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域金融发展差别及产业组织升级的计量探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810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经济学是研究有限的资源如何进行优化配置以增进社会福利的学科,但有限的经济资源必然造成区域经济在空间上的差异性。区域金融理论正是基于区域经济理论而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是以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发展空间结构变动规律为研究对象,它是整个国家金融发展的一部分。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信息提供以及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区域金融的协调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热潮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区域金融的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二是区域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和收敛性。在我国改革开放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政策下,金融区域性表现十分突出,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特征:金融活动主要往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集聚,而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处于较低水平。
在金融发展的研究中,金融业与国民经济的相互影响关系备受瞩目,但同时经济增长不仅仅表现为经济规模的扩大,国民收入的提高,更重要的还体现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的过程,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决定着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自从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增加迅速,但大部分是来自外部需求拉动式的外延经济增长,真正体现经济发展质量特征的产业结构升级,在总体上则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我国各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差异很大。以广东省作为典型代表,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核心地区己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而阳江、韶关、河源等粤西和粤北地区仍以农业为主,工业化进程相当缓慢。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经济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急需我们加快现代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金融发展与产业经济的发展迅速,但同时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区域性特征也表现得十分突出,珠三角经济增长飞速猛进,经济金融各项指标超前,而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发展缓慢相对落后,部分地区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主要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对区域金融发展问题进行具体研究:(1)考虑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分析各产业与金融发展的相互影响。(2)分析广东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性,对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进行度量,并基于金融地理学视角,探讨广东区域金融差异形成的原因。(3)根据空间统计理论,对广东省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讨论地区间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并引入空间因素,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联机制作进一步的分析。


1.1.2选题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理论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重要而紧密的联系,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具体关系如何?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程度怎么体现,又是如何形成的?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不同地区在空间上的联系是怎样的?纳入空间因素后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结构关联机制又是怎样的?研究和了解区域金融的时空运动规律,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性进行探讨,并对区域金融发展作用机制进行剖析,对于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乃至整体经济的健康持续运行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在实践上,改革开放后广东省的金融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珠三角以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发展强劲,但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的发展相对缓慢甚至落后,使得广东省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广东金融发展差异可以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和金融发展差异的一个缩影和典型代表,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以广东为例,研究广东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现实状况、生成机理、空间因素与调控政策,以及分析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对广东省经济持续健康运行,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广东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关系


2.1广东省金融与产业发展状况
近几年,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行业发展也非常迅速。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金融业在高速增长的经济体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麦金农曾经称中国金融改革和经济改革为“中国之迷”。我国的发展现象同样体现在各个省域之中,广东省是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自1978年以后珠三角地区就作为全国经济的重点发展区域,其产业经济发展迅速,保持了30年的高速增长,2009年广东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9482.5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0.2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419.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052.59亿元;三次产业比重由2008年的5.4:50.3:44.3调整为5.1:49.3:45.6,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同时广东作为最早的金融发展区域,其金融发展在全国也处于较高水平,2009年末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6766.49亿元,贷款余额38893.06亿元;省内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步伐加快,广州市商业银行完成不良资产转换后更名为“广州银行”,珠海市商业银行引资成功,顺利完成重组,广州、顺德和东莞等地区农村信用社也己向农村商业银行成功改制;在证券业和保险业,2009年末全省22家证券公司全部实现盈利,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587.58亿元,全省(不含深圳)保费收入1231.2亿元。但广东省主要基于资源要素低成本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型外向经济发展模式,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这在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以及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对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出的迫切要求。并且广东农业发展的先天不足,农业发展对整个经济以及金融的发展必定也起到重要影响。广东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广东省整体经济运行将起着关键作用。


3 广东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测度 ....................28-35
3.1 衡量地区差异的测度指标................... 28-30
3.2 广东区域金融发展的绝对差异分析................... 30-31
3.3 广东区域金融发展的相对差异分析................... 31-33
3.4 广东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成因分析 ...................33-35
4 区域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关联机制的空................... 35-59
4.1 空间统计理论方法 ...................35-40
4.2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40-42
4.3 广东区域金融及产业结构的空................... 42-53
4.4 区域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关联................... 53-59


结论


广东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都存在着很大的空间相关性,这使得考虑区域金融和产业发展时,各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以自身出发,更应该从区域和经济圈的角度进行广泛的合作,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引导金融资源在区域间进行合理分配,以达到最优配置。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应该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加强与邻居城市合作的同时,加速引入广州、深圳以及港澳地区的金融资本,实现对珠三角地区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各地区依据地理位置和优势产业,进行合理布局,构建广泛的金融合作网络,并设立专门的区域金融协调机构,不断缩小核心与边缘地区之间的差距,推动广东全省区域经济一体化。
本文对区域金融发展问题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首先,由于研究涉及到各地级市,受到数据资料和统计口径等条件限制,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数据所取研究区间仅为2001一2009年,考虑的因素也不够全面,许多地级数据如各市三产从业人数、证券和保险业发展情况缺少全面的统计资料;其次,在空间权重的构建上具有局限性,仅考虑了地理距离,而缺少对经济距离以及文化制度等人文因素的考虑,这对模型的估计结果也会造成影响,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然后,广东省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本研究还应整理搜集周边省市和港澳的经济数据,更全面的考虑区域相关性影响,为泛珠三角的研究提供实证分析;最后,在金融发展指标和产业结构升级指标的选取上,运用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但仍需从更深层次去体现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情况,建立更加全面的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Antweiler, W,B.Copeland, and S.Taylor. Is Freehttp://sblunwen.com/jjjljjx/ Trade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AmericanEconomic Review,2001,91(4),877-908
[2] Benz,E,and S.Truck Modeling the Price Dynamics of CO2 Emission Allowances, WorkingPaper,2007,
[3] Chichilnisky,G.,Heal, G.Markets for tradable CO2 emission quotas:principles andpractice,OECD,1995,
[4] Coase, R.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60.
[5] Cramton P.Ken S Tradable carbon permits auctions,how and why to auction not grandfather ,2002
[6] Chesney, M., Taschini, L.The endogenous price dynamics of the emission allowances: An applicationto co2 option pricing,Swiss Finance Institute Research Paper Series 2,2008,
[7] Daskalakis, G., D. Psychoyios, and R. N. Markellos,Modeling CO2 Emission Allowance Prices andDerivatives: 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Trading Scheme, Working Paper,2007.
[8] Dinan,T,and Rogers, D.L,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Carbon Allowance Trading, How GovernmentDecisions Determine Winners and Losers, National Tax Journal,2002,Vol.55No.2,pp.199–221.
[9] Dales, J,Pollution Property and Prices,1968,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Toronto
[10] Daskalakis,G.,Markellos, R.N,Are the European carbon markets efficient?,Review of FuturesMarkets,2008,17(2),103-12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