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感知视角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路径优化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44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广泛收集海南当地群众的意见建议,分析他们对消费中心建设的旅游感知,查找出哪些是有待提高的,哪些是需要改变的,进一步提高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优化措施,并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方法的研究,能够增强对居民感知相关理论的研究。首先,笔者对旅游经济学、旅游产业等理论书籍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补充了理论知识上的不足,通过对近些年文献研究的梳理和总结,对有关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把握,掌握学界最新的表述和研究方法,这些为本文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其次,在理论整理的基础上,构建问卷调查表,通过偶遇调查法对问卷进行发放,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梳理,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他们的社会特性,另外从五个方面分析本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对现有文献的分析与整理
相对于海南国际旅游中心建设研究的火热而言,海南发展的文献整理相对还比较少,但研究仍然需要文献的支撑。本文在收集和整理关于居民感知、社会承载力、海南旅游研究的文献基础上展开,包括历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海南发展的支持政策和有关文件,这些都是研究的文献基础。本文从理论和政策两个角度分别对居民感知视角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文献进行整理,有较广的覆盖面。
(2)对相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从学术角度来说,追逐利益最大化是旅游开发和经营主体的主要目标,旅游者的感受是他们重点关注的,而当地居民的感知往往在这一过程中被忽略掉了,尽管他们能够从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利益,但因为旅游开发所造成的影响、遗留的问题仍然需要本地居民来承担。加强居民感知的研究,居民感知对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影响很大,通过相关理论对居民态度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的诉求及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变化,对解决实际问题,引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很有作用,这些实证研究是对相关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3)充实了对海南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实证研究
本文充分运用实证调查,按照居民感知理论和社会承载力理论基础,通过对居民感知的细化,具体分为政治、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等五个方面影响感知因子,运用李克特量表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正负因子分析,得出当前条件下居民对中心建设的感受,以及对中心建设的期待。在居民感知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兼顾居民感知的发展路径。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情况
国外学者很久以前就开始研究居民感知,上个世纪 50 年代就有人用多种方式开展对旅游所在地人口的研究。1970 年以来,国外学者逐步开始重视起来,纷纷从多个方面细化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从这一阶段的学者研究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研究还主要在对社区居民的旅游感知与态度上,当然有也一部分学者对居民旅游感知差异进行了研究,并开始运用相关的理论进行研究,这一理论和研究方法逐步开始成熟。
近二十年来,国外学者对居民感知的研究逐步趋向成熟,相关理论的运用也更加娴熟,学者们比较常用的理论大致包括社会交换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旅游依托度理论、涵化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大约二十余种,足可见这一阶段,居民感知研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蓝科富德与霍华得(Lankford & Howard,1994) 较早地认识到居民感知研究的重要意义,他们觉得加强对居民旅游感知的研究,可以有效地帮助政府进一步认知所在的居民社会,在后期的社会管理中,能够避免游客和居民的冲突,这样制定出来的旅游发展规划,更能得到本地居民的大力支持。艾晋和克朗晋顿(Ap & C rompton,1998)对前一阶段关于居民旅游感知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总结和梳理,并根据整理情况提出了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的分类,还提出了经济、文化和环境三个影响面。布朗特和康特尼(Brunt & Courtnev,1999)对当时社会影响感知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可见近二十年来,对居民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的研究进入了很深很广的研究阶段。

除了以上学者的总结研究之外,国外对居民旅游感知也大概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致是 2000 年至 2010 年前后,多数学者将居民感知研究分为了正负影响两个维度,改变了原有只分析积极影响的方面,也开始关注负面影响感知。Mason 和 Cheyne在 2000 年时就从居民旅游感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对新西兰农村居民进行调研。Lepp et al(2006)围绕正负两个方面,对乌干达乡村居民的旅游感知进行了研究。2010 年以后,逐渐发展到另外一个阶段,国外学者们进一步丰富了居民感知的内容研究,由原来正负影响和最基本的经济、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细化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来考察,角度更加多元,研究更加深入,而且早期专家对居民感知的研究,主要围绕积极影响感知而展开,而在这一阶段,逐渐转移到消极影响的研究,居民感知已变成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参考指标。Kashima et al(2015)从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来考察社区居民对旅游业的感知。Gon et al.(2016)在研究亚得里亚海北部沿海城市居民对发展游艇旅游感知室,就总体分为支持型、冷静观望型和怀疑型几种类型,进一步丰富了居民感知理论。有的学者则更加深入研究各个因素,将原有的正负感知进一步细化研究,如 Rezae(2017)则从滋生自豪感这个方面研究居民对旅游的正面感知。

............................

第二章 研究区现状

第一节 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历程
海南是我国的南端门户,汉朝时就列入中华版图,“元封元年立儋耳、珠厓郡,皆在南方海中洲居,广袤可千里,合十六县,户二万三千余”。海南居民长期过着封闭的岛屿生活。近代以来,海南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1950 年 5月,海南岛战役结束,海南岛全境解放。1951 年设立行政公署。中央在重视海南岛的战略地位的同时,也高度关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1963 年 2 月,朱德同志曾就海南岛石绿铁矿扩建和种植油棕等发展问题写信给小平同志。后来的十余万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在海南战天斗地,为海南农垦事业做出了贡献。上世纪 80 年代,中央寄厚望于海南发展,1984 年 2 月,小平同志在谈话中还提到:“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邓小平很早就有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思考,他在接待国际友人来访的时候就曾讲到:“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哪里有许多资源,有铁矿、石油,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次年 4 月,海南省委省政府挂牌成立,海南经济特区设立。海南省建立经济特区30 年来,经济社会得到迅速发展,建省初期,海南省的 GDP 只有 57.28 亿元,地方财政更是非常局促,全年财政收入仅为 2.96 亿元。2019 年海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5308.94 亿元,财政收入 814.1 亿元。


............................

第二节 海南旅游业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很多转变,经济社会最突出的矛盾已经不再是落后生产力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转变是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的。经过 70 年的发展积淀,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已经上升到新的水平。在这一情况下,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消费的首先,旅游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敏锐地预判了这一发展趋势和方向,因此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和旅游产业,地方积极开发旅游项目,将旅游业发展作为拉动经济内消费的重要引擎。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平衡点就是发展旅游产业,因此,旅游产业成为朝阳产业。
海南省旅游资源丰富,上世纪 60 年代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就曾做了多首关于海南优美生态资源的诗词,他在 1956 年创作了《记海南岛通什市到屯昌途中所见》,他在 1963 年创作的《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中写道:“南岛名园,冬季好,让君暂歇。闲散步。椰林深处,赏花邀月。潮退沙平珍贝美,帆摇波晃琉璃碧”,对海南各处美景进行了描述。

近年来,海南始终瞄准本地资源优势,将旅游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当前,旅游业已经成为海南省的支柱产业。海南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适宜的自然气候和条件,较长的海岸线,都是海南岛的独特优势。因此每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海南来休闲度假。2018 年,海南省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 7627.39 万人次,并呈现逐年涨升态势,各地区各景区游客接待量均大幅度上涨,旅游总收入950.16 亿元。2018 年,海南入境游客总数比 2015 年入境游客人数翻一番。但入境游客数量在 2015 年没有增长,反而有所下降。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分析.................................14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14
一、问卷内容及设计...............................14
二、调查过程.........................15
第四章 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路径优化......................22
第一节 增强本地居民的政治认同..............................22
一、坚持党的领导..........................................22
二、强化宣传引导..........................22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29
第一节 结论.......................................29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31

第五章 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路径优化

第一节 增强本地居民的政治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消费中心建设也必须依靠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强大优势,统一思想意识、凝聚精气神、政民互动互信是发挥制度优势的基础。
一、坚持党的领导
凝聚各方共识,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形成推动中心建设的核心力量。中心建设必须加强顶层设计,项目开发做好前期规划,各层级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建设主体格局。进一步提升基层各级干部的执行能力,确保中央和海南省委的决策得到高效落实,形成上下一盘棋的高效运转体系。
二、强化宣传引导
针对目前民众对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的情况,必须统一思想意识,形成强大合力。加大对中心建设相关信息的公开力度,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宣传方式,突出以正面宣传为主,加强对中心的背景意义、建设内容、步骤安排等宣传力度,提高本地居民的政治认同,形成推动中心建设的强大群众基础。
三、拉近政民关系

海南的各级干部仍然是中心建设的排头兵,改进各级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仍然是当前主要任务。从调查分析情况来看,群众对中心建设与政民关系期望值较低。所以务必加强作风建设,在项目开发等过程中强化群众理念、注重工作方式,进一步增强政民互动互信,在建设过程中努力争取群众参与和支持。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旅游市场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大背景下,本文从本地居民感知的大视角下,结合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现状,采取了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海南当地群众的意见建议,分析他们对消费中心建设的旅游感知,查找出哪些是有待提高的,哪些是需要改变的,进一步提高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优化措施,并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方法的研究,能够增强对居民感知相关理论的研究。
首先,笔者对旅游经济学、旅游产业等理论书籍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补充了理论知识上的不足,通过对近些年文献研究的梳理和总结,对有关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把握,掌握学界最新的表述和研究方法,这些为本文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其次,在理论整理的基础上,构建问卷调查表,通过偶遇调查法对问卷进行发放,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梳理,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他们的社会特性,另外从五个方面分析本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最终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对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了社会学分析,总体上男女比例适中,近乎各占一半;被调查的对象中 35 岁以下人群占比达到了 50.87%,说明在调查的人群中,年龄相对比较集中,并且很年轻,符合海南国际消费中心的目标人群定位。社会学调查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学历层次,从数据分析看,学历层次分布比较平均,较低的初中及以下和较高的研究生及以上人群占比大体相差不大,切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足以证明人群的覆盖面比较均衡。在行业分类中,人员集中在公务员、教师和私营个体户三类人群上,总体上可以说明这几类人群更关心海南的社会建设。另外,大多数居民月收入在 3500-5500 元之间,说明海南本地居民的整体收入偏高。
(2)从政治影响分析。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出海南各地居民对于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政治感知,本文围绕“提高海南旅游国际影响力”、“增进本地居民政治认同”、“拉近政民关系”三个正面因子和“海南国际影响力不会提高”、“削弱居民归属感”、“战略意义不大”三个负面因子进行调查分析。从结果来看,海南本地居民对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总体充满期待,大部分本地居民对中心建设都是抱有很大希望。从优化路径上,本文提出了发挥消费中心建设的体制性优势的建议。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