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的悲剧精神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13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1.1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鲁迅研究一直以来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显学取得突出的成果,先后涌现了一批批杰出的研究者,从瞿秋白、陈涌等的现代的政治话语模式下的研究,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对鲁迅先生的盖棺性评价达到了政治神化鲁迅的地步,到李何林、王富仁等在文化层面对鲁迅先生反封建意义的研究,从政治神化把鲁迅先生介入到一个真正的文化知识范畴,再到汪晖、王乾坤等从精神层面挖掘鲁迅个人的生命哲学元素,再次把鲁迅从大的层面逐步还原到个体的主体性。可以说,通过前人的研究我们与鲁迅的距离越来越近,尤其是在当代叙事学研究盛行的大潮下,通过文本细读鲁迅成为一种趋势,也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自己的鲁迅形象,这个形象既可以是感性的人物画象,也可以是深入的精神观照。这种趋势的发展正说明了鲁迅研究是一个开放性的学术课题,而鲁迅研究也正需要一种多元格局,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大胆地说自己的鲁迅就是全面的鲁迅,就是那个曾经的鲁迅自己。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笔者选定了鲁迅文学的悲剧精神作为研究对象,虽然只是是鲁迅文学的一个方面,但却不是一个简单的方面,因为悲剧精神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起源于古希腊的悲剧开始仅仅作为一个美学范畴进行讨论,随着文学理论、美学和哲学的发展,悲剧问题已经散发了,它伴随着人类精神的各个终极层面,笼罩着每个人的生命关怀。鲁迅也不例外!本文就试图立足于悲剧精神这一基点对鲁迅文学进行透视,考察鲁迅精神的逻辑支点,剖析鲁迅文本的艺术选择,把握社会活动中众说纷绘的鲁迅取向,盲目的公牛?还是政治的工具?文化的审判者?还是人文的关怀者?孤傲的战士?还是可怜的老人?通过论文的逐步深入,笔者相信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鲁迅。
可以确定的是,鲁迅的文学是一种探索的文学,一种实践的文学,无论是在小说、诗歌,还是在杂文、序言中,他都没有忘记自己所关注的东西,时不时的要拿出来审视一番,寻求达到自己理想的结果,这样,他的文学本身也是他的一种手段,一种武器,一种行为。在这种行为中,鲁迅本身就是具有悲剧精神的,他的的文本也是被这一精神所贯穿的,文本中的被毁灭的主人公,正是在毁灭中显示这种精神。但鲁迅中的悲剧主人公和西方悲剧的主人公不同,他的悲剧主人公不是严格的英雄,他们都是一个单个的个体,立足于个体本身,却担负着觉醒群人的使命,他们意识到人们需要的不是一件具体的东西,不是一个契机,而是人们觉醒后的自己,这是一种精神范围内的征程,所以,鲁迅的悲剧主人公可以称为精神的悲剧主人公。
.....................

1.2与选题有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主要动态:在西方,悲剧主要做为一项美学范畴进行研究;早在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已经把悲剧独立出来做为一个专门的艺术领域和形式,并成为西方文论的传统得以传承,直至莎士比亚,西方悲剧理论更趋完善,共划分了社会悲剧、命运悲剧、性格悲剧三大悲剧主题,而且以后的演变在范围上不仅仅局限于美学,对历史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也影响颇深。康德、黑格尔、尼采等都对悲剧进行过独特的阐述,崇高感、片面道德力量的互相冲突、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都对人类精神进行了启发性的提示,不只是让我们更理解悲剧本身,更让我们对自身的生存处境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历史学也趋向于历史哲学的层面,探讨人类文明的未来,突出表现在历史悲观论和历史乐观论,历史乐观论站在刺激反应机制的历史进化论上认为文明的发展永无止境,这方面的杰出代表是汤因比,但历史悲观论则立足于作为小宇宙的人个与整体大宇宙的关系断定人类文明的命运终是悲剧的,是和悲剧美学有一定联系的,这个方面的代表作是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现代西方哲学更注重于对人自身的 掘,已经显示出人在大宇宙的压抑下只能企图开拓自身,以寻求出路。国内关于悲剧问题的研究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关于诗词的悲剧理论。朱光潜先生的《悲剧心理学》,他对悲剧心理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解读。王富仁先生的《中国文学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对悲剧进行了自已的划分,认为中国文学虽然没有悲剧的名,但却有悲剧的质,中国文学一直笼罩着悲剧意识,但缺乏悲剧精神,所以发展成了中国特有的乐感文学。王富仁先生认为中国具有悲剧精神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屈原,一个是鲁迅,屈康的《天问》怀着对宇宙、对人生的关照进行了一系列的追问,意识到人类整体与个体悲剧命运的不可对抗性。鲁迅也是在现实中不停追寻出路的一个知识分子,关心生命而不满足,在对自我本质的扣问中与悲剧命运对抗,就是这在不可对抗性中的对抗彰显了悲剧精神。
..................

第二章:鲁迅的美学悲剧观

鲁迅在早期就已经对摩罗诗人以专文进行称羡,尤其是为追求自由而参加战斗的裴多菲和拜伦,这些人之所以能得到鲁迅先生的倾慕,就是因为他们具有着顽强的战斗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把悲剧精祌付以实践,这是人类生存和个体生存的极致状态。他认识到了生命本身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就在于个体生命的不可自主性,多个个体又上升为整个人类生命的悲剧性本身,就因为这种悲剧性本身的存在,决定了生命的最高意义是为抗拒悲剧而采取行动,悲剧剧本和悲剧表演所展示的就是这种行动。这种行动的结果在不同的哲学家和美学家那里有着不同的称呼,尼采认为这种行动的结果是参与大生命的律动,黑格尔认为是终极道德的胜利和片面道德的毁灭。

2.1把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
把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这是鲁迅先生的悲剧格言,也是鲁迅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鲁迅先生虽然写的不是剧本,但他的文学内容呈现的是一种精神的悲剧,他渴 利用精神价值的毁灭来敲醒一个一个的梦中人,肩住黑暗的闹门,这个黑暗的闹门不是有形的物之门,而是鲁迅生于其中,发于其中,且要破之的中国文化的劣性,它造就了中国国民的劣根,一套套的文化体系和道德伪教编织着一个巨大的人之琉言。前驱者在前行的道路上走到了罗网的边缘,他们看到网孔之外的世界,罗网已经成为他们和全民族的障碍,他们要划破这罗网,他们要跳出这罗网,他们要指引身后的人和未来的人,这是最有价值的,他们理应成为全民之爱子,但他们的命运却是毁灭,毁灭于他们所爱的全民之手。鲁迅既是这样的人,他在悲剧性的作品中也展示着这样的人,展示着他们意识到自己命运时的一种壮烈抉择。
有人说鲁迅的作品太阴沉了,让人看了有一种沉下去的感觉,这不是鲁迅的阴沉使然,虽然鲁迅自己也承认自己时时有一种沉下去的感觉,这是做为前驱者的命运使然,只是他的精神型悲剧观让他把那些展现出来了而已。他的悲剧观的内容有三个层次,首先是有价值的,其次要毁灭,最后要给人看。
2.1.1有价值的
价值是每一个人要面对的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的?这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意义和人生行动,鲁迅作为一个人文关怀者,他也思考着价值的问题,而且思考的是全民族的价值,全文化的价值,他渴望为身陷困顿的中华民族找到时代之音,确切的说他已经找到了,那就是西方发达文明的科学、民主与人性自由,但他又不盲目,因为他热爱着自己的根之民,渴望看到真正的自己的国民。这决定了他不同于嬉曲在自己圈子里的本土雅士,也不同于一般的有识分子,比如在文化自居尊位的导师、以政治为目的的标榜者,这从后来鲁迅先生的辩论史可以看出,他没有真正的朋友,他只有自己的爱与追求。
......................

2.2悲剧的效果
悲剧的效果通俗的表达即是悲剧能给观众带来什么东西,观众在看完悲剧表演后会产生什么反应,这也是考察悲剧艺术家创作水平的一种方法,一个剧作者在创作之前对自己的作品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会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期待,这种期待能否达成就在于剧作艺术的运用是否高超。但要想弄清楚悲剧的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观众的反应有时会超出剧作家的判断和预期,因为悲剧是一件精神艺术品,它是真实而深刻的,悲剧艺术家的任务是把完整的表演展示给观众,而不是设定观众应该如何来看待它,悲剧剧作一旦产生,它就有了自己的生命,而脱离剧家之手。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细致地考察了悲剧能给观众带来的心理反应,最基本的两种是怜悯和恐惧,在怜悯和恐惧的基础上会有更高层次的感受,那就是英雄主义的崇高感,而悲剧的真正魅力就在于这种崇高感。表演之初,观众是在看着别人的命运如何演变,为别人的命运而怜悯,又为命运之悲惨而恐惧,当掌握命运的那只大手渐渐显现的时候,观众会意识到那只大手已经从舞台转移到自己的头上,剧中主人公的无力和悲惨之境也笼罩着自己,自己已经不是命运的旁观者,而是和主人公同一条战线的战士,主人公悲壮的斗争也是自己的选择,当剧演结束时,他们也和剧中人一样经历了一场毁灭,在毁灭中颤抖,为生命之力的张扬淨动不己,也为主人公的搏斗发出惊心动魄的赞美。悲剧的崇高在于生命的崇高。一个崇高悲剧的剧作家会时刻感受到生命的跳跃,并把这种跳跃付之纸上,让生命之火不停的在舞台燃烧。
对于崇高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既使是索福克勒斯与埃斯库罗斯也会有着不同的认识和体会,更不用说做为审美的观赏者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个人对悲剧的理解,对崇高的理解是和他对生命的理解有着直接关系的,他对主人公行动方式的赞同与否定会泄露他自己的行动秘密。在上一段我们已经谈论过,悲剧主人公面临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置身其中的,既使是做为一个旁观的审美者,他也逃脱不了,他的判断与期待和剧中人采取的行动一样,都是对生命的一种选择,具有着同等的地位。
....................

第三章:鲁迅作品悲剧精神的艺术呈现.......14
3.1鲁迅作品中悲剧精神的形象...........14
3.1.1先觉者形象............15
第三章:鲁迅作品悲剧精神的艺术呈现..........32
4.1鲁迅作品中悲剧精神的形象先觉者形象思考............32
:鲁迅文学悲剧精神的独特思想价值...........40
5.1打破人类思想的懒惰惯性...........40

第五章:鲁迅文学悲剧精神的独特思想价值

鲁迅在人类文明的大河里像其他思想者一样,只是一个浪花,浪花不甘于整条河流的寂静,向河岸挑战,它的蒸腾喧器只能引起河边飞鸟的扑翅展飞,最终却要埋没于静深之流。然而不能说这个浪花是无所价值的,即使河边的飞鸟不飞,浪花没有引起大自然的一点点的悸动,但至少还需要河流去抚平浪花的痕迹,这抚平便是浪花的价值,如果没有浪花,连这抚平也断然不会有。一个个思想者,如树立的原中之岛,此起彼伏的横立于人类的征程,是他们铸就了征程的节奏,试问哪一个看海的人木认为海浪是整个大海的节奏,哪一个历的人不认为山为大地之瑰奇,正是他们,思想者们,让我们听到人类心脏的跳动,让我们听到文明的腔音。如果说命运、大宇宙压迫着我们,那么思想者们就点缀了命运本身,让这压迫绮烂多姿,并告诉我们,我们存在不是为命运,而是为这绮烂多姿,这詢烂正源自我们之手。鲁迅已经埋于地下,但他的精神却继续行走于地上,文明虽然有不可违抗的塑造性,但它也为精神铺就了永恒之路,鲁迅精神正是探着这路向我们走来,并与我们一同走去。文明不灭,鲁迅精神便也不灭,文明就是飞鸟飞过的天空,它保留着无数飞鸟飞过的痕迹,天空不逝,一旦飞过,便成永恒。

5.1打破人类思想的懒惰惯性
鲁迅的精神价值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他为我们留下的具体作品,另一个是他是如何做的。他的作品是我国文学宝贵的遗产,但他更大的价值在于他的自我精神抉择,他在面对生命意义的虚假繁华时毫不留情的进行解构,不但打碎了群人的精神梦幻,也离析着自己所寓于的梦幻世界,不给群人和自己一点自欺的余地。如果你想在别人的树荫下喘息,那你千万不要渴望在鲁迅这里找到,他只有剧烈的阳光和无情的蒸烤,你身后的尾巴在这阳光和蒸烤中将无处存留,在他那里你不但得不到安慰,还会得到厉喝和当头一棒。尼釆在《不合时宜的考察》中谈论人类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喜欢藏在习惯的后面。这就是人的精神的懒惰性,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也系统地论述了自欺的机制,指出一个人陷入自欺的境地是因为他对现实有意的加以隐瞒,他对现实后面的真实意图有意不加追究,而按照自己创造的虚拟情境去感受事件的发展。
....................

结论
悲剧精神产生于人类对自我生存状态的觉醒,对人类的生存限制的一种挣脱,是在生存困境下的一种积极的思考。但正如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到的那样,人生来是一场悲剧,人打破悲剧的唯一方法就是从来不要生在这个世上,但人对自己的出生却又无法决定,所以人类只有一种减缓悲剧命运的方法,那就是立刻去死。古往今来的智者都在这个思考的临界点止步,又从未真正的止步,他们的身体穿越不了时空,但他们的精神却进行着永恒的尝试,随着人类的更替而绵延长流,息息不绝。悲剧精神在悲剧文学中具有最明确集中的体现,悲剧精神的主人公在文学作品中以毁灭的形式向人们昭示着生存的壮丽,昭示着人类精神的壮烈。
鲁迅文学传承了悲剧精神,他的作品处处流露着对国人精神状况的思考,寻求着国人的精神解放,伴随这个过程,鲁迅也对自我个体进行着深刻的剖析而且他把人类精神的出路指向了个体的自我解放,只有个体的人真正醒了,才能有人类精神的大解放。在这种意义上,每一个个体的生存经验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因此鲁迅文学的悲剧精神也属于人类精神的一部分,他的思考也具有着人类的意义。他的小说和诗歌分别从不同的形式对他的思考进行了体现,其中他的小说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一系列的精神困境,这种困境的产生和他生活的时代相关,具有着现实性意义,但在精神思考的层面,他展示的精神困境又具有穿越性,是:各个时代的人们都要面临的。在面对这些困境中,鲁迅塑造了一系列的处于不同探索阶段的具有悲剧精神的主人公形象,他们在对生存困境的征服中进行了不同的尝试,虽然他们在各自的征途中前行的长度和深度不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对命运的不屈服,前行的道路曲折而艰难,但丨也们敢于在这曲折艰难中前行,他们敢于做第一个尝试的人。这在鲁迅的诗歌中表现的更决绝,《野草》是鲁迅内在精神的集中体验,“行走”是他诗歌的主体,不带走一点那虚伪的命运之神赋予人类的幸福、欢乐,人要创造独属于自己生命的悲与欢,壮烈与卑微,不带有一丝自欺与虚伪。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