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缘起
(一)研究的背景
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我国第三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始终保持着增长的态势。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乡村旅游产业日益增长,已经有大量的游客群体。在这种背景下,农民收益普遍上涨。由此可见,开发和保护传统的乡村旅游资源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当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流坑村的建筑遗产,艺术遗产以及历史文化遗迹集中布置,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先天的旅游开发优势。流坑村在 2018 年 4 月荣膺江西最具乡愁村庄。由此,出于全面开发当地旅游资源的考虑,同时,也是为了让流坑村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继承,最终进行了本文的分析。
(二)研究的缘起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中,传统村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研究是构成目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部分。然而,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并没有认识到对传统村落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要性,同时地方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过于盲目,严重破坏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风貌,失却神魂。为此我选择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内容作为此次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如此一来,有利于将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开发保护工作同时落实好,从而获得传统村落开发的最佳方式。
..............................
二、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文化旅游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传统老村庄的旅游业仍处于平稳状态。换句话说,它只停留在旅游方面,还有个别的传统村落旅游在开发和保护方面都非常不到位。一些被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它所蕴含的博大历史文化内涵并未被充分研究和发扬开来,从而直接造成了旅游产品品味低下的情况十分常见,无法使游客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传统村落存在两种情况,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传统村落为载体的物质文化遗产;另一个代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灵魂是古老的乡村文化,老村落是物质与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生产和生活的功能,因此可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同时,也具备巨大的社会价值,有着非常大的优势进行旅游开发。
2006 年时,因为其具有的独特价值,流坑村荣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称谓,它属于我国地理区域最南端的历史文化村庄,整个村庄的历史文化遗迹分布非常独特并且相对集中,且具有很大的规模。村落布局风格独特、传统建筑规模宏大是流坑村的典型特点。有古水井、风雨亭、码头、古桥、 古墓葬、古塔遗址等 32 处,所有建筑保存完整、类型齐全,在我国当下的传统村落中非常不常见。因为该村是我国明清时期的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因此将流坑村称为"千古第一村"。
之所以要加大保护力度,是因为流坑村保留了传统村落选址的规范,同时,该村的聚落结构具有代表性,此外,它的建筑形制以及传统傩文化等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由此可见,研究该村对研究古代江西地区的社会发展情况有着重要的帮助,有助于窥探到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特点。基于此,该村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前景十分看好。
表 1-1 保护旅游和文化遗产资源国际宪章和公约
第 2 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流坑村旅游发展概况
一、流坑村的概况
流坑村被誉为历史名村,其优势是相当多的,如丰富的乡村文化,淳朴的乡情乡俗,大量宗族遗存,优美独特的建筑,独有的乡村布局,同大自然相融的村落环境,保留较佳的古建筑物等。该村的明代建筑群,被纳入至国内第一批文化名村,被纳入国内文物保护单位。流坑 "傩舞"流传千年经久不衰,是至今唯一幸存的最古老的傩仪和傩舞之一,2006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 2018 年末,该村被相关协会授予生态文化村的奖项。
图 2-1 流坑村导游图
............................
二、流坑村的旅游资源概述
(一)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1.流坑是一座大型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遐迩。在该村,各个门楼间,借助村墙相连以及围合,在巷道当中借助鹅卵石来铺设,宗祠以及住房靠近巷道建设,占用的土地面积大约为 361 万平米。该村目前具有的建筑达到五百多栋,当中有 260 多处,为清代以及明代时期的建筑遗址,当中 19 处为明代时期的遗址。在此类古建筑物当中,存在古典特色的民居,存在宏观的宗祠,存在典雅的庙宇,存在功能各不相同的文化建筑物,例如牌坊以及书院等,另外还有古塔、小桥以及商铺等,能够说,国内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均能够在该村见识到。此外具有古村门与码头,古墓、古井以及古亭等各类遗址,共计 32 处左右。在村中具备大量因血缘关系而聚集,或者多代同堂而构成的建筑群,当中有 18 组是极为关键的,例如思义堂等诸多建筑群,大量建筑前后紧密连接,左右相互连通,变化繁多,不仅紧密相连,而且具有较佳的独立性,使人有种院中存在院,门中存在门的迷宫感受,其规模是相当庞大的,不禁让人感到震惊。
2.流坑村的古代名居尽管在外表上是比较简单的,然而建筑装饰却是极具艺术性的。当中包含书法与彩绘,雕塑以及砖木等,工艺水平相当高。门窗以及斜撑等各类构件,均通过精细的雕琢,手法是相当丰富的,题材是各式各样的,每家每户均是不一样的。较为常见的装饰有彩画,石雕以及砖雕等。凤凰厅,属于明代时期的民居,在墙壁上有着各式各样的砖雕,如猴子以及麻雀等,至于永享堂,墙壁上具有镶雕,就工艺方面看是高深莫测的,在我国是独有的,因而被称之为国粹。各式各样的屋宇,在门边有对联,在堂上存在匾,在墙壁以及门上方存在大量名额等,在门头上方具有 262 方各式各样的题榜,祠堂具有 60 处名额,总共 682 方。在该村的民宅当中,在厅堂中设有名匾的有六成之多,完全能够用每户设联以及每家有匾来描述,这是非常贴合实际的。此类联以及匾均存在充足的内涵,而且是有故事的,意境相当深刻,或者描述主人的出身,或者展现家族的繁荣,或者将儒家思想观展示出来,或者将天人合一的意愿体现出来。
..........................
第 3 章 流坑村旅游开发与保护存在问题分析.............................19
一、流坑村旅游市场情况调查.................................19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24
(二)客源市场情况...............19
第 4 章 流坑村保护与发展的策略...................................27
一、增强保护意识,减少原住民流失.....................................27
二、要探索传统村落遗产保护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27
三、尊重历史原貌,传统延续.................................28
第 5 章 结语..............................33
第 4 章 流坑村保护与发展的策略
一、增强保护意识,减少原住民流失
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减少原住民流失不能单纯的停留在物质文化保护的层面,更应该重视对原住民的保护。拥有原住民的传统村落,才是活态的传统村落,同时更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
首先,原住民是传统村落文化的创造者,是历史文脉的主体和继承者,减少原住民流失是保持传统村落文化的精髓所在。其次,传统村落中建筑大都属于私人所有,持有者的思想和态度是决定其去留的主要因素。再者,实践已经证明,单纯依靠政府拨款保护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更何况需要维护的建筑数量巨多,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进入死胡同。更重要的是,原住民之间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随之产生的情感价值,在传统村落保护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从保护传统村落的原真性出发,只有增强传统村落主体即原住民的保护意识,发挥其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保护传统村落的原真性。
解决传统村落“空心化”最关键的措施是通过宣传普及文化遗产相关知识,让原住民意识到传统村落蕴含的丰富价值,从而提高保护意识,努力形成全员关心、爱护并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氛围。另外,可以借鉴相关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情,个性化制定保护与再利用方案。除了对物质文化进行必要的保护外,还需要增添相应的现代设施以满足原住民的需求。通过提高原住民的生活质量,使得他们愿意居住并生活在传统村落中。以山西平遥古城为例,在保护历史文物和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改善古城中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鼓励他们在古城中经营商业,留住了大量的原住民。
.......................
第 5 章 结语
本文以乡村振兴与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为研究主题,以乐安县流坑村为主要研究对象。为完成对古村保护与发展课题的研究,对流坑村进行了实地考察,针对当地地域以及景区现状,提出了有效的景区保护和发展措施,并提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意见,总结出以下结论:
一、进行实地考察后,发现流坑村地域文化特色显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因此当地政府应当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
二、目前传统村落依旧存在一些诟病,大环境为当地政府缺乏对传统村落保护相应的法律法规;小环境是传统村落保护意识薄弱、缺乏资金支持、未平衡文化保护和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等。
三、从经济、文化以及社会角度对流坑村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和发展策略,并针对该村的传统建筑制定了完备的保护规划,对村落的保护进行了准确的划分。
四、根据实地的调查结果,制定了针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从而为流坑村一些古老的文化、技艺和建筑制定了周全、细致的保护方法。
本文对流坑村旅游发展的调查和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传统村落保护涉及地理学、景观学、人文学、建筑学等多个学科知识,虽然在文章编写过程中查阅了相关的知识体系,但是对于这些学科知识了解不够深刻,存在一些需进一步研究探索的方面。例如传统村落保护与现代技术如何有效融合、如何加强游客和当地居民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等,这些都需要在后续的学习研究中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