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跨境电子商务(下文简称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投递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1]。从跨境电商的定义可以看出跨境电子商务是商务、信息、资金和物流这四个模块依靠现代化发展的互联网通信设备来实现的[2]。其中,物流是一种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移,除了借助计算机信息等技术外,更多的还会涉及运输、人员操作等等[3]。因此可以认为物流与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既紧密关联又相互独立的,两者只有协同发展,才能优化资源配置,获得整体最优,从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跨境电子商务分为进口跨境和出口跨境,虽然当前出口规模远大于进口规模,2016 年,我国的跨境出口交易占比总跨境交易额 82%,但从跨境电商进口额与货物进口总额对比中不难看出,跨境电商进口额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这说明进口跨境电商将会成为进口市场的新的蓝图。从表 1-1 可以得到,2012 年到 2016 年,我国货物进口交易总额在 2014 年和 2015 年出现负增长,但进口跨境电商总额从 2012 年的 2205亿元增长到 2016 年的 12000 亿元,其占比进口市场份额也从 1.9%增长到 11.4%。
.........................
1.2 研究对象界定
我国目前较为常见的进口跨境电子商务模式除了大家熟知的 B2B、B2C、C2C[6]外,还有 O2O 和 BOB 等等。当前我国的进口跨境电商主要集中 B2B 和 B2C 这两种模式,B2B、B2C 电子商务平台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一)速卖通这类的第三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模式、(二)自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模式(如兰亭集势Lightinthebox、米兰网 Milanoo 等)、(三)外贸电子商务代运营服务商模式(如四海商舟 BizArk)。
本文从我国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角度出发,即从事进口跨境电子商务的人员规模在 200 人以下,具有一定的资金规模,适用直接管理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以这种类型跨境电商物流渠道为研究对象。
本论文主要采用的是学术理论研究和实证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充分地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分析与逻辑思维层面的探索论证,其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
根据本次研究的主题,通过全面搜索整理文献,利用统计、咨询等业内公认的权威机构、互联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来阅读大量国内外参考文献、当下各研究报告,用以对我国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渠道进行科学地整理,奠定对我国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渠道研究分析的坚实基础,为本次论文的最终研究成果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撑,并在此基础上对本次研究的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增加了本论文的全面性、科学性、现实性和系统性。
2、问卷调查法
本文从进口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角度出发,根据相关文献罗列了可能影响物流建设发展的各个因素,经过筛选、去除相关关联及去重,以实际出发,遵循重点突出且通俗易懂的原则设计了调查问卷,并经过多次和专家交流和审核,多次修改,最后得出《我国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商物流渠道调查问卷》、《关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权重的调查问卷》。
............................
2 文献综述
2.1 跨境电商物流的研究综述
当前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研究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研究,研究者侧重存在的问题对物流造成的影响,并根据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其中一部分学者对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渠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物流渠道选择的因素上,对当前的物流渠道进行罗列以及分析,以及如何流程优化,或针对如何选择合适的物流模式进行研究,第三部分学者主要侧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关系的研究。
2.1.1 跨境电商物流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
黄超伦[8]等分析了跨境电商物流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互联网时代我国基于大数据的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范静[9]等认为当前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与其物流的发展不协调,提出了采用多种跨境物流模式共用的方式,推动以第四方物流为代表的物流外包模式升级,实现跨境物流本地化运作,加强与本土物流公司合作等措施。黄源[10]通过对目前较为常用的几种跨境电商物流渠道(如邮政小包渠道、国际快递渠道、海外仓渠道等)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海外仓渠道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商品是否为正品的可信度,还带来商品销售高转化率,有效缩短发货时间及发货周期,从而提升客户的感知体验,并行之有效地减少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渠道遇到的问题。
吕红[11]聚焦跨境电商零售物流,认为目前跨境电商零售物流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成本问题,速度问题,物流信息化问题。慕艳萍[12]对跨境物流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细化,配送时长、高物流成本,包裹无法全程跟踪,不支持退换货以及包裹破损等问题是制约进口物流渠道选择的桎梏。俞柯白[13]针对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物流、人才、金融和基础设施上提出了相关指导性建议。
李向阳[14]对于跨境电商物流渠道选择,提出需要重视跨境物流网络建设,加强海外仓等的建立和管理,加强物流监控和预测,此措举对于跨境进口物流同样是可行方案。
贲友红[15]建议分析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优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析了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优化发展的可行性,提出了仓储基地海外化、提升信息化水平以及促进网络与营销的国际化发展等建议。
2.2 文献评述及研究创新点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学术界人士普遍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渠道的建设持肯定态度,学者专家们通过不断地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纷纷围绕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成本问题、物流体系构建问题、物流信息化问题、物流政策问题等展开探讨,为本文对我国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商物流渠道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思考方向和理论基础。
学术界对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渠道的分析研究普遍看重第三方物流方式和海外仓渠道,也有不少学者对跨境电子商务选择物流渠道的影响因素有所提及,比如物流成本、时效、信息追踪等等,侧重于提出一个或几个因素点对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渠道的影响,所有这些文献研究为本文对影响我国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渠道影响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然而,在关于进口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渠道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很少有学者将所有的因素进行系统的考虑,且对中小型跨境电商的物流研究更加少之又少,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商企业在资金和资源上都比不上大型的进口跨境电商,缺乏资金和物流大环境意味着这些企业在物流渠道选择中会遇到更多的难题。
因此,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
(1)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商是我国跨境电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却缺乏针对性的研究,因此论文以我国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对我国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商物流渠道选择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研究结论对我国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商物流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2)围绕着我国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商物流渠道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设计了PCA-AHP 的模型,将主成分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PCA-AHP)这两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首先通过行业的问卷调查,对物流渠道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构建影响因素的一级、二级指标体系,然后通过 AHP 确定权重,并将模型运用于国内一家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自营物流公司(FQHT 公司)的实践案例进行渠道选择时的方案评价。论文的研究模型结合了行业分析和专家评价,有效弥补了目前对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商物流渠道选择影响因素的分析缺乏系统性的不足。
............................ 3 我国中小型跨境电商及进口物流概述 ............................ 12
3.1 我国进口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 .............................. 12
3.1.1 我国进口跨境电商成发展趋势....................... 12
3.1.2 我国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商概述....................... 13
4 我国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商物流渠道的影响因素分析 ..................... 26
4.1 我国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商物流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设计 ................... 26
4.1.1 问卷调查的设计.............................. 27
4.1.2 数据收集................................. 27
5 结论、启示与展望....................... 52
5.1 研究结论 ................................ 52
5.2 启示与建议 ................... 53
4 我国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商物流渠道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我国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商物流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设计
国内外学术界的学者们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渠道的影响因素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国外有学者亨克(Henk Akkernnans)在研究供应链协同时提出 23 因素是影响物流渠道的主要因子[50],伯恩哈德(Bernhard)通过建立协同模型提出 13 个评价指标[51],国内学者曹淑艳对影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渠道的因素进行全面解读,学者杜宏退货逆向物流观点[52],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我国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渠道影响因素的探讨。
基于此,本文根据 Gunther[53](2007)、Jukes[54](2012)的客户体验策略理论,结合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这四流的关系[56],由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物流公司人员调查认为包裹的体积或重量以及丢包、破包、错包等货损情况在也是影响物流配送进程的一个因素,因此将这个两个指标也纳入问卷调查中。
在国内外最早研究中物流问题最初也集中在仓储配送、物流成本上的研究,基于此提取各研究中的指标,把名称相同或是含义相近的指标做去重和合并,将可能涉及的物流成本都考虑为影响因子,得到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清关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管理成本(人员、设备)这些指标。慕艳萍[12]等研究者认为包裹的体积和重量、包裹破损等问题是制约进口物流渠道选择的桎梏,因此将裹的体积或重量,丢包、破包、错包等货损情况作为其中的影响因子。俞柯白[13]等人认为政府政策、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专业人才、基础设施是影响跨境进口物流渠道选择的因素,根据文献将政府支持力度、政策和收费标准情况、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潜在风险应对能力、基础配套设施,设计为影响因子。
........................
5 结论、启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基于对过往相关文献研究的阅读和梳理,本文对我国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商物流渠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主要结论如下:
(1)归纳、探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论文设计了 H1 包裹的体积或重量;H2丢包、破包、错包等货损情况;H3 政府支持力度;H4 政策和收费标准情况;H5 企业信息化建设;H6 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H7 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H8 潜在风险应对能力;H9 基础配套设施;H10 运输成本;H11 仓储成本;H12 清关成本;H13 存货持有成本;H14 管理成本(人员、设备);H15 专业人才等十五个指标作为我国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商物流渠道的影响因素。论文以物流行业内的从业人员为问卷调研对象,利用 SPSS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最终确定了 5 个一级因素指标,15 个二级因素指标。其中影响我国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商物流渠道的一级因素主要包括运营成本因素、协调能力因素、运输物的便捷因素、软硬件实力因素、政府宏观因素。
(2)论文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方法对主成分分析的影响因素指标进行了权重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我国中小型进口跨境电商物流渠道的主要因素依次是运营成本因素、运输物的便捷因素、协调能力因素、软硬件实力因素和政府宏观因素,其中影响我国中小型跨境进口电商物流渠道权重最大的因素在于运营成本。
(3)论文基于 PCA-AHP 方法,以 FQHT 公司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针对该公司渠道选择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论文将 PCA-AHP 方法运用于该公司的实践,帮助公司对海外仓,邮政小包以及国际快递三种物流渠道的选择进行了决策,提出了海外仓的物流渠道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