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弱还是增强?子团队对群体思维的影响之企业管理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932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通过收集高校的80组数据,并且借助SPSS分析工具对子团队、团队人际关系关注、团队尽责性和群体思维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相对于无子团队,有子团队会降低团队群体思维水平;团队人际关系关注和团队尽责性在子团队和群体思维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子团队强度会对群体思维产生消极影响,存在弱子团队的团队比强子团队的团队经历更少的群体思维现象。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随着团队成为组织用以解决复杂以及创造力任务的代表,其已然成为现代组织研究的基础。与此同时,全球化和劳动力的持续流动增加了工作团队的多样性,因此团队的组成及其多样性已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多元化的团队组成不仅带动了团队多样性的产生,而且使团队成员逐渐形成联盟,即组成了子团队这一非正式团体。子团队是指团队成员根据彼此间的相似和相异程度而自发形成的小群体。
作为团队多样性和团队断裂带的顺延,子团队更为细致地展现出团队成员的联盟形式,更加真实地影响着子团队成员的行为和态度,因此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对于子团队所带生的影响,学者们的观点存在着分歧。一些学者从社会认同的角度分析,认为子团队的存在会给组织带来团队冲突、分裂以及低绩效等消极影响,而其他学者则从信息加工的视角出发,认为子团队有助于团队学习、团队信息深化以及团队创造。最近的学者们则从子团队强度的层面出发,认为子团队强度的髙低会影响子团队的作用方向。
所谓子团队强度,既是指团队中子团队成员多种属性交叉重叠的程度。当子团队强度较高时,往往给整个团队带来的都是消极影响,比如团队分化、偏见和不信任,此时子团队成员基本是以子团队作为一个整体而忽视了团队的存在。而弱子团队则有助于促进跨子团队行为的产生,提高团队的创造力水平。因此对子团队强度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子团队的影响机制,是子团队研宄的未来趋势。
..........................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学者们对子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来源、概念、分类、结构属性以及对团队的影响,虽然较为完善地解释了子团队的形成基础及其对团队绩效的作用过程,但是子团队对于组织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为尽管它可以提高团队的学习行为,为团队带来更多富有创造力的想法,但是更多的是会对团队造成内耗,因为当团队成员意识到子团队的存在时,因其与子团队内部成员的相似而与子团队外部成员的相异,团队成员更倾向于认同子团队,以子团队作为行为的指南,因此会加剧团队的分化,使其形成“子团队内部”VS“子团队外部”的对抗形式,团队满意度和团队凝聚力会随之降低,甚至淹没了团队的存在。故而子团队这一群体仍存在较多问题,有待更深一步的挖掘子团队积极作用的促进机制及其消极作用的削弱途径。
所以本文以此为契机,将探究子团队以及在子团队存在的情况下子团队强度对群体思维的影响,以期解开子团队和群体思维之间的联系,为子团队积极作用带来新方向的同时,进一步的探讨子团队积极作用的途径。
具体而言,本文的选题意义如下:(1)首先,本文旨在揭示子团队对群体思维的影响,比较有子团队和无子团队的团队所产生的不同群体思维水平,以考察子团队的存在对群体思维水平的削弱作用,既可以为子团队积极作用提供新方向,又能够为群体思维的研究提供新视角;其次,基于中国式关系和人情,本文试图分析在团队人际关系关注的影响之下,子团队对群体思维的作用效果是否会发生变化。以期为团队管理者更深入了解团队运行、采取更为公平的团队决策机制及重视人际关系网络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持;再者,探讨个人特质所产生的影响。由于个人的特质会影响团队成员的心智模式和行为,因此本文从团队尽责性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对子团队和群体思维关系的影响。(2)此外,基于子团队存在的情况下,讨论子团队强度对群体思维的影响,以明晰强子团队和弱子团队对群体思维的不同影响。以往有关子团队强度的研究,多集中于子团队强度与团队创造力、团队决策的关系,比如强子团队会带来较低满意度、低凝聚力以及较低的团队决策质量,而弱子团队常表现为积极作用,比如更多创造力。但是未将子团队强度和群体思维这一消极的团队结果相联系,因此本文将挖掘子团队强度对群体思维的影响差异,以完善对于子团队强度的研究。
........................

2理论背景及文献综述

2.1子团队理论综述
团队往往包含着多元化的成员,而当团队成员自发地寻找自己相似而疏远或者排斥与自己相异的“同伴”时,子团队便由此潜移默化地产生。所为子团队,就是指团队断裂带产生的背景下,团队成员因彼此间在人口统计特征或是与非人口统计特征的异同程度上,而选择与自己相似成员结合联盟的小团体。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子团队的内涵、类别、结构属性及其对团队的影响。
2.1.1子团队的内涵
子团队是指在断裂带的背景下团队成员依据其独特性而自发形成的一种团队拓展形,即团队成员依据彼此之间在认同以及信息加工方式等方面的异同而将团队分割为圈内人和圈外人,从而形成了一种内部同质、外部异质的现象。
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团队的形成基础是团队断裂带将团队断裂带定义为基于一种或多种属性差异而将团队分割成子团队的假想的线,其中这种属性既包括人口统计特征属性(比如性别、国籍等),也包含非人口统计特征(比如专业、人格以及地位等)。根据成员分类依据的不同,学者对断裂带进行了分类,将断裂带分为三种类型,即离散型、类别型和分化型。把断裂带的传统概念进行了延伸,而将其分为基于社会分类和信息加工两种不同视角的断裂带,并且认为这两种不同的断裂带会对团队产生不同的影响。相应地,子团队的研究视角也便由此分为两类。其中,社会分类视角是指成员基于社会分类人口统计特征的相似而形成的子团队,这种断裂带会通过刻板印象以及社会偏见来形成成员的认知;而信息加工视角则是依据成员加工信息方式的一致性而将团队分为同质子团队。
.......................

2.2子团队强度理论综述
一个团队的构成即团队成员的属性特征,比如人口统计特征、个人特质以及技能水平等会影响团队进程和结果,不仅如此,属性特征的重叠程度也会对团队产生不一致的影响水平。把团队成员子集多种人口统计特征重叠的程度定义为子团队强度。目前有关子团队强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概念、测量以及对团队过程和结果的影响,也有学者将子团队强度和子团队距离结合,一起研宄其对团队的影响。
相对于较弱子团队,强子团队的影响研究多是集中于其消极作用。例如较强子团队之间的信息共享将会受到阻碍,而且会把子团队外部成员的评论当做批判或威胁而不是建设性评论。此外,一些学者认为强子团队会导致子团队之间的交流障碍以及必要知识的交,放大外部压力且产生更多的冲突和不信任。这些团队进程最终也会影响团队结果,例如学者发现强子团队会通过团队成员态度的消极来影响团队绩效,比如团队学习,信息制定,以及决策制定的风险。
另夕卜,强子团队将会有较低的团队凝聚力,一些研究认为断裂带和团队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是消极的,而且由于每个子团队都有不同的目标以及有关如何实现目标的想法,大多数学者认为强子团队会导致低水平的绩效。然而,一些学者则认为当团队经历较强子团队时,子团队提供的心理支持和子团队产生的强大联系会引起高水平的子团队满意度,因为当子团队强度较高时,虽然子团队之间会产生偏见、冲突等,但是子团队内部成员会更加相似,更加喜爱彼此且更愿意分享知识,从而能够提高子团队内部的凝聚力和满意度。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学者认为在某些调节变量的影响之下,强子团队也会展现出积极作用或其消极程度得以缓和。当环境动态处于较低水平时,信息型子团队强度对团队绩效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强子团队的作用下,领导加入某一子团队后会减轻该子团队的消极作用。
...........................
3研究内容一:子团队、团队人际关系关注、团队尽责性与群体思维...........................20
3.1理论模型...........................20
3.2...........................20假设提出...........................20
4研究内容二:子团队强度与群体思维..........................36
4.1理论模型..........................36
4.2设提出..........................36
5研究结论及展望.....................42
5.1主要研究结论与讨论.....................42
5.2本文研究进展.....................42

4研究内容二:子团队强度与群体思维

4.1理论模型
总而言之,当子团队强度较高时,会使得成员更倾向于和子团队交流而很难实现子团队之间成员的交流,从而使得子团队信念或者观点的短浅,故而团队决策质量会下降。不仅如此,子团队成员迫于压力还会顺从子团队内部的大趋势,这种现象反而会压抑团队创造力的想法,导致群体思维水平的增加。而当子团队强度较弱时,在跨子团队中会经历更多的知识流动和学习行为,从而较于强子团队,其群体思维较低。因此,实验二的理论模型如图4.1所示。

.......................

5研究结论及展望

5.1主要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文在文献综述和理论推导的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得出了最终的结论,并进一步对这些结论进行深入地讨论:
(1)相对于无子团队,有子团队会降低团队群体思维水平。先前有关子团队的研究表明,子团队会为整个团队的多样性做出贡献指出团队成员的知识基础的差异有助于灵活性和创造性,但是稳定性和无创意能力则有助于群体思维,即团队异质性会降低群体思维的水平。本文在此基础上,首次直接研究子团队与群体思维的关系。当团队存在子团队时,子团队成员凭借子团队所产生的心理支撑,而敢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加了团队知识的流动和讨论行为,在此过程中还会带动信息资源的交换,而团队信息的交换可以提高团队创造力水平,且能够使得团队更加深度地分析问题,并且提高决策制定的质量。在讨论中往往会迸发更多新颖的想法,所以会为团队带来更多的观点,而这种多元化的观点又会激发更高的认知能力以及建设性的见解,此时团队成员致力于寻找更多方式来完成团队决策,而不是随波逐流保持一致,因此最终会降低群体思维的现象。
(2)团队人际关系关注会调节子团队对群体思维的关系,具体来说,当团队人际关系关注水平高时,子团队对群体思维的负向作用效果相对较强,而当团队人际关系关注水平较低时这一关系则相对较弱。当人们关注他人时,就会主动替他人考虑为别人提供支持和帮助,以维持彼此间的良好关系。因此当团队人际关系关注水平较高时,子团队成员会更加关注与其他子团队的关系,而对人际关系的关注会使得团队成员避免彼此之间的冲突,更加倾向于宽容和理解他人,此时会促进子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当他们意识到子团队之间是合作关系而非竞争关系时,便会增加整个团队的跨子团队学习行为以及知识技能的融合,从而使得子团队对群体思维的负向作用效果更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