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振兴农村经济,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然而,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畸形发展,使得农村职业教育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和农村普及教育的发展,每年都有相当多的初中生未升入高中或辍学,这些人没有选择职业教育,直接流入社会。在此背景下,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2005年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且明确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带头投入100亿元。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从机制上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贵的问题。2007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凡是考入中等职业学校和己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国家每人每年给予1500元的资助。2009年温家宝总理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今年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这里所指的免费仅指学费不包括杂费、宿费等其他费用)。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农村职业教育对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比重大,加大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构建公平有效的财政机制,对实现科教兴农,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每生资助1500元和涉农专业免学费的政策效应,为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出一定的努力,对促进职业教育良吐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目前,国内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理论方面的研究很少,没有系统地研究财政投入的效率问题,特别是从定量的角度分析财政投入主体责任分担问题。因而,丰富了教育财政学的理论内涵,为政府制定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1.2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是国家教育财政投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影响到一国的职业教育事业,更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因而,受到中西方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加里•S•贝克尔(G.5.Beeker)早在20世纪50年代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解释了婚姻、家庭等具有普遍代表的社会现象,从而创造性地将教育学等人文学科研究范畴的课题纳入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人文科学与经济学的融合,使教育财政学日益受到关注,并于20世纪60、70年代成为西方社会科学界的热门课题。如E.科恩(CohnElchanan)的《教育经济学》和M•布劳格(MarkBlaug)的《教育经济学导论》等。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农村职业教育财政问题才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则政发展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一些专家学者弹精竭虑,就教育经费的投入、分配、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如厉以宁的《教育经济学》、邓运林的《教育财政学研究》、王善迈的《教育经济学》、林文达的《教育财政学》等专著和论文集,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体系的理论完善和实践创新带来了全新的视野。
1.2.1农村职业教育产品属性相关研究
1954年萨缪尔森把物品划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并正式使用公共物品(publicgoods)这个概念,从此国内外经济学家对教育是否属于公共物品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基本存在三种观点:其一为公共产品,其二为私人产品,其三为准公共产品。对教育产品属性的界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因为它关系到教育投资主体的确定。通俗地讲,就是在政府、社会和个人三者之间谁为教育付费问题。伦敦经济学院的巴尔(1998)教授就认为教育不是公共物品。哈维•瓦里安认为“我们还有这样一些物品,它们本来是私人物品,却被像公共物品般地对待”。例如,教育实质上是一项私人物品,它是排他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减少性的。美国劳埃德•雷诺兹认为“教育是准公共物品”。而巴罗(1970)教授则认为,教育可以引发形式多样化的外部收益,包括生产收益和文化收益,因而是一个纯粹的公共物品。理论界在长期争论过程中,融汇了教育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研究成果,对教育的产品属性达成的共识为:初等教育(Primaryeducation)是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人类走向文明、摆脱愚昧而必须接受的教育。这种教育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国民素质,其社会收益远远大于个人收益,属于纯公共产品。然而,对于中等(secondaryeducation)教育和高等教育(Highedueation)的产品属性,则仍然存在较大争议。
第二章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理论基础
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是保证农村职业教育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是财政投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涉及到投入的主体、投入结构、投入环境以及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投入过程及结果分析中必然运用到公共财政、公共产品、公平效率、教育投入主体以及人力资本等相关理论。因此,为了更好地分析、评价和预测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相关问题,以便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撑,必须选择与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相关的适用理论。
2.1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是公共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部分,是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研究的重要的理论支撑之一。公共产品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产品属性、外部性以及有效供给分析等。萨缪尔森认为公共产品是扩展其服务新增消费者的成本为零且无法排除他人享受的物品。根据公共产品的概念可以看出公共产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消费的非竞争性,即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或增加新的消费者后使原有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会减少:二是消费的非排他吐,即受成本或技术的限制而无法排除任何人(包括不付费者)的受益。与公共产品相反的就是私人产品,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受益的排他性两个基本特征。而介于两者之间,既具有私人产品属性又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称为准公共产品。根据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又可将其分为价格排他胜公共产品和拥挤性公共产品。公共经济学对产品属性的分类是从产品的消费特性出发的。作为产品属性分析对象的中等职业教育指的是学校提供的服务。
第三章 农村职业教育需求与供给研究..................... 48-91
3.1 农村职业教育需求与供给的经济学..................... 48-54
3.1.1 农村职业教育需求分析..................... 48-50
3.1.2 农村职业教育供给分析 .....................50-52
3.1.3 农村职业教育需求与供给的关系..................... 52-54
3.2 农村职业教育需求与供给的实证分析..................... 54-83
3.2.1 农村职业教育需求实证分析..................... 54-65
3.2.2 农村职业教育供给实证分析..................... 65-83
3.3 农村职业教育需求与供给的调节 .....................83-89
3.4 本章小结 .....................89-91
第四章 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效应..................... 91-116
4.1 外部效应分析..................... 91-104
4.2 内部效应分析 .....................104-114
4.3 本章小结 .....................114-116
第五章 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博弈分析..................... 116-134
5.1 博弈论的一般概述..................... 116-117
5.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117-132
5.3 本章小结 .....................132-134
结论
(l)农村职业教育就是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涵盖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三类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既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又具有私人产品属性,是典型的准公共产品。农村职业教育更偏向公共产品,即公共产品属性更强一些。同时,农村职业教育又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依据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原则,政府代表公共部门作为主要的投资主体必须承担主要供给责任。
(2)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是公共财政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农村职业教育财政资源的公平有效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农村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高中教育而言更有利于人力资本增长率的提升,对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面对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困境,协调和处理好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规范和理顺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以及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主体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遵循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原则、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3)农村职业教育需求主要指个人需求、社会需求和经费需求。农村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就是对农村职业教育机会的需求,实证研究表明家庭收入和个人享赋是影响农村职业教育机会需求的主要因素。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主要指社会和企业对农村职业教育产品的需求,即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实证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地方人均财政收入,第二、三产业占省生产总值比重,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口占总从业人口的比重以及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8项指标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有较强的影响。服务业企业是农村职业教育产品的需求主体,而在企业中的一线作业岗位是农村职业教育产品的主要需求岗位。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需求主要指中等职业学校基于自身规模的发展需要而对资金的需求。基于人口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村职业教育财政经费的需求程度受适学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美]阿瑟•奥肯.1987.二十世纪文库平等与效率重一人抉择,王奔洲,南奇译.(7):80.
2. [美]W•阿瑟•刘易斯著,2000.经济增民理论,梁小民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美]布里姆莱,贾弗尔德.2006,教育财政学—因变革时代(第九版)窦卫霖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3-80.
4. [美]哈尔•R.范里安.2003.微观经济学:当代观点,费方域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美]罗伯特•M•索罗.1999.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史清琪等选译.北京:商务印!弓馆,268.
6. [美]曼昆.2006.经济’赞原理(第四版),梁小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7.贝克尔.1976.家庭行为的经济分析.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8.本森C.5.2000.教育财务,谢维和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26.
9.曹哗.2005.职业教育中的悖论.教育发展研究,(5):72-74.
10.曹淑江,张品2009.教育投资内部分配比例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高教研究,(9):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