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效率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10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34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促使农业的生产结构得到大幅度的调整,农畜产品的供求形式越来越严峻,需求总量持续增长,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出来,我国农畜产品对外的依存度有所提高,因此,摆在政府面前最艰巨的任务就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确保我国对于重要的农产品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产区,农畜产品以产量大、品种多的特点文明于全国,并且受到全国消费者喜爱与认可。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 2014 年,内蒙古地区牲畜的总量达到 1215万头只,在过去连续 8 年内,其总量在 1 亿头只以上,全区设施蔬菜的总面积为 180万亩以上,占全区蔬菜种植总面积的 41%。内蒙古已经具备了大量生产农畜产品的能力,如马铃薯年产量可达到 1000 万吨、新鲜的胡萝卜年产量能够达到 70 万吨、肉类年产量能够达到 230 万吨、牛奶的年产量为 900 万吨、禽蛋的年产量为 10 万吨等等,其中,牛奶、羊肉、马铃薯以及羊绒等稳居全国首位②。内蒙古作为我过农畜产品的生产及加工基地,该区每年都能够像国家提供超过 200 亿斤的粮食,能够调制出 500万吨以上的奶制品,生产加工出 150 万吨肉类产品。此外,内蒙古地区盛产农副土特产品。这些天然的优势为该区的农牧民创收提供了潜在的优势,拓宽了农牧民致富的道路。
在新形势、新机遇的大环境下,内蒙古政府为了进一步提升农畜产品流通的效率,加大农牧民的收入,积极实现“8337”发展思路,即引导绿色农畜产品“走出去”面向全国的消费群体,政府必须将分散的农牧民组织起来,让农畜产品有组织、有规模的进入市场流通,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的农畜产品,满足全国消费者的需求,让农牧民实现稳定持续增加收入的愿景。
.......................

1.2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1 研究内容
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研究背景和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是理论基础部分,主要梳理流通原理、流通费用理论、流通效率理论。第三章深入内蒙古东中西部的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和巴彦淖尔市三个有代表性的农畜产品集散盟市,开展实地调研,从农畜产品产量、农畜产品交易量、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情况及物流发展速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全面把握内蒙古农畜产品的流通状况。第四章根据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的特征,构建充分反应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效率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评价。依据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现状及流通效率评价结论,分析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如农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技术落后、信息网络不健全等。第五章从促进各盟市农牧业平衡发展、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农村牧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牧区信息化水平、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拓宽物流管理渠道等方面,提出提高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效率的对策建议。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对论文进行总结,找出创新点,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1.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
1.基于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特征,建立充分反应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效率指标体系,对内蒙古农畜产品的流通效率进行评价。
2.根据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结论,分析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3.提出提高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效率的对策建议。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流通效率相关概念
2.1.1 流通的内涵与外延
当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整个社会进入交换经济时代后,生产消费之间就会产生时空的分离,流通是克服这种分离的最主要手段,是完成社会生产全部过程的枢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社会生产过程角度分析并对流通的概念进行定义:每个商品的形态变化系列所形成的循环,同其他商品的循环不可分割地交错在一起,这全部过程就变现为商品流通。
在《中国商业百科全书》一书中,对“商品流通”做出了如下的定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是以货币作为交换手段的商品买卖所组成的系列,是商品所有者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日本学者对“流通”概念的研究比较深入。著名流通专家田岛义博在其《流通的活力》一书中对流通作了如下定义:“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转移的现象或为转移而进行的活动。”
在日本的学术界,流通还有另外两种定义,一种是在 1964 年,佐藤内阁时期制定日本中期经济计划时学者提出的定义:“流通是创造使财务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的场所、时间及所有权效用的活动。”另一种定义是在 1971 年由日本商业学会提出来的:“流通是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社会性经济转移。”
在 1960 年,美国市场协会对商品流通作出的定义是:“使物资或劳动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或需求者的商业活动。”在我国,孙冶方最早提出商品流通的概念,他认为:“流通是社会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所经过的全部过程。由不断进行着的亿万次的交换所构成的流通,是社会化大色和那个产的一个客观经济过程。有社会分工,就会有交换;有社会化大生产,就会有流通过程。这就是流通一般。”
张绪昌、丁俊发在《流通经济学》一书中对流通的界定是:“流通这一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行为,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它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结果。流通行为这一经济现象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之后,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综合发展”
......................

2.2 农畜产品流通效率
与农畜产品流通效率直接相关的一个概念是农畜产品物流。日前,我国政府及全社会对农牧业的发展越来越关注,各项相关的鼓励及引导政策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重点关注我国农牧业的发展水平及农业物流的发展水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已经严重制约了农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张磊、王娜及谭向勇(2011)认为农产品流通效率特指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效率,是在农产品流通过程流通产出与流通成本的比值。郭恒等(2008)从价值链的角度对我国商品流通效率做了研究分析,并且充分利用了许文富学者构建的流通效率测评指标体系。其中经济效率指标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即成本构成、市场张力、流通价差以及利润构成;而技术效率指标主要由两个方面的指标构成即产品损耗率及商品流通层次的多少。作者通过对姊归县庇橙流通环节的追踪调查、研究,得出交易主体的多少与流通效率高低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肖艳丽等学者(2009)运用 AHP 法重点分析了油菜这一特殊品种的流通效率,主要考虑到该蔬菜品种存在季节性、周期性和其需求长远性的特点,作者们充分考虑了影响油菜流通的各种影响因素,得出交易双方是影响流通速度的关键。杨为民(2007)主要从流通商品在各个环节交易费用的角度研究了商品的流通效率,并提出提高商品流通效率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良好的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徐振宇(2007)在其文章中提出五点提高商品流通效率的对策,即加大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批发市场的流通作用,加快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完善农产品流通的信息服务,才能有效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文献综述有效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
目前我国农畜产品流通效率理论研究大多术是宏观层次的研究分析,学者对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概念和改进,提出了许多可行性较强且具有必要性的对策。我国的商品流通效率研究尚属于理论研究的初级阶段。
.........................

第三章 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现状 .........................14
3.1 农畜产品产量逐年增加 ........................... 14
3.2 农畜产品交易量呈上升趋势 ........................ 15
第四章 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流通效率评价 ........19
4.1 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 19
4.1.1 农畜产品流通效率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19
第五章 提高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效率的对策 ..............................28
5.1 促进各盟市农牧业平衡发展 ...................................... 28
5.2 政府应加大对农畜产品流通的扶持力度 ............................ 28

第五章 提高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效率的对策

5.1 促进各盟市农牧业平衡发展
内蒙古各盟市农牧业发展区域性明显,通辽市、赤峰市、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盟和巴彦淖尔市等属于农牧业相对较发达的地区,而阿拉善盟、乌海市、鄂尔多斯市等盟市农牧业发展比较落后,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存在有客观原因,如自然环境、历史因素等等,但也有主观原因,如各级政府对发展农牧业不够重视。针对农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首先,对农牧业不够发达的盟市政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引导农牧民将生产出来的产量较低的农畜产品进行深加工,然后再进入流通市场,经过加工的农畜产品会迅速增值,能够实现为农牧民增收的目的;其次,自治区政府应给予农牧业不发达盟市政策倾斜,积极引导这些盟市充分利用现有农牧业生产资源,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及农畜产品深加工,以促进这些盟市农牧业发展,并带动就业,从而实现全区农牧业生产协调发展。
法国在二战之后,通过建设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及农业合作社的形式,大大的提高了国内农畜产品流通的效率,其农畜产品的流通模式如下图所示: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流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利用实地调研法对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和巴彦淖尔市三个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全面把握内蒙古农畜产品的流通现状,并且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全区物流运输企业的发展现状,即增长速度快,竞争力薄弱。根据根据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的特征,构建充分反应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效率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评价。依据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现状及流通效率评价结论,找出制约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效率的对策建议。主要的研究结论是:
(1)内蒙古农畜产品的流通效率较低。通过构建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速度的测量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可以明显看出,2008~2009 年间农畜产品流通效率值达到最大,此后,一直到 2013 年,农畜产品流通效率值出现下滑现象,在 2011 年间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效率值开始小于零,这种下滑状态持续至 2013 年。从总体上来看,蒙古农畜产品的流通效率处于较低水平。
(2)提升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是维护农牧民利益的关键。农牧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会使农畜产品流通环节的最初主体参与农畜产品流通的方式、交易对象的质量等等的市场行为有改变,使市场风险与利益分配在“小农户”与“大公司”之间得到有效的均衡,增加农牧民在农畜产品流通中的话语权,充分调动其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政策扶持不到位是制约农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一大瓶颈。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政府的扶持力度还有所欠缺,内蒙古农畜产品市场建设主要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政府对农畜产品的收获、运输和存储环节仍缺少投入,如大多数农牧区并没有建设先进的存储设备、农畜产品的储藏损耗偏高。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