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f 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演绎音乐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55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本文力求以研究“演奏”为主要基调,通过对作品历史背景、结构即和声起伏以及演奏方面的呼吸、力度、速度进行研究,结合舒曼性格多重性的特点剖析作品,从新的角度例如和声起伏与力度、呼吸之间的关系,以及根据《新格罗夫词典》追溯了代表舒曼双重性格的弗洛列斯坦和约瑟比乌斯的源头等,用理论依据指导实际演奏的理念研究本曲,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从而使本次研究在对乐曲的理解方面有更加进一步的提升。

1 创作溯源

1.1 作曲家生平与创作简介
罗伯特 亚历山大 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1856)是一位兼音乐才华与文学修养于一身的音乐诗人,他是“霍夫曼式的浪漫主义者”。
舒曼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喜爱文学并且博览群书,因此奠定了扎实的文学基础。父亲去世后不久,便遵循母亲的意愿奔赴当时德国的文化中心莱比锡学习法律。但是枯燥的法律条文极大地压抑着一个浪漫主义青年对生活的热情。于是,在法兰克福聆听完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Paganini)的演奏之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通往自由世界的音乐之道路来实现自己梦幻般的浪漫主义理想。20 岁的舒曼开始跟随克拉拉的父亲弗里德里希 维克(Friedrich Wieck)学习钢琴,他住在位于葛利麦歇街(Grimmaische Gasse)的老师的家里,每天接受维克所谓的“冰冷而又节制的技巧要求”。在历经 7 年与维克的斗争后终于和维克的独生女克拉拉结为夫妻,但好景不长 44 岁的舒曼受尽病痛的折磨纵身跳入莱茵河,两年后离世,年馑 46 岁。
舒曼最喜欢通过钢琴表达他的一些奇思妙想,为钢琴创作的作品中涵盖了钢琴小品、奏鸣曲、钢琴套曲等等众多浪漫主义时期流行的音乐体裁。钢琴是舒曼一生最爱的乐器,他只为钢琴创作独奏音乐作品。舒曼一生共创作三首钢琴奏鸣曲:《#f 小调奏鸣曲》Op.11(1833-1835);《g 小调奏鸣曲》Op.22(1833-1838);《f 小调奏鸣曲》Op.14(1835),在舒曼看来,以钢琴为载体的音乐是能够诉说他内心深处所想,和描述现实生活的最好工具。
纵观舒曼一生的创作,我们会不自觉地注意到舒曼一生的创作特点,即每个时期主要创作一种体裁的作品:钢琴作品(1833–9),声乐作品(1840),交响乐作品(1841),室内乐(1842),清唱剧(1843),对位音乐(1845),戏剧性的音乐(1847-8)和教堂音乐(1852)。
.......................

1.2 《#f 小调钢琴奏鸣曲》创作背景
这首奏鸣曲创作于舒曼 23-25 岁之间(1833-1835),是他创作的第一部钢琴奏鸣曲,是促进他与克拉拉感情发展的重要作品,同时也是他首次以代表自己的弗洛伦斯坦和约瑟比乌斯的名义献给他人(本曲的副标题为:“clara zugeeignet von Florestanand Eusebius”,译为弗洛列斯坦和约瑟比乌斯献给克拉拉)。这首作品具有舒曼以往“温暖的爱心和清澈的情感”的音乐语言,表达了他对克拉拉纯真的感情。
1833 年 7 月,舒曼的哥哥朱利叶斯和他的嫂子罗莎莉因患疟疾而发热,在相隔几个月内去世,这一噩耗如同当年舒曼父亲去世一般,带给舒曼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他的精神健康一度恶化,舒曼去寻求医疗建议,但仅仅是告知“‘Find yourself a woman;she'll cure you in no time’.”
1835 年 11 月春天舒曼和欧内斯廷·冯·弗里肯分手并和克拉拉确定恋人关系,舒曼在这段感情里找到了人生的新的出口,克拉拉是从地狱拯救出他的又一个女人。
社会背景方面,《#f 小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时间正值资本主义刚刚萌芽的阶段,封建残余势力苟延残喘,奄奄一息,革新的呼声一浪接着一浪。虽然在大的历史背景下,人们的心里都会带有一些新旧交替的矛盾思想,但舒曼是支持革新的态度是坚决的,舒曼“在为革新艺术而斗争中,他勇敢地站在了时代的前列。”这从他的音乐作品和文学评论中都不难发现。哈里·歌德施密特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写道:“舒曼认为战斗和幻想是没有矛盾的,他们只是生活的两个方面。”在这首钢琴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创新之处,如长气息主题、多重变化的音乐织体。
...........................

2 《#f 小调钢琴奏鸣曲》的理论分析

2.1 舒曼性格的二重性
舒曼 21 岁那年(1831 年)在他 6 月 8 日的日记中写道:“他有时似乎…我的本体极力想与他自己分开,或仿佛我站在外显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之间,或者说我的本体和影子之间。”根据舒曼的日记,可以看出他在 21 岁时已经开始有双重人格的倾向。直到7 月 1 日的日记 Leipziger Lebensbuch(生命之书),舒曼确认了他的这两位朋友的存在:“从昨天起有两位全新的人进入我的日记,他们是我的两个最好的朋友——弗洛列斯坦和约瑟比乌斯。”
在舒曼音符的世界里,如果说舒曼的弗洛列斯坦形象是实现他音乐抱负的大师,那么约瑟比乌斯的形象则被舒曼想象成沉思忧郁的牧师,这两位具有两个极端特质的形象,是舒曼内心性格与外显性格的直接体现,同样在他的作品中,也表现出两个人物性格的不断切换,形成了他特有的创作风格。
第一、三、四乐章属于实现他音乐抱负的弗洛列斯坦大师的风格,而第二乐章是沉思忧郁的约瑟比乌斯牧师风格,这个乐章的旋律改编自舒曼的一首艺术歌曲《致安娜》。但是这两种性格的乐思却又非常频繁地交织于各乐章之中,使得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跌宕起伏的宏伟效果。
在各个乐章存在乐思交替出现的情况时,演奏者应在音乐分析与演奏中对整体有所把握,也应在细节的处理方面有自己的见解。这种跳入跳出的理解方式可借用《清明上河图》的构思手法:虽然图中内容繁多,但各个部分并不冲突,井而有序,繁而不杂。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是主角的同时又充当着其他部分的配角,整部作品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生龙活虎又不失细致典雅的感觉。观众可以从不同的侧重点去欣赏这幅图,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欣赏都会有所收获,图中每一个小小的细节共同组成了一幅完整宏大的作品。舒曼在创作这首奏鸣曲时,使代表动与静的乐思交替出现,每一个细节都有其独到的韵味,弹奏时每一个强都有不一样的处理,每一次转变都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

2.2 主题与角色设计之间的关系
引子的音乐属于约瑟比乌斯形象,深沉、大气、充满幽怨,演奏的时候需要将自己深深陷入沉思之中,头可以略微贴近双手,体会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或哀怨或踌躇,或坚毅或振奋人心。
在第一乐章中,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是截然相反的两个音乐形象。主部主题为激动的弗洛列斯坦风格,舒曼用小调表达了一个激动的主题,使音乐有魔鬼般的黑暗力量,因此主部主题代表了反派的角色。副部主题则是约瑟比乌斯风格,舒曼用大调表达了一个美好梦幻的主题,使音乐有天使般的拯救力量,因此副部主题代表了正派的角色。
第二乐章整体情绪平静、安逸,作曲家通过约瑟比乌斯之手,用 A 大调谱写了理想中的世界、温暖而甜蜜,即便中间出现了些许转折,但到最后也能够逢凶化吉。在这个乐章里,没有动荡不安的节奏,没有喧闹的炮火,有的只是甜蜜的二人世界和感慨万千的喜悦。
第三乐章中的两种体裁形式塑造了两种不同的弗洛列斯坦的形象。
谐谑曲部分塑造了一个小丑式的弗洛列斯坦形象,活泼、跳跃,A 段与 B 段的旋律均在双手间游走,演奏时需要留意旋律的发展脉络,控制好个各声部间的力度分配,音色要求是极干净且富有韧性,身体可略微靠近琴键,手指聚拢,手臂动作大方且成弧形,踏板踩一半甚至只在和弦处踩,以形象的塑造小丑式的弗洛列斯坦。
间奏曲部分塑造了正义的弗洛列斯坦形象,C 段属于主调音乐织体,演奏时身体略微向后仰,增加演奏者与琴之间的气场空间,演奏出音乐本身具有的张力,弹奏旋律时务必用大臂带小臂、小臂带手腕、手腕带手指,以形象的塑造正义的弗洛列斯坦。
...........................
3 作品演奏处理思维…………………………8
3.1 “短而连”的呼吸法…………………8
3.1.1 主题的“短而连”特点……………………9
3.1.2“短而连”音乐的演奏方法…………11

3 作品演奏处理思维

3.1 “短而连”的呼吸法
短,指的音乐材料;连,指的是气息。舒曼这首作品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尽管材料短小,表面看上去没有长线条的主题写作的痕迹,但是演奏效果应呈现出演奏者想要表达长线条的呼吸处理意图。
器乐与声乐无论是在中外还是古今,始终保持了一种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尤其是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器乐曲的主题融入了更多的歌唱性元素,每一位浪漫主义演奏者在演奏时都如痴如醉,将自己全部的感情注入其中。比起理性至上的古典主义音乐——其主题简洁明快、规范性极强,神秘且令人捉摸不透的浪漫主义音乐,其主题乐思更长,显得更加自由且个性化。气息运用的好坏和技术无关,而是和演奏者的演奏意识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演奏者即使具有非常扎实的技术功底,但是在演奏时不注意气息的运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呈现的音乐也只不过是一堆声音而已,因为演奏者没有赋予音符生命。实际上,在指导自己的学生以后,笔者才真正领悟到气息运用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更是演奏者职业精神的一种体现,也许这种说法过于绝对,但是,谁会愿意欣赏没有灵魂的音乐呢?
下例是以短小动机采用拱形思维(每个乐句一个抛物线)创作而成的主题乐段(a+a1)。谱例:1

.........................

结论
舒曼曾说:“照明人类心灵的深处,乃是艺术家的使命”,一方面演奏者所演奏的音乐需要尊重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另一方面作为演奏者需要具备相关艺术修养方能进行二度创作,为听者营造一个美妙的音乐氛围。
本文是笔者以舒曼《#f 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11)为例,基于音乐史、曲式、和声起伏、呼吸、力度、速度几个方面,将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完成本文,并有如下结论:
一、舒曼所处的浪漫主义时期,新元素随处可见,演奏这个时期的作品时需要用主观感受审视作品,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音乐。
二、舒曼的双重人格是他本人最显著的特征,在他创作的第一奏鸣曲中已经开始显现出这种特质,从乐曲标题到乐曲的乐思特征都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舒曼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被舒曼称之为朋友的弗洛列斯坦和约瑟比乌斯就是矛盾两方面具体体现。本文结合二者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既分析了曲式结构,又从演奏形态方面分析了该作品。
三、演奏乐曲最关键的无非呼吸、力度、速度等等几个方面,每个演奏者在演奏作品时总会从这三个方面入手研究作品。本文挑选了舒曼第一奏鸣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例证演奏时会出现的相关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用理论分析结合笔者实际演奏,总结出相应的练习的方法,从客观到主观研究了舒曼第一钢琴奏鸣曲的演绎。另外,实际的演奏需要建立在详细了解材料划分的基础之上,再遵守客观的谱面标记,并结合自身阅历以及自身演奏技能优势,演绎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特征的音乐。
这首作品并不是笔者接触到的第一首舒曼的钢琴作品,但是它的确是笔者目前最受感触的一首乐曲,并且在对理论知识全面了解之后,笔者对这部作品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舒曼创作了很多钢琴作品,并且这部作品是他创作的第一部大型奏鸣曲作品,所以从历史意义或者笔者私人意愿方面来说,都是一部值得期待的好音乐。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