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018 年我国的 GDP 为 900309 亿元,人均 GDP 为 64520.7 元。截至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很显然,传统的文体活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精神生活方面追求,旅游已经成为人民大众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常见生活方式。旅游产业不仅具有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特点,同时也符合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理念,具有极强的带动性,会对相关联的产业产生比较强的连动效应,所以旅游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大大的超过了物流行业、建材行业等行业。正因为旅游产业不仅符合当今主流“绿色”理念,还具有极强的带动效应,所以在近几年时间里,其呈现出一种爆发式的发展,被称为“朝阳产业”。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如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都非常的重视旅游产业对经济产生的推动作用。众观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直处在初中级的发展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一系列来其自行业本身的局限或是其他一些不利于发展的因素干扰,导致旅游产品的形式单一、旅游资源文化属性的没有得到深度挖掘与创新开发,这就使得我国的旅游产品缺乏吸引力;各地区之间的旅游资源共享机制非常不健全,受因行政区划影响使得旅游履行规划受到限制;产品结构亟待转型;产品的创新速度远落后于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的速度等等。一系列落后的发展观念以及不明晰的发展思路都大大的限制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
我国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有着类似经历和遭遇,在国民经济之中,文化产业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作为支柱产业而存在,同时也迎来了相应的发展机会,必须面临各种挑战。文化产业也因其特性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文化产业在 2008 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充分发挥了其独具的低耗能附加值、高产业渗透性强的优势,对金融危机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与抵抗的作用。早在 20 世纪中期,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因此,在这些西方发达国家,其文化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例往往是高于一成以上的。然而,我国的文化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旅游产业研究
关于旅游产业的内涵、定义以及除此以外的产业集群部分的研究是国内外关于旅游产业研究的主要方向。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弗雷雅·希金斯·德比奥勒(Freya Higgins-Desbiolles)[1]提出了自身的观点,认为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不仅代表着经济进步,还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其所代表的的绝不仅仅只是一种产业。美国学者托马斯·李·戴维森(Thomas Lea Davison)[2]则提出,旅游是众多产业的集合,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产业的代表。如果只是将其看作是一个单独的产业,这绝对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这种观念一旦植入人心,人们可能会对旅游产生一种误解甚至敌视的心理,这些误解会给倡导旅游的人们带来一定的困扰。旅游不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产业层面,它更像是一个部门,能对很多产业产生影响。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1]就明确的提出了在竞争能力以及产业性质这两个不同的方面,并没有直接联系存在,旅游业可以非常明显地体现出集群效应,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家应该重点培养相关企业集群。而著名专家 Julie Jackson和 Peter Murphy[15]则提出了可以对于波特集群定义作出进一步的理解,可以用于描述一个旅游的目的地,在这一个区域之内,一般来说各企业都能够开展合作活动,通过共同市场形成良好的集群效应。将这一理论和钻石模型进行具体的结合也能够产生更好的分析方法,为相关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均衡的意见。SaraNordin、KatherineEasterling 和 ulie Flowers 对于钻石理论进行了相应的利用,在此基础之上展开了如何通过对相关要素进行培养,达到旅游产业集群生长的效果的研究和分析,同时也涉及到其中 4 个要素在集群之中起到的特殊方面作用,以及除此之外的具体形成条件。
我国国内大多是集中在对相关产业范围界定以及内涵方面所开展的具体研究,有一些学者提出了旅游业并非一种产业的看法,例如我国学者王兴斌[3]的观点,他认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应将旅游产业和旅游业应该区分开来,是两个不同的层次,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产生区别。产业不仅只是旅游业,而是代表了旅游业以及那些为旅游业服务的行业,比如为旅游业直接提供服务和支持的行业,旅游业和这些行业一起组成旅游产业。我国国内的徐刚、张陆[4]等学者对明确区分了旅游业和旅游产业,并且进一步对旅游产业的外延性以及内涵的层次结构分布进行了非常详细的研究。
...........................
2 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界定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旅游产业的概念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往往体现在第三产业占该国民收入的比重。旅游产业属于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一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对于精神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人们对旅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带动了一些相关领域的发展,比如休闲、养生、娱乐、旅游等一系列与服务行业有关的休闲娱乐项目发展起来。旅游产业只有不断提升其自身的质量和水平才能在市场优胜劣汰的原则中生存下来。
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的定义研究,学者张凌云的看法就是,旅游产业是在旅游消费这一个过程之中提供一系列的有关服务,并且达到了一定的要求标准和相应的规模的产业集合。这种产业的集合能够使得消费者所有的需求得到满足。既然旅游产业是以集合的形式出现,那么这一产业就具有综合性特征,它不仅包括了旅行服务咨询公司、旅游订购网站经营公司、旅行社等,还包括与其有着必然联系的部门与企业。当然,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中,旅游产业也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元素也在不断变化。旅游者的爱好也从从追着于现代化发展进程逐渐像历史文化的元素倾斜,古城及古民居旅游、红色旅游以及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潮流。2015 年后,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旅游产业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民众面前,包括线上线下同时开展的旅游规划、旅游咨询等,通过互联网+就能完成对旅游线路的规划、景区图片的预览、旅游途中产生订单的下单,这也极大的满足了当今旅游消费者的日常习惯和旅游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2.1.2 文化产业的概念
从原型的角度对于文化产业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原型是文化工业,最早在1923 年,由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在提出,对文化工业的歪曲走向进行批判。从精品文化的角度来看,全世界正在掀起一股市追求场经济、追名逐利的浪潮,由此导致的文化抄袭、文化低俗化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在这股浪潮下,文化产业也慢慢的由“文化工业”演变而来。1987 年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大众对于文化产品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和越来越多,文化产业开始萌芽,公共文化产品、公益文化设施也随着社会的需求越来越拼房出现在人民面前。我国在第十个五年规划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在这之后,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政策文件中频繁应用“文化产业”这词。
.............................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早在 1972 年,学术界就已经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其具体含义进行分析,就是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前提之下,达到不损害后代人发展条件的效果,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实现形式之一。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人们不仅要对眼前发展情况加以考量,更要着眼于未来,考虑到长远利益的保障。伴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的发展,更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只有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这四大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同时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进行追溯,最初起源是在生态学领域内的,最初指的是对生态和资源的一种管理策略。后来这种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社会学范畴,且在内涵方面实现了进一步的拓展,演变为一个涉及经济、文化、社会、技术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动态的综合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与内涵是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公平发展、高效发展、多维发展。产业融合发展能够很好的体现出这一概念所具有的基本内涵,对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进行分析,二者都属于绿色健康产业的范畴之内,对于二者进行相应的结合,更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2.2.2 产业融合理论
产业融合的具体含义就是,针对于不同产业或者同一产业不同行业之间发生了互相交叉,互相渗透,最终融合成了一个整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对产业融合进行类型的划分,可以分为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种类型。在当今大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产业融合早已不仅仅看作是一种未来产业间的发展趋势来对待,也是最佳最为现实的一种选择。通过相关的理论分析和所开展的具体研究,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产业融合是产业提升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的一种发展方式和组织形式。产业融合带来的结果和效应呈现多方面的特点,例如:产业融合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进而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使市场结构在竞争合作关系的变动中不断趋向于合理化;有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有助于推动区域中的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
第一节 丽水市畲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26
一、丽水市畲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26
二、丽水市畲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26
第四章 丽水市畲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38
第一节 政府层面...................... 38
一、完善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38
二、构建合理的运作方式和管理制度....................38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43
第一节 研究结论.................43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43
5 丽水市畲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5.1 政府层面
5.1.1 完善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
首先相关部门要继续完善产业政策,以此来促进文化与旅游的共同发展。政府部门要制订与时代相适应的产业政策,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其次,根据畲族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情况,借鉴一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较为成功地区的方式和发展经验,使融合发展中的新兴文化旅游业,能够制作出相关的政策法规,使文化旅游发展更加稳定和迅捷。
5.1.2 构建合理的运作方式和管理制度
1、建立合理的协调制度
加强丽水文化旅游处的组织领导,明确畲族文化旅游的观念,组建领导小组,开展丽水文化文化融合工作,负责丽水文化的相关管理。加强地方部门之间的事务处理和交流。从宏观上看,丽水地区综合文化旅游发展的综合规划和战略部署,需要有关部门的配合,解决计划外发展和发展同质化的问题。消除阻碍彼此协调薄弱的障碍,创立较为统一的运作方式,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程。
2、明确管理机制
坚持合理的规划,坚持面对市场,加速旅游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摸索合理的管理机制和经营的法规,改变文化旅游分开管理的弊端。中国许多地方城市,已将文化和旅游业转移给第三方管理,但丽水尚未成立专业的管理公司。因此,丽水可以通过研究成功地区的成功经验,将丽水文化旅游业务交给集团公司来分配资源和经营管理,从而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组建旅游集团或文化产业公司,能够使国内的保护主义得到缓解,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管理体制,促进文化与旅游两个产业的结合。
...............................
6.1 研究结论
本文总结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相关论述,并提出了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结合发展的模型。同时,对丽水地区畲族文化与旅游业的综合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研究。得出关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发展的相关结论:
一是构建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耦合模型。定量评估畲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程度。在分析丽水畲族文化资源梳理与整合的基础上,总结了丽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提出丽水地区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从政府层面、市场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相关的观点和建议。
由于能力有限,专业文献研究、实地考察相对不足,本文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对畲族文化和旅游开发而言,关于丽水畲族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研究不够彻底。因此,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必须不断努力,加强研究,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