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创新对经济绩效的影响范文研究:价值共创视角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71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引入创新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各变量之间影响路径和程度大小,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为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企业社会责任的大多研究企业是否应该履行以及承担何种社会责任等问题,已经在理论上得到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1]。然而,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企业价值的机制还没有被完全理解,加之在当前市场环境中,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脱离商业核心业务区域,处于边缘化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表里不一”型的企业社会责任现象充斥在被动商业实践当中[2];重视企业效益而摈弃相关者利益的社会责任缺失行为对价值链伙伴造成严重危害[3];甚至通过虚假环保宣传及粉饰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实现虚假履责绩效[4],诸多企业社会责任“脱轨”问题加深了企业经营风险和消费者及投资者的顾虑。因而需要从变革的角度寻求企业社会责任行为问题的创新化解决之道。

企业社会责任“脱轨”的本质是社会责任实践与企业核心战略的相互割裂与分离,造成商业行善背道而驰现象。一方面,大众尾气门、神户制钢所造假门等大型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缺失事件相继发生,让消费者、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加剧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困惑与质疑。另一方面,创新型公司在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创新后显著表现出高绩效,这些高企业社会责任创新公司在创新后获得了较高的品牌价值估值[5]。促进社会责任以增强创新的价值效应,受到越来越多机构、企业以及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社会创新导向公司从产品绿色化、公益持续化、环境生态化等手段践行为社会环境着想的商业活动,进一步将企业核心战略与满足社会价值诉求相结合,以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6-9]。领先的公司纷纷意识到社会创新蕴含的巨大市场与商机,并将社会价值的创造纳入企业的核心战略管理中,以开发新的管理或商业模式增加盈利。因此,面对这些商业事实,不禁要问:实施社会创新的企业能否具有显著的价值优势?他们如何利用企业资源塑造能力,创造较大的经济价值?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企业社会创新是由社会多主体属性的利益相关者构成,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间价值共创共享以均衡资源分配。随着经济一体化、市场多样化的转变,企业社会创新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梳理良好口碑形象、改善经济绩效的重要手段,而以建立信息共享、互动与关系的价值共创是成功实施企业社会创新的关键。
为此,本文从价值共创视角,将创新能力观点整合到社会责任当中,构建企业社会创新及其概念框架,按照“价值共创→(企业社会责任→创新能力)→经济绩效”基本路径关系展开研究。企业社会创新“是什么”、“怎么做”是本论文尝试解决的两大问题。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社会创新,企业通过实践社会创新,可以增强对话,共享知识经验,建立良好互动关系,达成多方共赢,从而提升经济绩效。具体研究目的如下:

(1)构建企业社会创新概念框架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及价值共创理论基础,从创新要素及价值共创要素两大核心理念探索构建 CSI 概念模型。从创新要素来看,其核心是以创新主体、创新载体、创新手段等创新要素为支撑,以此分析与构建出 CSI 认知层面。从价值共创要素来看,企业通过与各利益相关者信息共享、建立互惠关系、进行交流互动等措施,推进经济效益实现,以此分析与构建 CSI 行为层面。
(2)分析企业社会创新对经济绩效的作用机理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加大、消费者观念转变,企业利润来源不仅仅依靠于企业内部,更多是需要利益相关者参与创造,实现价值增值。企业只有切实了解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如开展绿色设计、采购等,树立良好社会责任形象,进而以差异化产品/服务赢得更多消费者青睐、利益相关者投资以提升创新能力,建立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和各利益相关者应该建立何种价值创造方式对促进社会责任实践以及提升经济绩效尤为重要。本文根据相关理论基础和预设理论模型,从各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视角出发,分析不同维度的企业社会创新对经济绩效的内在作用机制。


..........................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企业社会责任
2.1.1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根据 “复杂人”理论观点,Carroll(1979)[13]从四个层面对 CSR 进行定义,即经济的、法律的、道德的、慈善的社会责任。同时基于权重理论,Carrol 根据经济、法律、道德、慈善四个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因素的权重不同,设计了 CSR 金字塔模型。本文中,我们采用 Carroll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所下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企业所寄托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的期望。该定义把具有经济导向属性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与具有社会导向属性的道德责任、慈善责任结合起来,覆盖的范围更加全面。
2.1.2 企业社会责任的维度
本文基于 Carroll 的 CSR 金字塔理论模型,用经济、法律、道德、慈善责任表示CSR 所具备的维度。
(1)企业的经济责任
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创造效益是企业首要目标,同时也是需要完成的一项责任。企业的经济责任在本质上体现为有责任地生产健康、安全与可靠的产品或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服务,并能够以盈利的方式实现。可见,获取利润价值的最大化是企业的基本责任,如果企业无法创造效益和获取利润,自身也无法继续开展经营活动,必然造成企业的离职率和失业率,这就相当于没有履行相应的责任。因此,企业需要创造利润,获取生存发展的动力之源,从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序运行。

(2)企业的法律责任
企业的法律责任是指企业所进行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受到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约束,在组织架构、资质认证、环境标准等方面符合制度政策要求。法律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和引导企业积极履行法律责任,如发布环境等相关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建立国际绿色标准体系和环境认证等。相关法律制度等政策都明确规定了企业在预防与控制污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责任,并使用制度手段要求企业自觉遵守其法律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
.............................

2.2 创新能力
2.2.1 创新能力的定义
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实现既定目标、获得产出效益的具体能力或技术组合[78];是指企业获取和利用知识技术、整合外部资源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79];它是指一个企业采用和实施创新投入或产出获得的能力[80]。总之,创新能力主要是体现与反映企业不断创新和盈利的能力。
2.2.2 创新能力的维度
在研究企业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有学者利用创新绩效来替代创新能力,也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直接研究创新能力。表 2-1 是不同学者对创新能力维度的划分。

从表 2-1 可以看出,学者划分创新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根据企业创新过程中技术变化的程度来划分创新能力,即创新能力分为渐进式创新能力和突变式创新能力。二是根据创新主体的合作程度将创新能力分为协同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三是根据企业创新过程中的创新类型,将创新能力分为产品、过程、组织(管理)、营销、技术、服务、服务运营和市场创新能力。由于本文主要关注技术创新能力和非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更侧重于企业创新能力的综合方面,因此采用了创新能力的第三种划分方法。
............................


3 价值共创视角下企业社会创新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23
3.1 模型预设 ..........................23
3.2案例研究设计........................23
4 价值共创对企业社会创新及经济绩效影响的研究设计 ....................29
4.1 研究模型构建 ..................................29
4.2 研究假设 ..................................30
5 价值共创对企业社会创新及经济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5.1 信度效度分析 ..................................41
5.1.1 信度分析 ......................41
5.1.2 效度分析 .......................43

5 价值共创对企业社会创新及经济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信度效度分析
5.1.1 信度分析
信度指的是测量或量表工具所测得结果的一致性及稳定性。量表的信度愈大,则表明采用的量表测量愈稳定。一般来说,信度参照分析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和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两类指标。其中,Cronbach’s alpha 系数值处于 0 和 1 之间,值越接近 1 表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就越好。通常认为,量表测量工具的 Cronbach’s alpha 系数值应至少为 0.8 或更高才能被视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若大于 0.9 则更佳。同时,如果 CR 值大于 0.7,则表示该量表的测量结果是可信的。综合考虑,本研究综合参照 Cronbach’s alpha 系数与 CR相应标准阈值对量表信度进行评价。


...............................


结论
本文构建了供应商、企业内部、顾客价值共创行为对 CSR 与经济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引入创新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各变量之间影响路径和程度大小,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为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总结归纳出以下结论,提出相应的管理启示,阐明本文创新点并就研究不足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1.研究结论
(1)以供应商、企业内部、顾客参与互动为中心的价值共创行为均对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正向影响。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能发现各主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程度不一,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以企业内部、顾客、供应商。因此,重点促进企业内部资源要素整合,增强企业内部门、员工跨职能互动交流。企业内外部价值共创资源越频繁,越有利于提高成果转化效率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从而提升企业责任意识。
(2)供应商、企业内部、顾客价值共创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均对经济绩效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对供应商、顾客履行社会责任等活动,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短期内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但从长远来看对企业的经济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企业一味加大对 CSR 的资源投入并不合理,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制定适宜的 CSR 资源分配方案,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3)创新能力在以供应商、企业内部与顾客价值共创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中均起完全中介作用,假设得到了支持。通过推动创新能力活动,公司可以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伙伴关系并提高经济效率。创新能力可以改善公司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伙伴关系可以在减少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并且可以降低成本、缩短订单时间、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这将有助于塑造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声誉,并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