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我国也迎来了科技创新的新局面。2017 年国务院发布的文件中提出要推动科技成果、专利等无形资产价值市场化,促进科技成果、专利在企业的推广作用。随着我国近年来科研投入的持续增加和创新能力的逐步提高,“专利大国”的地位已基本形成。2016 年我国共受理专利申请 346.5 万件,2017 年专利申请量为 138.2 万件,同比增长 14.2%,这是我国正在走向创新型国家的积极信号。但目前中国专利的转化率偏低,专利资本化的比例也不高,大多数专利处于“闲置”状态。专利技术存量高而转化、运用增值效率低的现象制约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因而急需由重专利创造向重专利运用和转化转型。在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鼓励创新创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专利创业成为了专利技术进行商业化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专利创业是将专利价值实现与新企业创建相融合的商业活动过程,其中商业模式是影响创业活动开展和创新绩效实现的关键要素。专利的经济价值是潜在的,需要借助一定的商业模式将其商业化后才能体现出来,同样的专利借助不同的商业模式会产生不同的绩效。而现实中有的企业由于忽视专利特征与商业模式设计的匹配与协调,导致其专利成果无法通过有效的商业模式设计实现价值创造与获取。现阶段,关于专利创业企业商业模式设计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一方面,现有关于商业模式设计的研究较少结合专利的特征以及创业的本质分析专利创业的特征及其商业模式设计逻辑;另一方面,现有研究较少从商业模式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出发研究其商业模式设计逻辑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此外,数字化的兴起在给专利创业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提供新机遇与新洞察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新的技术环境下,企业如何借助数字化与自身专利特征来因地制宜地设计其商业模式,以在新趋势中打开商业机会,创新自身产品与服务,创造竞争优势并最终实现价值创造,又如何根据自身的创新绩效来完善与调整其商业模式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现有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的定义、要素构成、分类、评估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这几个方面。但由于商业模式本身的复杂性、多维性以及会随时代发展不断变化的特性,导致对其界定较为困难。现有学者大多基于不同的视角来对其进行界定,但都不够具体、全面,缺乏权威性,对商业模式的结构、维度划分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也较为零散与单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价值创造与获取的逻辑,这个价值创造与获取的过程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彼此协调、相互作用而完成,企业类型不同,价值创造与获取逻辑也会有所不同,其商业模式关键要素构成及其相互作用也会存在差异。另外,商业模式的设计应建立在对企业内外影响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并应结合企业的绩效不断完善与调整自身的商业模式。基于现有理论存在的不足,本文以专利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字化背景,从专利与创业两个维度对专利创业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商业模式设计的前因与后果两方面出发,构建了专利创业企业商业模式设计研究模型。本研究丰富了专利创业及商业模式设计的相关研究,并对专利创业企业商业模式设计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关系研究进行了完善,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基础。
1.2.2 实践意义
从实践上来看,当前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提倡创新创业与专利成果的转化,积极推动专利在企业中的应用,促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为专利创业带来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此外,数字化与大数据的兴起也为专利创业企业创新自身商业模式、提升创新绩效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但我国专利创业企业仍然面临创业困难、存活率低的问题,其中商业模式被认为是影响专利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商业模式作为专利创业的关键构成要素,对企业专利经济价值的实现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但由于专利创业的特殊性以及外界环境的动态性与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使专利创业活动困难,在商业模式设计过程中或是对自身专利技术的特征与前景应用认知不足,或是由于缺乏相应的专利布局等为企业招致经营风险。因此,本文以专利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并结合数字化背景对其商业模式设计进行研究。一方面从专利与创业的视角对专利创业的内涵与特征进行分析,为企业理解自身经营特征提供一定参考;另一方面结合专利创业商业模式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其商业模式设计逻辑进行探究,为企业进行商业模式设计提供新的视角,指出企业在追求专利为自身创造竞争优势与创新绩效的同时,也要注重专利风险规避,趋利避害。本研究旨在为专利创业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参考意义,提升我国的创新创业成功率与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专利商业价值的实现。同时,对于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专利创业相关研究
宋东林和孙娟(2017)从专利与创业的内涵出发来理解专利创业,指出专利创业并非“专利”与“创业”的简单组合,认为专利创业是挖掘创业机会,在明确产品或服务的前提下,依托专利制度进行资源整合、市场开拓以及新业务的开展,通过专利运营来创造更高价值、实现绩效增长的过程[1]。陈朝晖、谢薇(2017)认为专利创业是将专利价值实现与新企业创建相融合的商业活动过程,主要包括高质量专利、创业团队、互补性资产以及商业模式四大要素,商业模式是专利创业的核心要素[2]。专利创业的本质是一种创业活动,属于特殊的技术创业,是实现专利商业化的有效途径,从创业、技术创业与专利商业化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专利创业的内涵与特征。
从创业的视角来看,Gartner(1985)认为创业是一个创造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实现潜在价值的过程[3]。Bhave(1994)认为创业过程包括机会识别、生产技术的建立、组织与产品创造、与市场的联系以及客户反馈等[4]。林嵩和姜彦福(2005)认为新价值的创造是创业的本质所在,并指出新价值的创造过程可以是从创业机会到新企业创建的过程,也可以是现有企业内部的公司创业[5]。Phan 和 Wright(2009)认为,企业内部的公司创业活动是异质性的,企业创业是组织更新的过程,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创新和企业风险投资活动,专注于新业务和组织实体的创建;二是业务活动更新,可以不涉及新业务的增加(战略创业)[6]。
从技术创业的视角来看,Stewart 和 Donald(2011)认为技术创业旨在通过引入或改变新技术发明或创新,将经济机会从已建立的公司和行业转移到新的企业,并强调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创业规模和范围,以促进创业目标[7]。张春雨、郭韬等(2018)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技术创业企业维持高成长性的基础与保障[8]。Saurav 和 Emanuel等(2013)通过对 20 个技术创业企业样本的分析发现,拥有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直接投资水平高、技术采用障碍对技术创业有重要影响[9]。Ferreira 和 Fernandes 等(2016)通过对 1983 年至 2013 年发表的有关技术创业文献的计量分析发现,技术创业的核心领域主要集中于知识结构、联盟及合作网络等[10]。
..................................
2.2 商业模式设计相关研究
2.2.1 商业模式设计的内涵
Morris 和 Schindehutte 等(2005)确定了由低到高三大类商业模式的定义:经济类、运营类和战略类[16]。之后有学者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整合,认为商业模式定义的演化进程是从经济类向运营类、战略类,最终到整合类。
..............................
3.1 商业模式理论 .................................... 13
3.2 创业理论 ................................................. 15
第四章 专利创业企业商业模式设计分析 ..................................... 17
4.1 专利创业的内涵 ...................................... 17
4.2 专利创业的特点 ........................................... 18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27
5.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 27
5.2 比亚迪商业模式设计分析 ....................................... 29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5.1.1 比亚迪公司概况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是一家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企业,目前主要从事包含新能源汽车及传统燃油汽车在内的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并且在积极拓展城市轨道交通业务领域。比亚迪自 2003年进军汽车行业以来,依靠领先的技术、成本优势快速成长为中国汽车行业领军厂商。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推广引领者,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积累,专利多次获得中国专利奖(表 5-1)。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主要研究了专利创业企业商业模式设计路径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首先通过阅读、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理论部分围绕创业理论、专利商业化理论以及商业模式理论展开分析;在相关文献与理论的分析基础上,构建专利创业企业商业模式设计影响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最后以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论证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本文的主要结论与启示是:
(1)在创业初期的商业模式设计中,关键资源中的专利和互补性资产的获取对企业初期创新绩效的获取具有重要作用。专利的独占性会影响企业的商业化路径选择。专利独占性不强的情况下企业更倾向选择模仿创新,主要通过低成本战略来维持企业的运营,创新过程中的大部分收益由上下游获取,创新绩效不高;在专利独占性强的情况下,企业会更加重视研发投入与专利布局,整合上下游能力强,能获得创新过程中的大部分收益,创新绩效高。
(2)关键流程中的合作网络构建和专利布局有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从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合作网络的构建有利于弥补创业初期的资源匮乏,同时通过吸收新的专利技术,以及生产、制造和销售等互补性资产来汇集互补技能,向合作伙伴学习,在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能分担风险和成本,增强自身专利商业化能力,以提升创新绩效。专利分析与布局可以使企业认识到自身专利技术的竞争力与优势所在,使企业更高效地整合资源以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还能有效规避竞争对手的专利战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
(3)政府政策与数字化使能会推动企业商业模式设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进而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专利创业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创业战略与技术路线。政策导向与企业的发展方向的匹配协调程度越高,企业的发展就能越长久。税收补贴、研发奖励等对企业从种子期向成长期迈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企业在利用数字化平台创造新价值的同时,要注重大数据战略、大数据技术设施与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构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