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在某一特定的制度背景下农村间接金融体系是由以下几方面互相作用的对象组成的,包括农村间接金融交易主体、间接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以及农村间接金融调控与监管等。用农村间接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反映来体现农村间接金融效率的高低。农村间接金融效率的好坏将对农村间接金融发挥作用的成本以及农村用于生产的资金流动规模、方向起重要作用,并决定着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目前,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政策性金融;二是合作金融;三是商业金融,三者联系密切、服务合理,共同构建农村间接金融体系。但是,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体系还不完善,尤其是农村间接金融供给稀缺,农村经济发展中常出现间接金融抑制现象。因此,在指导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还不能完全发挥相应作用。很长时间以来,政府一直在寻找试图完善农村间接金融体系的机会,农村间接金融体系在变革时要受到政府的指导,从而更好地为“三农”进行服务,然而由于问题较多,完成的效果不甚理想。即便政府时刻要求农村间接金融体系要为“三农”服务,但结果却与事实相背,农村间接金融体系对“三农”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少,而且农村间接金融资源流失速度有加快的趋势,使得农村经济在发展中陷入了困境,导致农村间接金融体系生存与发展环境的逐步恶化,抑制了农村间接金融体系的变革、发展与完善,对农村间接金融体系与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
总体上说,黑龙江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村金融体系发育发展不完善、农村间接金融融资规模小、力度低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使得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体系的服务效率较低。这也成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由于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大都将研究目标放在城市金融上,使得城市间接金融理论逐渐得到改善。但是对我国农村间接金融的研究较国外差距明显。可以说对农村间接金融体系以及间接金融体系效率的评价研究就更不完善,现有的研究大都是从定性的角度对农村金融进行相关描述,得出的结论大致相同,即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在研究中发现,许多学者并没有厘清金融效率的内涵,因此得出的结论不是十分可信。在少数学者的定量分析中,某些学者也只是运用金融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单个或几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不能真正说明实际问题。鉴于此,本文认为对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体系效率进行评价,一定要从全局、长期、动态的角度进行考虑,以建立功能合理、分工有效、产权明确、监督有力的农村间接金融体系,为实现对农村经济的促进打下坚实基础。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而效率又是金融中最重要的部分。传统的金融思想说明,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最重要,且农村金融效率就是农村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的程度,特别是在城乡二元金融结构下以帕累托最优状态为标准对农村金融资源进行配置。在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以及完善过程中不再有效。本文在分析时,将借鉴农村间接金融理论、金融协调发展理论以及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等理论,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提出农村间接金融体系效率内涵,以“功能观”为视角来研究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体系效率,明晰了农村间接金融体系在效率评价时采用的相应标准,即农村间接金融体系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体系效率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效率状况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分析阻碍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体系效率进步的问题成因,最终提出改善黑龙江省新时期农村间接金融体系效率的措施和建议。
2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体系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2.1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分析
黑龙江省坐落于我国的东北部,在讳度上是我国最高的省份,拥有4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约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4.9%。全省可利用的耕地面积以及能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约占全国1/10以上,全省农民人均经营耕地比我国平均水平高出近3倍。黑龙江省现有耕地约1188万公顷,由于多为黑土、黑韩土和草甸土等,因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比我国其他地方要好很多。黑龙江省盛产的粮食作物有大豆、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甜菜、亚麻、烤烟等。近些年黑龙江省还大力发展畜牧业,2010年全省草原更新建设18.6万公顷。
2.1.1农民生活分析
2010年黑龙江省人均GDP为26754.5元/人,与全国人均GDP水平29309元相比,有较大差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210.7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85.8元)。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较高(黑龙江省80.5%,全国53.1%),原因是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大多来源于农业,人均工资比重约为20.1%,与全国平均水平40.2%比,差距较为明显。2010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91.2元,增长3.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8%,农村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22.7平方米,增加0.2平方米。2010年全省粮食突破1000亿斤,成为全国第二个超千亿斤省份。总产量为5013万吨,仅位居河南之后。四大粮食作物产量,水稻产量1844.0万吨,增长17.1%;玉米2324.5万吨,增长21.1%;小麦92.5万吨,下降20.5%;大豆585.0万吨,下降1.2%。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9.87%,人口仅占2.79%。2010年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73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8%。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88.4万公顷,增长14.0%。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完成通村公路硬化里程1.27万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99.3%。上述数据表明黑龙江省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以前更进一步。
3 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体系效率................. 27-38
3.1 间接金融体系效率分类................. 27-29
3.2 间接金融体系效率现状的统计................. 29-37
3.3 本章小结 ................. 37-38
4 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体系效率................. 38-50
4.1 金融体系效率评价标准................. 38-39
4.1.1 评价标准的依据 ................. 38
4.1.2 评价标准的确立................. 38-39
4.2 评价方法的选取与时间序列................. 39-42
4.2.1 评价方法的选取 ................. 39
4.2.2 时间序列模型的构建................. 39-42
4.3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42-43
4.3.1 指标选取 ................. 42
4.3.2 数据来源................. 42-43
4.4 实证分析与结论................. 43-48
4.4.1 实证分析................. 43-46
4.4.2 实证结论 ................. 46-48
4.5 农村间接金融体系效率低下的成因................. 48-49
4.6 本章小结 ................. 49-50
5 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体系高效率运................. 50-54
5.1 创新农村间接金融机构产权制度................. 50
5.2 深化农村间接金融机构支农服务................. 50-52
5.3 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52
5.4 创新农村间接金融体系服务策略................. 52-53
5.5 改善农村间接金融信用环境................. 53
5.6 本章小结 ................. 53-54
结论
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定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体系与农村经济现状的分析,强调将农村间接金融体系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作为农村间接金融体系效率的评价标准,根据选取的指标和有关数据,利用构建的时间序列模型对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体系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找出了制约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体系效率的成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提升政策及措施。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体系中介效率的分析,发现1994-2010年间随着时间推移大致是呈上升趋势的,且效率值一般在0.15-0.35范围内,农村间接金融资源转化效率最好也不超过35%,表明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体系动员储蓄能力较差。
(2)对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体系配置效率分析可知,黒龙江省农村储蓄投资效率较低;黑龙江畲农村资本-产出效率不高。上述两方面同时反映出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资本配置效率较低。
(3)在对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体系风险管理效率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资产收益率与人均收益率是逐渐增长,而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不良资产率却是非常高,说明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风险管理效率状况一般甚至较差。
(4)运用间接金融创新对机构自身的非利息收入的影响来考察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创新的效率,研究发现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创新效率良好。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明显,因此继续增加对农村间接金融的扶持,继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5)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体系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间接金融体系虽然已有较大发展和完善,但是农村金融体系效率仍然较低。
参考文献
[1]Robinson I R,DWAYNE W.Financial Marketsithe Accumulation and Allocation ofwealth[M].New York:McGraw-Hill,1974,456-460.
[2]Bain A D.The Control of the Money Supply[M].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1981,147-155.
[3]Mertonrc.Functional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http://sblunwen.com/jrfx/ Intermediation [J]. Financial Management1995,24(2):23-41.
[4]Goldsmithrw.Financial Structureand Development[M] .New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32.
[5]Gurleyjg,Shawes.Money in a Theory of Finance[M].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Institution,1960:189-195.
[6]King R QLevine R.Finance and Growth: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J], Quarterly Journalof Economics,1993,(108):717-73.
[7]Berthelemyjc.Economic Growth,Convergence Clubs, and the Role of FinancialDevelopment[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96,(148):300-328.
[8]Paul N.ElIinger.Issues and Approachesin Efficiency Analysis of financial system [J].Agricultural Finance Review, 1993,53(1):82-99,
[9]M Devaney. Localcharacteristics,contestability? and the dynamic structure of ruralbanking:A market study-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J].1995.271-287.
[10]WGrant.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nder developed Countrie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9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