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创业即兴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47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文基于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新创企业的成长现状,探索双元创业即兴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具体分析创业学习、战略柔性、集体效能感对双元创业即兴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创业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创业者通过向顾客提供产品(服务),为用户创造价值来获得回报。如今在我国,社会大众对创业活动的理解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深刻,它不仅能够实现创业者个人的理想抱负,还能够推动全要素创新,提供就业岗位,最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业已成为个人和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也是地区或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张玉利等,2012)。我国自2015年正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创业精神逐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相关个体与组织的社会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创业型经济已经构成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强劲动力。新创企业凭借其灵活创新的商业模式,定位某一细分市场内创造产品与用户价值,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成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推动着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2018全球创业观察①(GEM)的统计显示,我国整体创业活跃水平已超过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再次强调要加强对企业家精神的保护和鼓励。产业发展质量的逐步升级,给我国企业和创业者创造了新的机遇。进入新的阶段,我国创业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大学生、海归人员、返乡农民工、内部员工等),创业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如绿色创业、数字创业、公司创业、社会创业等),创业支持设施也更加完善(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器、天使基金等)。截至2019年底,我国创业孵化载体达13206家,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人数达449.9万人②。至此,我国逐步完备的创业型经济正向着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转变。
.......................
1.2研究目的
新时期表现出了VUCA⑤的商业特征,面对新趋势、新变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和新关系,新创企业在这一时期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异变,且变化的节奏更加频繁、程度更加深刻。本研究在此背景下为使新创企业在全方位变化的环境中及时抓住机会,快速处置威胁,实现组织的高质量持续发展,运用组织双元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从双元视角重新阐述了新企业创业即兴行为的内涵和特征,对双元创业即兴与新创企业绩效间的发生机理及边界条件进行分析,构建了双元创业即兴对新企业绩效作用机制的整合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包括:
第一,通过理论分析和多案例研究方法,总结和提炼创业即兴的内涵和特征,并检验双元创业即兴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回答新创企业在当下应该如何应对不确定带来的突发机遇和威胁。美国管理学大师Weick通过观察爵士乐的即兴演奏过程,率先将“即兴”引入组织管理思想中,开辟了全新的组织即兴研究领域(Hadida和Tarvainen,2015)。先前有关创业即兴的研究一直沿用组织即兴的概念内涵。随着创业活动在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中日益活跃,创业团队表现出的即兴行为也更加频繁,国内外学者已普遍认识到“即兴”在创业企业中的作用(Best和Gooderham,2015;买忆媛等,2015)。但相较于其它组织行为理论,组织即兴研究仍处于理论探索的初期阶段,尤其是关于创业情境下的即兴行为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即兴”给企业带来的结果究竟是“好”还是“坏”一直没有获得有效的解决,一些学者认为即兴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对此回答甚至模棱两可(Vera和Crossan,2005),对于这一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企业成长情境进行分析。在以往的创业即兴研究中,学者们常习惯将创业即兴作为一元构念进行研究,虽然还提出了即兴行为、即兴能力、即兴战略等概念,但三者间的定义关系模糊。少数学者关注到了即兴的双元属性(叶竹馨和买忆媛,2018),但多集中于理论上的定性研究,缺少必要的实证论据。因此,在创业研究领域,亟须对创业即兴的内涵进行系统讨论。为此,本研究基于组织双元思想,并从“行为—能力”的战略演化视角,对创业即兴的内涵特征进行了重新阐述与深化,从探索式和开发式维度的交互效应出发,探讨双元创业即兴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以此试图回答新创企业如何应对即兴行为带来的不确定性结果问题。
第二,分析创业学习、战略柔性在双元创业即兴与新创企业绩效间的中介效应。有研究关注到了双元创业即兴与新企业创新和创业绩效间的直接关系(熊立等,2019),但未对二者间的作用路径给予深入探讨。双元创业即兴能否以及如何影响了新企业的绩效结果?目前国内外学者少有对此话题进行讨论。已有研究证实,新企业的成长过程伴随着连续性学习(El-Awad等,2017),其中关键学习事件能够使创业团队开展高水平学习(Politis,2005)。创业即兴正是因创业者现有经验无法立刻对“意料之外”的机遇与威胁做出完全理性判断,为避免错失良机而采取的瞬时决定,构成了影响团队发展的关键事件,需要通过创业学习来更新先前经验,通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创业即兴所引起的难题。
..............................
第2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理论基础
2.1.1组织双元理论
“双元”(Ambidextrous)一词由Duncan于1976年首次提出,并将其引入组织领域来形容组织能力的特性。他认为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中,成功的组织应该处理好当前不变的机械式结构和未来可塑的有机式结构间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由于双元性概念蕴含着哲学悖论和辩证逻辑,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互动协同的哲学思想类似,能更好地解释现代社会中复杂多变的组织行为现象(凌鸿等,2010),因此,在这之后获得了中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经历组织进化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矛盾感知理论、组织情景理论等不同理论的交融演绎下形成了组织双元理论(Ambidexterity Theory)。这其中March在1991年对组织双元理论的研究内容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从组织学习视角出发,识别出探索(Exploration)和开发(Exploitation)两种行为现象,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开发和探索具有不同的关注点、属性和行动价值观,并且它们需要组织掌握不同的资源与能力。此外,March(1991)指出如何协调好探索新的可能性与利用旧的确定性之间的关系是讨论组织双元性的核心议题。自此之后,“探索”和“开发”成为组织双元领域研究的切入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双元研究视角,如表2.1所示: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
2.2创业即兴研究综述
创业即兴是在组织即兴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作为新创企业成长中应对突发状况下的特殊决策手段,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部分通过检索主题文献,在系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对组织即兴、创业即兴的内涵、特征、类型、研究进展等进行介绍,进一步明确组织即兴、创业即兴的研究焦点和不足,为深入探讨变量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2.2.1创业即兴的内涵及核心要素
“即兴”最初源于音乐、戏剧表演等领域,代指表演者在演出过程中不遵守剧本或乐章而进行的即兴演出(Barrett,1998)。美国管理学大师卡尔·维克通过仔细观察爵士乐表演者在即兴演奏时的行为过程,认为“即兴”是表演者根据当时的特殊演奏情境,通过感知、重塑而形成的难以预期的新想法,凭借着对当下程序的实时重构与设计,不断加入新活动的行为。Weick(1993)指出,在即兴中,思考与行动同步进行。Weick率先将“即兴”由初级阶段的个体即兴、互动即兴,引入至组织管理领域,开辟了全新的组织研究视角,学者们开始将即兴行为作为一种高阶组织能力,并延伸至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等领域(Hadida和Tarvainen,2015)。Moorman等(1998a)进一步分析了组织即兴的形成机制,认为组织即兴是在个体即兴之上的系统整合,涉及组织整体、团队和个体三个主体层面,他将组织即兴定义为计划和执行在时间上的集中与同步程度,着重强调了组织即兴的时间性特征。而后,聚焦即兴决策的时间效应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组织即兴行为的基础共识。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组织即兴还表现出目的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特征(Vera和Crossan,2005;Leybourne,2006),并对组织即兴提出了各自的定义。
早期从事组织即兴研究的学者并未对新企业的创业过程给予特别关注,而是将其作为一般性的组织现象进行分析。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以“互联网+”为商业模式的新企业纷纷成立,并获得迅猛发展。这一背景下的新创企业自成立之初就处于一种非确定状态,其生存与经营环境充满不确定性,新企业中广泛存在着的跨界知识搜索活动和信息预测活动很难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顺利实施。进度(Pacing)也就在创业组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创业领导团队也更倾向进行快速决策,缓解时间压力(Bird,1992)。而为了有效应对环境的变化,通过组织即兴代替传统战略计划,以获得即时性战略指导(Hmieleski和Corbett,2006;Best和Gooderham,2015)。
...............................
第3章双元创业即兴对新创企业绩效影响的探索性案例研究............................75
3.1理论预设.......................75
3.2案例研究设计....................76
第4章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95
4.1理论模型的提出................95
4.2研究假设.............................97
第5章研究设计...........................119
5.1研究设计路径选择...........................119
5.1.1问卷调查方法设计的合理性..................119
5.1.2问卷设计过程...............119
第6章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6.1正式调研样本与数据收集
6.1.1调研对象的选择
为了理清双元创业即兴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复杂关系机理,本研究以我国东北和华南地区的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聚焦于研究双元创业即兴何时以及如何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问题,为了深入回答这个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创业学习、战略柔性以及集体效能感在双元创业即兴与新企业绩效关系间发挥的作用。鉴于现有研究对新创企业成立年限的划定标准还未达成一致,本研究依据国外引用率较高的研究(Zahra和Bogner,2000;Li和Zhang,2007)和国内学者普遍采用的定义(蔡莉和尹苗苗,2009;杨俊等,2009;张秀娥和徐雪娇,2019),最终选择以8年为基准,来划定新创企业作为调查对象。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本研究在变量上的设计涉及两个参与主体,在双元创业即兴、创业学习、战略柔性和新创企业绩效上的数据收集方面,将受访者限定为创业团队中的领导者,包括董事长、CEO、运营总监、技术总监等。之所以选择创业领导者作为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因为他们对企业的整体绩效表现更为了解,更清楚企业的创业学习和战略柔性的活动情况,且组织层面的创业即兴行为都是由高管团队作出并获知的。而集体效能感是衡量团队成员(创业领导者外的其他员工和基层管理者)对组织完成特定任务所持有的能力信念,因此,这部分内容由创业团队员工填写。这样的设计能够对问卷的测量题项作出较为全面而正确的评价。
...............................
第7章研究结论及展望
7.1研究结论
创业即兴在近年来逐渐成为创业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但创业即兴能给组织产生怎样的结果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叶竹馨等,2018;Ciuchta等,2021),有学者已经关注到了创业即兴与绩效间的关系(马鸿佳和吴娟,2020),但从双元视角研究创业即兴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创业实践问题,针对创业即兴研究不足的现状,旨在提炼双元创业即兴的内涵特性,揭示双元创业即兴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和集体效能感发挥的权变因素。本研究首先对4家科技型新创企业进行探索性的多案例分析,以提出初步的理论模型,而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正式构建包括双元创业即兴、创业学习、战略柔性、集体效能感与新创企业绩效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25个主要假设,最后在预调研基础上,通过选取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306家包括科技型和非科技型的新创企业,分别对创业领导者和团队成员收集问卷数据,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共有24条假设获得了支持。
基于此,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双元创业即兴对新创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本研究借鉴以往关于组织即兴的研究,在案例研究中发现创业即兴还具有试探性、双元协同性、主观向好的行为趋向特征,并从双元视角出发,将开发式创业即兴和探索式创业即兴的交互效用视为一个整体,分析了双元创业即兴整体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元创业即兴与新企业绩效之间呈现正向显著关系。
第二,创业学习和战略柔性在双元创业即兴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创业即兴构成了创业成长中的关键性学习事件,开发式和探索式的资源利用方式也意味着组织要作出一系列要素的动态调整。故而本研究借鉴组织学习理论和动态能力论,聚焦于信息、知识、经验的创业学习和集资源与能力变化为核心的战略柔性在双元创业即兴与新创企业绩效间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双元创业即兴正向影响创业学习、战略柔性;创业学习、战略柔性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绩效;创业学习和战略柔性在双元创业即兴与新创企业绩效间分别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二者共同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