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照建立的企业碳行为指标评价体系逐一进行赋值打分;从利益相关者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波特假说、绿色竞争优势理论等理论基础出发,提出四项研究假设,设置变量;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碳行为的产品市场反应进行检验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居全球首位且仍在逐年增长。1992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标志着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开端,1997 年《公约》缔约国通过《京都议定书》,寻求通过市场机制解决气候变化问题[1]。我国政府 2002 年8 月正式核准《京都议定书》,标志着中国开始正式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2011年起,我国先后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湖北省、深圳市启动 7 个碳交易试点[2]。2017 年 12 月,中国正式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企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在主张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企业积极部署节能减排工作不仅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也是为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担负的责任。引起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六氟化硫(SF6)、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和全氟化碳(PFCs)六大类,其中 CO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这里用碳排放代替温室气体排放,用碳信息代替温室气体信息,用碳减排代替温室气体减排。
企业碳行为是指企业做出的与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环境管理行为,企业是碳排放的主体,其碳行为决定了全社会的碳减排成效。在推进碳减排这个问题上,企业不仅要接受政府监管,还面临着行业竞争压力,目前一半以上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已经制定了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由此可见,企业推进碳减排已经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提升企业价值,奠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碳信息披露有助于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具体表现为企业碳行为可以通过碳信息披露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如果企业控排、减排效果不佳,则来自产品市场的负面反应会促使企业采取措施,扭转不利局面。目前我国并未形成规范统一的碳信息披露框架。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波特假说以及绿色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从产品市场的角度出发,阐明企业碳行为的概念,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对企业采取的碳行为进行综合评价,对指标赋值,以虚拟变量的形式纳入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样本企业碳行为在产品市场上引发的经济后果,进而分析这种产品市场效应,结合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第一部分为绪论。本部分概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之处,为学位论文的写作建立整体框架。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本部分对企业碳行为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涉及企业碳行为、碳信息披露与产品市场反应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并阐述所依据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波特假说与绿色竞争优势理论,从理论层面分析企业碳行为的产品市场效应,为后续研究打好基础。
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主要提出研究假设,构建包括四个维度、两级指标的企业碳行为指标评价体系,选取销售增长率衡量产品市场反应,构建回归模型并通过查阅企业年度报告与社会责任报告等公开信息获取样本企业的相关数据。
第四部分为实证检验与分析。基于研究假设,对选取的样本数据进行样本描述性统计、变量描述性统计、Pearson 相关性系数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拟合优度检验、显著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
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展望。将实证检验结果与研究假设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分析模型设计和实证检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企业碳行为的内涵
企业是碳排放的主体,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业界都对企业碳排放问题非常关注,可以说,企业实现碳减排是关键。目前,我国对于企业碳排放问题的关注比较片面,局限于企业是否超额排放、是否不达标排放以及排放量的大小。但是全面治理气候变化需要统筹考虑,不仅要关注数据信息,还应该了解企业对碳减排的管理及规划,例如节能减排部署及其执行情况、企业推动碳减排工作所面临的风险与机遇,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碳行为加以研究,明确界定企业碳行为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对碳行为并无研究,但有一些关于企业环境行为和低碳行为的学术观点,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两类研究的总结与提炼,引申出企业碳行为的概念。
(1)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碳排放的问题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更加关注企业的效益,因此企业会在每年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对财务信息进行详细的披露,而环境信息并未受到重视。在这一时期,企业环境行为通常是被动的,只是在出现环境问题,受到舆论关注后,企业才做出反应。企业环境行为的研究大多数建立在社会责任理论的基础上,认为企业环境行为是企业面临外部压力时,考虑所处行业环境及自身特点、发展战略等因素而进行的环境管理行为。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低碳发展理念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碳减排规划纳入管理的范畴,作为考察一个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企业的碳行为受到更多的关注。股东、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碳减排部署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加,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披露与生产经营相关的碳信息,间接地表达企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尤其是那些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更加关注碳排放方面的问题,期望塑造绿色低碳的企业形象,在市场中得到更多认可。这类现象的出现不能仅用外部压力的督促作用来解释,可以说企业碳行为不只是企业迫于外部压力做出的被动反应,而且是在新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为提升市场竞争力而主动做出的环境管理行为。
........................
2.2 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0 世纪 80 年代,弗里曼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可分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仅限于股东,还包括与企业存在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群体,例如投资者、消费者、债权人、供应商或采购商、政府部门、本地居民、新闻媒体、环保组织等。具体到企业碳行为方面,投资人要考虑企业推动碳减排对资本成本或企业价值的影响;企业碳排放超标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债权人要考虑这种环境风险对企业偿债能力造成的影响;消费者希望购买高质量、无污染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在挑选合作伙伴的时候也会关注合作方的企业形象,倾向于与提供节能环保的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的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商业合作关系[39]。政府要考虑企业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居民想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对当地生活环境造成的影响;新闻媒体和环保组织想了解企业的污染防控举措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是全局性的,必须要考虑社会整体利益,企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环保压力下主动承担起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以此提高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度,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企业竞争优势[40]。
另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并非保护股东利益,而是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企业通过与利益相关者订立契约,实现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整合与合理配置,实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整体收益最大化。赵领娣与巩天雷(2003)认为企业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的利益诉求存在着层次上、次序上和紧迫程度上的差异,企业在制定生产经营战略时要尽可能地兼顾各方利益,并寻求建立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才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管理风险,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全面提升企业价值[41]。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15
3.1 研究假设.............................................15
3.1.1 企业发展理念...............................15
3.1.2 内部流程管理....................43
第四章 实证检验与分析.........................28
4.1 描述性统计..................................28
4.1.1 样本描述性统计................................28
4.1.2 变量描述性统计.........................30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43
5.1 研究结论..........................43
5.2 政策建议......................................44
第四章 实证检验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4.1.1 样本描述性统计
(1)按年度样本描述性统计。表4-1是各年度汇总情况,销售增长率均值呈逐年递增趋势,在2017年度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幅度,但在2018年增速放缓;销售增长率标准差呈逐年递减趋势,代表离散程度下降。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在界定企业碳行为概念,阐述产品市场效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与研究成果,形成清晰的研究思路。选取我国重污染行业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筛选,得到2016-2018年共717个样本企业作为有效样本,通过企业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收集数据与相关信息,参照建立的企业碳行为指标评价体系逐一进行赋值打分;从利益相关者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波特假说、绿色竞争优势理论等理论基础出发,提出四项研究假设,设置变量;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碳行为的产品市场反应进行检验,得到以下结论。
(1)传统重工业企业、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表现出较为强劲的销售增长。从2016-2018年这三年的数据可以发现,销售增长率整体水平呈递增趋势,2017年呈现较大幅度增长,2018年仍呈增长态势,但增速较慢,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与我国产业升级的大背景有关,此外政府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企业产能有所下降都可能影响销售增长率。
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因其体量较大、较早关注减排问题而具备先发优势,普遍取得了较好的创新补偿效应,在产品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也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在这些方面较为落后,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从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往往具备更强的社会责任意识,愿意加大环保投入,所以产品市场反应更加明显,而民营企业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从存续时间来看,不同存续时间企业的销售增长率呈分化趋势,存续时间长的企业是我国最早的上市公司,普遍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先进管理理念,在产品市场有着更强的竞争力,近年来新上市的企业成长于碳规制趋于严格的社会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碳减排意识,也表现出较为强劲的产品市场竞争力,而存续时间介于20年与30年之间的企业,其产品市场表现低于平均水平,可能与我国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工业发展的时代背景有关。
参考文献(略)
企业碳行为的产品市场效应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企业管理论文,企业碳行为,碳信息披露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企业管理文章
- 创业决策逻辑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
- 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
- 高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及网络位置对创新绩效
- O2O餐饮外卖平台用户持续购买意愿研究
- 混合所有制企业监事会独立性对其履职效果的
- 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契合对会员重购意愿的影响
- 校企依赖关系与企业双元创新的关系研究---
- 智能制造企业科技人员工匠精神对工作绩效的
- 空气污染、绿色投资与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
- 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的战略研究——以共享出
- A银行惠农贷款业务优化范文研究
- 金融严监管形势下GZ融资平台公司战略转型研
- 智能消费产品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
- 政府补贴对医药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影
- 企业社交媒体使用对知识型员工绩效的影响研
- 网络参照群体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