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记住乡愁》是笔者中期音乐会曲目,该作品于 2015 年发布,由陈道斌作词,胡帅作曲。这是一首情深意切、表达乡愁的作品。歌词情意绵绵而真诚,富有内涵,旋律婉转悠扬,朗朗上口。笔者通过对声乐表演专业两年的学习、了解、体会与思考,查阅国内外文献,综合考虑之后,认为本论题对于笔者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故选择了该论文题目。
创作歌曲演唱是声乐表演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对该作品的分析和演唱,笔者的演唱技巧和对于歌曲情感的把控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该作品在创作手法上采用了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属于典型的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是研究生学习阶段必修课程,通过学习演唱大量的艺术歌曲作品,使笔者对声乐作品内涵的理解、歌唱修养等方面帮助很大。笔者在演唱该作品过程中再次体会到钢琴声部的魅力。钢琴声部不仅仅渲染了气氛,并且推动、引导着笔者的演唱情绪,共同塑造音乐形象。笔者将用自己所学知识对该作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而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
1.1.2 选题的意义
2015 年,随着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的播出,同名主题曲《记住乡愁》也随之被创作出来,该作品由我国男高音歌唱家廖昌永和女高音歌唱家徐晶晶首次演唱。《记住乡愁》采用了艺术歌曲的体裁进行创作,没有华丽的歌词,没有炫技的伴奏,凭着朴实的创作和真诚的表达,将乡愁唱进每个听众的心里。通过对该作品的研究和分析,能够让我们了解当代艺术歌曲的审美、作词、作曲的发展走向。
本论文拟通过对该作品的创作特征、思想内涵以及演唱处理的研究,为笔者的二度创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以期达到对作品更深层的认识,促进自身的理论水平与演唱技能的提高,为之后的演唱者提供更准确有效的理论依据。因此对该曲目的深入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对相关国内文献的研读,笔者现对该作品的国内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归类:
知网中以“记住乡愁”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到 932 条结果,都以《记住乡愁》纪录片为主,但将学科细分为音乐时,只得到 8 条结果,其中三条为同名创作歌曲,一条为乡愁主题的音乐会设计,一条为同名歌曲《记住乡愁》主题歌试评。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读,笔者发现诸多学者的关注点在《记住乡愁》这部纪录片中所讲述的乡愁文化中,这些文献将帮助笔者理解作品。而对《记住乡愁》歌曲中的创作特征和演唱分析却鲜有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十分稀少,这也是笔者的研究动机与难点。
以“艺术歌曲演唱”和“中国艺术歌曲”为关键词搜索,各得到了 175 和 1670 条结果,其中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多以单个作品为例,而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等分析则多以时代为特征进行分析,其中对于古诗词歌曲的研究最多。经过对于文献的检索,笔者选择出以下文献作为本论文的主要参考:
关于艺术歌曲演唱方面的文献
唐慧霞在学位论文《20 世纪 20-40 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中认为,艺术表演追求的是内容与形式上的完美统一,歌唱的艺术感染力是通过舞台表演和演唱来体现的。要让艺术歌曲的歌词和音符能被听众充分感知,就不能只是将作品停留在纸面上谈,而是通过演唱者的演绎和表达来完成,作品的风格以及演唱者表达的魅力才得以在舞台表演和演唱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孟卓在期刊论文《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思维研究》中提出,中国艺术歌曲在长期演进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其自身的演唱方式和思维特征。该论文尝试阐释了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思维特征,并从演唱思维、创作技法、歌词、伴奏、旋律、意境等多个方面对演唱思维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
........................
第 2 章 《记住乡愁》的背景分析
2.1 《记住乡愁》的创作背景
2015 年,随着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的播出,同名主题曲备受关注。《记住乡愁》这部作品既是对故乡、对历史的真实记录,更是真情记录。它并不局限于作者从寻访中获得的历史故事,更是脱离了文字的束缚,通过音乐在曲径深处探寻悠久的历史文化足迹。家乡是我们生命的起点,人生的初始,勾连今昔,令人念念不忘的就是家乡。正如陈道斌所言:记住乡愁就是记住一种文化的传承,就是记住我们文化的根。
曲作者胡帅在创作时想到了自己的爷爷:“爷爷经常跟我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作为革命者的一代,他们的乡愁跟我们是迥然不同的,而现下我们所怀念的故乡,都是他们以生命和鲜血的代价为我们创造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乡愁可能不仅仅是对故乡的思恋,更是对先辈们的一种怀念。”胡帅说,创作这部作品期间,他脑袋里每天都会响起一个旋律,“创作的过程其实就跟曲子本身一样是一个自然流淌,水到渠成的过程。”
图 3-1
2.2《记住乡愁》的词曲作者简介
词作者陈道斌(年龄、籍贯交代一下)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词作家,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文艺活动策划撰稿人,唱片制作人,中国城市、企业形象歌曲创作专家组成员,广东省及广州市青联委员、广东省侨青委常委。 所获荣誉有:第九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第十届广州“十佳青年”获得者。代表作有:歌舞剧《好兵李向群》;歌曲《情系人民》、《兵马俑》、《孔雀》等;音乐剧《天使》等。[1]
曲作者胡帅,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师。曾担任中国青年民族乐团管乐声部声部长,中央民族乐团特邀演奏家。参加过北京现代音乐节、中国电影艺术节、冯小刚作品音乐会、加拿大国家电视台《海外春晚》,担任过《星光大道》评委等。曾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央歌剧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青年民族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总政歌剧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乐团、中国电影乐团、战友交响乐团、中国京剧院管弦乐团等多个国家级著名乐团以及北京歌舞团等合作演出。参演《人间正道是沧桑》《党的女儿》《洪湖赤卫队》《白毛女》《我心飞翔》等多部歌剧。制作发行的专辑代表作有《笛乐新纪元》等。参与背景音乐创作、录制的影视作品有《新西游记》《情定博格达》《尉迟恭》等。创作的作品有《记住乡愁》《为梦领航》《好男儿志在四方》等,独奏、重奏曲《竹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故乡》《梦回察哈尔》等。2015 年与陈道斌携手创作的歌曲《记住乡愁》,由廖昌永演唱,获得了广泛的赞誉。[1]
图 3-2
..............................
第 3 章 《记住乡愁》的音乐创作特征...................................9
3.1《记住乡愁》的体裁特征..................................................9
3.2《记住乡愁》的音乐特征....................................9
第 4 章 《记住乡愁》的演唱处理分析.......................................15
4.1 演唱中歌词的处理.......................................15
4.1.1 歌词原文解析...................................15
4.1.2 吐字、咬字、归韵的特殊处理..................................16
结语.............................23
第 4 章 《记住乡愁》的演唱处理分析
4.1 演唱中歌词的处理
4.1.1 歌词原文解析
歌词原文:
慈母手中线,缝补春和秋一曲游子吟,未唱泪先流游子枕边泪,离人杯中酒一弯故乡月,勾起多少愁久违的家书是乡愁,牵挂字里行间留归来的燕子是乡愁,带给我故乡问候乡愁让人愁,乡愁醉心头醉了青梅,醉了竹马,醉了多少春秋还有一段乡情,醉倒家门口乡愁叫人愁,乡愁叫人瘦瘦了山水,瘦了岁月,瘦了路尽头还有一缕炊烟,萦绕在心头慈母手中线,缝补春和秋一曲游子吟,未唱泪先流游子枕边泪,离人杯中酒一弯故乡月,勾起多少,勾起多少愁
笔者演唱时是从情感角度、文学角度来分析歌词的。该作品以孟郊创作的《游子吟》的第一句为引子和动机。《游子吟》使用白描的手法,描述一个即将出门的青年临行前,他的母亲为他缝补衣物的场景。歌词结构为五言句,且遵从了“起承转合”这一传统结构方式。“起”是起因,是诗文的开篇、文思的开端;“承”是起句的承接、延续与深化;“转”是转折,是结构的跌宕、思路的起伏;“合”是结束句,是文章的收尾、情感的凝聚与抒发点。[1]《游子吟》也成为了歌词里的线索,心里已经想起了故乡的模样。看着天上的月亮,勾起了作者的多少相思之情,所以才会有“未唱泪先流”。连接段的歌词结构是八言句,作者把“家书”、“燕子”等形象比作作者对于故乡思念的寄托,“牵挂字里行间留”不用任何修辞手法,将家书的牵挂真切地表现出来,而归来的燕子让我们从燕子的身上感受到来自故乡的问候。
...............................
结语
在声乐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艺术歌曲体裁一直都是一个具有独到特点的门类,本文对艺术歌曲《记住乡愁》的分析研究,旨在唤醒我们心中的那份乡情,激发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怀,以便更好找准角色定位,准确诠释作品情感。笔者在研究该作品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实践体会并查阅了大量文献期刊,取得了既定的效果。通过对该作品的分析和研究,笔者对于《记住乡愁》的创作背景与技法,以及曲式、和声结构、发声技巧、表演的理解都更深了一步。并领悟到要演唱好一部作品,必须深入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含义、曲式结构等,对歌曲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才能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对艺术歌曲的演唱方法也有了新的体会,演唱艺术歌曲时应声音规范,追求与钢琴和谐对话自然流畅的演唱方法,并且严格按照乐谱的标记演唱,将艺术歌曲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笔者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歌唱理念和良好的歌唱心态,意识到要演唱好一首作品,具备相应的专业演唱技能还不够,还必须对舞台表演以及对不同风格作品的把握等方面逐一涉及,全面提升自己的歌唱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的提升,对自己今后从事工作将大有裨益。通过论文写作,在展现学习成果的同时,检视自己存在的不足,这将是笔者不断前行、学习提高的一个新的起点。艺无止境,笔者会将声乐演唱永不间断地进行下去,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