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对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85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的实践背景
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政府、企业自身、利益相关者以及学者都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企业在履行经济义务的同时,开始衡量自身活动对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管理者已经开始意识到,企业未来的成功取决于对短期的财务目标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平衡。因此,企业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环境保护、慈善捐赠、提供保质保量的产品或服务、维护员工权益、以各种形式的活动建立企业与社区间良好稳定的关系等等行为均属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来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门槛和难度并不高。相对应的是,企业社会责任能够为企业带来多层次、多方面的益处。第一,企业可以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实现提升声誉、获得合法性、维护形象、提高社会地位的目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形成多种无形资产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企业较好的履行适宜自身特点的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建立与多重利益相关者之间良好的关系,与外部利益相关者良好的关系有利于企业获得战略性资源,与内部利益相关者良好的关系有利于企业提高凝聚力、增强行业竞争。因此,较好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实现共赢的有效手段。第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是企业文化在道德层面的体现,同时也是管理者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利于企业符合社会大众的道德标准,实现企业在社会中的存续。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特点,关注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十分必要的。

二、平衡跨国并购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性
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在全球范围的普及,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守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规范。早在 1976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就颁布了《跨国公司准则》以规范跨国公司的商业伦理;1977 年,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了《关于跨国公司与社会政策的三方原则宣言》。发展至今,在外部制度约束和内部意识觉醒的双重作用下,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也逐年递增。通用公司将并购目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表现作为尽职调查的内容之一,并成立了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此项工作,保证相关调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问题
基于上述实践角度和理论角度的研究背景可以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在跨国并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跨国并购的多个阶段都会产生影响。现有研究从不同角度证明了企业社会责任在并购中的影响。Deng 等(2013)以美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为研究对象,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加好的企业在并购成功率和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一研究结果与邓秀媛等(2018)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为样本的研究正好相反,邓秀媛等(2018)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越好的企业,跨国并购的失败率越高。Aktas 等(2011)则从目标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分析对并购宣告收益的影响,认为目标方较好的企业社会责任会增加并购方在并购宣告日的收益。而刘藏岩(2010)则从企业社会责任在跨国并购中发挥的角色进行研究,认为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降低外来者劣势。从现有相关研究的成果来看,具体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在跨国并购中的研究较少,且仅采用单一国家跨国并购的样本进行研究,研究结论也存在较大的出入。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跨国并购的关系进行讨论,第一,研究并购方企业社会责任在跨国并购中的角色,并购方企业社会责任是否对跨国并购有影响;第二,研究目标方企业社会责任在跨国并购中的角色,以及目标方企业社会责任是否对跨国并购的影响;第三,研究并购双方企业社会责任的距离对跨国并购是否有影响。具体来说,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并购方的企业社会责任对跨国并购的顺利完成是否有影响?如果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并购方企业社会责任与跨国并购顺利完成的关系?第二,目标方的企业社会责任对跨国并购的溢价是否有影响?如果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目标方企业社会责任与跨国并购溢价的关系?第三,并购双方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距离是否会导致跨国并购的结果存在差异性

..............................

第 2 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早期的研究主题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利益相关者是指影响企业行为和结果、或受到企业行为和结果影响的团体和个人(Freeman,1984)。随着理论的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问题逐渐扩展到研究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对企业的影响,例如 Zheng 等(2015)研究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合法性需求上的差异,如何影响企业选择具体的社会责任实施方式;Brower 等(2017)使用美国企业的数据,讨论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评价(即企业声誉)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Bettinazzi 和 Zollo(2017)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出发,研究并购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倾向程度如何影响并购长期绩效。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进而有益于企业的发展和活动。

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建立与利益相关者良好关系的途径之一。企业可以通过慈善捐助的方式获得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性认同,还可以通过战略性慈善方式的企业社会责任获得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性。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声誉、社会地位、第三方专业机构排名的影响都是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而做出的反应。现有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例如,Bravo等(2012)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明显增强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地位的评定;Brower 等(2017)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满足多重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基本逻辑,研究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表现出的变化对财务绩效的影响;Beckman 等(2009)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在发展中国家的萌芽和发展的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有关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员工权益等方面的意识觉醒是企业社会责任在发展中国家起步并且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
...........................

2.2 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经济收益之外,还寻求对环境和社会负责任的经营理念和实际行动(Aguilera 等,2007)。企业社会责任在学术界的源起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哈佛商学院 MBA 课程中提出商业领袖应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Spector,2008),而在实践界,早在商业活动出现的同时,慈善、捐助活动就已经并存,然而有意思的是,学术界至今也没有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形成统一规范的认识(Dahlsrud, 2008)。Matteneng 和 Moon(2008)认为,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处于股东利益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权益最大化的争论点,且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规则相对开放,涵盖的内容与社会学、伦理学、生态环境学等学科的相似概念重叠度较高;再加上其动态过程的特征,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的确难以达成共识。但这种争论也恰好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带来了讨论空间和研究价值。

通过阅读和梳理当前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按照企业社会责任的前因、主体、结果和中介因素,可以将现有研究总结为四大类(见图 2.1)。

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前因来看,大量的学者参与到企业为什么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中,现有研究主要从制度层面、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进行分析。从制度层面来看,企业对各种来源的制度压力的感知,是驱动企业主动或者被动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的强制政策、行业与非官方组织的规范压力、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社会认知等影响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因素都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从组织层面来看,企业对企业文化、组织定位的建设(Campbell,2007),组织之间的竞争与学习(Schultz 等,2013),以及企业建立自身竞争优势的需求(Bansal 和 Roth,2000)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而从个体层面来看,管理者的自利驱动(Aguilera 等,2007)、员工和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Flamme 和 Luo,2017)都导致了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并且公布自身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原因。

...........................

第 3 章 并购方企业社会责任对跨国并购完成的影响研究 ............. 33
3.1 问题的提出 .......................................... 33
3.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34
3.2.1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与跨国并购完成 ......................... 34
3.2.2 假设提出 .................................... 37
第 4 章 目标方企业社会责任对跨国并购溢价的影响研究 ............. 65
4.1 问题的提出 .................................... 65
4.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66
4.2.1 资源基础观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与跨国并购溢价 ............................. 66
4.2.2 假设提出 ............................... 68
第 5 章 并购双方企业社会责任的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 89
5.1 问题的提出 ................................ 89
5.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90

第 5 章 并购双方企业社会责任的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跨国并购作为近年来逐渐增加的企业行为,因其高昂的交易价格、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复杂的影响因素而备受关注。与关注热度相反的是,大多数的跨国并购并不能如愿完成,同时,大多数完成后的跨国并购并未实现企业实施并购的初衷(Chen 和 Wang,2014)。因此,什么样的跨国并购更能取得好的结果是相关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选择进行跨国并购,往往是期望通过整合和配置双方的资源,以实现提高竞争优势的目的(Deng,2009;李蕊,2003)。并购双方不同的资源属性和特征在跨国并购前期为彼此的了解和谈判工作带来挑战,在跨国并购完成后对并购方整合双方资源的结果带来不确定性,这使得研究并购双方资源之间的关系对分析跨国并购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基础观将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和相关知识能力视为企业具有战略价值的无形资产(Klassen 和 Whaybark,1999)。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是企业管理者思维与能力的表现,也是企业文化和愿景的践行;同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既反映了企业所处制度环境的合法性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经营水平。本文综合跨国并购双方的企业社会责任,基于资源基础观的主要思想,研究并购双方之间企业社会责任的距离(distance)对跨国并购结果的影响。具体来说,本文主要探讨两个研究问题:第一,宣告进行跨国并购的并购方企业与目标方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距离是否导致不同的跨国并购结果?第二,跨国并购双方企业社会责任距离的不同方向对跨国并购结果有无影响?本文研究的跨国并购结果包含两个阶段的结果,第一阶段的结果是跨国并购是否完成、跨国并购从宣告到完成花费的时间长度,以及跨国并购的交易价格,第二阶段的并购结果是跨国并购经过整合后的长期绩效。
...............................

第 6 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制度理论和资源基础观,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跨国并购关系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盲点,并通过三个子研究系统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对跨国并购的影响,就跨国并购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结论见图 6.1,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本文通过对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与跨国并购相互关系的研究进行收集和梳理,对相关研究的现状有了整体的了解。总体来说,企业社会责任与跨国并购相互关系的研究主要在金融和财务领域,研究成果以实证研究为主,且理论研究并不深入;管理学领域对二者关系的直接研究很少,并主要进行案例研究。但管理学领域分别对跨国并购和企业社会责任两大主题的研究成果,从制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源基础观、资源依赖理论、信号理论等诸多角度都能间接证明企业社会责任在跨国并购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本文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制度理论的内容,基于 1993 年至 2016 年3996 起全球范围内的跨国并购活动,研究并购方企业社会责任对跨国并购顺利完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并购方的企业社会责任与跨国并购的完成率呈正相关关系、与完成跨国并购花费的时间长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另外,并购双方所属国家之间的文化距离会负向调节并购方企业社会责任与完成跨国并购时间长度的关系。结果说明,并购方过去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顺利完成跨国并购。
第三,本文结合资源基础观和制度理论的内容,基于 1993 年至 2015 年全球范围内 252 起跨国并购活动,研究目标方企业社会责任对跨国并购溢价的影响。结果发现,目标方过去的企业社会责任越好,跨国并购溢价的水平越高;另外,并购双方所属国家的制度距离、文化距离、以及母国其他企业在东道国成功并购的次数均会调节目标方企业社会责任与跨国并购溢价之间的关系,产生负向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