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认为完整的企业社会认同一般包括民族认同(或本地认同)、组织认同和文化认同三种。母国企业对母国所在市场拥有民族认同,对东道国市场拥有本地认同;组织认同是围绕企业职工提出的,包含企业职工对企业形成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涉及企业对自身品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塑造,其深层次的认同是价值认同,故企业在塑造文化认同时,也会对价值认同的塑造起到推动作用。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多重制度逻辑下企业社会认同研究是从制度逻辑视角考察其对现实生活中企业社会认同的影响,这一研究涉及两个理论——企业社会认同理论和制度逻辑理论,故将从企业社会认同理论、制度逻辑理论及其相互关系阐述理论背景。
社会认同理论最初用以研究个体社会认同的形成,后应用到管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管理学领域注重研究企业的社会认同情况和消费者的社会认同情况,两类主体的社会认同形成过程同样遵循心理学中关于个体社会认同形成过程的阐述,但管理学在研究企业社会认同时通常涉及不同类型的社会认同,涵盖身份认同、组织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等;社会学中还会由于地理界限和区域差异的存在侧重对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研究。因此,企业社会认同的研究在认同类型方面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研究内容。而且,现阶段企业多元社会认同的研究正处在初步架构阶段(Lam,2012;李纯青等,2018),关于企业多元身份如何形成,以及企业如何塑造多元社会认同等理论内容仍需丰富和完善。此外,亨廷顿关于社会认同解构和危机的研究聚焦于国家社会层面,但随着全球经济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剧增,企业面临的外界环境日益复杂,社会认同解构和危机更应该放在企业层面进行考察。
制度逻辑理论,作为制度研究的新兴理论,相较其他制度研究理论还不太成熟,但却拥有自己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框架。然而,面临中国这一特殊情境,制度逻辑理论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内容,国内部分学者也就此指出了制度逻辑理论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关于制度逻辑理论的研究哪些文化内容源于中国的社会文化因素,哪些又与国外存在共通之处(阿拉坦和屈博,2014)?主导多重制度逻辑次序的因素是什么?制度逻辑演化会对企业战略产生何种影响(邹国庆和郭天娇,2018)?因此,丰富中国情境下制度逻辑的文化内容,开展多重制度逻辑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研究将成为管理学和组织社会学研究的重点。
........................
1.2 研究意义
多重制度逻辑下企业社会认同研究的意义聚焦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理论意义主要针对制度逻辑理论的丰富和完善,现实意义则主要关注企业如何运用制度逻辑理论分析自身问题,以及如何塑造其社会认同。
1.2.1 理论意义
1.2.1.1 开辟新的研究视角,塑造企业社会认同
现有关于社会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社会认同类型及其结果变量的研究上,缺少关于社会认同前因变量的研究,同时缺少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认同研究。本研究通过引入制度逻辑理论对企业社会认同开展理论研究。现阶段,部分学者已开展了制度逻辑对企业社会认同方面的研究,一方面制度逻辑理论的影响机制只涉及到了企业社会身份与企业合法性,并没有对更深层次的社会认同加以涉猎;另一方面,即便 Munjal 等(2017)曾对多重制度逻辑的单一作用进行了理论架构,但其关于制度逻辑的阐述并非制度逻辑理论的相关内容,而且也缺少实证研究加以佐证。本研究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此外,随着社会认同解构与危机的出现,重塑企业社会认同也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
1.2.1.2 梳理制度逻辑研究,丰富理论认知体系
近年来,国内关于制度的研究逐渐向多重制度逻辑转移,其中关于政府逻辑(或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和社会逻辑的分类也成为主流的制度逻辑划分标准,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关于多重制度的研究在制度分类上是制度逻辑理论的相关内容,但在理论阐述时却未涉及制度逻辑的文化内容,偏离了制度逻辑理论关于制度逻辑的最初界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制度逻辑,而是制度设计、制度安排的逻辑思路。因此,本研究在重新梳理制度逻辑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制度逻辑理论与政治学科新制度主义三大流派、制度经济学等关于制度研究的学科或理论之间的差异,以明晰制度逻辑理论的研究架构和研究内容,丰富制度研究的理论认知体系。
........................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社会认同理论
2.1.1 认同理论
“认同”一词最初作为哲学术语使用,表示事物与其自身保持内在的一致性(Phinney,1990;James,1998;方文,2008),后作为心理学概念广泛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为个体、群体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分析框架。
心理学意义上的认同最早由弗洛伊德(1988)提出,是指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个人在心理上实现互相认可、在感情上达成互相一致的状态,是个体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最初表现形式,后由库尔特·勒温将认同应用到社会心理学领域,强调个体对群体归属感的认同需求,并认为个体维持主观幸福感的前提是拥有强烈的群体归属感(蔡江帆,2017)。林尚立(2013)认为,认同形成的逻辑起点是人的自我认知,包含个体的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社会的认知(冯海波,2016)。因此,认同存在于关系中,包含了人与人、人与群体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崔新建,2004;姚曦和李娜,2017)。
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认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个人特点形成的个体认同,另一种是基于个体对社会群体的认知所建构的社会认同(Leve,2011;郭政等,2017)。个体认同是在埃里克森“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个体基于自身形成的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意识,强调的是个体在时空中确立的自己是同一个人而非其他人(郭静,2009);社会情境下的认同则是一个包含个体对群体社会认同过程和群体对个体接纳过程的双向过程(马进和王瑞萍,2015;郭政等,2017)。此外,基于认同的来源,卡斯特(2006)将认同划分为“合法性认同”、“抗拒性认同”和“规划性认同”。
.........................
2.2 制度逻辑理论:起源与发展
制度逻辑是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在新阶段提出的研究方法(武立东和王凯,2017),其落脚点在于确保组织结构、组织行为与制度环境相适应,以获得合法性(张敬等,2018),用于解释制度同构、组织同构的原因(Thornton,2002;Lounsbury,2007),以及开展企业合法性的研究。
制度逻辑理论是由 Meyer 和 Rowan(1977)、Dimaggio 和 Powell(1983)分别给出其见解,后由 Friedland 和 Alford(1991)、Thornton 等(2012)发展起来的。2012 年 Thornton 等人的专著系统阐述了制度逻辑理论的发展历程、理论内容、研究范式与实际应用,标志着制度逻辑理论的发展成熟。因此,本研究将基于制度逻辑理论的形成过程,具体阐述其理论内容与研究范式,进而为本研究关注企业社会认同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奠定制度逻辑视角下研究企业社会认同的理论基础。
2.2.1 新制度主义下的制度逻辑:起源
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起源于涂尔干的结构理论和韦伯的合法性理论,此外权变理论和早期制度学派代表 Selznick 关于田纳西水利大坝工程的管理学研究,即研究组织问题要走出理性模式,不应仅考虑组织的效率问题,还应该考察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也奠定了制度逻辑的理论基础(韦淑珍,2007;谭融和郝丽芳,2013)。基于此,新制度主义将组织的生存环境划分为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何晓聪和林仲豪,2014),着重研究组织同构问题,即不同类型的企业为什么会采取相同或相似的组织结构开展经营活动。因此,新制度主义下关于制度对组织同构的影响内容构成了制度逻辑理论最早的起源,关于这一研究内容包含了 Meyer 和 Rowan(1977)、Dimaggio 和Powell(1983)的“文化效应”观点和“结构效应”观点。
...........................
第 3 章 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43
3.1 理论模型........................43
3.1.1 文化知识激活与企业信息配置...................44
3.1.2 有界意向性与组织意向性...........................47
第 4 章 指标设计选取与数据收集............................64
4.1 问卷设计与指标测度.......................64
4.2 数据收集.....................65
第 5 章 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72
5.1 制度逻辑的主效应检验.................................72
5.2 管理者注意力的中介效应检验...................74
第 5 章 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5.1 制度逻辑的主效应检验
中国情境下三大制度逻辑对企业社会认同的直接效应检验采用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见表 5.1,模型 2 的标准化路径图见图 5.1。
模型 1-4 均以企业社会认同这一潜变量作为因变量;自变量方面,为检验中国情境下制度逻辑的直接效应,模型 1 仅以控制变量作为自变量,模型 2 和模型 3 则以中国情境下制度逻辑这一潜变量和构成制度逻辑潜变量的三个不同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逻辑、政府逻辑和社会逻辑作为自变量;关于中国情境下多重制度逻辑的交互效应检验,因其在统计分析角度上与调节效应检验存在一致性(温忠麟等,2005),故通过三大制度逻辑的相乘加以检验。
.........................
第 6 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结论
基于本研究的理论架构和实证检验,结论部分将分成理论基础方面的结论和实证研究方面的结论进行总结概述。
理论基础方面的结论主要包括:
1.完整的企业社会认同一般包括民族认同(或本地认同)、组织认同和文化认同三种。母国企业对母国所在市场拥有民族认同,对东道国市场拥有本地认同;组织认同是围绕企业职工提出的,包含企业职工对企业形成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涉及企业对自身品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塑造,其深层次的认同是价值认同,故企业在塑造文化认同时,也会对价值认同的塑造起到推动作用。
2.中国情境下制度逻辑存在三大主流制度逻辑,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逻辑、政府逻辑和社会逻辑。与西方情境下阐述的制度逻辑内容不同,三种主流逻辑在中国情境下拥有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或文化内容。而且,基于制度逻辑近乎可分解性特征的存在,中国情境下三大制度逻辑可以通过文化符号或文化内容的融合、替代等方式产生新的、具体的制度逻辑类型,即中国现代市民社会逻辑和中国公民社会逻辑,关于这两种新型制度逻辑的文化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探索。
3.制度逻辑虽起源于社会学制度主义,但其后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内容,因而与新制度经济学存在明显的理论差异,故在制度逻辑理论运用过程中,学者应避免与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交叉运用。
4.基于心理学、组织社会学等理论内容给出的制度逻辑微观基础整合模型拥有丰富的管理学内容,心理学中文化知识激活与企业信息配置存在理论互通之处,包含目标、身份和认知图式在内的有界意向性能够在管理学层面找到相应理论并与之衔接,即本研究的组织意向性概念。根据认知图式的理论内容,本研究架构了组织认知图式和学习能力、环境动态变化、企业战略导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据此提出了组织意向性四方格图,其核心观点是组织学习能力与外部环境动态性的匹配程度会影响乃至决定企业的认知图式和战略目标导向。
参考文献(略)
多重制度逻辑下企业社会认同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企业管理论文,多重制度逻辑,企业社会认同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企业管理文章
- 多重环境规制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效应研究——
- 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
- 服务型领导对互联网企业90后员工的离职倾向
- 顾客欺凌行为对员工时间侵占的影响机制研究
- J银行河南省分行大客户信贷业务贷后管理范
- 跨境电商小红书用户网购意愿研究
- 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效率范文研究—
- 中国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估值研究——以紫光
- 大数据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范文研
- A公司水性工业涂料项目商业计划书
- 双创孵化载体对入孵企业创业绩效的促进机制
- 连锁餐饮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研究
- 技术并购对高技术企业绩效手影响研究——基
- 知识转移类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双元
-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管理者能力对审计师变更的
- 工作不安全感对工作场所非正式学习的影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