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宏观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状无法满足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需要。旅游是发展不平衡的改善者,发展不充分的提供者,美好生活要靠旅游推动。
(2)现实背景。广东省及江门市政府鼓励发展开平市旅游,并提供政策支持。2020年6月根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2020年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暨第三批创建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粤文旅资〔2020〕4号)开平市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平市地属广东省江门市,2020年4月江门市发布侨乡文化遗产游径总体规划,将倾力打造侨乡文化产业游径,“开平碉楼与村落”是重要游径之一。
2020年12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审核通过了广东省江门市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为5A级景区,“开平碉楼与村落”于200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纳入世界遗产区的范围包括自力村、马降龙、锦江里、三门里四处,地理位置相对分散,其中三门里还未进行旅游开发,另外三个地区属自力村碉楼最多,旅游资源丰富,游客量相对更大,马降龙次之,锦江里基本无人问津。总体上,这几个村落旅游发展属于“一枝独秀”型,即自力村遥遥领先,整个遗产区旅游发展水平严重不均衡,导致景区内部各村落在收入分配、经济带动、居民参与等方面存在矛盾,这种矛盾在集乡村旅游、遗产旅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且由多个组成单元构成的同类型遗产旅游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目前旅游产业发展态势上,尚未对江门市及广东省旅游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提出,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促进当地旅游业向品质化、科学性、互补性方向健康发展,以提高“开平碉楼与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当地旅游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表3-2 21世纪以来关于“开平碉楼与村落”相关政策梳理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旅游发展差异是各旅游地间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化和非均衡化现象,最开始的发展差异表现在旅游资源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渐表现在经济、交通、客流量上,越来越多元化和综合化①。
1.2.1 国外关于旅游发展差异研究现状
近几年,国外关于旅游发展水平差异的研究主要有:一是动因研究。国外学者IzaLejarraga①(2013)认为导致一个国家旅游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该国的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体制成熟度、商业环境和法律法规等几方面。Jung Wan Lee②(2013)以欧盟国家1988年至2009年近20年的数据为面板数据,指出旅游发展水平差异既要考虑资源、需求和基础设施还要考虑特殊事件、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原因;二是影响研究。国外关于旅游发展差异影响的研究,Xinyue Ye,Michael C③(2011)等学者首先利用时空数据分析方法对旅游业时空发展的特征进行描绘,并分析其影响。K.ALi④(2012)以罗马尼亚为例,通过研究罗马尼亚旅游业在黑海沿岸省会城市和历史古镇旅游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分析该现象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根据其影响制定了因地制宜的可行性较高的边远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三是解决方案研究。国外学者 Richard Butler,Kevin D.O'Gorman and Richard Prentice⑤(2012)结合经济学理论和效用理论就旅游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续的此类研究提供了方向。Kai Wang,Jing Yi,Yongmei Wang⑥(2015)以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理论为基础,以计量经济学为方法,以1991-2010年中国入境旅游水平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时空趋势结构,该研究认为上世纪90年代,中国入境旅游省际水平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呈下降趋势,而到了2001年至2010年,中国入境旅游省际水平绝对差异较上世纪90年代略有增加,相对差距较90年代逐渐在缩小,旅游发展水平差异伴随着新的、次级旅游经济增长中心出现,此外,中国各大经济区仍存在梯度差异,为规范旅游发展差异,该研究提出了一个范式框架。
总结国外学者对于旅游发展差异研究发现:国外对于该项研究起步早,发展快,数量多,成果丰富,研究体系完善,从上世纪60年代学者们开始该领域的研究以来发展半个多世纪至今,各方面都有进步和发展,但总体上看,国外研究者在研究旅游发展上并没有过度聚焦于“均衡”或是“非均衡”,更多是以某旅游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寻找其动因,并分析其对当地的影响,找出相应的策略对旅游发展较大差异现状进行解决,以促进当地旅游发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景区
景区也可以叫做旅游景区或者景点,以旅游活动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场所,按照质量,景区可以划分为1A至5A五个等级,按照评选单位,景区可以划分为市(县)级、省级、国家级和世界级景区。目前业界针对景区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国外学者约翰.斯沃布鲁克(1995)认为景区是独立的专门场所,是有明确界限且范围不可太大的可界定区域,交通便利,能吸引大量游人做短时访问的经营实体。国内学者张凌云(2004)认为,景区具有较为明确的范围边界,是具有一定空间尺度的场所,以吸引旅游者为目的,并对旅游接待进行管理,为旅游者提供相应设施和服务①。两位学者均强调景区的可进入性和区域特定性。区域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②。政治学一般把区域作为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单元,对于国家来说,省、市、县、乡、村等都是行政管理单元。
对景区概念的界定有助于标识本文研究的对象。首先,本文的景区是建立在土地行政界划基础上,以明确的边界,包括自然、人文、经济区域为依据来界定的地方;其次,景区内部各组成单元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同一个景区各组成单元间旅游活动空间连续,旅游产品同类,旅游要素相互联系。基于上述内容,以及结合“开平碉楼与村落”实地调研和遗产地分布现状,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地为景区,以行政村为景区的组成单元进行研究。
2.1.2 景区旅游非均衡发展
景区旅游非均衡发展是建立在非均衡发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非均衡发展理论最开始诞生于20世纪中期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非均衡发展简单来说即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形式即可以是动态水平发展上的结果,也可以是静态的状态上的差异,大多数学者认为差异化发展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非均衡发展内涵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它主要是指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非均衡发展④。造成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即可以是人为因素如战略布局的调整,规划的布局,政策的导向,也可以是受限于资源禀赋、位置、环境等客观因素①。
随着现代旅游业兴起和旅游地激烈竞争,基于非均衡发展理论基础上,业界开始关注景区旅游非均衡发展的研究。受生态资源、交通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以及在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资金支持方面境况不一,导致景区旅游发展在出游力、旅游产品的丰富度、旅游业的服务水平、旅游目的地接待能力、硬件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设施、旅游服务人才等方面表现出差异②,即景区旅游非均衡发展。目前在我国国内,不管是省域之间、城市之间还是县域之间景区旅游发展的非均衡性都比较明显③。
.............................
2.2 理论基础
关于非均衡发展的理论西方经济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理论,这些理论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时间变量,如循环累计因果论、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论等,一类是有时间变量,如倒U型理论。另外有代表性的还有核心—边缘理论、点—轴发展理论④等,这些理论均强调非均衡性是经济发展的绝对条件,但在政府职能、市场作用、政策干预等主张上这些非均衡发展理论存在不一致性。结合“开平碉楼与村落”景区地域分布特征及景区各组成单元间旅游发展特征,本文在以上理论中选取核心—边缘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撑,对景区旅游非均衡发展理论进行梳理和阐述以用于后文进一步分析。
2.2.1 核心—边缘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于1966年提出,他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都是由核心区和边缘区所组成的,其界限由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关系来确定,核心区大多是国家内的城市聚集区或一个城市内的中心区,工业发达、技术先进、资本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增速快,边缘区则是那些相对于核心区来说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核心区居于统治地位,边缘区在发展上依赖于核心区,两者的关系既不平等又相互补充,在一定的条件下,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发生相互转化”。
该理论中,核心区会对边缘区产生正面和负面两种相反的影响,一种是消极影响,由于核心区的经济水平更发达,更具有吸引力必然会导致边缘区资源流向核心区,从而边缘区发展与核心区差距越来越大,一种是积极影响,核心区将优势条件和资源与边缘区共享,通过其辐射作用带动边缘区共同发展。该理论后被各界学者用于解释许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象,在旅游资源的整合方面和旅游的联动发展方面,为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建设旅游廊道、跨区域整合旅游资源、确定区域内部与外部的旅游空间对应关系以及健康发展旅游业具有指导作用①。
表3-1 “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地情况 单位(h m2 )
..........................
3“开平碉楼与村落”景区旅游发展现状 ...................... 14
3.1 自力村旅游发展现状 ................................ 15
3.1.1 景区概况 .................................... 15
3.1.2 旅游资源 .................................... 16
4“开平碉楼与村落”景区旅游发展时空差异分析 .............. 23
4.1 数据和指标的选取 .................................. 23
4.1.1 数据的选取 .................................. 23
4.1.2 指标的选取 .................................. 23
5“开平碉楼与村落”景区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 31
5.1 问卷设计和结构 .................................... 31
5.2 实证研究数据分析 .................................. 34
7“开平碉楼与村落”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7.1 加强旅游合
“开平碉楼与村落”要实现旅游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加强各村落旅游合作是必然要求和趋势,任何一个村落都不能无视或独立于外,村落间相互合作是顺水行舟、顺势而上的明智选择。
7.1.1 整合旅游资源,优化配置
“开平碉楼与村落”各村落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碉楼景观,还拥有丰富的古村落民俗风情、历史古迹等,这就要求当地在做旅游规划时,对各村落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整理,在正确认识各自资源优势和特点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资源优化和配置,为实现整体旅游开发提供支持。自力村主要以碉楼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马降龙和锦江里主要以传统村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各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首先普查当地的旅游资源,如自力村以铭石楼、叶生庐居等碉楼为主要游览资源,且已作为整个旅游区第一景点,为了避免给游客造成“看碉楼,吃农家饭”的单一旅游映像,马降龙和锦江里则可以考虑重点开发传统村落和人文情怀,如开展具有浓郁民俗风情且参与性强的节庆活动,把侨民生活场景化,将各村落侨乡风情和碉楼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各村落间形成差异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充分解决遗产区整体旅游业的发展与各村落间旅游发展不均衡的矛盾。
7.1.2 合作竞争,共同发展
各村落间实行“合作性”竞争,缩小差距,共同发展。“开平碉楼与村落”在整体社会经济逐渐发展的大环境下,各村落间联系越加密切,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利用地缘关系,密切往来,村落间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差别化战略,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性”竞争。同时也要寻求合作和联合机制,达到村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信息互通、游客互送,降低旅游产业发展成本,增加整体和局部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进而达到共同携持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自力村是整个“开平碉楼与村落”一级旅游核心景区之一,根据核心—边缘理论,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和联动作用,将优势条件和资源与马降龙和锦江里共享,带动其他村落共同发展。马降龙村落资源和碉楼资源丰富,将其内部核心区建设成为二级旅游核心景区,促进对锦江里及周边景区旅游发展的空间溢出作用,将锦江里核心区建设为遗产区三级核心景区,环环相扣激发整体景区旅游活力促进共同发展。
................................
结语
本文以2010年—2019年“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地自力村、马降龙、锦江里各地区旅游发展状况为基础,以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两个指标对各地区旅游近10年时间和空间发展特征进行探索研究,主要从定量分析和问卷调查角度对“开平碉楼与村落”景区旅游发展的差异性进行解释。本文研究结论为:
1、“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地景区旅游发展时空差异明显,整体差异性表现显著,绝对差异总体较大,相对差异在各村落间逐年缓慢减小。遗产地各村落旅游发展水平梯度清晰,自力村可以定义为“旅游发展优势型”,马降龙可以定义为“旅游发展潜力型”,锦江里可以定义为“旅游发展劣势型”。
2、本文结合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出引起“开平碉楼与村落”景区旅游发展差异成因多样,可以简单概括为旅游资源、经济条件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各因素的作用效果不同。经过综合分析找到了引起“开平碉楼与村落”景区旅游发展巨大差异的关键因素是资源禀赋和经济条件,由于资源禀赋和经济条件两个关键因素在整体旅游发展结构、资源要素整合、社区参与等方面给景区可持续发展上带来了困境,在第七章提出了加强旅游合作、整合旅游产业要素、提高居民参与等解决策略,明确了可持续发展路径。
3、旅游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应当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开平碉楼与村落”唯有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指导遗产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兼顾村与村之间公平健康发展,兼顾遗产地整体利益和各村落局部利益,兼顾原住居民切身利益,才能逐渐缩小景区各村落间旅游发展差距,从而尽可能的向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确保整个遗产地旅游发展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