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乡村振兴进程中乡村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462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农家乐模式、原生态文化村落型、景区依附型、特色小镇、红色旅游结合型等五种模式。通过对五种乡村旅游模式发展的总结,发现河南省在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效果明显,对推动乡村振兴成效显著,但是,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环境保护不力、经营模式粗放、人力资本短缺、基础建设缺乏、品牌宣传不足等等缺陷。如何才能使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获得充分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发现各地在推动乡村旅游有效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五种共同特点:深度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培养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建设特色红色旅游品牌。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三农”问题长期备受各界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以其为总抓手来统领未来“三农”整体工作。其中,以农村三产之间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来促进农村产业兴旺,更是被视作新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自 2014 年提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概念起,国家相继出台《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 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等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农业农村部相关数据显示,2018 年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农户经营收入约增加 67%[1]。大量实践表明,农旅结合的乡村旅游业作为农村三产融合的代表性产业,表现出促进脱贫致富、积累发展物质财富、提升农民精神面貌、创造涉农就业渠道、吸引高端人才流动、保护传统文化等积极效应,且具有广泛适应力与旺盛生命力。
乡村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主要以农村独特的民俗文化、自然风貌和人文风情来吸引广大游客,为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与多功能扩展、农村美丽繁荣和农民增产增收注入新的带动力。受观念、体制等因素影响,中国乡村旅游业起步较晚,但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近年快速崛起。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不断出台诸多乡村旅游支持政策,2014 年 8 月与 2015 年 8 月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关于促进旅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函〔2014〕121 号)与《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 号),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来拓宽农村发展路径,以及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表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2016 年 8 月国家旅游局等 12 个部门联合制定并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八大行动方案》,明确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五大任务并提出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八大行动,体现出对乡村旅游业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视与期盼。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针对乡村旅游业发展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产业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农村社会学等领域出发,探究其发展基础、支撑条件、约束因素、演进规律及成长策略。

(一)乡村旅游业发展起因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起因曾展开众多研究,很多经典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实践。Alf Hwalle(2010)从现代城市文明变迁角度出发,指出城市居民对于农事活动、农村人居环境、生活系数、农耕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兴趣与爱好与日俱增,对农村生活环境充满兴趣和向往,直接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壮大[4]。Lane B(2014)认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小城镇的蓬勃发展,乡村旅游业应时而生,成为连接都市与小城镇的纽带。乡村旅游业巧妙地将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结合在了一起,满足了城市与城镇的不同需求,更是有效地带动了乡村的发展[5]。Fleischer A(2012)提出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进步,都市居民更加向往农村生活,闲暇时间,人们纷纷从城市走向农村,感受农村的风土人情和大自然的魅力,使得乡村旅游业逐渐蓬勃发展起来[6]。John Tribe(2009)强调旅游是一种心灵的沟通,陶冶人的情操,是人们一种本质需要的体现,乡村生活有利于人们放松心情,回归本我。乡村旅游是旅游业未来发展基本趋势[7]。

(二)乡村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乡村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受多重外部因素影响。Arie Reichel(2001)重点研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乡村旅游现象,提出捷克斯洛伐克的乡村旅游业之所以蓬勃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与社区服务的支持。并且还提出了处于优势地区的乡村旅游业较处于劣势地区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更为迅速[8]。Mato Bartoluc(2013)、Juan M(2016)、Thompson(2014)、Gartner(2012)等学者主要研究的是乡村旅游的供给和营销问题和关于居民对乡村旅游业的态度,得出结论认为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时代背景的推进[9][10][11][12]。LeppA(2003)认为乡村旅游发展中旅行者行为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不仅影响游客对旅游地点、景观、特色等判断,而且决定对这种旅游活动的评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旅行者下次旅游行为,成为乡村旅游发展关键动力[13]。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乡村振兴
2017 年 10 月 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要求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要求。党中央重视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的建立,这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产业兴旺是振兴乡村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经济建设必经之路。我国目前存在着农业人口数量多、基数大的问题,所以振兴乡村首先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点之一也是乡村不同于城市之处。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农村的一大特色,也是乡村旅游发展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保护自然、和谐发展有利于推动效益最大化同时还可以造福子孙后代,一举数得;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精髓,但同时也离不开创新。广大农民群众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对于乡村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丰富乡村振兴内涵;同时乡村振兴也离不开有效地治理,完善治理体系并结合“自治”“法治”“德治”这三治为乡村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治理环境。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生活富裕,脱去贫困,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提高人们的经济水平。乡村振兴坚持城乡融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思想最早启蒙于技术融合,19 世纪中期罗森伯格通过研究美国机械工具产业早期演变的过程中,提出了技术融合的概念。所谓技术融合是指相似的技术应用于不同的产业,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的,独立的机械工具产业。20 世纪 90 年代,于刃刚教授(1997)在对产业融合展开研究中,在其著作《三次产业分类与产业融合趋势》中最早提出并阐述产业融合这个概念[29]。

........................

第二节 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乡村振兴理论
乡村振兴理论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发展乡村旅游业与之高度契合。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发展乡村旅游业可带动其他乡村产业,有利于实现农村地区的产业兴旺。近年来,党和政府大力推动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以求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使单一化模式变成多样化模式;努力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积极增加生产的质量和收益。乡村旅游业与乡村地区的农业、加工业、 建筑业、服务业等均有广泛联系,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很好地促进产业化融合发展,实现乡村地区的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环境基础和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拥有优质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主要元素,也是吸引广大游客前往旅游的重要原因[39]。发展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业,充分利用好乡村的优势,保护自然、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为百姓创造宜居的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目的。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证,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成果。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可以促进乡风建设,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优秀的文化作为乡村发展的“主心骨”,最终目标是提高乡村的村民素质和文化水平。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有力保障。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结合“自治”“法治”“德治”,建立健全完善的包括党委领导,政府职责,

社会协调,公众参与在内的现代农村管理体系,加强基层党建,密切党群关系,可以使乡村发展更快更稳,为乡村旅游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保证。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也是最终落脚点。乡村振兴战略是不断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现阶段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之路一定要将城乡结合在一起,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0]。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助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贫困人口尽快致富。
...............................


第三章 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 12
第一节 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 ................................... 12
一、河南省自然概况 ........................... 12
二、河南省人文社会经济概况 ........................... 12
第四章 国内外乡村旅游业发展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 26
第一节 深度开发乡村旅游产品 .............................. 26
第二节 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 ............................... 26
第三节 明确自身乡村旅游定位 ................................. 27
第五章 河南省乡村振兴进程中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构建 .............................. 31
第一节 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 32
第二节 加强政府引导支持力度 ..................... 32

第五章 河南省乡村振兴进程中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构建

第一节 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和谐的乡村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源泉。只有加强乡村生态保护,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绿色长远发展,才能使乡村资源可持续循环,实现乡村旅游带动的社会经济效益良性循环。
二是加大乡村景区垃圾处置力度。响应国家号召,实行垃圾分类处理。设置造型美观的垃圾回收站,同时,在回收站旁边设置简单易懂的废物循环图示,使其作为一个公益大讲堂,让游客真正明白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唤起游客的公德心,调动游客的“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回收的垃圾由专人负责,统一回收处理。实行人工和自动化、半自动化相结合。制定严格的监督机制,在旅游旺季,垃圾负责人要及时清运垃圾,垃圾桶要及时清洗、消毒,给游客营造一种干净卫生的景区印象。
三是净化乡村大气环境,用燃气、电力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烧煤炭、木材和秸秆等。建造沼气池,将农村生活产生的废水、垃圾以及动物粪便变废为宝,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将其分解成沼气,作为生活能源,沼液可以作为肥料,用于动植物的养殖。同时,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优化农村环境,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形成稳定的绿色生态循环链。
四是严格限制过度开发,落实生态保育,促进环境涵养。产业发展应以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底线,坚持保护土壤植被、保护农田耕地、保护水体资源的原则,景区开发前要科学考察生态环境,全面评估资源利用率和游客承载力,合理规划景区道路交通和接待设施建设,强化开发商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约束开发商开发建设行为,禁止开发商盲目开发、过度开发。保证景区森林覆盖率、绿地覆盖率,保护景区物种多样性,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以农村三产之间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来促进农村产业兴旺,更是被视作新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此背景下,本文对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概括,总结出当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农家乐模式、原生态文化村落型、景区依附型、特色小镇、红色旅游结合型等五种模式。通过对五种乡村旅游模式发展的总结,发现河南省在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效果明显,对推动乡村振兴成效显著,但是,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环境保护不力、经营模式粗放、人力资本短缺、基础建设缺乏、品牌宣传不足等等缺陷。如何才能使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获得充分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发现各地在推动乡村旅游有效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五种共同特点:深度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培养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建设特色红色旅游品牌。在此基础上,为河南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该如何有效构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提出建议,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政府监管、引导、支持力度,同时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及培育特色旅游产品创新力度。

整体而言,当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对推动乡村振兴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在提升本地知名度、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在政策的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但是,积极作用远大于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在今后推动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仍要对乡村旅游支持政策的有效实施,发挥政策在指导后续乡村旅游市场调控、完善乡村旅游支持保护措施以及提升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竞争力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推动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合理、有序发展,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