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曲艺音乐传承现状考察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51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笔者经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专业知识积累,完成了这篇硕士论文,整个过程达两年之久,希望通过笔者的论述,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陵川曲艺音乐的历史发展概况,对陵川钢板书和陵川丝弦书的艺术形态有更为详细深入的了解,弥补陵川曲艺音乐理论研究的一些不足。通过对陵川曲艺音乐的传承现状考察,可以使社会各界认识到陵川曲艺音乐传承的优势和不足,最后一部分对现状问题的总结及对策分析,可以为陵川曲艺音乐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一些思路。

第一章 陵川曲艺音乐概况

第一节 自然人文环境
陵川县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地处太行之巅,平均海拔为 1058 米,地势较高,受地形影响,陵川县至今未通铁路,交通较为落后,但也正是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陵川县受流行音乐的冲击相对较小,传统音乐得以传承发展。
陵川历史悠久,根据西瑶泉遗址和塔水河遗址出土的文物显示,早在 2.6 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历史上曾归不同政权和地区管辖,1985 年 4 月,陵川正式归属晋城市管辖。元好问之师郝天挺的孙子郝经是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人,曾得到忽必烈的赏识,曾派遣他为信使,代表国家与南宋谈判,为了纪念郝经,陵川县修建了“郝经公园”,位于陵川县 342 国道旁。陵川境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如“王莽岭”“棋子山”“黄围洞”等,王莽岭属于国家 4A 级景区,李锐游历王莽岭之后,发出“不登王莽岭,岂识太行山。天下奇峰聚,何须五岳攀。”的感叹。人文景观如“崇安寺”“锡崖沟挂壁公路”“太行一号公路”,崇安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陵川最大的寺庙;挂壁公路为锡崖沟人民历时 30 年修建,其修建过程极其困难,由于地势险壑,许多人为之丢掉了性命,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陵川县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晋城市的东北部,西连高平,北靠长治,东部与南部与河南省毗邻,辖 7 个镇,5 个乡,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陵川县常住人口为 231360 人,农业人口 20 万左右,第一产业如此高的比重,为曲艺音乐的传播提供了契机,农闲时,大量的劳动力解放出来,积极参与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曲艺与戏曲演出以及各种文艺晚会都受到这一群体的青睐。加之陵川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直至2020 年,交通方式仍只有公路运输,受现代媒体冲击相对较小,据笔者了解,喜爱传统音乐的仍占很大的比重。
..........................

第二节 历史发展概况
这一部分,笔者以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的历史发展为线索,来介绍陵川县曲艺音乐的历史发展概况。当然,与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同时存在的还有“爱红说唱团”“满富说书队”“重发说书队”(今盲人就业说唱团),但因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的记载资料最多、人员以及规模最大,且四个团活动范围都是陵川周边,发展历史相近,加之其它三个说唱团只演唱陵川鼓书,所以这部分,笔者以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的发展为线索,从历时性的角度,论述陵川县曲艺音乐的历史发展概况。
一、1943 年以前
陵川钢板书最初的形态是“干板书”,一副钢板、一面鼓,是最初表演形式的真实写照。1943 年以前,是陵川钢板书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陵川钢板书从“干板书”演变成了钢板书,至此,作为陵川县的代表性曲艺品种被传承下来。
陵川钢板书是陵川县最早的曲艺品种,它的形成年代无从考证,据《陵川县曲艺志》记载,清道光年间,河南林县有一名盲艺人逃荒到陵川,将“四股弦”音乐糅进了陵川钢板书,并创作了前奏和间奏,丰富了陵川钢板书的唱腔。
二、1943 年—1966 年
1943——1966 年,是陵川丝弦书的形成时期,艺人在河南坠子的基础上,吸收陵川当地民间小调,形成了陵川丝弦书的框架。
1943 年,日军占领陵川县城,八路军在陵川县东部的大山区古郊、横水等地建立了抗日革命根据地,并与当地抗日政府组织群众,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当时,有人用胡琴伴奏,套用河南坠子的曲调,演唱关于抗战的新内容。1945 年 4 月14 日,陵川解放之后,县城一带的民间艺人在河南坠子的曲调基础上,吸收了当地的民间小调,初步形成了陵川丝弦书的框架,创作了《齐心协力打东洋》《小日本滚蛋了》等曲目。据《陵川曲艺志》记载,因有人将“胡琴”称之为“丝弦”,故名“丝弦书”。
........................

第二章 陵川曲艺音乐艺术形态及文化功能现状考察

第一节 陵川钢板书艺术形态
陵川钢板书是陵川县最具代表性的曲艺品种,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老艺人所讲,陵川钢板书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因伴奏乐器主要是钢板而得名。陵川钢板书属于板腔体结构,是一种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曲艺品种,属于“鼓书”类曲种,艺人也常称其为“钢板鼓书”,与陵川丝弦书相比,其叙事性较强,也是陵川县传承范围最大的曲艺品种,其代表作《退钱》《心的呼唤》《山水陵川入梦乡》曾先后获奖,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是陵川钢板书唯一的传承团体,他们与时俱进,不断创作(改编)新的曲目,促进陵川钢板书的传承发展。
一、唱腔形式
(一)调式
陵川钢板书的调式以五声宫调式为主,整体风格明亮、豪放,调高不固定,根据艺人声音条件变化,常用的调为 D 宫和 C 宫,偶尔中间会转入 G 宫,如谱例 1 所示。


音乐毕业论文参考

.........................

第二节 陵川丝弦书艺术形态
陵川丝弦书是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党支部书记侯安凤和原队长侯松锁在河南坠子的基础上,结合陵川当地民间小调创作的曲艺品种。笔者曾问及艺人,为何称其为“丝弦书”,艺人说因为当时有人称“胡琴”为“丝弦,”故名“丝弦书”。陵川丝弦书的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结构,是一种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曲艺形式,下面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详细论述。
一、唱腔形式
(一)调式
陵川丝弦书的调式为 C 宫七声清乐徵调式,“fa”和“si”这两个色彩音的加入,丰富了陵川丝弦书的唱腔,使其唱腔多变、曲调丰富,如谱例 31 所示。


音乐毕业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陵川曲艺音乐传承现状考察.............................82
第一节 曲艺团体现状考察...................................82
一、“陵川县盲人曲艺宣传队”现状考察................................82
二、“盲人就业说唱团”现状考察......................................90
第四章 政府和民间相结合的传承——以“太行书会”为例......................109
第一节“太行书会”概况.................................109
第二节“太行书会”实况...........................110
第三节 政府和民间相结合的传承方式............................113
第五章 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115
第一节 现状问题....................................115
一、曲艺唱腔简单...........................115
二、地方特色不足.....................................115

第五章 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一节 现状问题
笔者认为,陵川曲艺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曲艺唱腔简单、地方特色不足、传承人范围小、理论宣传不足、学校传承缺失和传承范围狭窄。
一、曲艺唱腔简单
无论是陵川钢板书还是陵川丝弦书,其唱腔与其它曲艺相比,都比较简单。在第二章对陵川钢板书和陵川丝弦书音乐形态特征的论述中,笔者列举了许多谱例,通过对这些谱例的观察可以发现,两种曲艺音乐的唱腔整体都比较简单,每句唱腔基本为四小节,没有长的拖腔和复杂的调型,也没有较难的节奏和不断变化的节奏型。陵川钢板书和陵川丝弦书的唱腔节奏短小,腔音少,基本上为一字一音或两音,更没有特定的润腔手法和特殊的演唱技巧,原因可能与方言有关,陵川方言没有什么语调,字调大部分为阴平调,这也就使得陵川曲艺音乐大多是直接行腔,没有太多的装饰与抑扬顿挫,尤其表现在陵川钢板书的行腔上。
二、地方特色不足
《中国曲艺通论》中谈到:“曲艺是一种方言化的“说唱”表演艺术”,也就是说曲艺一般是用方言演唱的,方言是其重要的艺术特征。但以陵川钢板书和陵川丝弦书为代表的陵川曲艺音乐,演唱时使用的是普通话,地方特色不足。
使用普通话演唱的主要原因是陵川方言几乎都是阴平调,语调没有抑扬顿挫,用陵川方言演唱的话,用艺人的话讲就是“南腔北调”,完全听不懂。改用普通话之后,更易于其在陵川以及陵川以外的地区传承,但方言作为曲艺的重要特点,是区分曲艺品种的重要标识,如果失去这一标识,其地方代表性就会大大削弱。
.......................

结语


本文主要从陵川曲艺音乐概况、形态特征及文化功能研究、传承现状考察、政府和民间相结合的传承、问题及对策分析五个方面展开。第一章论述了陵川曲艺音乐发展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历史发展概况;第二章考察分析了陵川钢板书和陵川丝弦书的艺术形态及文化功能,陵川钢板书粗犷、豪放,叙事性强,而陵川丝弦书细腻、柔情,抒情性较强,两种曲艺音乐都发挥了重要的经济功能和地域文化价值;第三章是对陵川曲艺音乐传承现状的考察,包括曲艺团现状考察、社会传承现状考察、学校传承现状考察和传承人现状考察四个部分,笔者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和田野考察,对陵川曲艺音乐传承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第四章以“太行书会”为例介绍了陵川曲艺音乐传承的重要方式——政府和民间相结合的传承,这是当下曲艺音乐等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式;第五章是对陵川曲艺音乐发展现状所存在问题的总结及对策分析,希望通过这一章的论述,可以使社会各界意识到陵川曲艺音乐传承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促进陵川曲艺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笔者经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专业知识积累,完成了这篇硕士论文,整个过程达两年之久,希望通过笔者的论述,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陵川曲艺音乐的历史发展概况,对陵川钢板书和陵川丝弦书的艺术形态有更为详细深入的了解,弥补陵川曲艺音乐理论研究的一些不足。通过对陵川曲艺音乐的传承现状考察,可以使社会各界认识到陵川曲艺音乐传承的优势和不足,最后一部分对现状问题的总结及对策分析,可以为陵川曲艺音乐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一些思路。由于笔者资历尚浅,掌握的资料有限,望各位学者、老师以及研读笔者论文的读者批评指正!作为当地但不从事曲艺行业的人,笔者兼具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双重身份,以期通过自身的研究,为陵川县曲艺音乐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