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泰然钢琴组曲《家园的回忆》的音乐风格探究与演奏诠释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531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以组曲《家园的回忆》为例,通过研究萧泰然先生的钢琴作品,笔者希望对演奏者掌握学习其他时期的钢琴作品有所启迪,让更多的演奏者进一步了解台湾优秀的钢琴音乐,从而更好的诠释此作品,同时也能为后人研究此作品提供可鉴的依据。钢琴演奏是个十分漫长和艰辛的过程,一些看似简单的谱例的背后往往更加需要演奏者去仔细推敲,挖掘它的背景内容与风格特色。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萧泰然的音乐作品体现出其多元化色彩,他善于运用西洋大小调式、中古调式、与中国五声调式进行结合,并融入大量的台湾本土民间音乐、岛屿文化、日本作曲的创作素材,在他所创作的作品中,始终表露着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以及身为一名中国台湾人的使命感。
笔者初次聆听萧泰然教授的作品是在师姐的学位音乐会上,师姐演奏的是萧教授创作的一首名为《告别》的练习曲。中国风味加上拉赫玛尼诺夫式的长线条,同时又带有丝丝乡愁情怀的旋律立刻吸引了我,从此萧式旋律便在我心里生了根。之后,笔者翻阅查找资料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这位优秀的台湾作曲家,在聆听了他大量的钢琴音乐作品后,唯独组曲《家园的回忆》给了我听觉以及视觉上的独特感受。每一首组曲都像是在讲述一件故事,再加上富有台湾本土特色的旋律与西方浪漫派的结合,使我在聆听之余可以充分感受到萧教授对于故土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通过对钢琴组曲《家园的回忆》中音乐风格与演奏方面的研究,笔者希望可以让更多的演奏者进一步了解台湾优秀的钢琴音乐,从而更好的诠释此作品,同时也能为后人研究此作品提供可鉴的依据。在当下全球重视东方文化的时代,呼吁并倡导每一位钢琴专业的学生,有责任与义务多掌握一些中国优秀作曲家所写的钢琴作品,而宝岛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本土音乐家所创作的具有岛屿特色的优秀音乐作品,更应该被发扬光大。


谱例 2

.......................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
钢琴组曲《家园的回忆》由六首小组曲组成,分别为《序曲》、《回忆》、《游乐场》、《台湾清明古调》、《悲歌》、《狂欢》,像这样每一首都有一个独特的小标题,它们皆是萧泰然教授对童年情景回忆的诉说。基与此,我们想要深入了解分析此作品,就必须先了解萧泰然教授的生平经历。因此笔者首先在正文部分引入萧泰然的音乐之路,将萧教授一生的创作之路分别从启蒙、赴美、归国、三个时间段对其生平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概述了他的音乐创作与风格追求。
接下来正式进入到组曲《家园的回忆》的音乐风格探究与演奏诠释。关于音乐风格探究,首先是音乐风格总论,笔者将从乡愁情怀、乡土特色、浪漫风格三方面展开;其次是音乐特征分析,分别从调式调性、旋律素材、和声、表情术语等方面做重点研究。关于演奏诠释,通过上文对作品音乐风格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对组曲演奏技巧诠释方面的进一步探究,并通过笔者自身的实际演奏经验,在指法、踏板、速度等方面谈一谈演奏方面的感悟与体会。
...........................

第二章 萧泰然音乐之路

第一节 萧泰然生平
萧泰然(1938--2015)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市凤山一个历史悠久的长老教会家庭,他是当代台湾名誉国际的音乐家,他被誉为“台湾拉赫玛尼诺夫——最后的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他善于在作品中将台湾本土民间音乐与西方浪漫派作曲技法结合,从而体现出自己独特的萧式风格。此外,他不遗余力的推广海内外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培养音乐人才。“荣神益人”是他的人格风范,也是他音乐的原创力;而他的音乐是台湾伸向国际的声带,也是台湾民族的有声图腾!
一 音乐启蒙(1956--1976)
萧泰然的母亲萧林雪云是台湾早期留日音乐学生之一,也是一名钢琴老师,而他音乐的种子就是来自于母亲。受母亲影响,萧泰然从小便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乐器,并系统的学习了钢琴。他五岁启蒙于母亲,七岁公开演奏,小学三年级就担任学校升降旗典礼的司乐,高中时期曾被挑选出来作为学校庆典的表演人物。萧教授的高中就读于台南长荣中学,对音乐如此之热爱,并在心底已经暗暗想追求音乐专业的他,在高三之前,却无法在此问题上取得双亲的赞同。1他的父亲希望儿子可以今后继承自己的衣钵,做一名医生,悬壶济世。直到长荣中学的校长说服了萧父之后,他才真正踏上了自己的音乐之路。
在考取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专科学校之前,萧泰然曾经先后跟随高锦花教授、留日音乐家高雅美学习钢琴。1959 年进入师大音乐系之后,又跟随李富美教授继续深造。在学习钢琴之余,此时的萧泰然开始逐渐将学习重心发展到作曲上,因缘际会下,他受到了许常慧老师的提携。许老师在课堂上看出了他的作曲才能,于是惜才心切的许老师大方的将萧泰然收为私人弟子,教授其作曲,当时他的作品大多为宗教音乐以及儿童合唱曲。
1965 年,在李富美老师的推荐下,萧泰然前往日本武藏野大学攻读键盘专攻科,开始他作曲生涯的萌发阶段。在其求学期间,萧泰然又遇到两位他人生道路上的伯乐,一位是引领他踏上作曲家之途的藤本秀夫,另一位是帮助他开拓钢琴演奏视野的中根伸也教授,而藤本秀夫教授更是收萧泰然为入室弟子。正是留日期间的学习与生活的经历,拓展了萧泰然的视野,同时也为他今后的作曲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7 年,萧泰然从日本返回台湾,开始了他忙碌的教学工作。他先后被聘任到文藻女子外语学校和高雄师专任教,并在台南神学院兼课。在此期间,他曾经与传教师德明利姑娘成为同事,并且籍由到台南教课的机会顺便向她请益,德明利姑娘细腻的钢琴演奏风格对萧泰然日后在宗教音乐上的信念与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
......................

第二节 萧泰然音乐创作与风格追求
萧泰然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涉及到的内容广泛,如声乐曲、清唱剧、大型合唱曲、独唱歌曲;另外他所创作的器乐作品包含管弦乐作品、室内乐、钢琴独奏曲、小提琴独奏曲、管风琴作品等等。作品种类丰富数量广大,成为当代台湾最多产的作曲家。
在他众多作品中最伟大的创作当属他三首协奏曲的诞生。1988 年底,他首先完成了被誉为“台湾人的史诗”的《D 调小提琴协奏曲》 ,并在 1992年由小提琴家林昭亮在圣地亚哥首演。乐评家林衡哲医师曾说过这首作品对萧泰然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作品,使他由乡土的民族音乐蜕变为国际性的音乐家。1990--1991 两年的时间里,他又相继完成了《C 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与《c 小调钢琴协奏曲》 ,其中这首《c 小调钢琴协奏曲》是三首之中耗费时间最长的,同时也是他本人最满意的一首作品。凭借此三首作品,他也在国际乐坛上赢得了一席之地。除此之外他在 1994 年所写的《一九四七序曲》被后人称之为其一生中的不朽名作,这首描写台湾二二八事件的管弦乐曲,曾被誉为台湾最伟大的史诗!
被誉为台湾最伟大的史诗!萧泰然出生于基督世家,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教徒,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浓厚的宗教元素。他的作品大多以台湾本土民谣为素材,又融合了西方古典、浪漫派的和声技法,体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他创作的曲子中所流露出的他对信仰的真情实感令人感动,在有限的格局中展现出的深刻信念、人声的谱法、钢琴伴奏的写法都能不漏痕迹的来去自如。他的曲子里没有任何肖邦,或者其他音乐家的影子,纯粹是萧泰然自己的声音,既自由又随意,没有任何包袱,很贴心,很实在。8他的音乐浪漫又富于民族性,任何人在听过他的音乐后都能够从他动人的旋律中,获取愉悦与心灵的洗礼。9通过丰富的和声,抒情的旋律,高深的技巧来展现出的萧式风格,实在引人入胜。
...............................

第三章 组曲《家园的回忆》之音乐风格......................................8
第一节 音乐风格总论......................................... 8
一 乡愁情怀............................................. 8
二 乡土特色................................... 9
第四章 组曲《家园的回忆》之演奏诠释....................................29
第一节 演奏技巧与风格诠释..........................................29
一 《序曲》(Prelude).............................. 29
二 《回忆》(Memory)...................................31
第五章 结论....................................42

第四章 组曲《家园的回忆》之演奏诠释


第一节 演奏技巧与风格诠释
一 《序曲》(Prelude)
此曲为组曲《家园的回忆》中的第一首,表现的是作者回忆家乡祭典的场景,回味舞龙舞狮的热闹气息。引子部分在演奏时应奏出开场序幕之感,旋律主要以左右手的交错完成,像是模仿击鼓的声音。此处应特别注意的是左手的四分音符不要弹得时值过短,同时声音不宜过重,需勤换踏板,避免音色的浑浊。第二和第四小节左手最后一拍的突强(sf),演奏时力量应集中于指尖,避免手腕过多的用力。第五小节开始处标有 subito,因此演奏时要突然地弱下来,之后跑上去再逐渐渐强到 ff,并在第九小节的后两拍慢慢恢复平静(见谱例 27 第 1-10 小节)


谱例 27

.........................

第五章 结论


“泰然”自若走过数十年人生的风雨,命运的嘲弄,萧泰然坚强地以音符谱出台湾的欢笑、淳朴;记录台湾的哀伤,毅力。后浪漫派的他,一方面从二十世纪西方作曲技法中,透过个人信仰,吸取所需要的技法与养分,不断更新,充实自己,创造出其独特的音乐世界;另一方面本着对于人和土地的怀念、对民主与自由的重视,找寻自己的根---台湾民谣为创作素材,在和谐中创造冲突,平静中创造挣扎,以自己的音乐展现了民族强悍的生命力,更弥漫着中国文人色彩,自然流露出醇厚的“台湾味”与独特音乐风格。
在萧泰然教授的作品中我们总能感受到他的人生经历与其独特的音乐艺术。掌握台湾的元素,与自身所擅长的音乐语言、风格,将之成功的结合,也因如此,他的音乐总能够使人引起共鸣。组曲《家园的回忆》乃出自他创作的黄金时期,作品又与其自身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连接性。第一首《序曲》表现了台湾传统节庆、地方民俗风情;第二首《回忆》表现了他背井离乡的孤苦,与对故乡台湾深深地依恋;第三首《游乐场》与第六首《狂欢》皆是对童年情景的再现,表现了作者年少生活的无忧无虑与天真烂漫;第四首《台湾清明古调》是对传统清明佳节的怀念;第五首《悲歌》用忧伤暗淡的小调表现了作者因童年的欢乐时光消逝而感到的丝丝遗憾。
在当下全球重视东方文化的时代,我们每一位钢琴专业的学生,都有责任与义务多掌握一些中国优秀作曲家所写的钢琴作品,宝岛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本土音乐家所创作的具有岛屿特色的优秀钢琴音乐作品,更应该被发扬光大。以组曲《家园的回忆》为例,通过研究萧泰然先生的钢琴作品,笔者希望对演奏者掌握学习其他时期的钢琴作品有所启迪,让更多的演奏者进一步了解台湾优秀的钢琴音乐,从而更好的诠释此作品,同时也能为后人研究此作品提供可鉴的依据。钢琴演奏是个十分漫长和艰辛的过程,一些看似简单的谱例的背后往往更加需要演奏者去仔细推敲,挖掘它的背景内容与风格特色。技术上的难点则需要单独拿出来,反复慢练琢磨,需有持之以恒的信心与耐心,方能将演奏做得更好。笔者也将以此激励自己,在以后的演奏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