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为了能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政府先后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以提高我国在中亚、南亚和中西欧的影响力,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策略以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以及提出“中国制造 2025”的计划冀能以“中国智造”的形象重新出现在国际市场。我国政府正领导中国的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而塑料行业作为制造业链条上重要的一环,也将在国家的带领下进行产业的升级改造,以获得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近十年来,中国塑料制品行业产量大致呈现三个阶段:2011 年-2014 年,行业蓬勃发展阶段;2015 年-2017 年,步入正轨,稳定发展;2018 年,经济下行,行业走下坡。面对行业危机,塑料零配件制造行业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秉承以科技创新带动产品革新的宗旨,大力推动塑料零配件制造业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T 企业创立于 1987 年,由港商在国内投资创办的大型塑料零件制造企业,主要以电器、电子类产品的塑胶零配件生产为主,以对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的组装能力为辅。然而,T 企业缺乏精密的产品开发技术和创新能力,所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另外,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出口销售受阻,资金流转一度出现困难,企业经营愈发艰难。
此情此景,T 企业如何突破企业的枷锁,如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获得优势,如何在产业升级绽放新的活力,离不开合理地运用营运资金和高效地进行营运资金管理。通过创新的思维,我们主张以价值链为指导思想,对企业营运资金进行升级改造,以便进行优化管理。在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营销环节与外部的供应商和客户相结合,建立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互联互通的合作联盟,优化企业内外部的资源配置,实现上游供应商、企业自身和下游客户的整体增值。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现状
20 世纪 20 年代,企业家意识到营运资金管理对优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因为当时很多企业发现,自家的营运资金大量地被占据,于是,便着手研究营运资金的管理。然而,由于当时并没有很多学者关注这一块内容,从而,导致营运资金的管理的优化仅仅停留在对财务数据的优化上。
由于 1929-1932 年爆发了美国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营运资金管理当中。其中 Harry G. Guthmann (1934) [1]结合美国经济危机出现的衰退情况,分析其原因,进而首次提出了营运资金的观点,并为今后其他学者研究营运资金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二战时期,Charles Cortez Abbott(1944)[2]曾发表文章研究营运资金管理及战争的联系,战争的发生严重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营。虽然,战后各行业还是能恢复正常生产,但是,耗时巨大,由此可知,外部环境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William Collins (1946) [3]认为营运资金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两者相减的差值,并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基础对营运资金进行研究,编制出营运资金的来源及使用表,
有利于对企业营运资金进行追本溯源,更易于查找营运资金的使用情况。
W. D. Knight (1972) [4]针对营运资金各个独立要素进行研究分析,并由单一元素分析评估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强调低采购成本和仓储成本能有效地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由此,人们也逐渐注意到采购环节的成本节约对营运资金的有利影响。
Keith V. Smith(1979)[5]从营运资金管理的整体性出发,研究流动资金整体规划与管理,强化了营运资金的高效利用能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这一理论依据。
John C Groth(1992)[6]认为营运资金被高效地利用,资金流动速度得到提升,资金占用的现象得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得以降低,从而能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目的。
.................................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营运资金管理
2.1.1 营运资金的含义
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离不开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营运资金活动犹如流动中的水分,滋润着企业运作的每一个枝蔓,对维持企业生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对于营运资金的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概念:一方面,营运资金是由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组成的;另一方面,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相减的差值又被称为净营运资金,是可供企业自由运用、满足周转需要的流动资产净额。
流动资产是指能满足企业短期资金往来需要的资产,可于不长于一年内进行灵活使用的资产。由此,流动资产能满足企业日常款项的支付和资金周转的需要。流动资产又间接地影响着企业的财务风险,换而言之,流动资产数量的多少与企业财务风险的高低呈负相关关系。流动资产所包括的项目众多,如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等。而现金、应收账款与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较重,所以,这三者的变化最容易影响流动资产。以下将以应收账款和存货为例,解释流动资产对企业日常运作的影响。由于企业将产品销售给下游客户时,如不能实现一手交货一手交钱,那么应收账款就应运而生。另外,企业为了能更迅速地扩大销售规模,往往会采取宽松的赊销政策。在往来款项的商业信用基础上,客户可以获取较长的资金周转期限,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销量和与下游客户维系良好的关系,与此同时宽松的赊销政策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给自身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那就是坏账和呆账;以原材料存货为例,如果公司大量资金购买原材料,原材料积压在库,又不能迅速对外销售变现,由此流动资金会被在库原材料占用,面对突发的事件,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将会大大的降低。
........................
2.2 价值链理论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于 1985 年提出价值链(value chain)概念。波特认为,企业在市场竞争所涉及的所有业务流程或活动均影响到企业的价值产生,由此,波特将企业经营运作中所涉及的所有业务流程或活动串联起来,组成贯穿企业所有环节的链条,波特称之为价值链。价值链由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组成,所有职能部门和业务流程的价值关联构成了企业的内部价值链,与公司价值联系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和个人构成外部(即产业)价值链。如下图所示,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均存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可能,并且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由此,企业想要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突围而出,则需要在核心的环节上确定或保持优势。归根究底,企业需要重新认识自己,分析企业内外的境况,特别留意与关注自身异于其他竞争者的长处,这正是企业优势及核心竞争力所在。企业优势可能存在于内部价值链的各环节的调整活动上,也可能存在于企业外部价值链的协作行为上。
.............................
3 T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 18
3.1 企业概况 ···························· 18
3.1.1 企业简介 ························· 18
3.1.2 企业组织结构 ··································· 18
4 T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39
4.1 采购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39
4.2 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40
5 优化建议 ···················· 44
5.1 总体优化设计·························· 44
5.2 采购环节营运资金优化建议 ··························· 45
5 优化建议
5.1 总体优化设计
结合上两章对 T 企业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在此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具体流程如图 5.1 所示:
如上图 5.1 所示,本章将 T 企业在内部价值链中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和外部价值链中与供应商和客户两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的建议,具体的优化措施在下文将进行详细的说明,在此不赘述。
............................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本文首先通过相关理论学习,以价值链为主导,以 T 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营运资金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改善 T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优化建议,得出的结论如下:
(1)T 企业在内部价值链中,采购量超越销售量;生产的产品积压在库;销售情况每况愈下。在外部价值链中,长期占用供应商的资金,损害双方的关系;对客户采取宽松的赊销政策,以至于出现应收款项逐年增多等问题。
(2)本文针对 T 企业现存问题,以价值链为切入点,进行一系列的优化设计:对内,建立 JIT 采购模式和跨部门采购信息互通平台,改变存货管理模式和加大研发创新的步伐,开拓国内市场和打造企业品牌;对外,完善对供应商的评估的机制和注重对精选的供应商维持友好的合作关系,对客户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层层把控以加强联系。通过各环节的优化举措,希望可以增加企业内部价值链中价值创造的可能性,为企业在外部价值链中增添更多的合作伙伴,从而提升 T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总体而言,如何在当今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是 T 企业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营运资金管理作为切入点,结合价值链理论,针对 T 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现状现存的问题,提出以上的优化建议,希望能帮助 T 企加快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因营运资金使用不当而带来财务风险,不断加强营运资金管理,进而协助 T 企业在新一轮市场挑战中保持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