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商业氛围可以用一种新的竞争格局来表征,其中包括不断增加的风险、预测难度的加大、不稳定的公司和行业边界、新的结构形式以及新的管理思维模式。这种新的格局蕴藏着四种力量:快速变化、复杂动荡、混沌和矛盾(Hitt & Reed,2000),任何组织都无法忽略这些力量带来的巨大压力。而我国由于社会体制和文化氛围的差异,组织创新所嵌入的内外部环境和面临的现状具备普遍性特征的同时还带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加以阐释: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创新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如创新投入持续增加,研发条件明显改善,创新产出量质齐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等,加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深入普及和相关配套政策的日渐完善,企业创新有了更优越的条件和更充足的动力。但即便如此,由于价值理念的根植性和政策观念的周期性,我国企业创新仍面临诸多瓶颈和藩篱,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从市场竞争层面来看,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加速了技术水平和管理模式的迭代更新,驱使企业通过不同的创新方式维持竞争优势和挖掘新的利基市场。同时人工成本、原材料价格等成本的上涨,众多企业奉行的差异化和低成本战略已难以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必须探索新的创新模式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并提升利用效率。以渐进性改变为主的利用式创新虽然能在短期之内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如产品滞销、观念落后、客户流失等),但长期来看其带来的影响有限,尤其是在消费品领域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因此需要采取旨在重塑相关业务、开发新的市场和渠道、推出全新产品和服务的探索式创新来形成新的核心竞争优势。知识爆炸的时代想要全面掌握行业信息和环境变化趋势是困难的,而外部资源的获取难度也在进一步加大,导致采取探索式创新具备较高的风险,所需的时间也更长,因此寻找探索式创新的前因和产生机制变得尤为重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包括:其一,整合目前已有的关于创业导向影响企业创新和绩效的不一致研究,并结合全民创业的具体情境,基于战略创业相关理论基础构建创业导向影响探索式创新的理论框架;其二,在梳理和整合既有关于创业导向、网络能力、探索式创新和政策感知量表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的情境对这些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经过调整后用于最终的假设验证;其三,为了更深刻地揭示创业导向影响探索式创新的黑箱,将网络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其内在机制;其四,考虑到中国特有的文化情境和制度环境,引入政策感知作为权变变量探讨其具体效应,分析其在创业导向与网络能力之间的可能作用;其五,根据本研究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综合得出的结论,为企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较为具体的参考意见。
1.2.2 理论意义
①弥补了创业导向及探索式创新研究的不足。目前已有较多对创业导向的概念、内涵、维度、作用机理的研究和对探索式创新内涵与前因变量的研究,但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还相当缺乏,因此本研究是对战略创新创业研究的补充。②丰富了政策接受模型在组织层面的应用。目前关于政策接受模型(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较多应用于员工、大学生、消费者等微观个体层面,缺乏组织层面的研究,因此将其作为情境变量探讨其对企业创业导向和网络能力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拓展环境决定论研究的边界。③深化了创业导向作用机制的研究。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创业导向作为企业战略层面的文化,会对企业的资源搜寻过程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网络能力既涵盖社会网络关系,也包含动态能力的性质在内,会受到创业者价值认知的影响,而通过该能力获得的知识、信息等资源又会对创新产生重要作用,因此将网络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是对现有理论的深化。
............................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战略创业理论
战略创业是具有创业(着眼于机会)性质的行为与具有战略性质(创造竞争优势)的行为的结合,可以看作是创业战略决策的扩展,是一种将战略制定与在复杂环境中做出快速决策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战略模式,已经成为创业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资源和动态能力是战略创业研究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竞争优势的发展,资源被视为价值创造的驱动力。资源基础观与战略创业理论的核心观点保持一致,即通过机会探索和利用以及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在市场上创造价值。此外企业持续改善现有资源并建立新资源的能力对于保持竞争优势和开发新的机会至关重要。因此越早获得资源并通过动态能力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成功创造财富的机会就越大。这些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战略创业的基本特征,既可以用于进一步研究,又可以作为企业从事战略和创业活动的基准条件。从既有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小公司和初创企业在发现创业机会方面比较熟练,但是在发展和维持机会识别所需的竞争优势方面效率较低。相反,更加成熟的组织在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方面表现出相对较高的能力,但在识别利用资源和能力创造的机会方面效率较低。
另外,追求战略创业的公司从根本上寻求新的机会以破坏行业现有的竞争条件或创造新的市场空间,整合创业和战略管理的早期尝试集中在与这两个学科相关的领域(Covin & Miles,1999)。创新、国际化、组织学习、联盟和网络、高层管理团队和治理以及成长是早期战略创业研究中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方面。而国际商务与管理、组织理论、社会学和战略管理的理论根源为战略创业的分析和前沿研究问题的发展提供了信息。这些研究虽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战略创业的早期研究未能充分描述其独特的理论框架。基于此,Donaldh 和 David(2009)通过文献整合并融入自己的观点对战略创业理论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将资源基础观、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和创造性认知等理论基础整合到了研究当中,这种整合方式解决了将寻求机会的行为与寻求利益的行为相结合如何导致财富创造的问题。他们将战略创业的具体过程分为四个主要部分:首先对创业心态进行了定义,并描述了其关键组成部分(创业机会、创业警觉性、实物期权和创业框架);其次将创业文化和创业领导力视为战略创业的重要方面。
................................
2.2 创业导向研究综述
2.2.1 创业导向的概念及维度
创业的概念解释了参与新创业活动企业的思维模式,为研究创业活动提供了有用的框架。而创业导向(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EO)来自于对创业文献的回顾,最早在 Miller(1983)的研究中得到体现。在此基础上 Lumpkin 等(1996)指出了创业导向与创业间的区别,认为创业导向代表了关键的创业过程,回答了如何开创新企业及顺利创业的问题。过去二十年创业导向已经在管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讨论,关于创业导向的数百项研究已在各种学术期刊和国内外顶尖会议上发表,逐渐演变为战略管理研究中的主要结构,并已成为解释公司绩效差异的广泛接受手段(Keh et al.,2007)。表 2-1 展示了部分学者关于创业导向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创业导向是反映―企业创始人或管理者关于如何实施有效管理的整体战略哲学‖的行为模式(Covin & Slevin, 1991),是为组织提供创业决策和行动基础的战略决策过程(Dess et al.,1996),同时是一种反映组织主要参与者对创业任务和行为意图的心理结构(Voss & Moorman,2005),其对于机会的识别和组织的管理实践来说越来越重要。随着创业学术研究的发展,创业导向已经延伸至其他相关领域,对组织建立竞争优势以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取得最终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Anderson & Eshima,2013)。
...............................
第 3 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31
3.1 研究假设推演 .............................. 31
3.1.1 创业导向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分析 .................... 31
3.1.2 创业导向对网络能力的影响分析 ............................ 32
第 4 章 研究设计 ...................................... 39
4.1 问卷设计思路 .............................. 39
4.1.1 问卷结构 ....................................... 39
4.1.2 设计过程 ........................................ 39
第 5 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45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 ................................. 45
5.2 数据正态性检验 ........................................... 46
5.3 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47
第 5 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采用 SPSS23.0 和 EXCEL 对 248 份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表 5-1):在 248 份样本中,男性管理者 157 人,占 63.3%;女性管理者91 人,占 36.7%;年龄为 25 岁以下、25 到 30 岁、31 到 40 岁、41 到 50 岁、50岁以上的管理者分别有 21、99、92、28、8 人,分别占总样本的 8.5%、39.9%、37.1%、11.3%以及 3.2%;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管理者分别有 11、85、85、65、2 人,分别占总样本的 4.4%、34.3%、34.3%、26.2%、0.8%;在企业成立年限方面,成立时间在 1 年以内、1 至 3 年、3 至 5 年、5 至 8年,8 年以上的企业分别有 17、62、101、48、20 个,分别占总样本的 6.9%、25.0%、40.7%、19.4%、8.0%;在企业规模方面,低于 20 人、20 到 50 人、51 到 100 人、101 到 250 人、251 到 500 人、超过 500 人的企业分别有 17、79、89、31、24、8个;所处行业方面,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占比最大,为 41 个,占总样本的 16.9%;其次为信息技术和服务业,分别为 41 和 36,分别占总样本的 16.5%、14.5%。具体样本情况如表 5-1 所示。
..............................
第 6 章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主要探索了创业背景下探索式创新前因的有关议题。我们在战略创业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的基础之上构建研究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创业导向会对企业的探索式创新产生正向的影响,以及内外部网络能力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此外,结合环境决定论的部分观点,探讨了创业者或管理者的政策感知(包括政策易用性感知和政策实用性感知)在创业导向与内外部网络能力之间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提出的 11 条假设当中的 10 条假设得到了 248 份样本企业数据的实证支撑,1 条假设未能得到验证,具体见表 6-1。
第一,为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稳健性,本文在进行假设检验之前首先对数据进行了正态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数据整体呈非正态分布,为研究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接着进行了各个变量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和整体量表的信效度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创业导向与外部网络能力都可以视为一个二阶结构,而外部网络能力与内部网络能力、政策易用性感知与政策实用性感知之间的相关性低于 0.7,可以将其两两之间视为相互独立的结构,这也与我们最初的预期保持一致。同时除了探索式创新由于拟合质量未达标,删除了一个条目进行模型修正之外,其余变量均保持了原本的构造。在信效度方面,各变量的因子载荷、题目信度、组成信度、收敛效度、判别效度都达到了标准值,检验结果显示良好。
第二,研究结果证明了创业导向对探索式创新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这与以往大部分关于创业导向正面效应的研究保持了一致。我们采用 Covin 等学者的研究将创业导向视为一个多维统合构造,包括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先动性三个维度。同时我们考虑到了以往研究中关于创业导向结构的争论,在验证性因子分析部分对其进行了一阶、二阶模型对比分析,最终根据分析结果的建议将其整合为二阶结构。探索式创新是一个高度需要资源和能力搜寻、建立及整合的过程,需要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创业警觉性和机会灵敏度,而创业导向的特性决定了其能够很好地满足探索式创新的需求。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