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的经济伦理观点阐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982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1.奥古斯丁简介

奥古斯丁,这位“中世纪真正的导师”,我们在对其经济伦理思想进行探究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就是对其成长及生活的历程进行剖析,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寻找出其思想渊源的组成部分。

1.1 奥古斯丁的皈依之路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于公元354年出生于罗马帝国北非努米底亚省的塔加斯特镇(现位于阿尔及利亚)。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其父亲则是典型的异教徒,为了养家糊口而四处奔波,有着凡人拥有的所有弱点和欲望。在北非传统、基督与异教、罗马文化的共同影响之下,再加上这样的家庭出生及成长环境注定了奥古斯丁需要在“朝圣”的路上曲折前进。

1.1.1 世俗的徘徊

奥古斯丁的出生地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当时,基督教已于公元 313 年通过后来的君士坦丁大帝的“米兰敕令”①的宗教宽容政策获得了信仰自由,其信仰组织——教会的财产诉求也作为合法组织的必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保护,此时仅仅是官方支持,仍然不是国教②,于是基督教的信仰之路的建立依然艰辛。奥古斯丁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一直规劝他皈依基督,对他的生活影响深刻。但青少年时期的奥古斯丁生性顽劣,经常逃学、打架、偷盗,生活放荡,追求享乐,还与烟花女子有染,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同时伴随着奥古斯丁的成长的是他良好的、系统的罗马式教育历程:从七岁开始,就在故乡接受初等教育,学习拉丁文、希腊文和算术。从 12 岁开始,在附近的马道拉城接受中等教育,修习语法、诗艺和历史。17 岁到迦太基城接受高等教育,专攻修辞学。良好教育使得奥古斯丁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望很强烈,思维非常敏锐;复杂的人生经历,使得奥古斯丁对世俗的接触很多,对现世人生的思考也很多。在记载了其心路历程的著作《忏悔录》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奥古斯丁早期对尘世的留念,充斥着罪人面对罪孽而不思悔改而继续沉沦的“原罪诅咒”。从婴儿看见母亲哺育兄弟而产生暴怒①;到并不是因为对梨的欲望而进行偷梨;再到为了肉欲而沉迷留念风月场所……人类因为始祖的罪孽而被贬至浊世,并没有虔诚的赎罪,在世俗之中追求着他们所怀念的在“伊甸园”的幸福生活,但是人类并没有想到,那时的人类并没有原罪,只是很单纯在上帝的园中过着生活。
于是,在奥古斯丁看来,我们沉沦的不仅仅是欲望,更是一种对上帝的完全否定,妄图通过欲望的绽放而获得彻彻底底地毁灭,实现罪人身份的完美转化。奥古斯丁在这样的一条道路上走了很久,当他在上帝之中找到他的答案之前,一直在当时无知的“幸福”当中沉沦着,险些得不到上帝的拯救。.............
......................

2.奥古斯丁经济伦理思想的理论溯源

从之前的论述中,我们得知奥古斯丁身处的是一个思想、民族、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相互交融的时代,于是可以说奥古斯丁的经济伦理思想是那一时期特定的历史产物。作为经济伦理思想源起的古希腊经济伦理思想,而作为古希腊时代之后的奥古斯丁,其经济伦理思想的直接来源就是古希腊经济伦理思想的光辉;而从奥古斯丁经济伦理思想维护基督信仰的实质来看,圣经及基督教义的影响则构成了奥古斯丁经济伦理思想的神圣来源;而作为对现实生活及经济活动的指导对象的罗马社会来说,奥古斯丁生活的罗马社会中的经济伦理思想则构成了奥古斯丁经济伦理思想的现实来源。于是,奥古斯丁的经济伦理思想就出现了一种“三位”去构成“一体”的态势。

2.1 古希腊经济伦理思想的影响

古希腊经济伦理的光辉并没有完全被奥古斯丁所采用,奥古斯丁也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其中的关于契约与正义的思想,以及至善生活的推崇成为了奥古斯丁的选择。

2.1.1 契约与正义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正义与契约的讨论是相伴而在的。我们从远古走来,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并没有摆脱掉群居动物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要想社会得以延续,要想生活得以幸福,合作与付出则是必然的。在付出与汇报的过程中出现在人类社会中的是约定的形式,我们依据约定付出,以换取我们想要的汇报,而其中我们只有依据正义,履行我们之间的约定,才能取得每个人想要的幸福生活。①
基于此,古希腊人开始了他们在经济伦理上的探讨。契约是基础,而正义则是原则。根据契约,我们首先进行了社会分工,每个人从事自己所擅长的工作,提供人们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根据契约,将生产所得进行交换;根据契约,人类将在生产与交换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共同财产,进行分配;等等。以此来维持人类社会的运转,而其中的检验原则就是正义。惟有正义才能保证社会运转呈现出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奥古斯丁直接继承了古希腊契约和正义理论中“没有公义,国家就如一群强盗。”这样看似完美的经济伦理视角的社会解释,却无法消除契约与正义相互作用下社会阴暗面的出现。....................
.........................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V
引 言............................................................................. 1
1.奥古斯丁简介.............................................................. 5
1.2 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7
2.奥古斯丁经济伦理思想的理论溯源 .......................................... 11
2.2 罗马经济伦理思想的启迪..............................................................12
2.3 基督教思想的引用...........................................................................14
3.奥古斯丁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 18
3.1 经济伦理基础................................................................................18
3.2 经济伦理标尺................................................................................22
3.3 经济伦理的路径..........................................................................24
3.4 经济伦理的目的.........................................................................27
4.奥古斯丁经济伦理思想的延伸 .................................................... 30
4.1 罪责观的思想维度....................................................................30
4.2 人的本性延伸.............................................................................32
4.3 对幸福的脆弱性的最终体验...................................................34
5.奥古斯丁经济伦理思想的评价 ............................................... 37
5.1 奥古斯丁经济伦理思想的评述............................................37
参考文献................................................................... 41

结论;

取并进行了发展。柏拉图关于正义与契约的理论,就是很好的例证。不正义之所以会更受欢迎,主要是它能提供更多的即得利益,而正义不明显。柏拉图对此给予一个至善的无解的迷局;而奥古斯丁加入了上帝,将这一切融汇在与上帝的关系之中,看似没有结果的事情,在上帝之后就能迎刃而解了。而上帝在现实之中的无法企及性就又使这个解释失去了价值。
对于罗马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出现两种法,其实就是很明确地表明了“上帝之城”的不现实性。并且两种法律其实就给了人民两种统治,即人民不光要接受政治色彩的法律约束;同时也要接受基督戒律的约束。以至于奥古斯丁为了维护基督的信仰本位所提倡的不与凯撒争夺,无疑就是给人民双重统治。
在对《圣经》思想的解释之中,奥古斯丁部分的真实还原了真正的关于基督的对财富与工作等与经济伦理相关的思想。其对基督之下的工作而促成神圣分工,各行其是,为上帝服务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分工,直接导致的就是双重等级社会的出现,人民已经生活在政治体制的等级之下,而基督教在奥古斯丁时代的全胜无疑开启的是双重的等级社会,人民的糟粕可想而知。
奥古斯丁在反对异教的善恶二元论观点,无疑是维护基督的一神信仰,树立上帝至善的一元论思想。然而,在面对现实的问题之时,他同样是二元的:关于结婚与独身的评价,结婚是圣礼,而独身的状态最为高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窘境,无疑是奥古斯丁也没有真实的解决现实与神圣的矛盾。并且在善之一元之下所产生的人类的原罪,其强烈的罪责意识是对当今西方精神的一种讽刺。
西方世界所宣扬的文化与精神理念,在现实之中就是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着屠刀,他们只看到了最终我们将被宽容;却无法在在宽容之前做一些真正值得宽容的事。将原本的奥古斯丁希望人类重视自己身上的责任,尤其是历史责任所赋予我们在宽容之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M]上卷,商务印书馆,1997 年版,354 页。
[2]唐凯麟,《西方伦理学名著提要》[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98-99页。
[3][6]奥古斯丁著,《忏悔录》[M],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 年版、158页。
[4][5]赵敦华,《基督教哲学 1500 年》[M],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140 页、139 页。
[7]奥古斯丁著,《忏悔录》[M],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 年版,158 页。其中的书信集来自《圣经-新约》中的《罗马书》。
[8]冯契、徐孝通主编,《外国哲学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年版。
[9][美]梯利、伍德著,《西方哲学史》[M],商务印书馆,1995 年版,9 页。
[10][11]转引自:赵敦华,《基督教哲学 1500 年》[M],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143 页、144 页。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