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品概况
(一)作者简介
胡玉林,著名青年笛子演奏家、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全国笛子教育发展联盟主席,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竹笛学会理事,北京市竹笛发展协会副会长,被誉为“笛子奇才”。
笛子原创代表作品:《天雨》、《叹》、《竹语》、《铜岭竹吟》、《生命之恋》、《追影》、《传说》等,多部原创作品被央视音乐频道收入展播。发明笛子演奏新技法:指孔演奏法、和弦演奏法、两声部快速吐音演奏法,并出版《胡玉林笛子作品集》。
............................
(二)创作背景
《竹语》是 2008 年胡玉林在中央音乐学院就读硕士期间创作完成的一首笛子独奏曲,此曲在胡玉林竹笛硕士毕业音乐会上亮相并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其动听的旋律及笛子新技巧使听众耳目一新,如今《竹语》这首现代竹笛作品已成为广受竹笛爱好者喜爱并学习吹奏的竹笛曲目。笔者在《胡玉林笛子作品集》(笛子独奏谱)找到作曲家对《竹语》这部作品的简要叙述(截取):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竹语如笛语,乐曲用笛子的音乐表现人生的独白。南方的竹子秀丽而挺拔,引子部分的风声,展现了竹子坚韧不屈的形象。”
这是对这首作品情景与内涵上的概述,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曲作者把笛子拟作是人的形象,用其竹子本身所具有的坚韧不拔的品质和能在逆境中顽强生存来的毅力和生命力,来比喻人的坚韧不屈的品格。作者用竹笛吹奏音乐来表达内心的语言,述说着人生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在逆境中仍然不屈不挠,坚韧如竹的精神。
《竹语》这首乐曲在创作上采用西北的音调和音乐元素,表现出西北汉子对待人生的态度,和一种感悟人生的寄情与乐的音乐情怀。胡玉林在音乐作品创作中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即“立意性”、“观赏性”和“创新性”,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来创作音乐作品,而这三方面在《竹语》这首竹笛作品中都有所体现。首先,立意性,曲作者既是一位感性的音乐人,更是一位理性的思考者,他试图用竹子的“语言”来表述人物内心的情感,从而引发对人性的思考。其次,观赏性,这与创新性是密不可分的。
..........................
二、音乐特点
(一)曲式结构特点
《竹语》是一首四个乐段结构的竹笛独奏乐曲,乐曲采用了“散、慢、中、快”的中国传统的音乐结构,分别由“引子、慢板、中板、快板”组成,通过演奏指法的改变与音乐调性的变化,音乐主题进行了四次变奏。整个乐曲由bB调低音笛和F调中音笛两支笛子来完成演奏。
《竹语》有两个版本的音乐结构安排,其中最早的版本为:“散、慢、中、快、散”即“引子、慢板、中板、快板、再现散板”,另一现在的版本为“散、慢、中、快、快”即“引子、慢板、中板、快板、快板延续”这两个版本均是采用中国的独特的作曲手法。这两个乐曲版本在曲式结构上的安排虽然在结尾处略有不同,但音乐的结构和情绪走向都是由缓到急,由抒情的娓娓道来到情绪激昂,最后结束全曲。笔者所分析的是现在演奏所用的“散、慢、中、快、快”版本。
..........................
(二)音乐旋律特点
以下是分析现在所用且笔者音乐会演奏的版本,即“散、慢、中、快、快”版本:
引子,是用bB调低音笛,筒音作6指法演奏,整段为bA调,引子段音乐旋律是营造环境的风声的音响效果,是比较自由的散板,节奏也相对自由,慢慢引入主题。
【一】慢板,以歌唱性的演奏为主,延续使用筒音作6指法演奏,主题旋律进入(参见谱例1),地道而浓郁的西北音调展开乐曲,好像是用竹笛的语言缓缓诉说着人生的故事,在这一乐段中出现了“笛喉双音复调”的竹笛技巧,即笛子演奏一个音调旋律,人声也同时发出另一旋律声部。在慢板乐段中,单旋律与双旋律交替演奏,听觉上给人一种更加强烈的情感表达,情感氛围浓烈,既富有高亢的音乐情绪,又充满了西北的音调色彩,西北汉子感悟人生的情怀用音乐展现的淋漓尽致,倾述性的旋律,娓娓道来。
【二】中板,前半部分是bD调旋律,筒音作3指法演奏,后半部分旋律转调为bB调,用bB调低音笛,筒音作5指法演奏,旋律变得轻快而富有活泼感,充满了诙谐的色彩,旋律性和歌唱性很强,给人以一种西北汉子洒脱、豪放大气的听觉感受。
【三】快板,乐段转调为F调,使用F调中音笛演奏,演奏指法为筒音作5。这一乐段采用了变奏的形式,速度加快,以每分钟170拍的速度完成吐音部分(参见下页谱例2),给人以场面热烈的气氛,热闹的氛围是在音乐主题的进一步发展,更加富有律动感。双吐部分是主题的变奏,即主题再现,不断攀升的音乐动机,主题旋律的一再带入,将演奏者与听众的情绪都带到了一个制高点。
..............................
三、代表性演奏技巧分析..............................7
(一)弹指..............................................7
(二)气声........................................7
(三)碎吐................................................8
四、关于《竹语》的演奏体会.....................................10
(一)初识乐曲.........................................10
(二)练习乐曲难点技巧.........................................11
(三)演奏中的二度创作的思考..............................................12
结语.......................................14
四、关于《竹语》的演奏体会
(一)初识乐曲
在演奏乐曲之前,首先是听,听曲子是我觉得最直观,最能够感受到乐曲的情绪与意境的方式,仿佛自己就是在欣赏乐曲的听众,完全抛开笔者演奏笛子的角度看去欣赏,笔者认为这种直观的不夹杂有任何的主观感受可以更好地欣赏曲子。在抛开自己也是一名专业竹笛演奏者的角度去听,在还没学习演奏《竹语》这首竹笛作品的时候,我就是被这首曲子的旋律所吸引了,首先旋律好听,而且情绪跌宕起伏很能让人有代入感。这就引发了我对想学习和吹奏这首曲子的积极性,激发了笔者想要演奏这首曲子的表演欲,这首曲子的主题旋律很突出且容易让人记住,在还没演奏识谱的情况下经过反复欣赏聆听笔者的脑海里就已经能记忆和哼唱主题旋律了。
在“听”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熟悉乐曲旋律,也可体会到乐曲的曲调风格,情绪情感等乐曲的诸多要素,那么对曲子在有了一定的旋律熟悉感之后,再拿谱子进行识谱与吹奏,就显得心应手了很多,正如俗话说“心里有谱”。
在演奏识谱阶段和学习吹奏这首曲子时,笔者向胡老师学习了解到这首乐曲是根据西北的音调与元素来创作的,于是就欣赏了许多西北风格的民歌乐器曲等,更加了解这一风格具有洒脱、粗狂、豪迈的显著特点。在吹奏的同时再分析曲子其结构,这首作品的音乐结构是“散、慢、中、快”,胡玉林老师讲解到这首曲子是把人比喻成竹子,用竹子直挺不向恶劣环境低头始终坚韧挺拔的精神品质来比喻自己的倔强不屈,笛子是用竹子做的,笛即竹,笛语即竹语。笛子的声音好像语言的表达,演奏者借助笛子的演奏来表达内心的声音,来述说内心的故事与情怀。
乐曲每段都有其意境和内涵,在掌握整体的乐曲风格后,逐段的对乐曲进行解析,引子部分是表现一种自然场景,身在竹林的写意手法,把听众和演奏者都带入曲子的情景中来。
慢板用bB调低音笛演奏,其旋律是舒缓的,抒情的,具有歌唱性,也非常容易让人记住这一段的旋律。慢板就如西北汉子在诉说,娓娓道来。复调色彩的加入更是使这一乐段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内涵。
...............................
结语
综上所述,《竹语》这首乐曲是现代竹笛作品中新颖且独特的竹笛独奏曲,无论是从演奏技法还是演奏风格上都有区别于传统的竹笛作品,它打破了传统的竹笛固有的演奏技巧,“笛喉双音”、“弹指”等独特的演奏技法丰富了竹笛音乐的表现力,丰富的调式调性的转变与运用,使竹笛这一传统的吹管乐器更加丰富生动,表达情感更有冲击力和感染力。正如赵松庭先生所说:“技巧是表现内容的手段,而手段总是越多越好;风格是逐渐形成的,也是逐渐发展成熟的。一种新的风格在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而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和喜爱时,它也就成熟了”4《竹语》这首动听的现代竹笛作品引来众多的竹笛爱好者学习和欣赏。
基于对这首作品的喜爱,笔者认为这首竹笛作品有其研究意义,结合胡老师的教学讲解与自己的学习体会,尝试对《竹语》的音乐特点及演奏技法进行分析,以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首胡玉林老师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笔者认为,胡玉林通过对现代竹笛艺术的不断研究探索和别出心裁的艺术创作,为现代竹笛不断增添优秀的乐曲作品,对我国现代竹笛艺术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和力量。正是有这些年轻的竹笛演奏家们不断开拓创新,我国的竹笛事业更会蓬勃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跟进脚步,民族器乐的演奏技术技巧不断完善出新,为发展民族音乐做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