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背景下山东苍山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51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笔者认为苍山民歌作为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它的创作来源于基层劳动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同时,它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大众的意志、精神和文化。因此,苍山民歌应该在民间继续传承与发展下去,并且民间老百姓也要尽全力的去保护好它。目前,国家和政府已经对苍山民歌的非遗保护工作做出了极大努力,他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非遗展览和演出活动。这让苍山民歌拥有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宣传平台,人们也能从多种途径来学习和欣赏到苍山民歌。通过多种有效积极的宣传,苍山民歌的非遗音乐价值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肯定。

第一章 苍山民歌发展概况

第一节 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
一、地理位置
山东省位于我国的华东地区,它中部地势高耸,拥有平原、山地和丘陵这三种地形风貌。它临靠黄海和渤海,河流众多,海陆交通便利。山东省历史发展悠远,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文化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东地区推崇儒家的传统教育文化,它有着“孔孟之乡”和“齐鲁大地”的美誉。苍山民歌的创作也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又称之为兰陵县,它在春秋时期便已建立。苍山县位于山东省南部,是临沂市的一个县城,它紧靠沿海和平原,海陆交通十分便利。因其苍山县地处偏远,远离城市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所以,苍山民歌便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
二、文化背景
山东省临沂市历史悠远、文化深厚,在古代曾被称为“琅琊郡”,它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苍山民歌就孕育在临沂市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临沂地区人杰地灵、才人辈出。相传,舜就是东夷人,他特别喜爱音乐,并且大力的宣传音乐,通过各种途径去传播和发展传统的音乐文化。他在音乐上的造诣极高,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音乐作品,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历史上极富有盛名的《韶乐》就是他所创作的。此外,儒家大圣人孔子所编纂的《诗经》,里面也收录了许多首临沂地区的民歌作品。生活在南宋朝代的郭茂倩,他所编纂的《乐府诗集》一文中也收录了一首临沂地区的民歌作品。这首歌曲叫做《琅琊王歌》,它的创作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兴盛一时。
临沂市苍山地区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之后,积攒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我国传统民歌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祥地。在古老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苍山地区就已经孕育出了远古文化和文明。如今,苍山地区一些珍贵的文化遗址已经相继被挖掘发现,特别是在传统音乐方面,就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艺术瑰宝。比如,编钟这一个古老庞大的传统乐器就被发现于苍山地区的一个古城遗址中。根据《苍山县文化志》的记载,苍山地区的民歌具体兴起于何时何地,目前并没有确凿的文献研究资料进行考证。但是,根据现有的这些文献研究资料,可以推算出最早关于苍山地区民歌的记录是在 1972 年 5 月于卞庄西晒米城土台前汉墓中出土的一幅汉画像石,上面刻画的是东汉元嘉元年期间的一些历史故事。其中有一块石刻上刻有笛管、吹笙、杂技和舞蹈的人物画像,这便是苍山地区目前关于传统民间音乐最早的历史记录的考证。
.................................

第二节 历史发展演变
苍山民歌这一个传统的民间音乐文化,在它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了无数人的整理、加工、改编、创作而日渐走向完善和成熟。然而,我们如果想要对苍山民歌追本溯源,可以说是非常艰难且不可能完成的。我们只能从一些历史资料和参考文献的记述整理中来推纳它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春秋战国
苍山地区在古代时曾隶属于鄫国,之后在春秋战国时期历经了列国纷争,在一连的战争之后,苍山地区又归属于鲁国,随后又归属于吴国、越国和楚国。苍山地区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地理环境,其音乐文化的发展深受影响。最终,苍山民歌形成的音乐风格便是融合了百家所长,不仅有越、吴两国的柔情,而且也有齐、鲁两国的豪迈,音乐风格兼收并蓄。
二、隋唐和宋代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进行分析,在隋唐到宋代这一个历史发展时期,随着运河的开凿,水陆码头的建立,便利的水陆交通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各地音乐文化的沟通和交流,这对苍山民歌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传播发展途径。当时,生活在南宋朝代的郭茂倩,他所编纂的《乐府诗集》一文中也曾收录了一首临沂地区的民歌作品。这首歌曲叫做《琅琊王歌》,它的创作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全国范围内兴盛一时。
三、清朝时期
清末时期,因为统治者的迂腐无能,政治与经济发展衰微,致使沂河、沭河(今临沂市)的栈桥破败损毁,洪水连绵、泛滥。居住在此的人民群众被逼无奈,为了生存下去,只能携带一家老小远赴他乡、另求生路。他们为了讨取生存粮食,只能沿途挨家挨户的敲门,即兴进行歌唱表演来换取报酬。虽然,他们经历的这段过程极其地艰难困苦。但是,却不得不说,他们这沿路乞讨歌唱的形式对苍山民歌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宣传作用。到了清代宣统时期,在苍山地区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歌唱形式,当地人将其称为“玩社”。这是一种一边歌唱一边跳舞的舞蹈歌曲作品,它的歌唱内容、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此时都产生了一些变化。
..........................

第二章 省级非遗项目之苍山民歌《绣荷包》研究

第一节 苍山民歌《绣荷包》研究
一、历史演变
一首民歌作品之所以能够广泛地进行流传和传唱,它都得必须经历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绣荷包》这首我国本民族传统的民歌小调,在它久远的历史发展中,经过了一代代人的整理、加工和创作。直至今日,才逐渐完善和成熟。但是,我们如若想要追溯它的具体产生时间、来源区域,这都是难以实现的。当前,我们只能从一些历史资料、参考文献等的研究记录中来推断它最初的产生。
(一)荷包由来
在古代的时候,人民大众所穿着的衣裳大多都是以宽大的袍子和褂子为主。这些袍子和褂子在设计上为了美观,便没有缝制可以装带东西的口袋。长此以往,人们出行倍感不便。在这种情况之下,“荷包”便应运而生。笔者根据历史资料的记录发现:对于“荷包”这一称谓的来源,最初是产生在宋代。之后,在清朝时期,“荷包”得到了广泛的佩戴使用,它被赋予了美好的含义,融入了人们纯粹的情感。一时之间,“荷包”文化广泛兴盛。时至今日,在我国所有的区域内能够发现的、完整保存于世的“荷包”制品,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几乎都是绣制于清朝时期的作品。”①“荷包”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女红艺术作品,它是年轻的姑娘们传达爱情的美好信物。这些年轻的姑娘们性格含蓄、内敛又害羞,不擅于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于是,她们便把自己内心深处最深切的思念、美好的期盼都寄托在荷包上,她们一边绣制着荷包一边进行着歌唱,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我国最为经典的民间传统歌曲作品——《绣荷包》。
(二)《绣荷包》的发展流传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绣荷包》这一传统的民歌小调在古代时期就已发展兴盛,得到了广泛的传唱和传播。笔者发现,在嘉庆年间刻本的《都门竹枝词》一文中对《绣荷包》是这样记载的:“太平景象地天交,落拓狂生任笑嘲,到处歌声声不绝,满街齐唱《绣荷包》。”这说明了,在当时那个年代,《绣荷包》就已经得到了老百姓们的喜爱,他们对《绣荷包》无不传唱和歌颂。再者,在嘉庆年间,《画舫余谈》一文中也这样写道:“《绣荷包》新调,不知始于谁氏?画舫青楼,一时争尚;继则坊市妇稚亦能之,甚或担夫负贩,皆能之;且卑院中人,籍以沿门觅食,亦无不能之,声音感人,至于此极。”又可见,在咸丰年间,清朝人氏张林西在《琐事闲录续编》一文中描绘到: “《绣荷包》一曲,盛于嘉庆初年,无论城市乡曲,莫不迟相喊唱……遍及各省,尤盛于京都。余幼时曾记闾巷之间,无不习歌此曲者。”根据以上所述的历史资料的记载,充分表明了《绣荷包》这一传统的民歌小调,它早在清朝时期就得到了极为鼎盛的发展,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几乎人人都为之传唱。

.............................

第二节 苍山同名异曲《绣荷包》研究
据笔者的采风调查来看,山东地区目前可考察到的民间小调《绣荷包》总共有 14 首。它们同名却不同调,临沂苍山地区就占了其中的两首。虽然这两首《绣荷包》歌曲都流传在苍山这同一片地区,但是它们的音乐艺术风格却是截然相反的。前面所讲述的第一首苍山非遗歌曲作品《绣荷包》,它的曲调旋律优美、抒情优雅,保留了它原汁原味、土生土长的传统艺术风格,有着浓厚的地域风格特色。而这里所要讲的这首同名异曲的《绣荷包》,它的曲调旋律活泼开朗、生动跳跃。下面,笔者将继续对苍山地区另外一首的《绣荷包》歌曲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历史和现状
在封建的旧社会,因为统治者的迂腐无能,政治与经济发展衰微,致使沂河、沭河(今临沂市)的栈桥破败损毁,洪水连绵泛滥。同时,在地主阶级的剥削之下,居住于苍山地区的人民群众被逼无奈,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家中的顶梁柱只能远赴他乡、另求生路。每当他们想念家中爱人的时候,就会写信寄到家里,让爱人为他们绣制荷包,依靠荷包来寻求精神寄托。而留守家中的年轻姑娘们在收到情郎的信件之后,便开始绣制荷包,她们将自己内心中的浓浓思念之情全部都绣制到了荷包上,一边绣制一边唱歌,感情格外真挚。苍山的这首《绣荷包》歌曲便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创作产生的。
在过去的社会,民歌都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代传承与发展下来的。它没有一个传统固定不变的歌谱,只能依靠口口相传的形式进行延绵传承。在这样的传承情况下,苍山民歌难免会产生一些变化和发展。苍山地区的这首《绣荷包》歌曲,它的创作和产生也是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在岁月的积累和文化的沉淀之下,它已经在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了苍山当地的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至今,这首《绣荷包》在苍山当地仍旧能够广泛的进行流传和传唱,并且受到人民群众的称赞和喜爱。笔者觉得,这是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它真实的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展现出了他们的精神追求。

.....................

第三章 苍山民歌其它代表性曲目研究..................................34
第一节 《大踏青》研究....................................34
一、歌曲简介..............................34
二、传承人采访....................................34
第四章 非遗保护背景下苍山民歌的传承传播研究........................43
第一节 传承人传承......................................43
一、谭清元.......................................43
二、赵桂秋..............................45
第五章 非遗保护背景下苍山民歌的发展研究............................60
第一节 苍山民歌的生存现状..........................................60
一、重视和宣传程度不够.........................................60
二、政策制定和实施不及时.......................................61

第五章 非遗保护背景下苍山民歌的发展研究

第一节 苍山民歌的生存现状
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说道:“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满足人类的需要。”①他这句话的意思是,文化是劳动人民群众在日常的劳作、生产与生活中形成的,它体现了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信仰。并且,它又能反过来满足于人们的生活需要。马林诺夫斯基的这番话,形象的刻画出了苍山民歌的创作过程。苍山民歌的创作就是来源于当地劳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田野劳作,这些创作出来的歌曲又可以调节人民大众的情绪,有着“娱乐”的性质。苍山民歌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革和文化发展之后,如今已经逐渐具备了多种社会功能和艺术价值。
在如今全球化、城市化的时代发展和西方音乐文化以及流行音乐文化的多重冲击之下,苍山民歌面临着一个极为严峻的挑战。面对如此复杂的困境,苍山民歌这一优秀的我们本民族传统的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举步维艰。目前,对于苍山民歌以后的发展问题急需快速解决,迫切需要寻求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之路。若想让苍山民歌得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首要得先了解它目前的生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笔者根据采风调查得知,目前在非遗保护背景下,苍山民歌的生存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和宣传程度不够
苍山民歌的传承人——赵桂秋老师,她在与笔者的采访、沟通和交流中,不止一次地谈道:“临沂市地幅辽阔,有着三区九县。苍山县只是临沂市的一个偏远县城,它远离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和发展中心,难以得到积极、快速、有效、广泛的宣传。因此,苍山民歌难以带动苍山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当地有关政府部门都不够重视苍山民歌的发展。”
笔者通过在苍山地区的走访发现,苍山地区的相关政府文化宣传部门确实对于苍山民歌不够重视,就连苍山当地的居民如今都很少知道苍山民歌并进行演唱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型音乐文化的兴盛,年轻群众自出生开始潜移默化接收的全部都是流行音乐文化。他们沉醉于流行音乐文化当中,全然忘记了本地的苍山民歌这一个优秀传统的民间音乐文化。年轻人不了解民间的传统音乐,所以,他们难以感受到传统音乐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和内在文化。如今,苍山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只能靠老一辈艺人进行传唱。但是,老艺人上了年纪,体力有限。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眼看着苍山民歌走向衰败又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苍山当地政府的相关文化部门再不提高对苍山民歌的重视程度,再不尽早想方设法的加大对其的宣传力度。那么,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样一个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走向灭亡。笔者在苍山地区随机采访了几个村庄的劳动人民群众,询问他们知不知道苍山民歌?会不会演唱苍山民歌?知道本地省级非遗项目《绣荷包》吗?得到的答案基本都是否定的。笔者不禁感慨,就连生活在苍山地区的本地人都已经不知晓这种传统的民间音乐艺术文化。那么,又如何奢求生活在别的地区的人们了解苍山民歌呢?既然不知道、不了解,便就更谈不上要怎么进行传承、发展与保护了。
.............................

结语


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者,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竭尽全力的去传承、发展与保护好我们本民族传统、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苍山民歌中的《绣荷包》作为“齐鲁大地”、“孔孟之乡”里面众多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的一首音乐作品,它有着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也体现出了苍山民歌独特的地方特色文化和浓浓的风土人情。
苍山民歌作为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它的创作来源于基层劳动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同时,它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大众的意志、精神和文化。因此,苍山民歌应该在民间继续传承与发展下去,并且民间老百姓也要尽全力的去保护好它。目前,国家和政府已经对苍山民歌的非遗保护工作做出了极大努力,他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非遗展览和演出活动。这让苍山民歌拥有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宣传平台,人们也能从多种途径来学习和欣赏到苍山民歌。通过多种有效积极的宣传,苍山民歌的非遗音乐价值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肯定。
苍山民歌植根于地方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它所蕴藏的超高音乐文化内涵,已经逐渐被人们熟知和认可。当前,关于苍山民歌的研究工作与非遗保护工作已得到了政府的相关文化部门、艺术界研究学者、广大人民群众等多方面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关注。但是,尽管苍山民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仍然还有一些苍山地区的民歌作品还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挖掘与整理。更为严峻的是,在笔者的采风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即使是在非遗保护工作开展的背景之下,苍山民歌的生存发展仍面临着一个传承与发展的困难囧境。笔者作为一名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生,同时,又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临沂人,深知自己对传承与发展好苍山民歌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