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落差与企业国际化管理分析—所有权与公司治理的调节作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93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文以企业行为理论、治理理论为依据研究中国企业国际化。其中,企业行为理论指出,企业通过绩效反馈判断经营状态是否“令人满意”,并决定是否解决问题。只有企业经营“不能令人满意”(即期望落差或困境)时,才会采取各种措施。那么,

“期望落差”如何影响企业国际化?另一方面,根据代理理论和前景理论,人们在“收益”和“受损”的状态下对风险的态度不一致。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企业国际化得到了飞速发展,不仅成为企业经营的一种趋势[1];也成为学术界的重点研究方向[2]。统计资料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化企业已经超过 8 万家。而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等“后发特征”企业的发展也引起广泛的关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大量企业在实施“内向国际化”的同时,也在积极实施“外向国际化”战略[3]。以华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和以中石化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大量走向世界[4] [5]。截止 2016年底,中国有 2.44 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 3.72 万家,分布在全球 190 个国家(地区);中国出口总额达 13.84 万亿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 13573.9 亿美元。世界 500 强的中国上榜企业达到了 109 家。
虽然中国企业国际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学者们注意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现象与学术界所倡导的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1)大量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的民营企业或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积极地实施国际化[7-11]。而且,民营企业的规模及获取的生产、政治资源明显不如国有企业,但是经营表现却出人意料[12, 13]。以2013年为例,中国民营企业经贸总额超过1.39万亿美元,占进出口总值比例达33.3%,远高于国有企业(18.0%)[14]。(2)虽然华为、联想等企业在国际上获得了成功,但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状况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企业海外反馈的负面信息时有所闻[15]。TCL在欧洲市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平安保险在富通集团上亏损200多亿元。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能实现赢利的比例不高。即便如此,也没能阻止他们实施国际化的步伐。更有甚者,有些企业即使面临海外市场长期、巨额亏损的状况仍然坚持国际化。
企业国际化战略被认为是高风险战略。因此,人们通常认为企业国际化应当是具备了充足的“优势”和充分考虑的战略部署。那么,为什么源源不断的中国“弱势”企业进行国际化?为什么有些企业倾向于国际化,而另一些企业却一直扎根于国内?在不同的经营状态下,企业国际化呈现怎样的变化?哪些内(外)部因素在影响企业国际化……这些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兴趣。
.........................

1.2 问题的提出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化,但是其成长过程不仅未参照传统的“国际化成长”路径,而且与其他“后发特征”企业的成长路径存在差异。这种现象在理论界中引起广泛的研究。学者们围绕着国际化动因、影响因素、变革、激励和研发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探讨。但是仍未能打开“中国现象”这个黑箱。本文结合现实及理论背景分析,认为期望落差对于企业经营具有更深刻的影响,也适用于解释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而所有权性质和公司治理将影响企业对国际化风险承担的态度。所以,本文拟结合前景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等视角进行研究,并把问题集中于下面两方面:
其一、企业在经营状况不满意时,即是期望落差状态下,企业国际化得到了促进,还是受到抑制?

其二、所有权性质和公司治理如何影响期望落差与企业国际化的关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政经环境是企业的核心目标。基于这一目标,大量企业进行了国际化。然而,当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资源、组织结构等视角,对于推动企业实施国际化决策等内在因素和过程的研究却还不够细致。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对象,基于企业行为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讨论了期望落差对国际化的影响机制,具有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意义。
从理论上看:其一,现有研究中,过分重视宏观、外部环境和结构等因素对国际化的作用,而不重视企业内部决策。针对内部的视角也主要集中在CEO任期、薪酬和经验等方面。本文通过企业行为来探讨国际化。既能揭示其动因,也能考察其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其二,通过研究,本文拓展了现有文献对期望落差如何影响国际化的理解。前期文献大多数基于国际化速度与广度、选择开展研究,对国际化程度的研究缺乏深入探讨。但是,国际化程度是国际化测量中比较关键的要素。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企业自身和行业两个视角来开展研究。为现有研究体系补充了血液。其三,激励与风险承担相辅相承,对于推动或抑制企业国际化具有重要影响。而所有权性质和公司治理对激励与风险承担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在文献参考的基础上,把解决问题的视角集中于所有权性质、高管激励、机构持股三个方面,把他们作为调节变量加入到研究框架。丰富了“期望落差与国际化关系”的影响因素。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企业行为理论

决策是企业的关键行为,影响企业的成败。这是勿容置疑的结论。那么,企业是如何开展决策程序的?如何规避风险?20 世纪 50 年代管理学家西蒙(Herbert Simon)明确指出:“管理即是决策”。然而,做出有效的管理和合理的决策非常困难。所以,Herbert Simon 在有限决策理论中指出:“不存在完全理性的决策”。人在决策过程中应当“追求满意”而不是“最优”。

而 Cyert 和 March 通过《企业行为理论》进一步提出,企业的决策过程中也是有限理性的,但是通过考察企业的内部运作情况,能够建立可量化的数学模型[24]。
该书明确提出,(1)把企业当成一个独立整体,把绩效管理引入到重要经济决策过程;要从价格、产量决策、内部分配和市场战略决策四个方面来把握企业面对风险的行为。(2)有 3 个概念至关重要:有限理性、不完全环境匹配和未解决的冲突。他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3)要把企业决策过程细分为组织目标、组织预期、组织选择和控制四个阶段;(4)组织预期和选择是绩效反馈模型中的核心步骤。
在行为层面上,企业行为理论提出了问题导向的搜寻行为、环境认知、资源冗余、组织松懈、组织学习与适应等相关概念来分析企业的决策行为。并且把企业评估组织目标达成情况然后启动解决问题的过程称之为绩效反馈。
Cyert 和 March 认为,组织与个人一样,可以设定组织水平之上的目标(期望水平)。这个目标就是组织的满意值。预期的偏差会刺激搜寻程序,进而影响组织选择。当组织绩效低于期望水平时,管理者会认为处于损失状态,将启动搜寻程序解决问题,直到达到期望水平。而当组织绩效高于期望水平时,管理者会感到很满意,将保持原来行为而不进行调整。
..........................

2.2 国际化的相关研究
根据前文,国际化反映了企业跨越国界开展业务的活动。可通过国际化程度来测量。在研究中,国际化可作为自变量、因变量。下列将分别说明他们的研究现状。
2.2.1 以国际化为因变量的研究
国际化作为因变量进行研究是目前的主要方向,且侧重于研究影响国际化的因素[30]。选取的变量可归类为国家、产业、企业、团队、领导者等5个层面。
国家层面的因素是指政策、文化与等方面,而产业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微观基础。如产业特征[55]、全要素生产率[56]等。
企业层面的研究主要是探究规模、性质和股权结构等对国际化的影响。如薛求知和李茜基于股权结构,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发现不同类型机构的作用存在差别[57]。余耀东、周建等则提出机构投资者积极影响了国际化,但受其他因素的调节[58]。罗进辉, 郑威和席夏菲 [59] 指出国有背景的企业对国际化有抑制作用。
高管团队是企业决策的执行者。因此团队特性对国际化重要影响。表现为国际化经验、年龄与任期、教育水平、团队一致性等各种因素。例如左晶晶和唐跃军指出,薪酬激励对国际化的影响为倒“U”形关系,此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显著滞后,且具有边际递减效应[52]。这是因为过度或不足的激励均不能促进高管团队承担风险。

领导者被认为对国际化战略有着特殊的核心作用。这是因为他们的知识、经验与网络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60]。企业家网络包括个人与社会,政治三种关联。尤其是政治关联,能带给企业家更多的信息与资源,得到更好的政治保证。显著影响了企业的国际化意向,能正向调节国际化的广度[61]。近年来,CEO权力[62]及家族继任[63]等领域也引起了重视。证实了他们与国际化之间存在线性或者非线性关系。
........................

第三章 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 21

3.1 期望落差与国际化 ......................................... 21
3.2 所有权性质的调节作用 .................................... 23
3.3 公司治理的调节作用 ......................................... 24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 ............................... 29
4.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 29
4.1.1 数据来源 ........................... 29
4.1.2 样本筛选 ................................ 29
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 37
5.1 描述性统计 ................................. 37
5.2 相关性分析 ........................... 38

第六章 研究结果讨论

6.1 假设的检验结果
本文基于2004-2016年的样本数据,利用SATA 14.0软件,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期望落差与国际化的关系。下面汇总了假设的验证结果。有8个假设得到支持,1个假设得以反向支持,2个假设未获支持。具体情况如下。


.......................

结论
国际化浪潮中,大量中国企业进行或准备进行国际化。但是现状并不像人们预期的那么好。其中,大量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的企业在积极实施国际化,另一方面大量绩效不佳的案例也没能阻止企业走向国际化。这种“不理性”的现象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根据企业行为理论认为,该现象是由企业对经营状况不满意引起的,并对此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进行了文献分析,讨论了两个核心问题:期望落差对国际化产生什么影响?所有权性质和公司治理如何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在“企业行为理论——国际化理论”的框架下,构建了关于期望落差、所有权性质、公司治理、国际化的研究模型; 最后基于A股1370家样本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文献研究和实证检验,

本文得到了以下结论。
(1)期望落差促进了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历史期望落差与企业国际化程度正相关。行业期望落差与企业国际化程度正相关。但是,如果企业同时处于历史期望落差与行业期望落差时,企业削弱了国际化程度。因此,本文认为期望落差是促进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2)所有权性质对期望落差与国际化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影响。与国有性质企业相比,在历史期望落差时,非国有性质企业的国际化得到了加强。在行业期望落差时,非国有性质企业的国际化得到了加强。
(3)高管薪酬激励对期望落差与国际化的关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历史期望落差条件下,高管的薪酬越高,企业国际化的程度越低,具有反向调节作用;行业期望落差条件下,高管的薪酬对国际化程度变化没有影响。
(4)高管股权激励对期望落差与国际化的关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历史期望落差条件下,高管拥有的股权越高,企业国际化的程度越低,具有反向调节作用;行业期望落差条件下,高管的股权对国际化程度变化没有影响。

(5)机构持股对期望落差与国际化的关系具有抑制作用。历史期望落差条件下,机构拥有的股权越高,企业国际化的程度越低,具有反向调节作用;行业期望落差条件下,机构拥有的股权越高,企业国际化的程度越低,具有反向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