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视域下的志愿服务制度化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581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社会学论文,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了由微观层级的社会行动(agency)或人际互动,至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因此社会学通常跟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并列于社会科学领域之下。(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网为大家推荐一篇社会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志愿服务的发展

志愿服务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发扬的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相契合,符合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在整合社会力量,链接社会资源,推动社会和谐,促进社会治理等发面发挥重要的作用。2008 年,志愿者在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中所传递的社会正能量,发挥的社会作用,鼓舞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志愿服务的发展。习近平书记曾先后为“本禹志愿服务队”、“郭明义爱心团队”、“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回信,肯定他们的志愿行为,并鼓励他们继续弘扬志愿精神。2013 年 12 月 19 日,刘奇葆出席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把志愿服务与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制度,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繁荣发展[1],对不断促进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1.2 开展志愿服务制度化研究,是推进社会治理的要求

志愿服务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开展志愿服务制度化研究,是推进社会治理的要求,有利于培育治理主体的多元参与,激发参与社会治理主体的责任意识,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弥补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志愿服务体现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开展制度化建设研究,有利于提高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凸显当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价值追求。

...........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目前,我国的志愿服务还处在初期阶段,对制度化的研究相对缺乏。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学术界主要从志愿服务的价值意义、精神追求以及公益创投项目的运作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缺乏关于制度化建设方面的研究。尽管中央文明委员会和地方文明办公室出台了一些有关制度化建设的文件,但依然缺乏系统的研究。本选题以社会治理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为支撑,将研究的视角集中在志愿服务制度化领域,通过探讨如何构建制度化体系,使其能够在制度化的前提下,合理、有序、长效、常态的开展。同时,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制度化建设的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研究,有利于不断丰富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志愿服务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1.2.2 实践意义

首先,开展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研究,有助于激活并整合社会资源,为各项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奠定制度化基础;其次,通过开展制度化的志愿服务,建立一种互助友爱、邻里守望的和谐关系,不断动员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提高其参与多元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激发人们的利他精神,实现社会治理的价值追求。最后,志愿服务作为社会福利供给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弥补政府在提供社会福利方面的不足,使社会公共服务惠及更多的人,有效促进社会治理,实现“善治”目标。

.........

第 2 章 重庆市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制度化问题

志愿服务彰显人类文明,如何有序、专业、可持续发展志愿服务,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是开展制度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更好的了解重庆市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在制度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本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为提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化建议和对策奠定实证调查基础。

2.1 重庆市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

重庆市志愿服务最早起源于民间自发组织,与学雷锋活动密切相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初期,人们专注从商品市场营利的同时,一些民间人士开始利用自己的专长,义务为困难群众修家电、打扫清洁、做好人好事,并先后成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精神文明志愿服务队等志愿组织。此后,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开始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至 90 年代早期,重庆市志愿服务开始得到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青年志愿服务方面。1995年,重庆青年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在协会的领导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参加到志愿服务中来。重庆市一直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2007 年,重庆市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正式成立,成为指导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专门机构。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对志愿服务工作更加重视,不断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发展。2014 年 5 月,重庆市文明委出台《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同年 12 月,召开全市志愿服务现场交流会,对推进全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发展作出安排。2015 年 5 月 28 日,《重庆市志愿服务条例》经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 18 次会议通过并公布,自 2015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为推动重庆市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 2016 年 10 月,全市注册志愿者数量从 2014 年的 80 多万,增长到目前的 421 万,约占常住人口比例的 13.9%。全市建立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队伍 31600 多个,注册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公益组织等 420 多个,实现了志愿服务活动以青年为主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转变。

.........

2.2 重庆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发展现状

过去三十多年,重庆市志愿服务稳步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推动社区居民自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当前志愿服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当前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制度化问题,本文采取了线上调查和线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问卷调查。本次重庆市志愿服务制度化现状调查问卷,依托重庆市社科联重点项目《“志愿服务+”与精神文明建设》(项目批准号:2015ZDMK)开展相关设计,并征求了重庆市文明办的意见,在其指导下开展调查工作。为确保调查数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前期开展了问卷试调查工作,根据试调查中问卷存在的问题、抽样群体的选取等进行了修正并做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方案。此次问卷调查,初步选取 1000名对象(即线上选取 600 名调查对象、线下选取 400 名调查对象),线上调查对象主要通过若干 QQ 公益群(截止 2016 年 6 月 30 日止,重庆社工 QQ,有 241 位群友、重庆志愿者交流 QQ,有 881 位群友、重庆社工俱乐部 QQ,有 501 位群友、重庆青年社会组织 QQ,有 319 位群友)。在线调研所发布的 QQ 群多以从事公益、志愿服务的人员,这些人员大多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社会、社区公益组织人员等青年志愿者;线下调查依托重庆市民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主城的渝中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两江新区等抽取了渝中区曾家岩社区、上清寺路社区,南岸区上浩社区、下浩社区、上新街社区、下新街社区、城南家园公租房社区、福民社区、桃花桥社区、百乐园社区,沙坪坝区陈家湾社区,渝北区云竹路社区等共计400 名志愿者作为调查对象。问卷的网上调查于 2016 年 6 月 28 日开始,至 6 月 30 日下午 5 点结束,历时 50 个小时,实际收回 608 份有效调查样本;线下调查时间从 6 月 28 日—7 月10 日,在社区实地发出 400 份问卷,收回 378 份有效调查样本。问卷回收后,采用 SPSS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

第 3 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经验与启示...........26

3.1 发达国家和地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发展历程......26

3.1.1 美国志愿服务制度化发展 .....26

3.1.2 英国志愿服务制度化发展 .....26

3.1.3 台湾志愿服务制度化发展 .....27

3.2 发达国家和地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启示....28

3.2.1 完善的志愿服务法律规范体系 ..........28

3.2.2 健全的志愿者激励、保障机制 ..........29

3.2.3 系统的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培训体系 ...........29

3.2.4 以项目化运作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30

3.3 小结...........30

第 4 章 社会治理背景下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路径....31

4.1 社会治理与志愿服务的关系.........31

4.2 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原则.....32

4.2.1 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建设准则 ..........32

4.2.2 以社会治理需求为价值导向 ............32

4.2.3 以志愿服务规范化发展为目标 ..........32

4.3 构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顶层设计.....32

4.4 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33

4.5 完善志愿服务组织运行体制、机制............35

第 5 章 总结与展望.....39

第 4 章 社会治理背景下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路径

加强制度化建设是推动志愿服务快速发展,促进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因此,针对志愿服务制度化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章在分析重庆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发展现状、借鉴海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制度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治理的需要,开展制度化建设路径研究。

4.1 社会治理与志愿服务的关系

从治理和志愿的内涵来看,二者具有天然的联系。社会治理主张主体多元,共建、共享。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形式,人们提供的志愿服务总是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相联系。社会治理效能一方面来自具体的治理过程,另一方面又来自服务的过程。以服务为先导的社会治理,符合社会大众的利益需要,将社会治理与志愿服务紧密集合,实现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目标,有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因此,开展志愿服务,必须坚持治理与服务的相结合,将治理寓于服务之中。志愿服务是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路径。志愿服务作为社会福利供给的一种重要途径,其参与志愿服务的群体具有多样性,各类社会群体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解决了不同群体的多种利益诉求,有效促进社会治理。当前社会治理的重点在社区,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地方,也是各种矛盾和问题叠加的区域。社区志愿服务作为志愿服务最重要的形式之一,积极发动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尤其是发挥优秀志愿者的模范作用,有助于解决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志愿服务组织作为公益社会团体,为志愿者提供参与服务的平台,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从志愿服务组织的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治理的精神。鉴于志愿服务组织在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与传统的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市场组织)来比,其社会功能、社会定位,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政府组织职能是为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营利组织则通过市场提供服务,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而志愿服务组织主要提供不同的社会需求,其服务面要相对宽得多。可以说政府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和营利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功能各不相同,但是三者是一种互补的增效关系,共同参与到服务中来(详见表 4.1)。

.........

总结

我国志愿文化源远流长,其以向善、行善、为善为思想境界,以友善互助、慈善相济为内涵,有着悠久的民族精神印记,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志愿服务取得了较大成绩,尤其是汶川地震以来,伴随大量志愿服务组织的成立,形成了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潮,再加上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力度逐步加大,志愿服务正在蓬勃开展。但是,一些问题也会随之而来。例如,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滞后,导致志愿服务存在不可持续性、零散性、非专业性等问题。因此,为改善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开展制度化建设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基于社会治理的视角,以重庆市志愿服务制度化现状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其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制度化问题,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比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经验,来探讨符合我国制度化建设的路径。最后,本文通过辨析社会治理与志愿服务的关系,明确制度化建设的原则,宏观层面从完善法律法规、构建协调体系,中观层面从推动志愿项目专业化运作,微观层面从完善志愿组织各项规章制度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最后,志愿服务作为社会福利供给的重要方式,在促进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我国志愿服务起步较晚,对制度化的研究相对缺乏,再加上笔者生活阅历不足,自身学术有待提高,可能出在对“制度化”这一关键词诠释不够全面,研究的内容不够全面、深入。在当前社会治理背景下,志愿服务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相信伴随着志愿服务的快速发展,关于制度化建设的研究也会逐步深入,丰富。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