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张朝与钢琴曲《努玛阿美》
(一)张朝及其钢琴音乐作品
1.张朝简介
张朝,中国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德国朔特音乐出版有限公司签约作曲家。张朝于 1964 年出生于云南,自幼在音乐世家成长的他,7 岁起跟随其父作曲家张难学习钢琴。10 岁开始学习作曲并登台独奏,14 岁考入云南省艺术学校,师从叶俊松教授继续学习钢琴。16 岁发表处女作《海燕》与《诙谐曲》并公演于首届“聂耳音乐周”。随后在《音乐创作》上发表了《诙谐曲》,继而踏上了音乐创作之路。1984 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师从夏中汤教授学习理论作曲专业。1985 年师从向世忠教学攻读第二学位学习钢琴。毕业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班,师从著名作曲家郭文景教授。
他自幼酷爱美术、诗词和书法,追求民族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创作思想,力求表现本真自然的音乐风格并广泛涉猎多种音乐体裁。创作领域宽泛,涵盖了交响乐、钢琴曲和影视音乐等领域的音乐作品。代表作有钢琴独奏曲《中国之梦》《努玛阿美》等;钢琴协奏曲《哀牢狂想》等;大型民族管弦乐套曲《七彩之和》等;歌剧《芥子园》等;音乐剧《我的乌兰牧骑》;歌曲《中华家园》、《秋思》、《风》等;影视音乐《东方朔》《圣火耀珠峰》等。作品曾获“金钟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大奖,钢琴曲《景颇山歌》入选英皇钢琴考级曲目。钢琴曲《皮黄》常被钢琴大赛选用并屡屡获奖,成为参赛选手的幸运之神,澳大利亚 ABC 广播电台称其作品为“无与伦比的现代作品”。
2.张朝钢琴音乐作品之六大板块
张朝的钢琴音乐创作在其音乐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音乐富有别具一格的个性和魅力,极具张力且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气息。他“让钢琴说中国话”从不可能变为了可能,使更多人看到了张朝对于音乐的真诚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张朝老师将自己所创作的钢琴独奏作品按照不同的题材划分为六大板块,其中包含《土风集》、《古风集》、《日记集》、《自然集》、《儿童集》、《改编集》六个部分。以下对此六个板块进行逐个介绍。
...............................
(二)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的创作背景
张朝老师最初创作《努玛阿美》的原因是恰逢有一段时间作曲家到了一个特别思乡的阶段,就特别想回到家乡去看看,但由于自身工作繁忙很少有机会能够回去。与此同时恰好收到云南少数民族代表团来清华大学演出的消息心中就特别开心,一是为了去见阔别已久的家乡亲人和儿时伙伴,二是为能够再次聆听儿时常常萦绕于耳畔的乡音。家乡对于作曲家来讲是内心世界中的一方净土,是魂牵梦绕之所,乡音、乡情、乡景皆是美好的代名词,是他心中最执着的念想。哈尼族和彝族人民纯粹、质朴和乐观向上的优秀民族品格使作曲家受益终身,对其个人成长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故而心向往之。孩提时代对民族音乐的耳濡目染赋予了张朝老师与生俱来的民族基因,成为其音乐创作领域中无穷无尽的灵感源泉。由于作曲家从小在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生活了十三年,随后又到父亲的故乡昆明学习生活了五年,自此之后就彻底离开了云南。所以作者不仅是对整个云南,更是对生身之地长达十三年的深切思念,云南代表团的演出彻底点燃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回来后就创作了《努玛阿美》。努玛阿美是哈尼族的语言,意为太阳之原,指的就是当今的成都平原,曾是哈尼人心中最美的家园和神往之地,代表哈尼族心中最美好的地方。作者借哈尼族的努玛阿美表达自己心中的努玛阿美——云南,但作者没有完全表达哈尼族的努玛阿美,或是讲述哈尼族的历史故事,而是更多的表现出对自己永远无法返回却又最为美好的童年生活的追忆,以及对家乡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深深眷恋。
钢琴独奏曲《努玛阿美》创作于 2017 年,全曲由两部分构成。其中第一部分为稍自由的慢板,主要表达作者对故土自然风光以及童年生活的感怀,营造出情、景、人物相互交融的音乐意境。第二部分则为快板,着重强调丰富多变的节拍以及酣畅淋漓的音乐表达。这部分是一段快乐的音乐,表达了真正的快乐既不是肤浅的、也不是皮肉感官的快乐,而是各民族间和谐共生,且历经第一部分的沉淀与感悟后获得爱、感受爱,所拥有的心灵上充满阳光扫去一切阴霾的快乐。一方面再现了儿时无忧无虑的欢乐时光和单纯稚嫩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表达出作曲家对逝去时光的感怀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想象与展望。
.................................
二、 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音乐本体分析
(一)曲式结构
《努玛阿美》这首钢琴独奏曲内部的调性运动极为丰富,强调充满色彩的和声语汇与多声部用法中丰富而细腻的歌唱性。曲式结构为两大部分构成的倍复二部结构。作曲家充分汲取了少数民族的调式色彩,通过对民间语汇、民族乐器、自然人文等元素的运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旋律。第一大部分具有抒情性的音乐特点且速度较慢;第二大部分的音乐性格热情奔放,速度较快。两大部分在速度、节奏节拍、旋律发展、织体等多方面相区别,音乐性格上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又具有统一的内在因素。以下就本曲的曲式、和声、旋律等方面作简要阐述。
《努玛阿美》的整体曲式结构是根据速度记号的标记来布局和划分的,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特色。本曲共有 246 个小节,曲式结构为倍复二部结构,其中第一部分为复二部曲式,第二部分为五部回旋曲式。曲式结构见表 2-1。
表 2-1:钢琴独奏曲《努玛阿美》曲式结构表
(二)和声分析
“和声作为音乐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对于音乐作品的发展,加深和丰富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①在《努玛阿美》的和声技法中,充分运用调式和声、色彩和声等赋予每个和弦甚至每个音符不同的色彩与意义,使和声在运动中形成婉转悠长的旋律音效使音乐更具有生动性和歌唱性。同时作曲家充分汲取民族基因,将自身的创作理念与情感表现融为一体,使作品具有别具一格的和声效果。
1.三度叠置和弦
三度叠置和弦属于传统和声功能,其所具备的稳定性和舒缓松弛的音响效果始终被作曲家广泛使用于音乐创作中。钢琴独奏曲《努玛阿美》中运用的和声织体以柱式和弦为主,从纵向上看,虽然以三度叠置为主要结构,但技术上通过附加音和弦、和弦外音、平行音程思维等手法,使得和弦结构丰富多变,和声效果绚丽多彩。如第 2-3 小节低声部由三度叠置的和弦构成,奠定了音乐的色彩基调,左手低音声部与右手的中声部运用了平行六度音程的方式。第 4小节中次中声部在三度叠置基础上,横向上以 la 和 mi 构成四度音程,是苗族典型四度音程的特点,使音乐无论从横向或是纵向来看都颇具民族韵味。且相较于第 2 小节声部更加丰富,并在和弦音与和弦外音构成的横向流动中,两个内声部也形成了平行七度音程的效果,这种音程搭配凸显了奇妙梦幻的音响色彩。而第 5 小节则在三度叠置基础上声部转为平行七度音程,在三度叠置和弦的基础上增强了和声张力,对旋律声部起到加宽加厚的作用。通过重复旋律音的三和弦的连续进行,既能在横向上对作品旋律进行支撑和强调,又能在纵向上展现光辉神圣的音乐形象。见谱例 2-1。
谱例 2-1
谱例 2-1
....................................
三、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的演奏诠释........................................... 15
(一)节奏与节拍................................15
1.灵活多变的节奏..............................15
2.弹性节拍......................... 18
四、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的教学价值................................. 35
(一)对哈尼族、彝族民族音乐的认识................................... 35
1.知晓哈尼族、彝族的民族乐器......................................... 36
2.培养哈尼族、彝族的优秀民族品格............................... 36
结语..............................43
四、 张朝钢琴曲《努玛阿美》的教学价值
(一)对哈尼族、彝族民族音乐的认识
“音乐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音响,而是各种不同文化的载体形式之一,甚至本身就是文化。”⑦因此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演奏技巧的学习与了解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具有双向作用。首先通过学习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能够在掌握演奏技巧的同时认识各个民族的音乐;反之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获得演奏技术上的提高,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并相互作用的。中国钢琴音乐只有双脚踏在民族音乐的土地上才能展现出独具特色的风格与魅力,使民族音乐承载着钢琴的翅膀,形成具有鲜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特点的中国钢琴作品,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开辟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通过对钢琴独奏曲《努玛阿美》的演奏与学习能够更进一步的知晓哈尼族、彝族的民族乐器,培养哈尼族、彝族的优秀民族品格。吸引更多人了解并学习哈尼族和彝族的民族音乐,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1.知晓哈尼族、彝族的民族乐器
在云南这片“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俗”的土地上生活着二十六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代表性乐器,例如白族的龙头三弦、独龙族的口弦、怒族的达比亚、佤族的小独笛、布依族的勒尤、傈僳族的笛朽僳等。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将民族乐器的演奏方式或音响效果,融入到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当中。所以演奏者在学习和弹奏作品之前,需要掌握相关民族乐器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的诠释作品的情感,贴近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在《努玛阿美》这首钢琴作品中,模仿了哈尼族和彝族的民族乐器三弦和直笛。为确保生动形象的音响效果,演奏者需要提前知晓哈尼族、彝族民族乐器的相关历史、制作工艺、形制及演奏方法。经过反复聆听感受其声音特点,待掌握后,方可在钢琴上探索何种触键方式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民族乐器的独特音色。通过对哈尼族、彝族民族乐器的认识,为钢琴演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外,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哈尼族和彝族民族乐器的具体演奏方法进行学习,把听音频、看视频的二维感知转变为身临其境的三维体验。既能够锻炼演奏者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还可以激发钢琴学习兴趣,开阔音乐文化视野,在学习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同时掌握一门民族乐器的演奏技能。有利于少数民族乐器走进大众的视线,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素质,铸造民族修养并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广少数民族乐器的效果。
............................
结语
张朝作为当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根植于民族音乐的土壤,创作出许多独特新颖且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通过对张朝钢琴独奏曲《努玛阿美》的音乐本体、演奏技巧以及该作品的教学价值进行分析研究,使笔者切实地感受到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无限魅力。
首先,在作品的创作方面,钢琴独奏曲《努玛阿美》没有使用固有的民族旋律进行创作,而是另辟蹊径的采用基因作曲法进行创作,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提供创作思路的同时也为丰富中国钢琴音乐曲库做出贡献。其次,通过对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的丰富变化和对比,使音乐更加生动活泼且充满灵性。作品中对哈尼族、彝族民族乐器的音色进行模仿的同时,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民族语言音调在钢琴上展现出来,此处作为该作品的一大亮点使音乐充满了生活性和趣味性。以音乐的形式表达了作曲家对家乡的浓浓思念,以及对无忧无虑、纯真烂漫的童年时代的追忆。展现出张朝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民族气质和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浓厚感情与喜爱,其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音乐创作理念也为作曲家树立了典范。该作品的出现不仅推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加深了笔者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认识,还为中国钢琴音乐的教学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和有价值的素材,有利于更好的把握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风格。
笔者对于《努玛阿美》这首作品的研究并非就此止步,论文完成后,还会对这首钢琴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希望通过对这部音乐作品分析,为演奏者更好的诠释这首作品提供些许帮助和启发,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张朝老师的音乐作品。在论文写作的同时,笔者了解到张朝老师还有许多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值得我们去分析和研究,故笔者将以《努玛阿美》为起点,后续将会对这些作品进行探索。谨以此文为基本阐述,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学者。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