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一)研究缘起
1.传承传统音乐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理论的提出,主要针对我们的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的推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来讲,它存在于每个地区、每个民族,属于我们从过去到如今的瑰丽宝藏。素质教育的要求让我们能够尽量全面的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从不同科目类衍生出的文化现象和现实问题而得到自己的思考。开阔每个学生的文化视野,不仅仅单一的停留在校本教材中的文化素养知识中,应该能够更全面的发展自身的思考能力,扩充自己的文化视野和知识运用能力。
2.神池道情艺术传承所面临的问题
著名戏曲理论家傅谨曾说:“地方剧中是一个拥有无穷开发价值的宝藏,然而,这个宝藏还没有得到认真发掘,就即将在我们面前化为尘土。”神池道情流行于山西北部,属于我国俗曲道情的重要分支,是当地重要的地方性戏曲剧种,2011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电视与网络艺术在全地区的普及和应运,神池道情艺术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如何传承保护神池道情已成为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神池道情面临的问题主要关键点在于如何从教育教学环节中着手,通过改变认知人群而达到一个良好的发展,如何建立课程系统的整体性,在教学环节中应该如何解决渗透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3.传承保护神池道情戏曲值得关注
戏曲在现阶段的发展现状中并不是特别乐观的,人们大部分把所有的关注度集中在文学、音乐、舞蹈等方面。对于传统文化中戏曲元素的关注度是远远不够的,了解认识只是存在着名称的概念映像中,对于戏曲的整个文化圈体是非常陌生的,中国戏曲的种类除了大剧种之外还存在着很多地方小戏,他们极具人文情怀和地方色彩,集中完整的表现了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以及生活方式,是过去到现在文化的一种流传和发展,因此对于地方戏种的关注度值得我们去认识和探索。
.........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音乐对于人文文化和情感是最直接的表达,融入“神池道情”的音乐教育研究不仅仅为音乐课程提供鲜活的生命力,更对音乐教育教学环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素质教育的大纲内容上不难看出,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任务和责任。对于地方音乐能够顺利融入课堂,它不仅能够填补音乐中如何融入戏曲元素的教学方法空白,还能够为音乐课程的设置发展起到一定的宣传范式作用。对音乐校本课程的设置环节上,更提供了新的课程思路。解决音乐教育中单一的音乐授课模式,双师的音乐教学配合为其他学校在教育环节上起到示范推广作用。
2.现实意义
音乐教育中 2008 年在教育部主导下开展的“京剧进课堂”活动,得到各界一致好评。曾在 1995 年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国民音教改革研讨会中就提出“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主题、2001 年 7 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在此标准中,相关学者明确了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的传承”、“重视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等教育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明确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在这样理论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深入贯彻去认真的落实教育工作。相较之于京剧,地方小戏在濒危性与本土性等方面,都更应该与当地音乐教育广泛结合。本文通过对神池道情如何融入神池职业中学音乐课堂中进行探究,并进行了一系列问卷调查及课堂研究,以期待对本土戏曲进入音乐课堂提出一点思考,能够为地方文化传承起到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
一、神池道情与神池职业中学概述
(一)道情的概况
道情,是作为道教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从历史的长河中追溯来看其最初的目的是用在于宣传弘扬道教的思想文化。通过音调的高低以及特点的区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法曲道情”,其音调是以“法曲”为主,其表现的是宗教类别中大型的宗教性乐舞,在初唐时期行成,主要是在唐代和宋代的宫廷中比较盛行。另一种称为“俗曲”道情,其音调主要是以“俗曲”为主,经过了“俗讲”和“新经韵”的演变发展成了完整的俗曲说唱道情。在元朝末年明朝的初期,由于道情的声腔音乐发生了变化,从而也形成了两大音乐体系,一种是南方的“诗赞系”和北方的“乐曲系”,并且随着历史的逐步推进和演变,派生出了歌曲道情、说唱道情、皮影道情、戏曲道情等多种艺术形式。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 115 种道情,其中歌曲道情 4 种,皮影道情 6 种,说唱道情 86 种,戏曲道情 19 种,它们都分布在了祖国的各位范围之内1。 道情随着历史的推动至今流传下来,它为我国的说唱艺术以及戏曲艺术增添了历史的考证的史实,为我国艺术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神池县地处于山西北部,晋北道情种类也较为繁多,从历史道情的演变发展中流传至今,神池道情现属于戏曲道情中的一种,在过去道情的演唱中主要是以“坐腔道情”为主,主要演出是由一人弹唱为主,后期中因为黄河流域中晋北地区说唱艺术比较丰富,吸纳了过去的宗教文化以及明间流传的习俗“社火”等元素,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过街道情”。每逢过年后或者元宵节时期,他们身穿各式各样的衣服扮演着不同的人物形象给大家拜年,其中在这个团体中的演员会演唱一段说唱道情,动作较为简单,表演形式中伴奏乐器主要是简单的锣鼓点。山西晋北戏曲种类主要以北路梆子为典型代表,道情艺术在过去的简单说唱中,后来吸取了北路梆子戏曲中的“梆子”元素,从演唱行腔中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伴奏乐器中也从单一的锣鼓加入了现在的戏曲中的主要伴奏乐器,“文”场中主要乐器有:笛子、四胡等;“武”场中主要有:鼓板、大锣等。因此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晋北一大戏种“神池道情”并以其地名命名的曲艺曲种,得到了晋北人民的热烈拥护,2011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二)神池职业中学概况
神池县职业中学坐落在山西的北部忻州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学校主要集中了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以及职业技能专业的高中学生,在校学生人数并不是很多,这与神池县人口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学校非常的重视现如今教育部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从过去学校单一的音乐课,直到 2011 年神池道情被列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中,教育部与学校都高度重视这一遗存的音乐文化,他们选择在具有代表性的职业中学开展这样的音乐教育活动,到 2016 年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好的普及和发展,积极开展文化教育中地方传统音乐的知识讲座,使得道情又有了新一代的接班人,从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都有在学习。在县教育部门和职业中学校长的大力推广支持下,学习道情的学生和教师还是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
三、神池道情在学校音乐课程中的教学实践......16
(一)教材与教学方式....16
(二)师资准备(双师)........16
(三)课程实践(校本教材、道情专业艺术传承班)....... 17
1.教案设计..........17
2.课堂教学内容..........17
3.艺术实践..........24
四、神池道情进校园总结与反思..........25
(一)母语文化在教学中的优势....25
(二)对于保护传承神池道情的思考及建议........26
四、神池道情进校园总结与反思
(一)母语文化在教学中的优势
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在当下的中国华夏五千多年灿烂的文明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加速的经济文化发展也吸收了外界不少的文化冲击,如何并重中西文化是我们要放在首要任务去解决的。现阶段随着国家政治文化部的推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不断整理地方文化传统让更多世界人民看到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悠久古远,不管是从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层面,我国由于多民族传统造就了别具风情的差异,每个地方都有他不可夺得的文化价值,我们要深入的去发现和挖掘这样的文化,懂得去善存和发展,并不断的能够从文化自觉中走到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鲜活的文明一直长青。教育是不断变革的,他标志着教育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 现代中国的音乐教育,因为受到了西方音乐体系的重要影响,整个音乐的过程都被西洋音乐所充斥着,包括我们现在自身的审美包括乐感这个概念,多出发于西方的固定标准音高,甚至有时一个偏音会让我们觉得很怪,觉得不应该有这样音的存在。直到进入新世纪,中国音乐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让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体制、我们的文化传承方式。“母语文化”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是指我们生存这个大的文化生活赖以生存的圈子,他孕育着我们生活中所包括的一切,而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我们中国富饶的土地上每个聚居点,聚居地从语言、音乐、文化生态都是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的,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是有自己存在的意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长在这片自己的土地上的人们,固然对自己所处的文化音乐所了解,像上文提到的“神池道情”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传统戏曲唱段,最离不开的就是地方语言的发音和特色,这也正是地方小戏存在下来能够与大众地区有所区分的原因。由于文化相对主义的影响,每个文化都有他们不同的价值,这也要求我们不管是音乐学家还是教育的推进中不能单一的看待一种文化,任何文化都是历史存在的,多种文化是多元文化存在的必然条件,而面对多样的文化中我们强调的是元,元的概念是建立在多样的基础之上,是多样多种文化的一种互通、融合、借鉴共同存在的一种结果,当然也保留了自己文化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在中国富饶的土地中,少数民族分布在中国的大江南北,他们不管从生活,生长,社会环境中所处的历史语境都是各有差异的,每个民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多元的文化教育是要我们能更全面的去看待每一个民族存在的文化事项和事物,在自己本来固有的思想上能够繁殖生长。因此我们尊重每一个地方,每一种音乐文化存在的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我们能够看出现在的文化缺失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为了教育活动中能够从认知到认识,从认识到学习并运用这是需要我们作为学者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一直坚持的责任。我们试着能从过去传统教育中加入部分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活动,弘扬地方文化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让每个学生能够体会生长的环境中“母语文化”的重要性和发展性。
........
结 语
多元文化共同存在于我们的生活栖息地,每个民族乃至地方都有其不可夺得的重要地位,本土音乐文化是离我们最近最亲的地方,作为民族音乐学专业的学者,担负起自己家乡的音乐文化传承和研究责任,提供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教育工作的路上一直发扬下去。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大量的文献记载给了我特别多的帮助,细致的讲述晋北道情的发展和变迁,从过去的产生于民俗文化中道情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延袭着过往的生活场面,人们把它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传递着每个人民的心声。前期学者的研究大部分都在曲调发展歌词的组成部分上,但是对于传承,教育方面的研究略有不足,笔者对于神池道情在当地的发展教学做了部分了解,对于道情的保护和教育工作依旧是任重而道远。传统音乐的传承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神池道情”作为当地最大的文化财富,我们发现现在发展的状况并不是特别好,只有深入在教育教学中去推广和普及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在教学的环节中着手,抓住学生各阶段的特征和心里特点,逐渐的让学生对于文化传统的认同度加深,懂得如何为自己的地方文化而自信,发挥课堂的最大作用,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音乐事项,合作学习,发掘道情的魅力所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仅仅从传承班这样个别的个体出发,有这样好的职中先例为全县的中小学提供了很专业的平台,建立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提供资源共享,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全面丰富教师的音乐素质。笔者在参与教学过程和调查中因时间不足,欠缺尚好的一套教学计划在文章中,把单独的课例作为比较传统课程的音乐新形态,面对良好的资源环境下,地方所有学校应该互助学习,交流学习,只有这样的平台和展演才能够把这样的传统戏曲推广出去达到最大的教育力度,保护起来形成新的音乐文化象征。在撰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鉴于本人理论知识有限,在采访和学习道情的过程中整理的资料还有所欠缺,由于关于戏曲元素的音乐教材中课例较少,适当的整理较短小的易懂的道情音乐教材也是笔者后期需要继续做的工作,真正能把道情与音乐课程相结合,点滴渗透,逐步加深,为每个孩子在音乐的路上至少不会丢失本土最原始的音乐文化,为能够解决老龄化的问题加大重视力度,只有这样我们的传承保护才不仅仅只会落在口头上的言语,从而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在后期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初步的形成一个音乐课程体系,政府加大教育保护的力度,从最简单的曲调排演,逐步发展现如今神池道情的传统剧目,如《玉婵泪》、《琼宫泪》等剧目。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