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考制度变革在教育公平视角下的探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95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1导论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的背景

高考制度作为教育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准备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的准入标准和考试管理办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的总称。它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在我国既是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入场券”,又是指导基础教育、中学教育的“指挥棒”。高考制度改革一直是一个相当敏感的社会焦点问题,不仅影响着学校教育系统、高等教育适龄青年及其家庭,更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国高考制度自确立到改革,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1952年全国统考;1966年考场关闭十年;1972年恢复招生,推荐入学;1977年恢复高考,文理分科;1985年试行机器阅卷、减少误差,_卜海率先试行了高中会考和高考改革试验;1988年浙江省试行高中会考制度并向全国推广;1989年湖南、云南、海南三省尝试“3 --} 1”高考科目组设置方案;1990年会考制度在全国各省市推开,高考突出选拔性;1993年实行“3+2”高考科目设置方案;1998年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1999年高校扩招,广东省试行“3 }-X”科目设置方案,天津、广西试行计算机网上录取;2000年北京、安徽等省市试行2次高考,江苏、浙江、山西、吉林试行“3-f-X”改革方案((X为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全国一半以上的省市和高校实行了计算机网上录取;2002年实施“3 -I- X”方案,考试科目多元化;2003年全国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尽显人文关怀。

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制度在促进国民素质提高、塑造教育公平观念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其本身也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然而,在长期实行高考之后,人们发现大规模统一性的高考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在构建和谐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实施素质教育等大背景下又给现行高考制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改革的呼声也日渐高涨。高考不仅仅决定着萃萃学子的人生前途,牵动着无数家庭的期望和命运,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因此,高考制度的每个环节,都受到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高考制度改革,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也是培养创新人才、实现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更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

高考制度到底应该怎样改革?这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a}待解决且无可回避的重要课题。高考制度中反映的诸多弊端,既有考试制度的问题,也有教育制度的问题,更有教育以外,整个社会制度的问题。因此,对高考制度变革问题的研究可以有多重切入点,既可以从传统研究的视角展开,也可以从人们容易忽略或者视而不见的问题着手,同时还可以使先前分散、零散的问题集中化、系统化,为把握高考制度的改革方向理清思路。1.2选题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优先发展教育”。国家“十二五”规划特别指出:在高等教育方面,我们不仅要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满足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长远看,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创新人才。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①

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关键看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最后和最高阶段,处于人才强国战略的顶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着高层次的人力资本,不仅仅肩负着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为国家输送创新型人才的任务,也体现着国家的精神文明程度。由于要选拔具有再造素质的人才参与高等教育,所以产生了高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这一形式,这是对申请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考生进行的考试,为每个人提供了参与高等教育的机会,为人们在同一个平台上参与竞争和选拔提供了可能,同时为参与高考过程的各类行为主体提供约束机制和行为准则。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导致了人们对于稀缺资源的竞争,而有竞争就必然带来优胜劣汰的结果。高等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并非每位有意愿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的适龄青年都有机会入学,到底谁有资格接受高等教育,评价标准和运行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当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和录取拉开序幕的时候,社会各界都会给予强烈的关注。各种声音汹涌而至,对当今的高考制度更是褒贬不一。的确,我国的高考制度存在这一些弊端:区域、城乡和阶层不同的考生在入学机会方面差异巨大,一考定终身,高招腐败,教育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德刚.中国教育发展对策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勇鹏.对当前高校入学机会公平分配的一点思考【M].考试研究,2009.

[3]李新年.高考公平问题的制度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

[4]傅海鹏,彭毅,李娟.关于高考公平性量化分析指标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7.

[5]李松林.国外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7.

[6]王绍娟,周西安,符永宏.试论新形势下的高考制度变革方略[[J].江苏大学学

报(高教研究版),2005.

f7]张和生.我国高考公平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考试研究,2008.

f$]袁耀宗.由“高考移民”引发的高考公平性问题探讨[[J].学术理论,2010.

[9]张和生,彭勇.中国高考公平问题研究【J].2008: 12.

[10]曾本友.中国高考制度变革的历史反思与未来走向[[J].高校招生,2010: 2.

[11]曾本友.中国高考制度变革理路与未来走向探析阴.教育学术月刊,2010: 6.

[12]马悦红.高考发展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13]J.Knight.HigherEducationCrossingBorders:AGtlidetothelmPlicationsofGATSf orCrossborderEducation.COL(theCommonwealthofL,earning)andLJNESC0,2006: 72-73

[14]J.Knight.CrossborderEducation:AnAnalyticalFramew http://sblunwen.com/zdjylw/orkforProgramandprovid erMobility.HigherEducation.2006,(21):345-395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下的我国高考制度变革研究

摘要 2-4

ABSTRACT 4-6

1 导论 9-19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9-12

1.1.1 研究的背景 9-10

1.1.2 选题的意义 10-12

1.2 文献综述 12-16

1.2.1 国内研究 12-15

1.2.2 国外研究 15-16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16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6-17

1.3.1 研究内容 16-17

1.3.2 研究方法 17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7-19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7-18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18-19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19-25

2.1 教育公平理论:罗尔斯----正义论原则 19-20

2.2 道格拉斯·C·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 20-22

2.3 人本理论 22-23

2.4 需求理论 23-25

3 我国高考制度的现状分析 25-35

3.1 高考制度内涵概述 25-26

3.2 我国高考制度的相对合理性 26-28

3.3 我国高考制度的不公平性 28-35

3.3.1 一考定终身的制度缺陷 28-29

3.3.2 加分政策的不公平 29

3.3.3 自主招生制度设计不公平 29-30

3.3.4 作弊现象严重、教育法律法规不健全 30-31

3.3.5 城乡二元结构 31-32

3.3.6. 招生指标地域间分配不公平 32-33

3.3.7 高招腐败 33-35

4 外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借鉴研究 35-40

4.1 美国高校招生制度与借鉴 35-36

4.2 俄罗斯高校招生制度与借鉴 36-39

4.3 对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借鉴 39-40

5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思路 40-49

.........................................

您可能有教育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教育硕士论文频道选取http://sblunwen.com/jy/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