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广芩家庭小说中的戏曲叙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039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绪论

1.1 叶广芩家族小说研究范畴

当今文坛,伴随着家族题材小说作品的丰富,“家族小说”这个概念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研究者对“家族小说”内涵的理解略有分歧。有的将所有书写家庭生活内容的小说都纳入“家族小说”的范畴,有的将“长河小说”类的作品当“家族小说”来研究。但研究者也有一些基本的共识: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家族小说”的典范作品,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老舍的《四世同堂》等作品也属于“家族小说”。那么,究竟何为“家族小说”呢?“确切的说,它应该指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关系的散文叙事作品——既写两代人以上的家族本身及生活,甚至追溯家族的历史,也涉及同代人中几个成员和几个家庭之间的关系。”①家族小说的重要属性就是“几乎全都是把生活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家族作为写作原型”②。那么,以这样的理念来看待叶广芩的作品,可以纳入“家族小说”研究范畴的是两部长篇小说《采桑子》和《状元媒》,以及若干中短篇小说。

通过一系列小说,叶广芩构建了一个“金家”故事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围绕着“我”的父母一辈和“我”的兄弟姐妹一辈的故事进行,稍微次要一些的是“我”的子孙辈的故事。除此之外,小说还涉及金家高祖、先祖等祖先辈的人物故事。两代及两代以上的人物的故事书写,使得“金家”故事体系有了浓缩百年风云,展现家族盛衰的历史品格。

“金家”的原型就是叶赫那拉家族,即“叶家”。首先,“金家”的家庭关系仿照了“叶家”的亲缘关系。小说中,“我”的父亲有三个妻子,家中兄弟姐妹七男七女,这种的人物关系与“叶家”是相似的。其次,“金家”的故事也折射出“叶家”往事的影子。譬如,叶广芩在纪实性作品《没有日记的罗敷河》中讲述的一些生活细节,在其家族小说中被反复书写。夏夜全家一起唱戏的场景,出现在小说《谁翻乐府凄凉曲》和《唱晚亭》中;叶广芩童年在颐和园生活的场景,展现在小说《豆汁记》中;叶广芩去陕西做知青的人生经历,复刻在小说《盗御马》中,等等。当然,小说创作毕竟具有虚构性,真实生活中的人物或者事件在“金家”故事体系中免不了发生一些位移和变形。所以,叶广芩家族小说并不是对于家族的记录,这点要区分开来。

....................

1.2 研究现状与创新点

目前,学术界对叶广芩家族小说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几个角度。

第一,从整体视野把握叶广芩家族小说。王亚楠的《叶广芩家族小说论》,研究分析叶广芩家族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特点,探究其家族小说的创作渊源,力图勾勒出叶广芩家族小说的整体风貌。文春香的《论叶广芩家族小说》,从故事空间的生成背景、人物悲剧命运的建构、故园文化记忆的展现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作者在身份认同和文化展现上的矛盾心态,来探析作者对历史变迁中的文化传承与民族精神的思考。李洁的《叶广芩家族小说研究》则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探讨叶广芩的家族小说系列。她结合作家的贵族心态和市井文化体验具体分析小说的人物设置、隐形结构,探讨作者对历史、现实和人性的深刻认识及反思。这个角度结合了叶广芩的家族背景、文化心理、叙事特点等方面,是关于其小说比较宽泛全面的研究。

第二,从文化角度探讨叶广芩家族小说。这方面研究大致又可以分成两个方面。其一,研究者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论述。譬如,白玉的《传统儒、道、法文化对叶广芩家族小说创作的影响》,从中国传统儒、道、法文化的角度切入,对叶广芩的家族小说进行综合性阐述,分析其作品中蕴含的文化意义。白军芳的《叶广芩家族小说中的文化学意义》认为,叶广芩家族小说在家族衰微的主题中,表现了对传统儒家家庭伦理的思考。冯讯燕在《浅析叶广芩作品与道家文化》中认为,叶广芩的家族小说《采桑子》塑造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作者对道家人生哲学观和自然观的认同。赵小群的《叶广芩家族文化情结》,从文化这一隐含在小说背后的主题,对小说的创作动机及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地分析。符玥的《民族文化与审美构建——论叶广芩家族小说》,从作家对满族文化的回望和对汉族文化的思考,探讨满汉民族文化融合对文学建构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其二,研究者从叶广芩家族小说是否展现“贵族”文化情结进行探讨。余传杰的《论叶广芩家族小说的“贵族”情结》,从影响叶广芩家族小说创作的满清贵族文化背景入手,探讨其小说的“贵族”情感倾向。席杨、林山的《中国贵族精神的丰富性表达——再论叶广芩家族叙事的文化图谱与意义指涉》认为,叶广芩的家族小说试图提炼、整合、熔铸出中国现代性阶段以来一直有意被排斥否定的“贵族精神”,并从满族独特的审美视点出发对“贵族精神”加以艺术的镂雕与情感的润色,使小说别具风韵。郑笑平的《平民生活与“非贵族化”倾向——评叶广芩家族小说<采桑子>》则认为,叶广芩的小说是对“贵族”阶层的反叛,表现了强烈的平民化色彩。

...................

2 叶广芩家族小说中的戏曲书写

2.1 叶广芩家族小说中的戏曲书写情况

细读叶广芩家族小说,笔者发现文本中戏曲数量之多,出现频率之高,都是比较罕见的。它们像碎片一样时刻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随时彰显自身的重要叙事功能。那么,叶广芩家族小说中戏曲是如何呈现的呢?笔者大致将其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叶广芩家族小说出现了数量繁多的戏曲曲目,有的小说名字直接来源于京剧曲目,而大部分戏曲曲目出现在小说人物的戏曲活动中。表一详细统计了二十五篇小说的戏曲曲目,每篇小说中重复的戏曲曲目只记一次。

第二,叶广芩家族小说中还呈现出大量的戏曲唱词。笔者做了详细的统计,叶广芩 25 篇家族小说中直接引用的唱词总计 3621 字。这些唱词又分为两种形式,其一,像长篇小说《状元媒》中的大部分中篇小说,都是以戏曲唱词作为题记。

第三,叶广芩家族小说中,还有许多关于戏曲演员、戏曲故事与戏曲风俗的讲述。小说中,戏曲不能时时以大段的唱词出现,否则就失去了小说叙事的意义。所以,叶广芩家族小说中,有的戏曲故事通过叙述者之口徐徐道来。

...................

2.2 叶广芩家族小说中戏曲的特点

笔者仔细梳理了叶广芩家族小说中的戏曲的状态,发现叶广芩对戏曲的书写显示出一些特点。

第一,叶广芩家族小说中的戏曲曲目总计 94 出,引用戏曲唱词 3621 字。在小说中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戏曲,在当代文坛都是鲜有的。从叶广芩使用的戏曲种类来说: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京剧都占据了主要地位,有《锁麟囊》、《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评剧次之,有《刘巧儿》、《小老妈儿》、《夺印》等;还有秦腔《红灯记》、《教学》;昆曲《牡丹亭》、《桃花扇》、《西厢记》、《钟馗嫁妹》;京韵大鼓《丑末寅初》、《风雨归舟》;八角鼓曲子《鸟枪诉功》、“子弟书”等。所以叶广芩家族小说中的戏曲,形成了以京剧为主,评剧、秦腔、昆曲、京韵大鼓等为辅的叙事格局。

第二,叶广芩家族小说中虽然几乎每篇都涉及戏曲,但是戏曲参与叙事的深度有区别。叶广芩在创作家族小说的不同阶段,她对戏曲叙事的探索程度也有深浅之分。

《采桑子》的八个中篇小说,是叶广芩在九十年代进行的家族小说尝试。因为叶广芩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戏曲底蕴,她本人也酷爱戏曲,所以她有意识地将戏曲作为家族小说的重要叙事手段。但《采桑子》中戏曲的运用显得比较常规,使用频率也不太稳定。譬如说《谁翻乐府凄凉曲》中戏曲有 32 出,是整个家族小说中戏曲名目数量之最。但《不知何事萦怀抱》中就完全没有戏曲名目和唱词,其余小说中戏曲维持了一种较低出现的频率。

《采桑子》的成功鼓舞了叶广芩,使她认识到戏曲在小说中重要的叙事功能。接下来几年叶广芩陆续创作了长篇小说《状元媒》,直接以京剧曲目命名十一个章节,每一个章节也能当做独立的中篇小说看待。在这一系列小说中,戏曲参与叙事的强度比之《采桑子》更甚。小说《小放牛》中,戏曲唱词多达 899 字,其数量是叶广芩家族小说单个篇目之最。小说《状元媒》、《逍遥津》、《拾玉镯》、《盗御马》、《凤还巢》中的戏曲唱词都达到百字以上。还有的小说,譬如小说《三岔口》,作者虽没有直接引用唱词,但是戏曲人物和故事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小说《豆汁记》中戏曲唱词也较少,但是“人生在天地间原有俊丑,富与贵贫与贱何必忧愁”这个戏曲唱段在文本中出现了三次。这都说明,长篇小说《状元媒》中,戏曲成为绝对主要的叙事方式,并且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叙事模式。首先,叶广芩以京剧曲目的名字作为其中篇小说的名称。戏曲曲目本身是经过精心锤炼和打磨,又在漫长的演绎过程中被大家接受的名字,用它们作为小说名字本身就赋予了小说叙事的深度。其次,每篇小说名字之下,固定以戏曲唱词或者故事梗概作为题记。一般来说,小说题目是不需要进行解释的,但《状元媒》的十一个中篇都设置了题记。寥寥几句唱词或戏曲故事梗概,基本上奠定了小说叙事的感情基调,暗示了小说人物关系或者故事走向。此外,每一篇小说的同名戏曲都在小说文本中有着重要地位,或通过小说人物的戏曲表演将其唱词展现出来,或随着小说叙述而多次穿插相关戏曲故事。可以说,长篇小说《状元媒》是叶广芩使用戏曲这种叙事元素最为大胆和成功的尝试。

.................

3 叶广芩家族小说中的戏曲与时间 ......... 15

3.1 戏曲与故事时间 ........... 16

3.2 戏曲与文本时间 ......... 19

4 叶广芩家族小说中的戏曲与空间 ....... 23

4.1 戏曲空间意象与小说叙事 ........... 24

4.1.1 戏曲空间意象的特性 ........ 24

5 叶广芩家族小说中的戏曲与隐喻 ......... 37

5.1 “人生如戏”的隐喻 ............. 38

5 叶广芩家族小说中的戏曲与隐喻

5.1 “人生如戏”的隐喻

“人生如戏”是中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几个字。当人们遇到了非常戏剧性的事情,会说“人生如戏”;或者发现周遭事物并非自己看到的那样,人们也会说“人生如戏”;甚至面对生死无常,一句“人生如戏”的感叹也油然而生。“人生如戏”这几个字包含了太多,吃惊的,无奈的,苍凉的,悲伤的,万般心情仿佛都能浓缩在“人生如戏”四个字中。大部分时候,“人生如戏”只是人们对于人生经验的一种含混的表达。但在叶广芩家族小说中,“人生如戏”的隐喻是具体可感的,哪些人的人生如哪一场戏都能找到对应的源头。而且,这种隐喻非常普遍而深刻,人物的对话中,人物的行为,人物的生存方式都在全面的隐喻“人生如戏”。这使得小说中,“人生如戏”的隐喻有着深刻的内涵,它不仅是叶广芩个人生命经验的表达,而且也能唤起读者对于自身生存方式的思考。

5.1.1 “人生如戏”的三重书写

在叶广芩家族小说中,“人生如戏”的具体书写有三种。

第一,“人生入戏”,即真实的人生故事被改编成戏曲。小说《状元媒》中,朝阳门外南营房的蝶儿因为忍受不了丈夫和婆婆的欺负最终扎水缸自杀,好事的文人将蝶儿的故事写成评剧《锔碗丁》在戏台上进行演出。戏曲的形成方式中,由神话传说、名著故事改编还只是对生活的间接模拟;而通过对真人真事的改编,直接让生活中的人物进入戏曲则更贴近真实人生,因此能得到更多人的共鸣。这让“人生如戏”的感受愈发突出。

...............

结语

当代文学中,叶广芩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又充满活力的作家。尤其是她根据自己独特家族体验创作的系列小说,更是当代小说中的艺术精品。她在戏曲文化中熏陶中长大,可以说戏曲渗透到了她的生命体验中,成为她参照自身存在的一面镜子。但在现代社会,原先盛行几百年的戏曲却举步维艰,这种由盛转衰的历程恰好与叶广芩的家族经历有了某种精神的契合。叶广芩不仅试图通过戏曲来回溯自己的家族历史,还希望通过小说对戏曲这种传统文学资源进行开掘,找到反视现代社会的标准,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为自己的心灵找到栖居之所。

叶广芩也怀着对戏曲这种传统艺术的深刻同情,希望通过小说中广泛的戏曲书写来唤起当代读者对它的关注。罗兰·巴尔特说:“一切学科都出现在文学的纪念碑中。”①叶广芩家族小说中的戏曲从数量和种类上来说已经相当于一个戏曲的小型历史展览馆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文学可以将别的学科或者知识全部容纳,“文学所聚集的知识既不全面又非确定不变,它不能说它知道什么,而说它听过什么,或者说他知道些有关什么,即它知道有关人的一切”②。戏曲曾经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它必然在我们的文学中留下时代印记,这些知识会被永久地保存在文学的领域里,等待某一个阅读时刻,唤起读者对于戏曲的记忆和兴趣。

论文第一章,笔者曾经提到过小说中戏曲出现频率的问题:长篇小说《采桑子》中,戏曲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但各个篇章中戏曲出现的状态并不稳定;长篇小说《状元媒》中的每个章节都用戏曲命名或者以戏曲故事、唱词作为题记,戏曲在小说中成为相对稳定的叙事模式;之后,叶广芩创作的家族相关小说,戏曲出现的频率变得非常低。这种由较强到极强再至极弱的书写趋势,反映出叶广芩家族小说在开掘戏曲这种传统文学资源的过程中面临的巨大难题。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