扶持培育使之成为一个新型的富有竞争力的开发并能不断增加信贷供给,创造更多效益的金融市场。努力奋斗的第一步是让资金留守,第二步是让资金得以回流。一个深受广大农民欢迎能为新时代做出更大贡献的金融市场改造成功了。除此之外增量改革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当前不完善的农村金融制度,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增加,所发挥的作用都比较消极。农村金融对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作用巨大,是其重要的资本要素。一旦农村经济失去农村金融有力的支撑,农村经济将会面临衰退。但农村的金融制度必须是完善的,否则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农民生活的优越性,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将会很激茫。多元化的农村经济需求,依靠现在的金融制度获得满足的概率很小。农村的中小企业及广大农户对有效金融的渴求度很高,但由于农村的各种金融组织正式的也好,非正式的也罢,受到各自特点的限制和宏观、微观环境的束缚,即使想伸出援手也力不从心。农村金融制度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国现存农村市场经济的多元化格局的发展状况,由于自身缺陷或受客观因素环境的制约和限制,传统的正式或非正式的金融组织和机构己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居民或农村中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需求,由此这些现象严重的阻碍我国农业的发展。本文从中国社会现有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对国外学者在相关内容中做出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刻的解读和分析,对农村金融制度的概念和内涵均有着比较规范的统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原有研究内容进行理论性综合,对我国现行的农村金融制度进行仔细的的实践总结,在此基础之上,建构出一个完整的理论研究框架,用以妥善安置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制度。通过对建立制度框架模型的分析,评价我国金融制度,及时发现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最后,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梳理,整理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完善明确发展方向。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论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体制的革新提供薪新的理论依据,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更进一步改革打下基础。
……..


2农村金融制度绩效基础理论


2.1相关概念界定
金融制度首先是一系列规章制度的集合形式,主要涵盖市场监督、管理和交易规则等微观考查因素。金融制度是金融市场的一种宏观的规章制度,在各个方面约束金融中所有参与主体,主要对主体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金融业务活动的规范等。综合分析,我国金融制度的内容涵盖了对农村金融业务空间的界定、农村相关组织活动范围和相关金融机构监管的安排等。在金融领域调节人际关系中存在的行为规则是其实质,从风险规避中追求利润是金融创新或变迁的主要激励性的来源。研究表明:金融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促使经济快速、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那么这个制度就会成为经济进步的工具。社会繁荣、安定、和谐,国民幸福,富足,团结的局面就可能成为现实,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局面,一个和当时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态势,完全不相适应的金融制度,产生的恶果也足以让人胆战心惊的;阻碍经济发展,促成经济衰退甚至会造成经济大萧条。进一步说,金融制度要想成为力促经济进步不仅有效,而且有力的工具与经济的大发展结合度是相当紧密的。从全面性的角度进行考查,我国的金融制度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1)社会性是我国金融制度交易过程中呈现出的独立特性,人们在各种交易进行过程中,均把这一特性视为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2)金融制度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载体,它还包含着金融的资产、机构以及相关的法律条文等实际内容;与此同时,必须把金融机构看作是金融制度中的重要内容进行统一安排,金融机构的设立依赖于金融制度的规定准则,而且必须在其庇护下进行生存维持和支撑发展。(3)金融制度与金融体制是辩证统一的,金融制度离不开金融体制的细化,同样金融体制离不开金融制度的支持,所以两者是不可分割,有机统一。由于金融体制实质上是一种金融体系结构,因此它主要是通过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等具体形式来加以确定,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体制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权利分布明确、职责分工细致。金融体制是金融制度的细化。
…….


2.2农村金融制度绩效相关理论
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一直都是经济研究的重心,其中农村金融理论在金融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所以农村金融理论一直以来就深受现代金融理论及其政策主张的影响。经过漫长的建立、演化和完善后,现在的农村金融理论主要分为三个学派,分别是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经过农村金融理论多年的发展与完善,以强调和突出市场力量的新古典发展经济学替代了之前以强调政府作用为主导的传统发展经济学。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农村金融理论的范畴内以农业信贷补贴论学派为核心,主张在农村居民缺乏储蓄的能力,尤其是在慢性资金严重不足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提供政策性资金和专门建立非营利性质的金融服务机构机构进行资金的再分配。农业信贷补贴论学派认为只有通过较低的农业融资利率,才可以消除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存在的结构性收入差距。在民间借贷中,以高利贷为主要特征的非正规金融模式加剧了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严重滞后了农业经济的运行。而通过银行的农村支行和农业信用合作组织,可以为农村经济提供充足的低息政策性资金,有效的缓解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所以专门为贫困阶层提供的专项贷款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曾盛极一时。
……..


3我国农村金融制度评价的分析.......16
3.1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回顾与分析.......16
3.2农村金融制度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19
3.2.1基于制度变迁模式的分析.......19
3.2.2基于制度供给主体的特征分析.......20
3.2.3基于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20
3.3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20
4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绩效的实证分析.......25
4.1研究方法.......25
4.2模型构建.......25
4.3变量与数据.......26
4.4空间计量结果分析.......27
5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29
5.1研究结论.......29
5.2政策建议.......30


4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绩效的实证分析


4.1研究方法
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常用的效率测量方法包括两种:非参数方法和参数方法。其中非参数方法是指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一般通过线性规划构造出生产前沿面,使用距离函数得到生产单元的效率;参数法是指随机前沿函数法(SFA),其基本思路是将实际生产单元与前沿面的偏离分解为随机误差和技术无效率了,使用剂量的方法对前沿生产函数进行估计。正是由于随机误差和技术无效率的分离,从而确保了被估效率的有效且一致,并且考虑了随机误差项对个体效率的影响。随机前沿生产方法由Aigner, Love Hand Schmidt(1977)、Meeusenand Broeck (1977)、Batteseand Corra (1977)共同提出。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金融制度的效率主要表现为将资源转化为投资成本这样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对金融制度进行细致分析与合理安排,并对国内外的现有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众所周知,金融制度效率的高低同资源的配置情况和资本的形成关系十分密切,高效率的金融制度能够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通过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总产值的增多两个方面集中体现。

……..


结论


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总体的效率水平较低,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区域差别很大。综合来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效率最高,中西部差之。这只是大体的认知,其实某一地E各个省分之间经济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经济效率当然也就不一样。分析一下原因:中西部地区农民贷款困难以及缺乏有效地投资渠道,这和该地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有效供给不足有直接关系,如果要从事农业生产或者自主创业需解决资金匮乏问题只有求助于非正规的金融机构,这是需要付高额的借债利息的,有时承受的竟是高利贷,实际利息是银行8倍,这还不算最高的,至于更高的那就很吓人了。与之相比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要好得多。因为农村金融资源比中西部丰富,农民要想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也不会很困难,这种向非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的现象相对就少一些,债务负担也会轻一点。再看另一方面,政府多年对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按人均计算是有资金安排的,这些资金对农民从事生产和增收是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呢?表现得不够明显。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却相对较大,农业贷款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这清楚地说明一个问题,农业贷款有的并没有用到农业生产上,有的可能用到了消费上或其他与农业生产完全无关的事情上。这样做就等于把农村金融发展推进了死胡同,农村资本积累和金融资源配置被严重扭曲了,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归咎于在现行农村金融制度下,应该具备的金融服务能力在一些农村金融机构中是欠缺的。他们起码应该了解贷款的对象和贷款的去向,如果认为把钱贷出去就算完成了工作任务。那是对政府不负责,也是对金融机构不负责,更是对贷款者本人不负责。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绩效的定量实证分析结果也显示:2000年-2013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总体绩效(平均)呈逐渐增长趋势,但平均水平较低,仅为0.4822,无效率因素占了 0.5178,大于50%。另外,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绩效具有地域区别,即中西部地区低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