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管理影响的门槛效应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920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一、以企业绩效为被解释变量,研发投入强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验证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其二、探讨不同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差异。其三、借鉴 Hansen 提出的门槛回归技术,进一步探讨研发强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消费升级是企业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消费体验度和产品创新性,而不再单纯地强调产品的价格和耐用性,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一些转变,希望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得自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压力,但同时也为企业提供超越对手的途径和机会,实现企业的飞速发展。
在压力的推动和机会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研发活动,并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2016 年我国企业研发投入资金已经达到了 1.19 万亿元,比2012 年增长 56.4%,年均增长 11.8%,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 76.1%,比 2012年提高 2.1 个百分点①,与发达国家企业的投入差距逐步缩小,然而研发绩效低下问题频繁发生,企业间的投资收益存在明显差距,研发资本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大量的投资浪费。

高新技术企业是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居民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是国家走向强大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国家科技发达、经济繁荣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大的技术力量,不仅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还能够为普通民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我国综合实力,支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企业目前研发投资带来的创新绩效并不理想,不管是在专利申请方面,还是在新产品销售业绩上,和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

1.2 研究意义
本文基于研发成果转化结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企业营销能力为视角来观察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影响,其研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理论意义
①以往对研发投入强度和企业绩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线性影响上,而很少讨论研发投入强度和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关系,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门槛回归技术,从企业营销能力角度考察研发投入强度和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关系,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丰富了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的非线性研究。
②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研发投入强度本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上,少有文献考虑能力对资源和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尽管很多文献虽也注意到了诸如企业制度、管理者特点等对研发投入效果的影响,但大多忽略了新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本文将企业营销能力作为门槛变量,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分析研发投入强度和企业继续的关系,验证了动态能力理论关于资源和企业绩效的互动关系,有利于扩大关于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范围和研究视角。
(2)现实意义
①在企业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的现实背景下,有效率、有效果地进行研发活动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很多管理者对研发投入的实际作用还存在一些误解,难以准确把握研发投入的力度,从而导致研发投资过多,企业绩效低下的现象频繁出现。探讨不同企业营销能力下的研发效果,有助于拓展企业管理者关于研发投入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认识,为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高效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打造强劲的市场开拓团队提供理论依据,并引起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销售部门管理者对营销能力的重视,从而提高研发效果,改善企业绩效。
②重视投资收益的行业属性差异,对于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营销水平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企业营销能力的需求也常常不同。相对于低技术行业,高技术行业对营销能力的需求更高,另外,相对于垄断性行业,非垄断性行业对营销能力的需求也更高,营销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到研发绩效的好坏。本文通过企业实际营销能力对研发绩效的影响,具体分析行业间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差异,可以引起研发部门管理者对行业属性和市场定位方面的注意,为管理者制定有效的研发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资源基础理论
活纳.菲尔特于 1984 年提出企业资源可以分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并且这些资源是难以复制和不可流动的,但是它们可以变成独特的能力,从而有助于企业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资源基础理论认为,正是因为企业掌握了不同的资源,从而在进行经营时采取不同的战略,最终引起企业竞争力的差异。掌握一定的资源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使企业获得核心的竞争优势,只有掌握了关键性的核心资源,才能获得核心竞争优势。资源基础理论从静态角度出发,研究了资源的类型对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并表示资源必须具有经济价值、稀缺性和不可模仿性,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资源的稀缺性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而产生变化,传统的资源有些已经难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想要获得新的资源并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就需要开展研发活动,研发活动产生的创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排他性,帮助企业形成无形的技术屏障,增强企业的防御力,将潜在竞争者阻滞在门外。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企业能够实现差异化竞争和低成本竞争优势,而真正实现绩效提升的因素还要属于研发成果的转化能力,这需要企业掌握独特的营销资源包括高素质的销售团队、独特的营销渠道等,因而不难看出研发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创新成功的关键,诸多学者研究表示,研发投资能够通过形成企业的研发能力帮助企业提高企业绩效,而研发能力是其竞争优势的主要决定因素。所以,企业可以通过增加研发投资来形成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

2.2 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并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观点等,分成了不同的学派。1912 年,熊彼特开创性地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且为后来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源动力,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打破现有条件的约束,积极探索建立一种全新的、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这种创新可以是开发了一个新产品,拓展了新的市场,采用了一种新的技术工艺流程,新的组织、管理形式甚至可以是发现了新的原料来源。新古典学派的索洛(R.Solow)运用新古典生产函数,证明了技术创新、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及其产出弹性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索洛的“两步论”被认为是关于是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界定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索洛残差也被广泛用于衡量技术创新。卡曼(Kamien)和施瓦茨(Schwartz)则继承了熊彼特的观点,强调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并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相互作用的非常复杂的生产过程,和市场结果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可通过市场结构优化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Cortright 等(2004)国家创新系统学派则着重分析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国家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是企业、大学和政府等为寻求共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是国家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系统。纳尔逊和弗里曼表示企业技术创新是由国家创新系统推动的行为。罗默等发现企业中同时存在着创新性研发活动和模仿性研发活动,其中创新性研发活动投资形成的研发成果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排他性,这两种特性可以给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带来远超过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但是由于技术知识的扩散性和共享性,这种排他性并不能持续,其他经济主体为争夺超额利润,必然会通过模仿从事相同或类似的研发活动,超额利润逐渐被摊薄,于是,利益驱使新一轮的研发创新活动提上日程,这一创新与模仿的交互过程促进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的增长。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21

3.1 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关系.................................... 21
3.2 营销能力与研发投入强度和企业绩效的关系...................... 21
3.3 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行业差异........................ 22
4 研究设计 ................................. 23
4.1 数据来源和筛选.......................... 23
4.2 变量选择及解释......................... 23
4.3 模型构建........................ 25
5 实证分析 ............................ 30
5.1 主成分分析.......................... 30
5.2 描述性分析.............................. 31
5.3 相关分析............................... 34

5 实证分析

5.1 主成分分析
本文采用的企业规模控制变量有三个指标,目前关于企业规模的计算,大多为单指标,为了简化模型,更全面地反映企业规模的大小,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实现这一目的。其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所示:

........................

6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 2012-2016 年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研发投入强度、市场营销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两者关系可能存在的行业差异。
总体来说,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影响,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具体作用形式,取决于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大小。根据崔也光(2012)的做法,将高新技术企业具体划分为常见的电子业、机器设备业、医药制品业以及信息技术业,以此分析不同行业研发投入强度和企业营销能力的差异,以及不同营销能力下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各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和市场营销能力都存在显著的差异;研发成果的转化对企业营销能力的需求也体现出显著的行业差异,相对于非垄断行业,垄断性行业研发成果转化对企业营销能力的需求要低很多,同等营销能力下,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强,负面影响也更弱。具体而言,电子和医药制品业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市场营销能力能力单门槛效应,而机器设备业存在双门槛效应,信息技术业不存在门槛效应。其中,医药制品业的营销能力门槛要远低于其他行业,特别是电子制造业。

综上所述,假设 1、假设 2 和假设 3 都得以证明。相对以往很多线性研究而言,本文的研究结论更加完整,也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研发投入强度的提高,企业绩效会跟着不断增长,与马文聪(2013)、淳正杰(2014)和陈燕宁(2017)等学者研究结论一致,需求强调的是,本文得出的结论有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企业具有强大的营销能力。如果企业无法满足这个条件,研发投入强度将会抑制企业绩效增长。同时,我们也发现,当企业营销能力一般时,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不显著,和 Lin(2006)、李玲(2016)等学者研究结论相似,但也只针对个别行业,电子和医药制品业都不存在这种现象。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