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音乐毕业论文,笔者一向认为,演唱的技法并不等于技巧。技法是前人在声乐演唱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代表了声乐演唱的普遍规律;而技巧,则是个体演员在实际演唱中根据歌曲情感需要而对技法的灵活运用。而演唱印青所创作的既具备浓郁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时代音乐特征的声乐作品,就必须注重对于声乐技法的灵活运用,在演唱过程中将技法升华为“技巧”,从而更为生动、翔实地表现出作品内蕴的思想情感。
第一章 印青的生平及其创作历程
第一节 当代作曲家印青生平
一、 音乐创作积累阶段
印青,生于 1954 年,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担任了我国各项重量级音乐比赛的评委。印青的父母都是文艺骨干,因而印青也遗传了父母的艺术基因,从小就展现出来异于常人的音乐天赋。年纪尚小的印青,就已经具备了深厚的音乐底蕴,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小提琴的演奏,并逐渐的开始涉猎到其他乐器的演奏和学习。1970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印青被选拔到部队的演出队,担任小提琴演奏。在演出队的这段日子里,印青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并且接触到了作曲,并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此,印青的作曲之路被开启。他总是不放弃任何的学习机会,参与专业的作曲训练,来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
二、 声乐作品创作阶段
在历经多年的揣摩和实践之后,在八十年代印青创作出了经典的声乐作品《当兵的历史》,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深受群众喜欢。随后,印青被调到了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工作,进行专门的歌曲创作,这也为印青的创作之路开启了新的篇章,参与了歌剧《党的女儿》的创作,并开始担任大型晚会的创作任务。印青在前线歌舞团任职期间,创作出了那首大江南北广为传唱的经典曲目《走进新时代》,这首优秀的歌曲也让印青成为广为人知的作曲家。2000 年印青的工作关系调到了总政歌舞团,并在总政歌舞团担任了团长的职务。在他的带领下,总政歌舞团的创作部进行了大量优秀作品的创作,给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鉴于印青对艺术创作做出的贡献,以及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中传部在 2007 年授予印青“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
第二节 印青的创作历程
一、 代表作品梳理
据统计,印青创作的歌曲、舞蹈(剧)音乐、歌剧、音乐剧及影视音乐共 1000 多件,有 300 余件在全国、全军获奖。其中约 16 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4 件获国务院文化部“文华大奖”、“文华奖”,6 件获中国音协“金钟奖”金奖和声乐作品大奖等等。著名歌唱家彭丽媛、阎维文、宋祖英、张也、王宏伟、谭晶、雷佳等均演唱过印青作品。在导师的指导下,笔者通过大量的查阅和收集资料,按照印青创作时间将其代表作品进行了梳理,希望此调查为广大学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便于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方便查阅。(如:表 2-1-1)
....................
第二章 印青声乐作品中的民族音乐艺术特色
第一节 印青声乐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一、 调式调性方面
1. 五声调式
我国传统音乐知识体系中,调式的构成是在一个音为中心的基础上,由若干个音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形成特有性质和特点的体系。我国的传统调式为五声调式,因而传统音乐呈现出了显著的五声调性。印青作为我国杰出的作曲家,在他的音乐创作中,积极而广泛的吸取了我国民族调式的精髓,因而在印青的音乐作品中,无一例外的采用了民族调式进行创作。通过对印青创作的音乐作品分析,可以发现他的歌曲创作偏喜欢用宫调式和羽调式,还会偶尔的使用商调式,全面的展现了民族调式的风格和特色。这里暂不赘述,后面的章节会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
2. 六声、七声调式
而且在很多歌曲上还加入了偏音,形成了六声、七声调式。大家广为人知,广为传唱的《天路》《芦花》《租用,永远祝福你》等声乐作品,在调式的安排上就加入了偏音,使音乐的风格更加的细腻,情感深厚。印青在七声调式的应用上也是非常娴熟的,能够将调式特性与音乐主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非常优秀的声乐作品《西部放歌》《当兵的历史》在创作安排上就采用了加入了偏音的民族燕乐调式、民族清乐调式。印青在歌曲创作上对于调性的应用,特征是非常明显的,擅长和偏好使用主调音乐,而且在音乐作品的行进中,很少进行转调,往往从一而终的使用一个调式,尤以宫调式最多。[13]在歌曲的创作中,会加入 4、7 形成六声调式、七声调式,全部融会贯通,流畅自然,一气呵成,荡气回肠。
.....................
第二节 印青声乐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创作思维
一、 南北民间音乐元素的兼收并蓄
1. 歌曲创作风格
在印青的歌曲创作中,充满了民族的风情和韵味。从印青众多的音乐创作风格可以看出,印青前期的作品偏向于南方的风格韵味,充满温婉、细腻、灵动的气质。后来,印青专门到北方进行了音乐采风,深入民间进行音乐调研,仔细的摸索北方民间音乐的特色和规律,在自身的音乐创作中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因而使其音乐作品凸显出了大气、蓬勃的气质。在印青的歌曲创作中,有汲取陕西秦腔音乐风格进行的歌曲作品,有汲取了京韵大鼓音乐风格进行的歌曲创作,有汲取河南豫剧音乐风格进行的歌曲创作等等,可见印青对于北方民间音乐元素也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在后来的音乐创作中,印青娴熟的创作技法将南北民间音乐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并在不同的歌曲中进行了兼收并蓄的尝试。
2. 歌曲创作的音乐要素
印青在歌曲的创作实践中,把握了南北民间音乐的精髓,把握的精准到位,从音乐旋律和音乐节奏、音乐风格及音乐特色等各个方面呈现出了特有的民族色彩。比如,《走进新时代》这首音乐作品在音乐旋律和情感色彩上就充满了特有的南方民间歌曲的旋律特征,运用了倾诉似的口吻,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但是在歌曲的开头,却用了号角般豪迈的音乐气势拉开了音乐的帷幕,将磅礴与柔美进行了鲜明的艺术对比,使人在听到这首作品时瞬间产生一种振奋的力量。而我们熟悉的歌曲《天路》,在音乐旋律的创作中,加入了西藏民歌特有的旋律织体和核心材料,在高亢悠扬的歌声中,凸显了藏族民间音乐的高远和激昂。《相依相伴的高原》则在创作中,吸收了新疆帕米尔高原的音乐素材,在现代创作技法的支撑下凸显出了荡气回肠的意境之美。而脍炙人口,深受大众喜欢的《西部放歌》《西部情歌》这两首歌曲,鲜明的展现出了特有的陕西民歌的韵味,仿佛让人置身在黄土高原,信天游的音乐风格,给人以回味悠长的回味。而《桃花谣》《人间西湖》的音乐旋律充满了南方特有的民间音乐特征,温婉悠扬,动听绵长,让人置身在音乐的意境之中,仿佛徜徉在江南的水乡。总而言之,印青在不断的歌曲创作中,融入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音乐特色,彰显了我国的作曲家对民族音乐元素的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
第三章 印青声乐作品的演唱诠释........................21
第一节 《走进新时代》演唱诠释......................21
一、 气息的控制运用.........................21
二、 共鸣腔体的控制运用......................22
第三章 印青声乐作品的演唱诠释
第一节 《走进新时代》演唱诠释
印青创作的《走进新时代》通过刚强与柔美的音乐对比,凸显了细腻的情感。在这首作品中印青依照倾诉的口吻安排了两段体的曲式结构,结合优美质朴的歌词,表现了人民群众在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时代里,对于祖国及民族复兴之梦的美好憧憬。以下,就将从“气息运用和共鸣方式”以及“咬字吐字”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演唱的诠释。
一、 气息的控制运用
该曲跨越了从小字一组降 D 到小字二组降 a 之间的广阔音域范围,属于典型的女高音声区。为了适应如此大跨度、高音域的演出,就必须使用美声唱法所习用的胸腹联合式呼吸方法,才能够提供充沛的气息支持。在呼吸方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演唱心得来进行一点阐发。即,必须注意要在腹腔部位形成一种对抗之力。这种对抗之力,应该就是古典唱论所经常提及的“气沉丹田”之力与腿部、腰腹部肌肉之间所形成的对抗力。所谓“气沉丹田”,实际上是歌唱者根据“内视觉”(意念)所产生的一种感受,并不可能真的将气息下沉到小腹“丹田”的部位。其实质的机理是,气息的下沉是同膈肌的运动相配合的——胸腔扩张, 充满气息,提及扩大。
..........................
结论
通过本文以上几个章节的论述可见,印青创作的声乐作品在广泛汲取我国民族民间歌曲调式调性因素、曲式结构因素、旋法音列因素等各种丰富的艺术“营养”的基础上,有机融汇现代通俗歌曲及西洋音乐的曲式结构等音乐创作技法要素,表现出了广收博览、兼收并蓄的音乐创作理念和意识,表现出了鲜明的艺术性、纯正的思想性、朗朗上口的歌唱性以及动人的情感性,表现了与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历程相适应的高超艺术成就。
有鉴于此,要恰切地演绎印青的声乐作品,就必须从气息、发声、共鸣及“咬字吐字”这几个方面入手,通过细致地分析曲情、把握乐曲的思想内涵,来明确在气息、发声、共鸣以及“咬字吐字”等方面究竟应该把握怎样的技巧。笔者一向认为,演唱的技法并不等于技巧。技法是前人在声乐演唱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代表了声乐演唱的普遍规律;而技巧,则是个体演员在实际演唱中根据歌曲情感需要而对技法的灵活运用。而演唱印青所创作的既具备浓郁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时代音乐特征的声乐作品,就必须注重对于声乐技法的灵活运用,在演唱过程中将技法升华为“技巧”,从而更为生动、翔实地表现出作品内蕴的思想情感。比如,演唱《走进新时代》,就不宜照搬“民族新唱法”中借鉴来自美声唱法的呼吸、发声及共鸣的方法,而是要根据表现歌曲情感及音乐风格的需要,对这一套演唱技法进行“微调”。
具体来说,就是合理借鉴胸腹联合呼吸的呼吸方法及其发假声时共鸣腔体的状态;但在声带的振动发声方面,则要将民族唱法中声带“主动调节”的振动方式与美声唱法中声带“被动调节”的振动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能够表现真声色彩感的、“三分假、一分真”的声带“自由振动”状态,从而发出一种极具民族声乐演唱真声色彩感的、“清澈、脆亮、甜美”的真假声的混合音。实际上,这就是借鉴了声乐界所唱说的“假声位置真声唱”的理念,通过“微调”我们所学习过的“学院派”式的气息、发声及共鸣技法,“化技为巧”,从而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音乐风格、韵味。所以,而对于演绎印青所创作的兼具民族性审美风格以及时代特色的声乐作品来说,演唱有法,却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得”此法,就必须详细解明歌曲的内涵,按照歌曲的内涵要求来“微调”、活用所学演唱技法,将其升华为“技巧”,方能尽可能完美地演绎印青所创作的声乐歌曲。
参考文献(略)
印青声乐作品中民族音乐艺术特色及演唱诠释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