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女中音“悲情”歌曲演唱探究——以《铁蹄下的歌女》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47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笔者认为中国近现代女中音悲情歌曲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强调情感性与悲剧性的统一。体现在人物形象、艺术特征和演唱实践中,女中音表演者在实践中演唱的每一首悲情歌曲,都需要丰富的文化素养和熟练的舞台表现力做支撑,使其在舞台表演中更加整体化和形象化。其旋律富于变化;歌词表达细腻而委婉,富有感染力;音乐语言含蓄隽永,韵味绵长;曲调优美动听,节奏舒缓舒展,抒情色彩浓郁。
1引言
1.1研究目的
文章以中国近现代女中音“悲情”歌曲演唱探究为选题,通过对《铁蹄下的歌女》的研究分析,梳理这首作品蕴含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发掘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悲情内涵,并结合自身演唱实践,对悲剧性角色的演绎进行探讨,将美妙的声音、主观情感表达、悲情艺术特征以及舞台表演设计充分利用到歌曲演唱中,使表演者呼吸自然流动,肢体随情而动,体现实践性与创造性的演唱效果,生动地表达出悲伤情感,呈现给观众悲伤的声乐意境,深深地打动观众,使声乐演唱更加深入人心、表演更加声情并茂、观众内心世界更加丰富、作品更加富有灵魂。
希望通过论文写作与研究,能够丰富和完善对中国近现代女中音悲情歌曲的认知经验和演唱水平,同时也提升对女中音悲情歌曲的鉴赏水平,全方位地了解女中音悲情歌曲的艺术特征,帮助演唱者更好地理解并参与到悲情角色中去。此次写作对笔者研究和整理中国近现代女中音悲情歌曲不仅具有挑战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今后女中音以及其他声部演唱悲情歌曲提供理论帮助,从而丰富声乐演唱艺术效果。


音乐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意义
声乐演唱的过程就是声音艺术传递的过程,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情感表达形式和大众性艺术形式,给观众带来了视听艺术享受,在提升人们文化修养的同时更加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精神内涵。中国女中音悲情歌曲带有鲜明的真实主义特点,在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极具研究价值。且女中音音色浑厚低沉,非常适合演唱带有悲情色彩的声乐作品,塑造悲剧形象,凸显女中音悲情歌曲在声乐情感艺术中的独特性。中国近现代女中音悲情歌曲大多是在抗战时期大背景下创作的,具有显著的历史特征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讲述了现实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惨痛遭遇,通过歌曲表达来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整体音乐情绪振奋人心、催人泪下,具有强烈的悲情情感共鸣。
作为一名女中音声乐学习者,通过多次演唱悲情歌曲的体会与感悟,对演唱悲情歌曲时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与研究。文章对中国近现代女中音悲情歌曲进行演唱探究,从中总结出演唱悲情类歌曲的一般规律和经验,完善今后在演唱该类歌曲中的不足,给未来女中音演唱者提供前期理论研究依据和帮助,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女中音悲情歌曲,体会悲情歌曲中的悲情艺术魅力,将歌曲深入人心的悲剧力量释放出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2中国女中音悲情歌曲概述
2.1“悲情”概念的界定
关于艺术的“悲”最早诞生的词语是“悲剧”,它起源于古希腊的酒神颂歌仪式,它不单是字面上的意义,而是表达在丰收之时对酒神重生之后经历世间种种磨难的悲叹之情,既有悲剧色彩又包含着崇高的生命意义。悲剧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悲剧是指表现人生痛苦的戏剧,狭义的悲剧是指内容严肃、风格高贵,表现积极向上的主人公面对失败的戏剧。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主要包括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悲剧结局,其主人公几乎都是人们理想和愿望的代表,用悲剧性的结局揭示人生的恶,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赞扬,达到改善意识形态情感的目的[15]。
历史上西方很多美学家对“悲剧”也有研究,其中影响最深的是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和尼采,他们都把悲剧和命运联系在一起,展示人民的高尚和伟大,歌颂人民的勤劳和英勇的抵抗[16]。中国历史上“悲剧”的核心也是命运,是人们对命运的恐惧和抗争,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窦娥冤》、《红楼梦》等一系列都是人们对命运的抗议、对命运的叹息。
后来意大利籍法国作曲家让-巴普蒂斯特·吕利(1632~1687年)创立了“抒情悲剧”一词,抒情悲剧是一种特殊的艺术题材,是一种将芭蕾舞与音乐、戏剧相结合的歌剧。意大利的抒情悲剧是曲折、崇高的主题和对完美的追求,咏叹调冗长而反常,所以必须以宏大的宣叙调进行叙述。法国的抒情悲剧以音乐为背景,没有完全典型的咏叹调,动作与情感表达紧密相连,几乎没有停顿。当主人公唱着带有哀愁的曲子时,其他人物随后进行对话,情节也很紧凑[17]。
........................
2.2悲情歌曲的形成与体现
关于“悲剧”的概念进入中国是在二十世纪初期,欧榘甲在美国旧金山《文兴日报》发表的《观戏记》中首次提到“悲剧”一词。通过对法国日本的悲剧观察与思考,来反映社会的丑恶和现实不公,激发群众的爱国情怀。后来王国维从美学范畴来论述悲剧,不单是对社会的批判,而是体现独立的悲剧美学意义和美学精神[18]。
“悲剧”作为一种外来观念进入中国,经历了百年的曲折与起伏,才将中国近现代悲剧观念与西方积厚流光的悲剧观念相互渗透,最终形成中国近现代“悲情”观念。中国近现代悲剧的发展遵循着一条历史脉络,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具有独特的思维模式。纵览中国近现代悲剧创作历程,体现“悲”的作品有很多,由社会、现实发展到个体、精神,不断拓展、深入。由于作曲家所处的时代不同,决定了不同时代声乐文化艺术的悲剧价值和情感导向。悲剧最终体现的是悲情,悲剧蕴含着悲情,悲情是悲剧的最终呈现,所以将悲剧中表达悲情因素的声乐作品也称之为“悲情”歌曲。
在戏剧史上,根据与悲剧相关的不同生活领域,一般将其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是英雄悲剧。它常常通过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主题,表现出不同政治力量、不同阶级的直接冲突。第二是家庭悲剧,它展示了家庭和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以及由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发的激烈冲突和爱情故事。第三,“小人物”命运共同体的悲剧,“小人物”命运共同体的另一面是一个巨大的看不见的网络,这个网络可以从社会的每个角落看到。第四是命运悲剧,是贯穿整个社会生活矛盾冲突的表现,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对自由和欲望的追求,是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认识、支配和控制,是一个从必然领域走向自由领域的艰难过程[15]。
...........................
3中国近现代女中音悲情歌曲创作及发展.........................13
3.1近代......................................13
3.2现代................................14
4《铁蹄下的歌女》演唱探究.................................16
4.1创作背景......................................16
4.2悲情艺术特征..............................16
5结论..............................28
4《铁蹄下的歌女》演唱探究

4.1创作背景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家危机日益加深,抗日救亡运动逐渐高涨,人们希望通过音乐表达对抗日救亡的迫切愿望。这个时期涌现了大批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家,他们创作了大量群众性、爱国性、战斗性的歌曲,呼吁人们团结一致、奋勇杀敌。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先驱,聂耳的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不可动摇的民族精神,他曾在明月歌舞剧社从事音乐活动,深知社会底层歌女们的艰苦人生,在此背景下创作出了《铁蹄下的歌女》这首富有悲情色彩的声乐作品,这首歌也被电影《风云儿女》用作插曲。整部作品使用了非常简单的音乐素材,悲伤而深刻,给人一种感人至深的悲剧力量,直观地表现出了悲情因素,讲述了旧社会备受压迫的歌女们悲剧性人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深刻地表现了歌女内心的呐喊和崇高爱国热情[28]。


音乐论文参考

.............................
5结论
声乐既是听觉的艺术形式,也是视觉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重要演唱形式,在提升人们文化修养的同时,更加丰富了音乐文化内涵。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声乐艺术在创作风格和演唱方式上逐渐丰富和完善,并随着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的发展而走向多元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和独特魅力的艺术风格。其中“悲情”是贯穿中国近现代女中音歌曲的核心要素之一,它体现为一种内在情感状态。这种情感表现方式有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内容基调悲壮悲凉,二是意境深邃悠远,三是音乐风格哀而不伤。这三点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女中音悲情歌曲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近现代女中音悲情歌曲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强调情感性与悲剧性的统一。体现在人物形象、艺术特征和演唱实践中,女中音表演者在实践中演唱的每一首悲情歌曲,都需要丰富的文化素养和熟练的舞台表现力做支撑,使其在舞台表演中更加整体化和形象化。其旋律富于变化;歌词表达细腻而委婉,富有感染力;音乐语言含蓄隽永,韵味绵长;曲调优美动听,节奏舒缓舒展,抒情色彩浓郁。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对人物命运哀婉、忧伤情怀的把握以及情感抒发上的演绎与运用,每部作品都突出了悲惨现实在人们心中的独白,声乐表演者通过对悲剧人物的刻画,进一步深化和升华了女中音悲情歌曲的情感主题,反映了作品的深刻内涵,提升了女中音悲情歌曲在中国声乐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