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13 年 2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纲要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概念与设想。2014 年 4 月,国家教育部王定华在《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中,首次提出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2014 年 7 月,《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文件发布,对研学旅行教学主题、内容安排、合作机构选择、合同订立、行程安排、行前培训、安全保障等内容提出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研学活动开展。2016年 12 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旅游局等 11 个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意见指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2016 年 12 月,国家旅游局《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正式实施,初步界定了研学旅行的定义。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出台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逐步推进,研学旅行已经成为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得到学校与家长的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研学旅行产品层出不穷,研学旅行基地急剧扩张。2016 年,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 10 个单位、全国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20 个单位,同时要求各部门充分发挥对研学旅行目的地与示范基地的指导作用;2017 年,教育部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4 个单位、营地 14 个单位,同时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为研学实践教育开展提供资金支持;2018 年,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377 个单位、营地 26 个单位,继续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资金支持方案,同时提出要加强研学旅行基地研学课程与服务平台建设。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已覆盖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累计已达 70 余个单位、占比总量的 10%以上;山东、江苏、河北、湖北、福建、上海、浙江、辽宁、陕西、四川、河南、广东地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累计占比约为总量的 50%,各省研学旅行基地数量均超出20 个单位;除宁夏回族自治区与西藏自治区以外,其余 29 个省市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数量均超出 10 个单位;由此可见,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以北京市为首的各省市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据互联网资料统计 2018 年我国研学旅行直接消费总额达到 3206 亿元,占比我国旅游总收入的 6.23%,间接带动消费总额 1.6 万亿元,占比我国旅游总收入的 31.19%,研学旅行市场规模的年增长率已突破 30%。由此可见,研学旅行市场规模巨大且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1.1 理论目的
首先,构建研学旅行基地旅游体验质量评价模型与评价体系;其次,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结合案例地实际情况与专家意见设计调查问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找出影响研学旅行基地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对初步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与修订,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因地制宜的提出研学旅行基地旅游体验质量提升对策与建议,为我国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与发展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1.2.1.2 实践目的
首先,本研究尝试建立研学旅行基地旅游体验质量评价模型与评价体系拟为研学旅行基地准入标准与退出机制建立提供有益参考;其次,试图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与发展中运营不规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后,为知识科普类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与发展、助推研学旅行基地产品体系创新、内容创新、组织管理创新、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本研究在结合旅游目的地旅游体验质量普遍性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研学旅行目的地旅游体验质量的特殊性,对研学旅行基地旅游体验质量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影响因子进行辨析,对研学旅行基地旅游体验质量评价方法、质量提升路径进行研究,同时选取知识科普类研学旅行基地典型案例北京陶瓷艺术馆做实证研究。本研究对研学旅行基地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完善了研学旅行基地评价体系,扩充了研学旅行基地研究内容,在研学旅行基地旅游体验质量评价上有所创新。
1.2.2.2 实践意义
本研究以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北京陶瓷艺术馆为案例,通过对北京陶瓷艺术馆旅游体验质量实际评价研究,得出北京陶瓷艺术馆的旅游体验质量概况,提出旅游体验质量提升建议,这将对北京陶瓷艺术馆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对我国其他知识科普类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研学旅行
2.1.1.1 研学旅行的由来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选派日本留学生去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是很流行的学习旅游形式。1946 年,日本文部省(现文部科学省)将修学旅行正式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至此,日本修学旅行体系正式形成[51]。
我国的研学旅行发源于日本的修学旅行。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推进,综合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修学旅行”作为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逐渐受到政府与教育部门的倡导。直至 2013 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中首次提出“研学旅行”的概念与设想,“研学旅行”从此正名。
2.1.1.2 研学旅行的定义
研学旅行(study travel)又被称为研学旅游,很多国外研究者称之为教育旅游(educational tourism)。顾名思义,研学旅行是“研学”与“旅行”的结合体,其核心是研学,旅行是载体。关于研学旅行的定义研究者们均围绕“学”与“游”两个核心要素进行界定,陈非从跨行业与跨时空视角提出研学旅行是教育与旅游的功能统一、文化与经济的产业统一、区域与国际的空间统一、现实与发展的时间统一[52],继而邢晓玉在此基础上提出研学旅行是指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专项旅游活动,是“教育”+“旅游”的跨界产物[53],研学旅行旅行活动的开展需把握好“教育”与“旅游”两个核心要素,以实现教育功能为目的。2016 年 12 月 19 日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文件,国家旅游局对研学旅行的概念界定如下:研学旅行(study travel)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本研究认为,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概念与研学旅行实践发展更为切合,因此本文将沿用此概念进行研究探讨。
......................
2.2 理论基础
2.2.1 期望差异理论的由来
早期的营销学以及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学者普遍认为,顾客感知到的服务质量(体验后评价)往往能致命性地决定顾客的满意度、忠诚度。1980 年,奥利沃提出了期望差异理论,用于零售服务业中的消费者满意度研究[41]。
2.2.2 期望差异理论的定
期望差异理论假设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前,已经通过相关渠道获取信息,形成对产品的基本认识,即消费前期望。对研学旅行基地而言,消费者的消费前期望就是在选择研学旅行基地前通过相关渠道或以往经历获取的基地信息在研学旅行者心中形成的基本认知。
消费行为结束后,消费者会将实际感知绩效和期望作比较。如果实际感知绩效高于期望,就会产生积极差异,意味着消费者满意或非常满意,其结果是消费者忠诚并向周围人传递正向评价;如果实际感知绩效与期望不相上下,意味着消费者满意度不确定,可能满意也可能不满意,其结果是消费者客观评价;如果实际感知绩效低于期望,就会产生消极差异,意味着消费者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其结果是消费者抱怨并向周围人传递负向评价[55]。
..........................
第三章 知识科普类研学旅行基地旅游体验质量影响因素 ....................... 17
3.1 案例地选择的原因 ........................... 17
3.2 调研过程 ........................... 17
3.3 案例地研学旅行基地旅游体验质量影响因素 .................... 18
第四章 知识科普类研学旅行基地旅游体验质量评价模型 ........................ 21
4.1 GAP 模型(Service Quality Model) ........................................ 21
4.2 知识科普类研学旅行基地旅游体验质量评价模型初步构建 ......................... 21
第五章 实证研究 .................................. 24
5.1 问卷设计与抽样调查 ........................... 24
5.1.1 问卷设计....................................... 24
5.1.2 抽样调查................................. 26
第六章 知识科普类研学旅行基地旅游体验质量提升策略
6.1 研学旅行课程建设
6.1.1 明确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北京陶瓷艺术馆研学旅行基地的研学课程旅游体验质量评价较高,但仍然存在少数学生对课程设计与内容体验满意度较低。以案例地古陶课程为例,部分小学生认为理论部分内容比较难又枯燥,希望直接开始学习“滚压绳纹技法 ”制作陶器,但相反中学生认为理论是制陶的基础,希望先学习理论然后再开始制作陶器,由此可见,不同学段的学生对课程的要求与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提升研学课程旅游体验质量主要采取以下几个策略。首先,明确课程的目标。课程设计前要充分考虑学生、学校、老师、家长的要实现的教育目的,充分了解课程选择的影响因素,依托研学旅行基地现有的文化资源,设计具有明确教育目的的研学课程;其次,设计差异化课程。不同学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接受程度不同,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相对简单易懂的理论知识,但简单的知识不能满足高年级学生的需要,因此要差异化设计课程,从理论与实践上把课程内容细化分层,以实现不同学段的学生课程目标。最后,丰富课程内容。研学课程要规避“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问题,要实现“旅中有学,学中有旅”,因此课程内容要注重自主性、开放性、系统性与趣味性,同时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多元化、互动式以及趣味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自主的探索学习。
.........................
7.1 结论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家长、学校对研学旅行基地旅游体验质量影响因素相关意见,以期望差异理论为支撑,以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GAP 模型为基础,初步构建知识科普类研学旅行基地旅游体验质量评价模型与评价体系。同时,选取知识科普类研学旅行基地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北京陶瓷艺术馆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探索分析出研学旅行基地旅游体验质量评价因子与对应评价维度,并对案例地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初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本研究调查问卷设计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第二,通过问卷调查法发现研学旅行基地旅游体验质量评价模型主要包含 4 个维度、22 个影响因子。第一个维度为研学课程,包含导师知识储备、导师讲解技巧、导师语言能力、导师性格特点、导师工作态度、班级学生容量、技能知识掌握情况、课程体验参与程度与课程互助合作程度总计 9 个影响因子;第二个维度为管理服务,包含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与娱乐 6 个影响因子;第三个维度为基地环境,包含友善、文明、安全、清洁与有序 5 个影响因子;第四个维度为配套服务,包含价格与邮电通讯总计 2 个影响因子。
第三,分析结果发现有 92.1%的学生愿意将案例地推荐给亲戚、朋友与同学,且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除“旅游购物”项评分结果为 3.812 相对较低,其余因子均为 4 分及以上,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案例地旅游体验质量感知比较满意。
第四,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对案例地总体旅游体验质量评价较高,但仍然存在可提升空间。 针对基地在实际运作中的课程目标不明确、缺乏研学导师、文创商品种类较少、基地缺乏文化氛围、员工服务意识不够、价格机制不灵活、通讯服务不完善等问题,需加强研学旅行课程建设、推进管理服务建设、强化环境形象建设与配套服务建设,以期实现研学旅行基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