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集聚区中小企业发展管理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91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文主要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劳动力情况、税收状况、园区建设情况等入手,分析相关数据,得出对中小企业现状和问题的判断。文中所用数据均为实际真实的数据,有很高的可信度,因而反映出来的发展现状也会相对比较真实。最后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提出应对策略,希望对D集聚区及类似产业区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奠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据统计,我国现有中小企业数量为 4,000 余万家,占全体企业数量的 99%,贡献了我国 60%的 GDP、80%的城镇就业和 50%的税收。中小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水平的平稳发展、吸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着重要意义。目前,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仍然举步维艰,面临着明显的运营成本上升、融资困难、资金链紧张、订单减少等困难。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面临严重困境有企业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有竞争压力、政策制度支持力度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产业集聚是指在同一个地理区域内,一个相同的产业相对集中,各种生产要素也不断汇集起来的过程,是工业化发展到现阶段必然的趋势。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强,行业兼并融合的趋势正在加速,越来越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都成立产业集聚区,以此作为产业集聚与企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
集聚区的发展模式最近在各地发展起来,在产业集聚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就立足于集聚区,着眼于中小企业,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集聚区环境下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探究集聚区中小企业现状的原因,结合生命周期理论、产业集群理论,总结出可能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各种因素,以此来寻求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生存能力及发展动力的对策。

位于杭州的 D 集聚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集聚区总面积约 427 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 348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 79 平方公里,下辖 3 个工业园区,托管5 个街道,常住人口约 30 万人,2015 年 1 月开始实体化运作。D 集聚区目前拥有国家高新区及国家级创新示范园区两张金名片,集聚区实体化运作以来,经济发展迅速,2017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97 亿元。初步形成以智能装备为代表的“7+X”产业集群(即: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机器人及自动化、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临空产业)。大家普遍关注集聚区内的大企业如何更好地发展,很少有人关注到集聚区内的中小企业,在大企业集聚的环境下,中小企业的发展显得异常艰难。通过分析 D 集聚区内的中小企业的现状,来探寻一条针对存在的问题相对应的对策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

1.2 论文框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和写作思路如图 1.1 所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区域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研究综述。主要是对中小企业的概念特征及经济地位进行介绍,也通过对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分析,相关理论的介绍,

为下文奠定理论基础。
(2)D 集聚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调查。介绍 D 集聚区成立与发展概况,通过数据对集聚区内中小企业现状进行分析,还通过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状况、税收贡献状况、中小企业园区建设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从侧面来展示集聚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3)D 集聚区中小企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本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前面的调查数据分析,结合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对 D集聚区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

2 区域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研究综述

2.1 中小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2.1.1 中小企业的概念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规定:“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人员规模、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随着我国经济地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不仅仅在推动市场化改革、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提升生产力发展水平、培育优质的企业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更在推动技术创新、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017 年 9 月 1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自 201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中小企业促进法》的修订与实施,从法律的角度更好地改善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保障了中小企业良性发展,扩大城乡就业范围,发挥起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2018 年 3 月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中国经济正在攻关期,要提高资源配置效能;强调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强调淘汰高污染企业,加强对中小企业支持。”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足以说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中小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 99%,也就是说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这个数量是相当大的。数量大从而涉及面也会相当广,行业分布的范围很广,几乎是可以涉及到各行各业及各个领域中。中小企业的产品种类非常多,服务范围也非常广,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需求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但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而言比较小,内部的组织机构也就相对简单,多采用经营者自己控制企业为主。而作为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一般就会身兼数职,不仅是要做决策,还要做具体的实施工作。

...........................

2.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生命周期是将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视为生物体生命周期现象的一种模拟理论,动态地反映了企业成长的轨迹,包括成长、成熟、衰退、死亡几个阶段。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是为了当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时,可以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找出能与其相适应的策略,从而利用每个阶段的特点充分发挥优势,使企业更好地发展延续下去,尽量延长生命周期,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Ichak Adizes,1989)的代表性著作《企业生命周期》是最早一部明确研究企业生命周期的奠基之作。书中系统地叙述了企业整个发展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并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特点构建了三个阶段、十个时期的生命周期理论模型。爱迪思认为企业生命周期的过程与生物体成长过程是一样的,都是由灵活和可控两大因素的强弱来决定,灵活与可控共同决定了企业属于生命周期中的哪个阶段,以可控和灵活这两个因素作为标准对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特征重新进行了细分,划分为成长阶段,其中包括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成熟阶段,其中包括青春期、盛年期;老化阶段,其中包括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

蒂奇(Tichy,1998)以企业集群为对象,基于前人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成果,从时间维度进一步考察了企业生命周期的演进,将集群生命周期分为 4 个阶段:诞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

国内学者根据对我国企业发展现实情况的实践,也在一步步完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陈佳贵(1995)是我国较早一批进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的学者,他根据多年对企业成长发展阶段的考察,认为在其成长过程中是有不同的类型,按照企业规模及扩张程度将企业分为欠发育型、正常发育型和超常发育型三种类型。他设计了新的企业生命周期模型,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六个阶段。同时指出,衰退期的企业存在衰亡、蜕变两种前途,也就是企业的倒闭或者重获新生。芮明杰(1999)在《管理学一一现代的观点》中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五个阶段:出现阶段、扩张阶段、成熟阶段、防护性阶段和复杂阶段,并分别提出了各个阶段的管理方法。李业(2000)提出的修正模型是将销售额作为了划分的依据,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孕育期、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并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归纳出成长—衰退—成熟型、双峰型、扇贝型和高起点成长型四种企业生命周期的其他形态。沈运红和王恒山(2006)文中利用企业的年龄、成长速度、规模等因素为划分依据,将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文中就针对每一阶段的特点,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切入点来探讨各阶段发展战略。杨杜(2008)在《现代管理理论》中,把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时期: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系统分析了企业在各个时期的特点,并根据企业的生命周期曲线提出了企业选择成长适应于当前时期的战略来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
...........................

3 D 集聚区中小企业发展历史与现状...........................13
3.1 D 集聚区成立与发展概况......................................13
3.2 D 集聚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13
4 D 集聚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3
4.1 D 集聚区中小企业发展宏观环境分析.......................................23
4.1.1 政治法律环境........................................ 23
4.1.2 经济市场环境...................................... 24
5 D 集聚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31
5.1 宏观层面对策....................................31
5.1.1 强化法律政策保障...............................31
5.1.2 改善融资渠道............................. 32

5 D 集聚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宏观层面对策
5.1.1 强化法律政策保障
D 集聚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大环境中很重要的就是法律政策保障,特别是在中小企业的培育期,对于政策扶持的需求就比较大,而对于法律保障需求,就贯穿在企业的各个阶段,需要法律对中小企业保驾护航。从国家法律层面上来看,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在 2018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了,该法的修订保障了中小企业的利益,对中小企业实现规模管理,确立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反映了政府看到了中小企业在各方面的重要性,在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法主要在于从财税支持、融资促进、创业扶持等方面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缩短与大企业间存在的距离,提升企业各方面生产能力,来推动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未来,需建立一个更完备的法律体系,为营造一个自由竞争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奠定法律基础。在法律的执行上,要坚持公平原则,消除对中小企业的不公平待遇,从法律层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引导了中小企业发展的道路,加大了国家的扶持力度。重视政府在政策方面的介入,改善中小企业的竞争环境,维护企业活力,帮助企业推动设备现代化、企业规模化、信息全球化,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除了对已有的法律法规的完善,还需要从各方面政策给予 D 集聚区中小企业实际的帮助。一是在税收政策、金融扶持、市场开拓等方面,D 集聚区管委会应该对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给以一定的帮助与支持。二是相关部门应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来提升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为中小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方面的指导。三是建立辅导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发展的培训体系,管委会、街道以及中小企业园区管理部门都应积极安排中小企业指导课,可以给企业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培训,根据政策指向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资金管理、技术创新、发展方式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扶持。四是应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由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其他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等能够分工合作、相互协调,构建一个广泛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例如金融机构建立基金,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利息较低的长期借款等等。
..........................

结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将D集聚区中小企业的现状量化地展示出来,通过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中小企业在D集聚区内生存发展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得出的结论有:
(1)D集聚区内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外部因素上看,主要是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政策法律体系,只有针对部分内容独立的政策法规,而且许多政策法规知识浮于表面,缺乏操作性;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无法追赶上的大型企业的优势,大企业的冲击下饱受压力;中小企业发展中受着各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人员素质、舆论等也都给企业带来了压力;中小企业的技术普遍是比较薄弱的,经营者的技术创新上的认识也不足,技术革新投入少。
(2)除了外部因素,企业内部管理也是影响D集聚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内部管理因素主要有: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下;环保压力大,中小企业发展受限;融资难度大,渠道窄;缺乏创新及自主品牌,重利润轻文化。
(3)对于以上找出的D集聚区内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也相应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包括宏观层面上强化法律政策保障;改善融资环境;完善扶持体系。中观层面上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提升中小企业园区服务水平。微观层面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科学管理;构建企业品牌文化等。
D集聚区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其中不仅有政策的原因,经济环境的不利因素,更是有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缺陷及弊端。当前如此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的生存是越来越举步维艰。本文站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基础上,对D集聚区这一小范围的中小企业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