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op.11)的艺术特征和演奏处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521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本文主要从艺术特征和演奏处理上浅析“如歌的行板”这个乐章,笔者认为想要很好的诠释这首作品,不仅要注意演奏的节奏、力度、呼吸和音色等演奏处理的因素,还要注重分析该曲的背景、旋律和结构特点等艺术特征。只有深入进行研究,才能将作品演奏的恰如其分。

一、引言

(一)选题意义
柴可夫斯基是 19 纪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领域极其广泛,涉及歌剧、交响乐、芭蕾舞剧、独奏乐及室内乐创作,在世界音乐领域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D 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因为这个乐章流传度非常广,所以它被认为是柴可夫斯基弦乐四重奏中最出色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所以笔者认为研究这部作品不仅能让我们认识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风格特点,更能让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四重奏演奏技巧和音乐处理。
此外,又由于这部作品是笔者音乐会的曲目之一,所以想要精确地演奏和表达这首作品就需要全面的认识了解这首乐曲的艺术特色。拟通过查阅资料和文本分析及舞台实践,力求使自己在理解和把握这个作品的同时,对室内乐的理解和演奏有一个新的认识。这便是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之所在。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笔者根据选题在知网检索到 7 种文献,其中有 2 篇学位论文,5 篇期刊论文。
1、学位论文:
时艺菲《柴可夫斯基<D 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作品分析和演奏心得》(中央音乐学院2017-04-01),该文分别浅析了柴可夫斯基《D 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三个乐章的创作特点与演奏心得。
李艺《柴可夫斯基音乐之民族特征与国际化倾向——从两部室内乐谈起》(星海音乐学院2020-06-30),文中以分析《D 大调弦乐四重奏》与《a 小调钢琴三重奏》两部室内乐作品为切入点,将柴可夫斯基所处的社会背景、浪漫时期的创作特点以及柴可夫斯基自身的创作特点相结合,研究了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特征。
2、期刊论文:
李艺《浅析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音乐大观 2013-04-05),该文侧重于分析柴可夫斯基的生平以及曲式结构,并介绍了“如歌的行板”这一乐章产生的社会影响。
于青、李旭颖《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的风格特点研究》(艺术家 2019-12-01),文中主要通过对乐曲结构、和声、旋律及音色的探究来揭示作品的风格特点。
闫乃珍《如歌旋律中的民族之美——柴科夫斯基<D 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音乐美学浅析》(中国民族博览 2016-03),该文以音乐美学角度的分析为切入点,重点对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弦乐四重奏》进行音乐美学特征及价值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王卫的《沉郁的俄罗斯性格——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音乐天地 1996-06-15)文章浅析了“如歌的行板”的曲式结构和创作背景。
杨筠、魏扬《柴可夫斯基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的配器研究》(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9-04-25),该文具体分析了“如歌的行板”的曲式结构,并结合旋律的使用手法以及声部的分配对配器技法进行了具体分析。
此外,关于国外文献暨外文资料,笔者在国内外网站等多处查找,基本上是关于柴可夫斯基生平的简介及部分作品目录,均为涉及到柴可夫斯基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整体风格和演奏处理方面研究。
.............................

二、艺术特征

(一)旋律特点
该乐曲主要有两段主题旋律,第一主题旋律在乐曲的开头 8 小节展开,如例 1,这段主题旋律来自柴可夫斯基收集的民间歌曲,从谱例中可见,1 至 4 小节的旋律中,可分为两个乐逗,前乐逗落音为 c2,其旋律线为be2-d2-c2,音阶式下行,后乐逗落音为 f1,其旋律线亦为音阶式下行 g1-f1,第 3 小节第 3 拍 c2-bb1,为 g1-f1之移位,两个乐逗似一问一答,整个旋律轮廓(不计移位)为七度音阶式下行旋律:be2-d2-c2-g1-f1。呈现出一种哀叹、忧伤的情绪。


例1

.......................

(二)结构分析
这首作品在曲式结构上是变化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由呈示部、连接、中部、再现部和尾声构成。该曲主调为 bB 大调。结构图如例 6 所示。
呈示部共 50 小节,分为呈示段、中段、连接和再现段。其中呈示段(1-16)揭示了柴可夫斯基将民间音调作为第一主题的旋律,重复两次,乐句呈现下行趋势。从声部上看,这段主题由一提琴演奏,二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声部平缓的跟随和衬托,并且加上弱音器的效果,使音色显得更加凄凉,表现出了百姓忍受苦难的沉痛情绪。中段(17-24)是展开性的中段
连接(25-32)带出再现段。再现段(33-50)与呈示段一样。(见例 1) 连接(51-55)调性转到 bD 大调,原本 p 的力度减弱至 pp 的力度,在声部上二提琴以大切分形式进入,加上大提琴半音阶的拨弦伴奏,增添了音乐的神秘性。(见例 3) 中部(56-96)这一部分出现了该作品的第二主题,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不同,速度、力度、和情绪都相对于 A 段的第一主题更推进了一步。从开始的 pp 一直推进到 ff,乐句总体呈上行的趋势,这样逐渐增大的起伏和逐渐增强的力度手法的运用,使乐曲的情绪比A 段更为激昂,从声部上看,一提琴将第二主题旋律重复了三遍,第一遍和第二遍中,其他三个声部都是以相同节奏的音型进行衬托和推进,力度时刻跟随着第一提琴的变化而变化,在第三遍重复时,一二提琴用两个八度的齐奏将情绪与力度推向高点,其他两个声部力度也随之变为 mf 并继续渐强,这样的变化给人以明朗和希望之感,也将这样较为激动的情绪推向了之后的再现部。(见例 4)
第三部分为乐曲的再现部(97-136)再现部中的主题旋律在高音区重复两遍,之后音乐出现了两次的中断,旋律逐渐下降的趋势又给人以哀叹的感觉,仿佛是燃起的希望又重新破灭的绝望之感。紧接着在二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三个声部拨弦的伴奏之下,第一提琴独自在低音区变化再现了中部的第二主题,忧郁的情绪连绵不断。(见例 5)
................................

三、演奏处理 ....................................... 8
(一)恰当的呼吸 ................................... 8
(二)节奏的把控 ................................. 10
(三)力度的掌握 ......................... 11
(四)音色的融合 ................................ 12
结语...........................30

三、演奏处理


(一)恰当的呼吸
演奏好一首乐曲,呼吸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独奏如此,重奏更如此。四个声部的演奏员需要达到同步的呼吸,达到“抱团”才能将音乐表现的更有凝聚力。在弦乐的演奏中,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认为弦乐的演奏不需要呼吸,当然同美声或民声相比,他们的呼吸是人体自然的本能,但是音乐不仅要悦耳,也要遵循自然地规律,每一件乐器都是代替嗓子在“唱歌”,每一个乐曲之中也有很多乐句和乐句之间的呼吸气口,只有恰当的处理好运用好呼吸,才能让音乐听起来更加舒适并且有律动。尤其在慢乐章的演奏中,抒发感情的地方有很多,曲中的强弱快慢都需要处理得当细腻,呼吸便是连接这些表情记号的桥梁,因此在表达情感的同时还需要力求四个声部的呼吸在同一频率,将创造出来的音乐融为一体。


例7

...........................

结语


作为柴可夫斯基“代名词”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其著名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他的其他经典作品。本文主要从艺术特征和演奏处理上浅析“如歌的行板”这个乐章,笔者认为想要很好的诠释这首作品,不仅要注意演奏的节奏、力度、呼吸和音色等演奏处理的因素,还要注重分析该曲的背景、旋律和结构特点等艺术特征。只有深入进行研究,才能将作品演奏的恰如其分。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并不多,能够在自己研究生期间演奏并研究该曲也是我的荣幸。探析本首乐曲让我收获了很多,相信在以后的室内乐学习演奏中会更进一步。也希望为同样喜爱“如歌的行板”的演奏者们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