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这个选题是来自导师课题的启发。如今,我国人口结构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全国各地普遍身处养老难困局,养老问题成为社会治理中“难啃又必须啃的硬骨头”。步入老龄化社会,区别于以往的大家庭,我国的家庭结构普遍呈现出新的特征,绝大多数家庭呈现出“4-2-1”的倒金字塔型代际分布结构①。也就是说如今的青壮年上有父母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孩子需要抚养。对于一个家庭而言,这一方面意味着子女承担着需要养老的老龄家庭成员的数量负担,一个子女要同时承担起 4 个老人甚至更多(加上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养老负担还有巨大的工作压力,传统“养儿防老”观念以及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远远不能胜任这个时代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意味着子女的经济负担,大部分农村老龄家庭成员一旦失去劳动能力就意味着同时失去了一切经济来源,同时子女的工作也不允许其承担如此数量的养老时间支出。一个个家庭的养老问题看似小,但是对于一个全球瞩目的超大型城市——上海来说,所有家庭的养老问题逐一累积,也会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有碍于建设和谐社会,更不用说一个国家的老龄化问题,老龄化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意味着这个社会至少从表面上看来也像一个老人,老人也可以精力充沛,但是总体而言不如年轻人青春活力,这个国家将会面临着“未富先老”的难题。
表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六十五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及其占全国总人口比重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理论不一定教会你成功,但会告诉你为什么是失败,这正说明理论的价值。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一个过程,对于处于探索阶段的智慧社区养老,有必要丰富健康老龄化背景下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理论认知体系。
国内对于健康老龄化背景下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该领域知名学者有我国工信部监健康养老专家郭源生先生、智慧养老 50 人论坛发起人左美云,《经济》杂志社城乡智慧养老研究院院长李卿、老年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邬沧萍等人。
一是关于健康老龄化的研究。夏翠翠、李建新(2020)提出健康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健康中国战略面临是最重要的挑战之一,需加快发展精准医疗;将健康关口前移到婴儿及胎儿期,健全全生命周期护理体系;推动医疗卫生体制和医疗资源公平化,发展老年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建立起个人、社会、政府的多元责任体系和健康管理模式,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发展的进程①。申俊龙(2019)提出面对人口社会转型和健康模式转变,以及健康老龄化战略的实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健康与老年社会工作紧密结合是必然要求②。原新(2020)提出实施 “健康老龄化”战略是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老年人口客观实际制定的正确的人口政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明智选择,这一战略的实施必将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重要的保障作用,意义重大而深远③。葛延风等(2020)提出健康老龄化的重点策略包括:加强和改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养老服务制度建设,发挥老年健康产业的支撑作用④。张博(2020)认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是先进人工智能与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属于当前"新经济范畴",从养老地点差异来讲,当前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智慧居家养老、智慧社区养老、智慧机构养老、智慧虚拟养老这四种具体类型⑤。
.......................
2. 基本概念
2. 健康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概念
首次提出是在 1987 年的世界卫生大会。最早将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的邬沧萍教授将健康老龄化中的 “健康”的含义延伸为减少老年人口因衰老带来的疾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使其慢性病得到有效治疗和康复,延长社会参与的时间①。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和 “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对健康老龄化的做了具体表述是: “健康老龄化②,即对所有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综合、系统的干预,通过环境营造、社会支持等手段,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功能,延长健康预期寿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③。
“健康的老龄化”意味着一种非传统的老龄化模式,“健康”一词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福祉,因此在健康老龄化的视野下,精神健康、社会适应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健康老龄化”于老年人而言,是一种积极生活的养老理念,即在年老体弱之时也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发挥自身的价值;同时“健康老龄化”对于政府而言,也意味着政府部门对老龄化的积极干预,从健康中国建设到健康上海建设都印证了这一点。虽然我国出现了老龄化加剧的趋势,但是政府和社会面对这样的趋势并非只有被动应对,政府和社会可以通过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优化老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等延长老年人健康生活(或者至少是生活自理)的时间,来减轻由于失智失能老人的增加导致的负担加重问题。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水平,让老年人充分享受国家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征程中给人民带来的福祉。这样的对老龄化趋势的积极干预正是责任伦理主导下的健康的老龄化。
智慧社区这种新的养老模式伴随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发展而产生,通过线上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以及线下健康服务模式,提供电子病历、辅助服务、健康教育、宣传等多方位的信息服务,为老年群体健康管理提供了契机,与传统社区相比,智慧社区充分借助新信息技术、智能家居等先进手段,实现数字化、智慧化服务,深化传统社区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内容,以更效率便捷的方式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发展。
表 2 截至 2019 年末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性别构成
................................
2.2 理论基础
2.2.1 健康老龄化理论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学界及社会各界对老龄化的态度逐渐由消极转向积极,先后出现了成功老龄化、生产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等概念,这些理论的共同之处在于强调老年人的存在价值①。
关于健康老龄化的定义,国家有关部门在 “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中给出了权威性的解释,具体表述是: “健康老龄化,即从生命全过程的角度,从生命早期开始,对所有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综合、系统的干预,营造有利于老年健康的社会支持和生活环境,以延长健康预期寿命,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②”。“健康老龄化”传播健康新理念,倡导科学生活方式,改变传统生活习惯,同时还倡导进行文、体、卫及环境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形成保障健康的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③
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健康老龄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老龄化政策的现实需要。论文以健康老龄化理论为支撑,区别于以往将老年人口视作社会负担的养老理念,在健康上海建设的大环境中讨论如何成功应对老龄化。论文第三部分将阐述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如何通过服务内容的全面优化体现健康老龄化养老理念,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以老人为本,开发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和智能养老产品,在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护服务的同时重视老年人精神的愉悦与安慰。政府、企业、社区、医院、家属积极合作,在健康上海建设中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年人幸福的度过晚年正契合了“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本研究将在第五部分结合体现健康老龄化理念的健康中国建设及健康上海建设的相关政策内容讨论如何通过改善和维护老年人健康来完善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
.....................
3.健康老龄化背景下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23
3.1 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现状.........................................23
3.2 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0
4.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国内外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经验借鉴.....................................34
4.1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国内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实践经验..................................34
4.1.1“大数据与健康养老”——昆明盛高大城医养结合型智慧养老社区...............34
4.1.2 天津昔阳里社区——以“智慧社区”建设助力社区养老.................35
5.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提升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38
5.1 强化医养结合服务建设,健全养老服务制度体系......................................38
5.1.1 加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38
5.1.2 法律制度支撑..............................38
5.健康老龄化背景下提升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
5.1 强化医养结合服务建设,健全养老服务制度体系
5.1.1 加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上海市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建设重点是在健康中国与健康上海建设的框架下加强和改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制度建设,推进医养结合设施建设①。
在新加坡,由于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均由卫生部门主管,在医疗服务和与养老有关的照护服务提供上具有连续性,为此,上海市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与改进,一是进一步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加强医养结合服务推进健康老龄化的理念宣传,向老年人及其家属提供健康教育为医养结合服务打下基础;二是统筹安排老龄事业专项经费,做好老年人支付能力保障;三是健全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安排利用好卫生资源,重大疾病、疑难杂症、慢性疾病、小病、轻病分级别分轻重缓急做出分类,哪些在大型医院治疗、哪些在社区诊所处理都应该有据所依②。着力提升老年人预期寿命,特别是男性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延长工作,加强老年健康教育与保健知识普及。
5.1.2 法律制度支撑
首先,家庭层面,道德发挥教化作用。中国古代历来强调孝文化,尊老爱老、赡养父母重于泰山,可如今,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观念弱化,社会价值观变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仅仅靠道德层面的约束已经不适应当代的社会现实需要,道德软约束与法律硬约束要共同发力。其次,社会层面,通过法律制度规范养老服务,日本针对社区嵌入养老设施体系专门的监管制度的做法是成功的值得学习。在养老服务行政监管方面,建立严格的老龄工作监督与考评制度,行政监管的权力归设施所在地的基层所有,严格把关养老服务产品使用及老年护理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其同时明确其工资福利保障,同时,通过法律制度与福利政策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③。
............................
6.结语
今天,上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设上海市特大型城市特色养老服务体系也是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的重要命题。在国家出台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和“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中,健康老龄化成为建设健康中国战略宏观布局的一部分。提倡健康养老,构建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为基础的解决方案正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的新意。随着养老服务观念、需求等的发展与老年群体人员结构的变化,笔者所研究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将面临较大的转变。探索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在内容和方法上的改变,引导健康养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社区养老这种“在地养老”方式既满足“健康老龄化”的要求、符合人们一直以来的生活习惯,又节省公共财政支出,老年人身体、心理健康得以兼顾。
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的发展现状的总结,发现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发展过程中存在智慧社区有服务保障力度不够、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偏差、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智慧养老服务资金不足、养老服务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
养老服务的社区化既是切实有效的老龄化应对策略,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政府层面应以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优质、高效的工作目标,不断强化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保障、积极地完善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借助大数据对供给与需求进行匹配,推进养老服务的智慧化健康化水平,社会力量共同合作推进“智慧化服务”供给,提升健康养老生活指数,企业强化创新,以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助力健康老龄化,同时,政府部门主导,培育养老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