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社会转型发展价值观的构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960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一、社会发展与价值观的转变

社会发展过程,不仅存在着客观必然性,而且渗透着人们自觉的价值选择。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价值观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最重要的精神动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社会发展过程就是人们对发展的一种价值选择和评价过程。价值观是随着社会的起源而生成的,是人们对社会存在反映。与自然界相比,人类社会是一个应然世界、价值世界,人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必然决定着人们价值观的选择与形成。

(一)价值观的界定
要想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价值观首先必须要弄清楚什么是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在生活世界中,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客体对主体的生存、发展和完善一种特定关系。这里所说的关系,是指客体的属性、结构与主体的需要之间的肯定或否定的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除此之外,还存在主体的需要与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的对应效用关系即客体的属性、结构满足主体的需要和主体的需要被客体满足的一种效用关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当主体有某种需要时,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这种需要,就证明客体对主体有用即有价值,满足的程度越高,有用性就越大即价值越大,反之,价值越小;当主体的某种需要不能被客体满足时,客体对主体无用即无价值。由此可见,价值的产生必须有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的同时存在,二者缺一不可。李德顺教授认为:“价值,是反映价值关系实质的哲学概念。在主客体相互关系中,客体是否按照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作用,这种作用或关系的表现就成为价值。因此,‘价值’是对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和程度。”
价值观是指主体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以及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是体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选择和追求的态度、信念、理想、目的等并以评价方式发生作用的较固定的取向性、评价性的价值意识体系,是人们对该类事物的价值取舍模式和指导主体行为的价值追求模式。................
......................

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

(一)社会转型与价值观
目前,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正经历着一场重大的历史变革,这场变革是以社会结构的变迁为主要内容的,即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引起了社会各领域的变化,价值观也不例外。正因为社会转型引发了价值观的变化,使得价值观与社会转型的关系成为人们谈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1、社会转型的界定
“转型”本是一个生物学范畴的概念,原意指“微生物之间以‘裸露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形式转移遗传物质的过程”。这一概念后来被西方社会学家移植入社会研究领域,用来描述社会结构具有进化或演化意义的转化和性质,说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过程。从这一概念被用于社会学领域,转型这一词就具有了社会学和哲学的性质。西方使用这一概念最具代表性的是社会学家 D·哈利生,他在他的著作《The Sociology Of modernization and Delvelopment》中多次使用“socialtransformation”这一概念,并且简单片面的“社会转型”一词理解为现代化过程中经济结构的转型。“转型”一词是 1992 年以后才在我国开始流行的,在当时最典型也最具代表性的含义是体制转轨,这与当时西方国家的关于这一词的主流思想理解是一致的。后来,我国台湾社会学家蔡明哲在他撰写的《社会发展理论——人性与乡村发展取向》一书中首次直接把“Social Transformation”译为“社会转型”,并表达了“发展”就是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一种社会转型与成长的思想。
社会转型是社会整体性的发展,是用来描述社会结构具有进化或演化意义的转化和性质,说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过程,可分为广义的社会转型和狭义的社会转型。广义的社会转型是指由于社会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的过程,即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变过程,或是指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的转移过程。狭义的社会转型既包括社会制度的变革,也包括社会习俗的变化,既包括生产方式引起的社会演进,也包括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具体而言,狭义的社会转型则是指在同一个社会形态下,社会的统治者、管理者为了社会更好地发展,主动对社会进行改良或改革,从而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社会形态的更替,只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现行的社会制度。..................
..............................

一、 社会发展与价值观的转变…………………………………………………………1
(一)价值观界定…………………………………………………………………....……1
(二)价值观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
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4
(一)社会转型与价值观………………………………………………………………4
1、社会转型的界定……………………………………………………………......……4
2、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定含义………………………………………………....…5
3、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的关系…………………………………………………….....…6
(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冲突…………………………………………7
1、社会转型引起价值观冲突………………………………………………………....7
2、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冲突的表现………………………………………8
3、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冲突的特点………………………………………10
4、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冲突的原因………………………………………11
(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冲突对社会的影响………………………12
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重塑………………………………………….13
(一)重塑新型价值观的基本原则…………………………………………………13
1、重塑新价值观应遵循的理论原则………………………………………………13
2、重塑新价值观应遵循的实践原则………………………………………………16
(二)重塑新型价值观的内容………………………………………………………20
1、树立以“新集体主义”为导向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20
2、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评价标准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22
3、树立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24
结束语.....................................................................................27
参考文献.................................................................................28

结 束 语
毫无疑问,当代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冲突、重塑作了初步探讨。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笔者的知识浅薄和学识有限,对社会转型期价值观转型的分析也是不全面和不深刻的。
改革开放是当代我国社会转型的开始,在新的时代价值观念转型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价值观念转型不是一触而就的,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切合实际的、长期的、艰巨的探索,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冲突和重塑问题是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一个国家是否发展进步,不仅仅表现在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还表现在于是否拥有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统一。就我国当前的社会价值冲突的复杂性而言,建构一个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要求的价值观体系,不仅需要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理论指导,而且还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现新观念、新思想,为早日重塑新价值观做积极的努力,使其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克斯·舍勒.价值的颠覆[M].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
[2]雷龙乾.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哲学阐释[M].人民出版社.2004
[3]沃尔夫冈·查普夫.现代化与社会转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4]陈宴清.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5]丰子义.现代化进程的矛盾与探求[M].北京出版社.1999
[6]胡逢祥.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金元浦、陶东风.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
[8]厉以宁.转型发展理论[M].同心出版社.1996
[9]兰久富.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0]姚俭建、叶敦平.无形的历史隧道——观念的变革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M].上海出版社.1994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