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历史上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从來不曾停止,对福问题的研究因而来已久。古人云:“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别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专家、心理学家、伦理学家都对幸福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它们之既存在着社相影响、继准发展的关系,又是对本时代生活状态的反映。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妇纳总结历史上不同学派、不同学者的观点,梳理总结已往的幸福观,吸收借鉴其中有利于社会主义和社会連设的思想,对于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和调社会理论、与时俱进地完善和发展马克恐主义具重大的理论意义。
在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享受牟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需要精祌的富足。在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幸福”一词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温 家 宝总理对“幸福”的内涵作出了自己的理解与诠释。放眼世界,不断掀起的幸福感调查都说明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已经上升到很高的层面,幸福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这一现象反映出,历史上对幸福的解读已经不再完全适应当前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需要,对“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的界定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同步进行。这就有必要在总结归纳前人幸福观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一种适应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新的幸福观。在这一新幸福观的指导下,人们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促进现代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幸福观思想在西方发展得很早,它随着西方哲学和伦理学的发展而产生和繁荣。梭伦最早关注幸福问题。此后的每一个历史阶段,关于幸福的思想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
现当代的国外学者大多是从心理学和伦理学的视角阐释了对幸福的理解,从哲学的角度也大多只将幸福观阐释为个人主观的幸福感受,代表人物与著作如英国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幸福》,英国弗格森的《幸福的终结》,法国阿兰的《幸福散论》以及英国贝特兰?罗素的《幸福之路》和《快乐哲学》等。其中尤为需要关注的是美国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在其《经过省察的人生--哲学沉思录》一书中,诺齐克把哲学与幸福问题联系起来,运用独特的思辨方式,传承苏格拉底的哲学探求,揭示了什么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使哲学重返人生这一最重要的主题。此外,英国学者弗格森对西方人幸福感缺失的原因进行了考察。在《幸福的终结》中,他指出西方宗教中的上帝曾是幸福的本原。然而,随着近现代对上帝的质疑之声此起彼伏,人们的幸福感变得越来越少。为了解决这一时代难题,弗格森试图从宗教的终极价值层面来理解现代西方社会,希望通过宗教的回归解决现代人的幸福问题。罗素则在《幸福之路》一书中通过自身的实践和感悟,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对“幸福”这一人类价值做了详细的探讨,希望那些遭受不幸或者未能体会幸福的人们能够找到不幸福的原因并早日寻找到幸福。根据东西方不同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观念,罗素还抽象出一些在他看来遍适用的获取幸福的原则。
从表面上看,国内学界并不像国外对幸福问题的研究成果那么多、时间那么早。但实则不然,中国从古代就重视对人的研究,巾國哲学实质上就足一种倾于主体性的研究,其中不乏对幸福问题的探求,只是没有系统论述而已。从古代的老庄,到近代的陈独秀,都在自己的哲学研究中涉及到了对幸福的理解。
当前,我国学者对幸福问题的研究上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对西方幸福观研究历史进行追溯,以期找到我代可资借鉴的思想观点,代表人物及著作有冯俊科的《四方幸福论》。第二,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对幸福问题进行探究,揭示幸福感的主观心理特征。李维的《风险社会与主观幸福--主观幸福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其中的代表。第三,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展幵深入研究,并以此为工具对中西各种幸福思想进行辨析。张琼苑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意义》、冯雷的《马克思主义语境中幸福观概念的全新呈现》、刘玲玲的《马克思实践幸福观论析》等文对马克思主义的幸福内涵、特征、意义和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赵桂萍和陈引弟的《浅谈庄子的幸福观》、吳迪和照军的《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思想》、陈少明的《论乐一对儒道两家幸福观的反思》等文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古代的幸福观思想;而邢立军的《幸福乌托邦的终结--国家主义幸福观及其解构》、柯萌的《略论马尔库塞“单面人”的幸福观》、寇振成和柴艳萍的《浅论古希腊哲学中善与幸福之关系》等文剖析了西方哲学家们的幸福观点。..................
.........................
目 录
—、幸福观的内涵................................................................4
(一)什么是幸福观..............................................................4
(一.)幸福观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义系.....................4
(二)幸福观与和谐社会的关系...............................................5
二、幸福观的历史演变.........................................................8
(一)追求感官快乐型幸福观.................................................8
(二)追求精祌快乐喂幸福观..................................................9
1.追求世俗精祌快乐型幸福观...............................................9
2.追求宗教出世型辛福观.....................................................10
(三)物质粘神并苋型丰福观................................................11
三、我国当前的幸福观现状及其探微...................................13
(一)当而我国公民幸福观的多元化特征...............................13
1.逍义型幸福观.................................................................13
2.功利型卓福观................................................................13
3.出世型幸福观...............................................................13
4.虚无型幸福观................................................................14
(二)多元幸福观成因及其对公民幸福的影响.....................14
1.经济活动对公民幸福观的影响.......................................14
2.现实政治生活状况对公民幸福观的影响..........................17
3.多元文化的碰撞对公民幸福观的影响............................19
四、树立科学合理的幸福观,构建和谐社会.....................22
(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22
1.坚持以实践为基础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原则...............22
2.坚持主观幸福与客观存在的辩证统 一..........................22
3.坚持物质丰富与精神满足的辩证统 一..........................23
4.坚持当前富足与长远发展的辩证统 一.........................23
(二)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社会环境..................23
1.有效运用经济宏观调控手段,增强公民的幸福体验.......23
2.完善政策法律法规,提升公民的幸福感受.....................24
(三)履行社会责任,引导社会良性发展...........................25
1.发挥舆沦导向作用,促进民众精神富足..……...................25
2.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社会氛.…....................25
(四)提高个人文化道德素养,树立积极的一幸福观念..........26
参考文献.......................................................................28
结论
作为公共行政与政府改革核心的社会公共服务的好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受。因此,提高利、教、文、卫等公共事业的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改善人们幸福观念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首先是科学技术的普及。科学技术的普及对于提高公众的素质,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能看清伪科学的骗局,以提高自身生活的质量。同时,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也要求人们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来提升自身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从而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念,过上更好的幸福生活。因此,国家和社会要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昌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大众传媒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要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科学技术的普及和传播。
其次是教冇行业。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代社会,教育对于每个人的影响都是重大且深远的。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科学知识水平、素质能力水平以及道德修养水平,受教育者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改变自己的人生,为今后的人生规划树立自己的目标。教育还可以通过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培养人才、提高人的知识水平与素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国的义务教育、职业教冇、高等教育都应为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帮助人们建立科学合理的幸福观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是医疗卫生服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在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人享有”,就意味着公平和公正。无论年龄、职业、性别、财富、民族等都应当平等的享有这项权利,这对于人们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医疗卫生单位或组织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满足每个公民的医疗卫生需求,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马克也,恩格斯.马克恐恩格斯全集[M].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兑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95.
[5]苗力田.古希腊哲[M].中国人民出版社.1989.
[6]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M].商务印1996.
[7]冯俊科.两方幸福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
[8]周辅成.方伦理名界选辑[M].商务印馆.1996.
[9]伏尔泰.哲予通信[W].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10]余源培,叉晓明.马克思土义哲予经典文本导读[W].上卷.高等教育山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