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台江县银饰企业发展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832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台江县银饰企业由过去家庭作坊式经营,到信息商业时代的工厂型企业,银饰产品作为其传承台江县苗族族群财富的历史记忆仍将继续延续着。从手工锻造到机械生产。在到可见的未来区域品牌的建立,信息数据检索技术使得企业管理更加优化,营销更加方便和快捷,在规划 2030 年完工的以施洞为中心的苗族文化产业园和姊妹街民族商贸产品集散基地,通过产业合作社营销模式的不断成熟,在产业园经济的资源集约下,通过家族企业组团营销可进一步拓展银饰产品营销渠道,银饰产品的生产流程可在产业园监管部门的规范下,在产品质量和设计方面能够进一步紧贴消费者需求。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返乡致富的政策红利下,台江县更多的本土年轻劳动力会选择留在台江,民族商贸品市场的流通将会进一步提升台江县本土银饰企业的整合能力,在 60 后和 70 后为主的银饰企业传承人退出历史舞台后,80 后和 90 后银饰企业传承人将会成为台江县银饰企业建设的主力,通过银饰企业这一载体,依托台江县旅游节庆平台和快速物流渠道建立。银饰企业将会获得更为充足的动力进行精细化生产,随着台江县科技服务中心不断完善适银饰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银饰设计师知识产权的权益将得到进一步保障。

第一章 台江县银饰企业发展的历史

一、发轫阶段(新中国以前)

苗族先民由于历史的原因,从早先居住的黄河流域南迁到了江汉地区的楚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部分苗族居住在五溪地区,进而形成了“五溪蛮”。在后来的迁徙中,又逐步的迁至贵州、云南、东南亚及美国等地。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迁徙中,有战争,有自然灾害,有人为的因素等等,特别是雍正六年,清朝政府云贵总督鄂尔泰为实行“改土归流”清理云贵地区匪患开辟的新疆六厅①,以及咸同年间的苗年张秀眉起义和清廷平叛过程中,都给清水江流域苗族和居住于此的各民族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但由于苗族的银饰文化根深蒂固,虽然是时断时续,但仍然被顽强的保留下来。

台江县银饰的兴盛,与清雍正年间,贵州巡抚张广泗奏请疏浚清水江河道,以便运送黔东南地区的杉木和楠木等贵重木材以修筑皇宫的开发政策密不可分,清廷采纳张广泗的建议后遂设立新疆六厅加强对黔东南州的治理,并疏浚清水江航道。②这为中原地区和东南诸省市通过清水江航道购买到贵州地区珍贵木材提供了可能,白银作为货币交易媒介,便通过清水江航道大量流通到黔东南各地,施洞镇因地处清水江中上游区域,成为了其中最繁忙的货运码头。由于当时台江受制于高原地势和文化教育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在当时的环境下无法开展除采木外,开展更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居住于此的苗族更是被朝廷官员称之为“九股苗”,“黑苗”,认为其性情彪悍,不受教化。在清朝巡抚爱必达的《黔南识略》一书中对此就有如下记载:

“苗为九股苗,与黑苗同类。相传汉武侯南征,戮其种殆尽,余九人散处蔓延,分而为九,因名九股,近丹江者曰上九股,近施秉者曰下九股。地旷族繁,性尤剽悍。”①
..................................

二、初期阶段(1949-1978)
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策,在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政策上有了一些特殊的举措。例如,在白银的供给上,颁布了特殊的商品经济政策。将白银作为特需特供原料,提供到了苗族地区。但由于社会历史政治的原因,如早期的“三反五反”、“人民公社运动”、“反对封资修”、“文化大革命”等,使苗族的银饰文化发展呈现了曲折的进程。
1949 年 12 月 3 日,台江县和平解放,1953 年 1 月,台江县被改为“台江苗族自治区”,隶属镇远专区,将 10 个乡镇划为 44 个小乡镇。1956 年 7 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12 月,台江苗族自治县改为台江县。从 1958 年 9 月废除行政区划设立人民公社,到 1984 年 4 月废公社设乡镇,人民公社运动在改革开放以前,对台江县的各地区区域划分方面起到了重要影响,在运动发展最高潮的 1963 年 1 月,台江县调整行政区划,把 11 个公社划为 29 个公社。①公社下设生产大队,实行分配大包干制度,根据笔者对施洞镇银饰企业家吴水根访谈得知②:
“我是十六七岁的时候加入我们施洞这边的生产队,我在生产队工作的时候,没人敢带银饰,谁敢带谁就会被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我只能跟着队伍努力赚取工分,回家后跟着父亲学习打铁。直到 1983 年我初中毕业后,开始跟着父亲学习锻造银饰,然后才慢慢的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

1956 年 3 月,台江县民贸公司开始经营民族商品,为满足苗族群众的需要,有关部门拨白银 221kg,民贸公司组织银匠加工银饰品,平价供应,并代群众加工白银 22kg。1958 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后,银饰品停止销售。台江县本地银匠将祖辈打造的银饰悄悄收藏起来,更无人敢去佩戴,民间信仰和民俗活动也处于停滞状态。

..............................

第二章 台江县银饰企业产品种类及其制作过程

一、银饰产品种类
进入当代,台江县银饰企业所锻造的银饰种类以市场的需求各不相同,但总体上,以女性生活和婚庆专用的银帽,银角,银项圈,手镯,戒指等。企业所需求的奖杯,竹节杯,动植物银饰装框画。女孩出生后的保命八字链,银饰手镯。本地区群众赠送亲朋好友的银碗,银筷等。
(一)日常配饰

苗族银饰,如同苗族刺绣、织锦、蜡染等装饰物一样,是苗族支系相互区别的重要表征。台江苗族银饰,经过统计有头饰、服饰、颈胸饰、耳饰、手饰等二十多种,图案样式独具一格,包括龙、凤、奔马、大自然的花鸟虫鱼以及形态各异的精工图形。①社区居民可通过银饰占有量的多寡,造型工艺设计的精细程度,来反映其收入水平和家庭整体经济水平。经过调查笔者梳理了台江县女性日常生活中的各型衣着配饰:

头饰,台江县银饰头饰包括银冠、银发簪、银马围帕等,银冠是造型最终多和最难制作的饰品,一般要耗费三到四天时间进行制作,根据佩戴者的身形和体质来确定佩戴的重量,一般约 500g 左右,一般会镶嵌有蝴蝶,花纹,牛角等图案,长约 40cm,宽约 30cm。以太阳鼓博物馆收藏的银马花围帕为例:银马排头围,戴于头上,常和银角同时并用,形似银帽,因其一般是一块长约 50 厘米,宽约 20cm 厘米的马饰带,带为两层结构,固定成一块,两层间距离 4 至 8 厘米,里层无饰,长 50 厘米,宽 4 厘米,上缘焊接 22 束长柄小花,外层为一条镂宽骑马并压制花纹的银片,长宽略大于里层。骑马朝中间相向而行,外层下缘吊小铃铛,上连花朵和小草,和里层的花束相互组成花丛。

............................

二、制作工具及过程
(一)制作工具
锻造工具可根据要锻造的银饰样式和图案来使用,大致可分为熔铸、剪切、锻造、錾刻、捶打、焊接、编结、洗涤等种类工具,其具体样式如下:
熔铸类工具包括钳锅,和熔炉和液化气喷枪,其作用是对白银原料进行熔铸。

............................

第三章 台江银饰文化内涵解读...................................37
一、仰阿莎与银饰文化解读......................................37
(一)继嗣制度文化.....................................37
(二)苗族审美典型的象征-以仰阿莎为例............................ 38
第四章 台江县银饰企业现状................................44
一、企业分布....................................44
二、人员构成.......................................49
三、产销情况....................................53
第五章 台江县银饰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55
一、工厂型企业所存在的问题.........................................55
二、家庭作坊式企业存在的问题.......................................56
三、市场营销问题.................................58

第六章 台江县银饰企业发展对策

一、企业发展对策
(一)工厂型企业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时代到来,进一步规范了银饰从设计到制造的整套流程。随着社会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拥有产能制造能力的工厂型企业拥有优越的条件去参与国内外关于传统手工艺的展销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后,随着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快速交通网的出现,通过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博览会,拓宽销售渠道成为了可能。从 2011 年以来,台江县积极组织银饰刺绣工艺品企业参与了莫斯科、东京、香港、澳门、北京、杭州、西安、深圳等国内外经贸洽谈博览会共达 20 余次,每次都有 30 家以上企业参与,共达成订单两千余万元,帮助部分企业培养了四十余名固定客户,借助国内外会展平台,为拥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拓宽了销售渠道,搭建好了相互交融的平台。①为了进一步更好的发挥好工厂型企业的生产优势和营销能力,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几点来改进:
1.立足台江县银饰饰品本土市场。以台江县 4 个镇为据点销售额可达上亿元。仅方召一个镇其银饰原料从湖南和上海进口量 2017 年约 3 吨,约三百万人民币价格的银饰银料进口量。据台江县工信局统计,截止到 2018 年 7 月份,全县银饰刺绣加工企业 235 家,年产值 18505.5 万元,实现帮助就业 1200 人。其中,共吸纳 317 名农村贫困人员就业②。银饰产业是保证本地青年劳动力返乡就业的主要支柱,为此开展锦绣计划培育更多的能工巧匠,是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的关键,进组织企业参与省内外赛事,并对获奖者提供财政扶持,提供贷款免息为银饰企业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建立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规章制度,在市场营销上,与传媒机构合作,更好的通过互联网来精细化包装产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制定合理的市场宣传策略。
..........................

结语


台江县银饰企业由过去家庭作坊式经营,到信息商业时代的工厂型企业,银饰产品作为其传承台江县苗族族群财富的历史记忆仍将继续延续着。从手工锻造到机械生产。在到可见的未来区域品牌的建立,信息数据检索技术使得企业管理更加优化,营销更加方便和快捷,在规划 2030 年完工的以施洞为中心的苗族文化产业园和姊妹街民族商贸产品集散基地,通过产业合作社营销模式的不断成熟,在产业园经济的资源集约下,通过家族企业组团营销可进一步拓展银饰产品营销渠道,银饰产品的生产流程可在产业园监管部门的规范下,在产品质量和设计方面能够进一步紧贴消费者需求。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返乡致富的政策红利下,台江县更多的本土年轻劳动力会选择留在台江,民族商贸品市场的流通将会进一步提升台江县本土银饰企业的整合能力,在 60 后和 70 后为主的银饰企业传承人退出历史舞台后,80 后和 90 后银饰企业传承人将会成为台江县银饰企业建设的主力,通过银饰企业这一载体,依托台江县旅游节庆平台和快速物流渠道建立。银饰企业将会获得更为充足的动力进行精细化生产,随着台江县科技服务中心不断完善适银饰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银饰设计师知识产权的权益将得到进一步保障。在企业传承人制度和管理制度建设和产业园品牌建设的长期过程中,银饰产品所代表的的男性审美观和苗族文化中对祖先的缅怀,对家庭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传承,会是台江县银饰文化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而愈加开放的市场格局将会为台江县银饰文化注入新的持久的活力。
地域性的家族企业的传承,应该提早谋划好企业的传承人选,为此建设符合本体特色的企业文化,规划好企业发展各项规章和市场应对策略,是将自身基业继续传承至下一代不断发展的关键。
大数据和人才引进建设,需要的是台江县银饰企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公益资本的投资。只有提高自我造血能力,才能为更多的台江县银饰企业从业者和无数返乡创业者提供新的发展机遇。而新一代的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必将从这批人中脱颖而出,他们有着更为广阔的社会视野和知识技能,在未来的银饰企业从业者中将会闯出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