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和谐社会视域的公民政治有序参与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99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及意义

第一节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一、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关系的资料有限,国内的研究成果各有各的特色。
在国内,和谐社会这种思想很早就有了,孔子的“和为贵”思想;荀子的“和则一,一则多力”思想;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思想;在《礼记——礼运》篇还有“小康社会”与“大同社会”的描述。“小康社会”与“大同社会”是国人一直以来的一个梦。孟子在研究大同社会的思想基础上提出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和谐构想。和衷共济"、“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等这些中国老百姓的通俗语言表达了他们千百年来对生活宽裕、富足和社会稳定、安宁祥和社会的向往。中央党校戴焰军教授提出是人们思想观念变化趋势和改革开放的发展趋势是统一的,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只有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较完善的解决,整个和谐社会的环境才能逐步完善。所谓和谐社会的环境,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的一个整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全面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服务。陈成文、谭骁彧提出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回答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问题的客观要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动力问题的现实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终极目标的重要途径,还是科学评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措施。徐金超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民内部矛盾调节大致分为三种功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克服由价值取向偏差所导致的人民内部矛盾;引导党员干部确立正确的权力观,消除由作风不实所导致的人民内部矛盾;帮扶弱势群体,消除由忽视解决人们实际困难所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营造稳定政治局面就必须致力于社会整体调节,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其自身功能的政治取向之一。.................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明确地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开展的各项工作及具体目标和任务。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同时,从和谐社会的构建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又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新方向。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与确保社会主义方向的和谐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项功能中,导向功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导向功能意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人们的思想成为正确的、符合社会需求的。要想对教育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理论、方针、政策的教育,就要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监督、批评等方式,使教育对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起高尚的道德情操,信仰伟大的共产主义。与此同时,又能让教育对象在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中健康成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循序渐进,先从大力宣传我党路线、方针、政策入手,提高人民的社会主义理想;再大力宣传和谐社会的内涵,提高人们为实现自身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自觉意识;在前两步完成之后,再努力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树立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这样,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才不会偏离应有的路线。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功能与社会的诚信友爱

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调节功能,调节功能意指为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教育者采取民主、说服教育、相互沟通等方法,对人与人之间的情绪进行控制、理顺人际关系,从而达到提高人民思想觉悟,简历新兴人际关系的目的。
当今时代是一个以和谐为主旋律的时代,这并不代表我们的社会中不存在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问题,举个例子来说,社会群体对利益追求的复杂性就是这些矛盾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在新时期的改革浪潮中,社会各群体之间利益的转变和分化必然会引起群众心理变化和利益冲突,这是新时期需要面对的人民内部矛盾。要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必须充分并正确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功能,对矛盾和问题分化、解决,逐个击破。........................
...........................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 ............................................................................................... II
目 录.....................................................................................................IV
引 言.....................................................................................................1
第一章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及意义.......................2
第一节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2
一、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内研究现状...............................2
二、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外研究现状...............................3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4
一、有助于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思想政治教育.........................................4
二、有助于将以人为本思想贯穿思想政治教育.....................................4
三、有助于用和谐理念推进思想政治教育............................................5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6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6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与确保社会主义方向的和谐社会............6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调节功能与社会的诚信友爱.................................6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与社会的活力增强........................7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控制功能与社会的稳定有序........................7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功能与社会的团结繁荣........................7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助推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8
一、发挥导向功能,规定正确方向.............................................8
二、协调矛盾,理顺关系.................................................................................10
三、培育主体,激发活力..................................................................................11
第三章 和谐社会构建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13
第一节 注重文化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13
一、大力进行文化建设,充实文化内涵............................................................13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活动载体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13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积极营造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14
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14
一、突出以个性塑造为价值导向.....................................................................14
二、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的积极性..........................................15
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化...............................................................16
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6
第四章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8
第一节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18
一、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分析........................................................................18
二、关于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要求..........................19
第二节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人格培养......................................................19
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价值和意义..................................................................20
二、部分贫困生健康人格缺失的表现.............................................................21
三、健康人格缺失的原因...............................................................................22
四、精神资助策略..........................................................................................23
第三节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24
一、“三贴近”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方法..............................................................24
二、“三贴近”是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25
三、世界各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普遍趋势............................................25
结 论.............................................................................................................26
注 释.............................................................................................................28
参考文献.......................................................................................................29

结论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社会性的学校生活,应按照美国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进行各个方面的训练,以便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会服务于社会,将来在社会生活中能承担多方面的责任和从事多种社会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不应放在对犯规行为的处罚与不道德行为的矫正上,而应放在对品德的积极培养上,学校应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不可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柱,和谐社会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伟大目标和实践动力。和谐社会的建设给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契机。当前我国社会体制在改变,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趋势的加强,都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新的形势与政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党一直重视的,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期的一项挑战,不但具有时代性,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时代性,建立和谐的教育目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坚定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不间断的使教育内容逐渐丰满,并进一步将教育手段逐步完善,对思想政治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完成整合,从而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脚步。

参考文献

[1]董云飞.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8-27.
[2]郑功成.科学发展共享和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55.
[3]吕会霖.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51-156.
[4]徐惠红.有效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教育与职业 2010(29)(3):71-73.
[5]周莹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10:3
[6]吴丽,王书玲.罗杰斯的健康人格理论与自我教育的关系[J].科学教育 2010(4):1-2.
[7]张韩.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6(3):145.
[8]韩毅.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18.
[9]秦伟明.哲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
[10]陈龙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途径[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82.
[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