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依据
电子管风琴1,也可以被称之为双排键电子琴,它将电子技术与音乐相结合,能够演奏出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表现力极为丰富,又称“一个人的乐队”。1959年 2 月在日本诞生第一台立式电子管风琴,日本雅马哈音乐振兴会在 20 世纪 80年代中期,将电子管风琴通过师资培训班的形式传入中国,沈阳音乐学院在 1990年率先开设电子管风琴课程。1993 年,电子管风琴正式传入新疆地区。近几年国产品牌吟飞电子管风琴出现,逐渐取代雅马哈电子管风琴在我国的“垄断”,玖月奇迹组合的走红,提高了电子管风琴在我国的熟知程度。各地区电子琴协会也相继开展了各种程度的电子管风琴师资培训班及比赛,使得电子管风琴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一架电子管风琴拥有成百上千的音色与节奏,甚至还可以录制编辑自己想要的声音与伴奏,它的演奏方式新颖独特,演奏肢体语言丰富,独特的魅力让它在乐器界有了一席之地。仅 20 年短暂的发展,电子管风琴的普及推广程度、教学方法、演奏曲库等方面的发展程度都很浅薄,不足和缺陷仍有很多,尤其是在将电子管风琴为我民族所用这个一方面,当代的电子管风琴工作者仍需在此方面多加努力。新疆地理位置独特,坐落于亚欧大陆的西部,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之地,是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汇地,文化遗产众多,在历史上,新疆是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和古希腊、古罗马六大文化的交汇地,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市居民族有 13 个,主要居住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民族,各民族音乐文化相互交流,形成了民族特色浓郁而又独特的新疆风格音乐文化。近几年,随着国产品牌吟飞电子管风琴的研发技术的进步和名人效应的推动,电子管风琴的发展势头越发强劲,各大音乐类院校的电子管风琴课程逐渐完善,将各类音乐作品改编成电子管风琴版本,电子管风琴演奏作品风格越来越丰富。但是迄今为止,新疆风格电子管风琴作品屈指可数,电子管风琴与新疆音乐元素相结合的论文还属于相对空白状态,而且在现有的这些改编作品中,音色的选择仍然是选用了西方乐器的音色,并未采用新疆独特的民族乐器的音色,但是新疆的音乐元素独特又丰富,因此笔者以此为出发点,分析现有新疆风格电子管风琴作品的音色节奏特点,并用自己现掌握的电子管风琴的音乐基础理论,将新疆民族乐器音色录入电子管风琴中,利用维吾尔族交响诗《故乡》进行成果检验,以此为电子管风琴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思路。
........
1.2 研究目的
在音乐史上,音乐艺术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当时与乐器制造相关联的科技的进步。十二平均律的使用起于钢琴,彪姆式(R 沈 unIsyslem)联动装置之于木管,合金冶炼技术之于铜管……。20 世纪电子技术的发展更大大拓宽了音乐的表现领域和传播方式。电子管风琴或双排键电子琴就是电子技术与音乐表演艺术相结合的成果之一。1电子管风琴拥有超强的音乐表现能力,可以演奏出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通过合理编曲,可以再现交响乐效果。电子管风琴的发源地是日本,并在日本本土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与发展,日本雅马哈品牌的电子管风琴属于目前最先进的电子管风琴,除技术以外,在教学演奏方面也很是系统和专业,将各类音乐风格的作品进行电子管风琴版本的创编和改编,古典交响乐作品和流行风格作品属于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国产品牌吟飞电子管风琴的推出和不断地技术革新,乐器价位合理,为电子管风琴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物质基础。电子管风琴学习者不仅要学会演奏现有的成品作品,更要将此乐器为我所用,学习配器编曲以及改编技能,将我国丰富的音乐文化编配改编在电子管风琴上,让其走向世界。电子管风琴传入我国 20 多年,但是刚传入的前 6 年发展几乎停滞不前,后14 年的时间里才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出于各种原因,电子管风琴的发展和推广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融入本土音乐元素,进行本土电子管风琴曲目的改编编曲和创作方面。如果我们学习电子管风琴仅仅是机械的演奏现有作品,而不能将我们丰富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与之很好的融合,最终只能会使它的发展走向落寞。这几年,通过一系列的电子管风琴的师资培训,各类比赛的举办,新疆电子管风琴的推广普及力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演奏曲目单一,音色数据库有限,融入新疆本土民族音乐元素的电子管风琴作品少之又少。通过对现有新疆风格的电子管风琴作品的综合研究分析,了解新疆民族音乐的音色节奏及和声织体,更深入理解新疆风格的音乐,将新疆元素与电子管风琴现代元素相融合,进行本土电子管风琴曲目的改编并创作更多具有新疆民族音乐风格的电子管风琴作品,使电子管风琴在新疆乃至我国更加专业与系统的发展与推广,让我国民族音乐更好的传承与创新,让电子管风琴在新疆生根发芽,毋庸置疑成了当下电子管风琴在新疆发展的一大方向。
.........
2 新疆风格音乐特征总括
2.1 新疆风格音乐的形成
新疆地理位置独特,坐落于我国的西北,亚欧大陆的西部,中亚的中心地带,对连接亚欧大陆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丝绸之路”的运输枢纽,是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汇地,文化遗产众多。新疆的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地广人稀,气候干燥少雨,多沙漠高山,因为路途遥远,所以新疆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空间,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较少,因此本土独特的地域特征保存较为明显,新疆原生态风格的音乐作品就会更好的保留下来。新疆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严酷的,环境的影响造就了新疆人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人们常借音乐或舞蹈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最经典的就是集歌舞乐与一体的木卡姆艺术形式。新疆风格的音乐作品,曲风热情灵动、旋律如流水行云般的优美、音乐结构规整、节奏轻快明亮、动感激荡,西域色彩浓厚。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世居着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等 13 个民族。如今,还有其他少数民族的加入,新疆已经是一个拥有着 47 个民族的大家庭。在此聚居的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宗教、风俗等。在历史上,新疆是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和古希腊、古罗马六大文化的交汇地,融合了古代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各国的历史精华部分,中国音乐体系、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以及欧洲音乐三大体系对新疆的音乐文化共同作用,多重音乐风格相互交流融合,产生了当下的地域特色浓厚、热情活泼的新疆风格的音乐,形成了新疆独特的民族色彩多元化的音乐文化1。歌曲、器乐和舞蹈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疆风格的音乐,指向的是新疆多民族聚居的大环境的整体性民族音乐。而在现有的音乐作品当中,又具有每个民族独特的风格特点。新疆风格音乐是一个泛指,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在新疆众多民族中又最具代表性。新疆的民族音乐与古代西域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地域性强、民族色彩浓厚、音乐文化多元化是新疆风格音乐的主要特点。
.........
2.2 新疆风格音乐的特点
2.2.1 旋律
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多数源于生活,将大自然的声音与音乐相结合,尤其是装饰音、倚音、波音、颤音技法的运用,使旋律具有浓郁的新疆音风格。这些音乐作品中,旋律有上升型、波浪型、下降型等多种,最有特点的是反型线条。此种上升用跳进,通过五、六、七度大跳,使旋律进人高音区,然后逐渐下降到低音区结束,下降时,在级进的基础上加甩音,构成总趋势下降,但局部看又具上升倾向的线条。在新疆的民间音乐中,多使用重复、模仿、呼应、对比等旋律的发展手法,使旋律发展形成乐段,它们大多具有对仗性和方整性。正是因为如此,使新疆民族音乐时而委婉低沉,时而高昂欢快,表现出对家乡、对民族、对生命、对爱情的那种挚爱。正是这种地方特色鲜明旋律,才使听众能够不断受到音乐作品的感染并沉浸到音乐的氛围之中,同时也感受到新疆民间音乐不同于其它地区民间音乐的独特之处。
........
3 新疆风格的电子管风琴作品音色运用.........10
3.1 弦乐音色的运用............. 10
3.2 铜管音色的运用............. 15
3.3 木管音色的运用............. 16
3.4 键盘音色的运用............. 18
3.5 新疆风格电子管风琴作品音色编辑的局限性......... 19
4 新疆民族乐器音色在电子管风琴上的制作及音色编配事项...........20
4.1 新疆传统民族乐器音色录制采样....... 20
4.2 新疆民族乐器音色仿真的后期制作.............. 21
5 新疆民族乐器音色在电子管风琴应用的成果检验---以《故乡》为例.......26
5.1 《故乡》的音乐结构分析........ 26
5.2 《故乡》配器特点及配器音域........... 27
5.3 《故乡》音色编配及效果调整........... 28
5.3.1 音色的编配........... 28
5.3.2 音色整体效果调配.......... 30
5.4 《故乡》音色演奏提示............ 32
5 新疆民族乐器音色在电子管风琴应用的成果检验---以《故乡》为例
5.1 《故乡》的音乐结构分析
《故乡》是由新疆维吾尔族作曲家努斯勒提·瓦吉丁于 1981 年,为了颂扬南疆当地居民的朴实、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创作的作品。交响诗《故乡》在中国首届交响音乐比赛中获二等奖等。努斯勒提·瓦吉丁为新疆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新疆民族音乐的创作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新疆维吾尔族交响诗《故乡》是遵循奏鸣曲式的曲式结构特点进行丰富变化的。对于《故乡》的整体结构,它不仅仅是单纯的包含呈式部、展开部与再现部的奏鸣曲曲式,它的曲式含有复三部曲式的特点和奏鸣曲式的特点,因为在交响诗《故乡》的作曲家的心里,单一的曲式形式是表达不出南疆当地居民的朴实、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他内心对新疆这片音乐的沃土的深深的挚爱之情的1。《故乡》的灵感来源于维吾尔族木卡姆音乐素材,优秀的作曲家就是不拘泥于现状,将音乐创作到近乎与完美。《故乡》的作曲的形成,是中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的产物,改作品汲取了木卡姆民族音乐的最优秀的元素和风采,又结合了欧洲的音乐作曲理论和标题交响乐的结构特点,在基本的音乐框架内,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做出了较好的协调,让整部交响诗作品既有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元素的特点又不乏欧洲音乐结构的缜密,对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进程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是一次相当成功的音乐形式的创新。在乐曲的开始是《故乡》的序曲部分,在序曲部分中缱绻的与爱情有关的题材开始出现,然后利用两个声部的相互呼应,作曲法则选择的是复调的对位手法,将第一个唯美的爱情主题开始深刻的变化发展。序曲结束后,进入《故乡》的 A 部分呈现部,呈式部的曲式是复合二部曲式,为了充分的表达作曲家想表达的音乐思想,在呈式部出现了两个主题,A 和 A1,将 A 部分的主题进行变化然后与副主题 A1 声部融合形成双声部,以该种音乐结构完成了呈式部的演奏。
........
结 论
本文通过搜集整理现有新疆风格的电子管风琴作品,发现迄今为止,出版的新疆风格电子管风琴作品屈指可数,电子管风琴与新疆音乐元素相结合的文章还属于相对空白状态。站在新疆这片多民族的土地上,新疆的民族音乐需要传承和发扬,而电子管风琴作为新兴乐器需要发展和推广,两者结合,既可以丰富电子管风琴音乐作品库,使其更适应新疆的音乐环境,又可将新疆的传统民族音乐进行创新和发扬,在电子管风琴上编配和改编新疆风格的作品,毋庸置疑成为当下新疆电子管风琴工作者的工作方向之一。现有的新疆风格的电子管风琴作品,旋律、节奏以及调式调性具有明显的新疆民族特点,但是在编配过程中的音色使用,大多采用西方乐器的音色,如弦乐合奏,铜管乐,键盘乐器等,中国民族乐器或者新疆民族乐器音色使用甚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品的原味。这种情况的产生根源在于,电子管风琴的音源主要是西洋乐器音色的采样,所以其音色的设定几乎覆盖了所有西洋乐器的类型、合成电声类音色、特殊效果音,在特殊效果音里还加入了人声、口哨以及某些动物的叫声等特殊音效,和少量的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12],如琵琶、二胡、扬琴。新疆风格音乐作品改编在电子管风琴上需要丰富的总谱缩编技能、音色编辑能力,来编辑制作出符合新疆风格音乐作品的各种乐器演奏的声音。由于电子管风琴上新疆民族乐器音色的局限性,也是目前电子管风琴运用中新疆份风格改编乐曲较少的一个原因。但是新疆的民族乐器种类丰富多样,如若不将民族乐器音色元素融入到新疆风格的电子管风琴作品的改编中,对于作品的再现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笔者以此为出发点,以交响诗《故乡》为个例,从音色的录制到编配,做了初步的分析,以点带面,为电子管风琴工作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在对《故乡》这部作品的音色制作及编配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在电子管风琴上逼真的还原并演奏新疆风格的民族音乐是确实可行的,这就为电子管风琴工作者的改编工作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性方案。通过笔者的实践和学习,总结出如何将新疆民族乐器音色录入电子管风琴中,并利用效果器对音色和音区之间各种功能进行调配,再结合触键方式将音色更加逼真的还原,最终应用到新疆风格的电子管风琴作品中。我们更加了解了它的内容和电子管风琴的现实应用功能,也更加清楚地看到声学乐器与电子管风琴音色的模拟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要想充分发挥双排键电子琴音色模仿的仿真效果,除了要领会音乐作品中的实际效果,还需要在实际的演奏中,想象各种声学乐器的演奏方法,从而达到完美的声音组合。这样才能产生栩栩如生、气韵生动、令人满意的音响效果1。在电子管风琴上演奏新疆风格的音乐,需要电子管风琴的演奏者自身具备较高的改编、创作乐曲及对原作品中的音色及节奏制作和改编的能力,对电子管风琴的演奏者来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