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社会学视野中的乡镇幼儿园劳动教育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381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通过研究发现,当前乡镇幼儿园内劳动教育的开展存在劳动被污名化,身体隐而不彰、教师忠于时间表,强化了对幼儿身体的规训与控制、“鸡娃”心态弱化了幼儿在劳动中的身体投入、过分细化的劳动分工阻碍了幼儿对劳动教育内容的学习、窄化的劳动空间消解了幼儿的劳动体验等现象。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一个人得以发展的基础,影响着学前儿童人生整体的发展。因此,在当代,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儿童的劳动教育。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懂得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倡议要培育幼儿良好的卫生、生活、行为习惯和自我保护能力。①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更是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强调要大力宣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以后能够辛勤劳动 、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强调将‘劳’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内容和目标。”②以上政策及文件均表明了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树立起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已经成为国家及教育界公认的时代性使命。劳动教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问题,而是引起国家、社会及学界广泛关注的复杂问题。因此,重拾劳动教育珍贵的育人价值,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及劳动者的一代新人应该成为新时代推进教育改革的合理诉求。
(二)劳动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劳动是人固有的属性,是人最根本的的特征,也是人存在的手段。“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必须建立在劳动教育的基础之上,没有劳动教育就不可能有教育。”①幼儿从诞生之初的自然人生长为能融入集体的社会人,劳动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首先,劳动能够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因为在劳动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身体力行的具身操作,大小肌肉可以得到锻炼,肢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也会逐步提升。其次,让幼儿参与劳动,还有利于帮助其找到“被需要感”,进而增强幼儿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养成生活独立,乐观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
...............................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劳动教育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诸多学者就对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但是通过对以往文献的回顾,研究者发现已有的研究多是将劳动教育作为一个脱离身体的抽象概念来阐释,完全忽视甚至无视身体的载体价值,试图以对劳动的诗意和情怀来落实劳动教育,此举带来的后果便是劳动教育推行困难、止步不前。基于这样一个现实处境,研究者将身体纳入劳动教育的视野之中,强调劳动教育的身体力行和具身感受,一方面可以厘清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价值取向之下幼儿的身体表现以及幼儿对劳动的感知进行审视与考察,能够窥探到幼儿在园生活的劳动学习状况,在推动学前教育界对身体社会学理论认识的同时,还有助于丰富劳动育人的幼儿教育理论。
(二)实践意义
当前,多数家长及教师对幼儿劳动教育的理解相对片面、浅显,在劳动教育的实施中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幼儿的劳动教育偏离初衷。本研究立足于身体社会学,通过相关案例呈现幼儿在劳动教育活动之中的身体表现,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幼儿在园生活的劳动学习状况,进而厘清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组织中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同时,通过关注幼儿身体在不同劳动教育情境之中的体验及感受,有利于唤起成人对幼儿身体的重视,进而理解幼儿身体、反思幼儿身体,从而为指导幼儿园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一定的教育指导和启示。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
第二章 G市Y园劳动教育的多重视角
一、规训取向的自理劳动
学前期是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期,《纲要》指出教师应“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①因此,不论在哪所幼儿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都是教师的头等大事。谢妮在《教育与身体: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身体》一书中写道:对学生而言,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规矩包含“做事”与“做人”。“做事”主要针对“如何上课”以确保一个有效有序的课堂,直接在身体控制中实施;“做人”则体现为意识形态上价值观的输入与思想道德要求,达到对精神上的控制来调节身体。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强调最多、要求最严格的是以上课为中心的“做事”规矩,身体控制近乎苛刻。”②文中对“做事”与“做人”规矩的阐释颇有几分道理,在社会学家的眼里,身体成为教育者规训的对象,教育目的的达成经由身体控制。学前期的幼儿身心均未发展完善,不论是意识或行为都有所欠缺,正处于由自然人向社会人逐步过渡的关键期。基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其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落实劳动教育目标的现实需求,教师便趋向于强调“做事”规矩,对学前阶段的幼儿采取身体控制的方式,从而确保劳动教育活动有序、高效的进行。
(一)高控的身体:吃不下去也要吃
“高控”在幼儿园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高控”,顾名思义就是指己方高度控制对方的一系列表现,如言语、行为、态度等。③为了维护班级秩序,保障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出现对幼儿身体的高控。
众所周知,挑食在幼儿园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研究者带班期间统计幼儿用餐情况发现,大X班部分幼儿存在严重挑食现象。遇到喜欢吃的食物就吃得津津有味,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索性一点儿也不吃,就坐在座位上哭,等着值班教师发布“倒”的施令。然而。幼儿园内幼儿众多,正所谓众口难调,食堂不可能满足每位幼儿的口味需求,故此除了挑食者换了一批又一批,挑食的情景却每日都在上演。基于幼儿的身体健康,任班教师只能下达命令,“逼迫”挑食幼儿把饭菜吃完,甚至出现任班教师直接喂饭的情形。
..............................
二、自由取向的种植劳动
自然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劳动最初也是在对自然的改造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②劳动教育需要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以及体验大自然,唯有如此,儿童们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教化力量。③马克思认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的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④本研究所选样本Y园坐落于一个乡镇菜场,周遭一面环山,一面临水。由于周围所住居民多半为农耕者,因此自然资源异常丰富。自办园以来,Y园便积极探寻乡镇幼儿园的出路——即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如何避免幼儿园教学的小学化?如何助力小朋友的健康成长?在经历全园教师的多次教学研讨以及相关专家的指导帮助下,该园于2018年申报市级课题《乡村幼儿园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并展开实践,从而确立了别有特色的植物(作物)种植教学活动。 因此,在论文的这部分,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在种植劳动情境当中,教师对幼儿的身体做了什么。
(一)自然的身体:回归自然,放飞心灵
陈鹤琴先生指出:“新中国幼儿教育所负的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①”为此,“托儿所和幼儿园必须实施初步的全面发展的教养。②”劳动教育正是这种“全面发展的教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陈鹤琴先生“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思想的指导下,Y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身边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课程资源,为幼儿身体力行地践行劳动提供了活素材。
3—6岁的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知识的获取源于直接经验。因此,Y园在幼儿园一百米开外的位置开辟了一块空地,专门作为大、中、小六个班级的种植基地。根据季节、气候、温度等因素,各班老师会带幼儿到基地播种不同植物,并在每周一组织小朋友对所种植物(有豌豆、土豆、大蒜、白菜、辣椒、四季豆等常见农作物)进行浇水、施肥、松土、除虫等。
...............................
第三章 从幼儿身体感知审视劳动教育 ....................... 35
一、顺从型 ............................... 35
(一)渴望得到教师认同的心理诉求是幼儿弭耳受教的前提之一..............35
(二)物质奖励的“致命诱惑”成为推动劳育开展的催化剂 ... 37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7
一、结论 ..................... 47
(一)劳动被污名化,身体隐而不彰 ....................... 47
(二)教师忠于时间表,强化了对幼儿身体的规训与控制 ..... 48
(三)“鸡娃”心态弱化了幼儿在劳动中的身体投入 ......... 49
结语 ..................... 56
第三章 从幼儿身体感知审视劳动教育

一、顺从型
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涂尔干指出,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权威。②教师权威是指教师凭借国家和社会所赋予的教育权力与个人因素而获得认同、尊重、信任的教育影响力,它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服从。③学前期的幼儿,从众星拱月般的中心地位走向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他的上位负责人由爸爸妈妈变成了老师,所以其思维也由“听爸爸/妈妈的话”转变为“听老师的话”,不论是内心或是外在的行为,都表现出明显的亲师性和对教师权威的服从性。一方面他渴望通过服从教师的命令来获取关注,从而得到教师对自己的喜欢;另一方面,处于集体生活之中的幼儿,需要给自己贴上“受老师喜欢”的标签来赢得同伴的羡慕和亲近,所以会积极地响应教师的指令。当然,还有另外一种类型的幼儿,就是他表面并不想服从于教师权威,但是基于教师承诺的奖品过于诱惑人心,所以也会表现出短暂性、任务性的权威服从。
(一)渴望得到教师认同的心理诉求是幼儿弭耳受教的前提之一
3到6岁的幼儿身心并未发展完善,教师是除其父母以外与幼儿接触最多的人。囿于幼儿自身知识和眼界的限制,教师成为幼儿眼里最厉害的人:会做很漂亮的手工、会带小朋友们跳欢快的舞蹈,会唱很好听的歌曲。所以大部分幼儿对教师具有天然的崇拜感和服从感,会打心眼里认为“老师说的都对”,形成一种师道至上、对教师绝对服从的心理。当教师请求幼儿帮忙做某事时,幼儿会做出积极地响应,并努力的把它做好,以此换取自身在教师心中的好孩子形象,从而赢得教师的夸奖。
大X班的走廊边摆满了小朋友们栽培的植(作)物,有土豆、大蒜、豌豆、多肉、辣椒等。因为国庆节放假,幼儿园空无一人,未得到充足水分的植(作)物已经焉得低下了头。国庆节收假第一天,Z老师见状,就打算叫几个小朋友帮忙给植(作)物浇一下水,于是她来到教室。“我们之前培植的豌豆没有水喝,快要渴死了哦,哪个小朋友能帮老师一个忙,给它们浇浇水呀?”幼儿听完,一个个争先恐后的举手说道:“我,我,我愿意。”Z老师环顾四周,最终在幼儿喧闹的呼声中抽取了两名坐得端正的幼儿去执行。收到任务的SMG和HMY蹦蹦跳跳的走出教室,然后去拿浇花喷壶盛水,依次给花盆里的植(作)物浇水。重新获得水分的植(作)物又活过来了,它们伸展着枝丫,仿佛在和小朋友们说“谢谢你”(20211009—ZGL)。


社会学论文参考

................................
结语
身体社会学在当代社会学乃至社会科学中的兴起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个显而易见但又并非人人皆知的事实是:人首先是一个身体存在,心灵尽管重要但却无法脱离身体成为纯粹的唯心主义实体。①长期以来,学界秉承的身心二元论对劳动教育造成了把薪助火的荼毒,身体隐而不彰,劳动教育止步不前。
身体是劳动教育的存在方式,劳动教育是身体的表现形式,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单方面的剔除身体,去谈劳动教育,无异于将身体存在与劳动知识学习相对立和脱离。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各项政策文件以应对青少年中出现的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等现象,因此对劳动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诉求。鉴于身体是劳动教育的载体,对劳动教育的讨论还须回到身体本身。本研究从实际出发,深入到幼儿园这一教育场域,从多重视角解析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实状况,考察幼儿身体对劳动教育的感受与体验,引发人们对劳动教育的反思和审视。
通过研究发现,当前乡镇幼儿园内劳动教育的开展存在劳动被污名化,身体隐而不彰、教师忠于时间表,强化了对幼儿身体的规训与控制、“鸡娃”心态弱化了幼儿在劳动中的身体投入、过分细化的劳动分工阻碍了幼儿对劳动教育内容的学习、窄化的劳动空间消解了幼儿的劳动体验等现象。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层面来说,以上情况非常不利于劳动教育的贯彻与落实。因此研究者从:(1)反思幼儿劳动教育目标,确立身心合一的教育观;(2)尊重幼儿身心规律,弹性安排时间;(3)做好家园沟通,引导家长着眼于儿童的终身发展;(4)明晰劳动教学流程,注重幼儿对劳动教育内容的整体把握;(5)丰富劳动空间,赋予幼儿愉快的身体体验等五个方面提出整改策略,以期促进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当然,研究结果的可行性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进和提升。本研究虽然建立在观察和访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但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