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组曲《西藏素描》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探析——音乐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79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钢琴组曲《西藏素描》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探析——音乐硕士毕业论文

第一章 作曲家的生平简介与音乐创作概述


第一节 作曲家的生平简介

崔炳元是1958年的4月出生于辽宁省的以为东北汉子。现任陕西爱乐乐团团长的崔炳元,有着丰富的经历和独特的艺术才华。
在1977年,年仅19岁的崔炳元开始了自己在兰州军区歌舞团中提琴演奏员的日子。在崔炳元接受采访时曾多次透露,在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工作的日子是他今生难忘的岁月,也正式这段岁月,深深的影响了他,让他之后的音乐道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兰州军区歌舞团,崔炳元遇到了对自己音乐道路影响深远的一个人那就是当时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而王洛宾先后在西部创造和传播民族歌曲,将一生献给民族音乐事业的经历则深深的影响着崔炳元,《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些经典的民族音乐,也对崔炳元的艺术创作之路指引了民族音乐的方向。1979年的4月,刚刚出狱还没有得到平反的王洛宾受兰州军区的政委肖华将军邀请,来到了兰州军区歌舞团创作大型歌剧《带血的项链》,这部歌剧讲述了我国边疆地区各个少数民族团结一心的故事,并在当年的全国文艺巡演中获得了二等奖。就是在《带血的项链》的创作期间,崔炳元作为王洛宾的秘书,陪伴在这位当时已经62岁的老人身边,刚满20岁的崔炳元为王洛宾编撰,抄写,记录,一同探讨音乐一同生活。可以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王洛宾的一言一行,对音乐的丝丝处理和理解,都一点一滴的刻画在了崔炳元的脑海里,在崔炳元之后的生活,工作,音乐创作中,对这些点滴进行着拆解,分析,发扬,传承,领悟,创新。崔炳元在之后接受采访时曾说“在和王洛宾的接触中,学到了对于人生低潮和苦痛的看法,他一生受尽苦痛,却仍旧不抱怨,不设防,用一颗真挚的心面对世界,拥抱世界。而且,他对民族艺术,民间音乐追求的执着和勇气,让我永生难忘”。兰州是著名的黄河之都,在兰州先后近10年的岁月,黄河两岸的淘淘河水冲刷着崔炳元的心灵和音乐理想,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崔炳元找到了自己音乐的道路,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从而在之后的创作中有了如此之多的创作素材。期间,1983年到1985年,崔炳元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工作再进修的经历让崔炳元清楚的知道自己进修的方向,他将经历都放在作曲之上,加上自己身后的文化积累和底蕴,以及自己扎实的器乐功底和音乐素养,自然而然的成就了其作曲专业,为之后的创作之路打下了夯实的理论基础。军旅生活对于一个男人来讲,是一生的情怀和壮阔的情怀,而这十年,恰恰是崔炳元二十岁到三十岁成长的十年,磨砺的十年,而西北的壮阔大漠,戈壁的苍劲胡杨都成为了其日后创作的优秀题材。

第二章 钢琴组曲《西藏素描》的内容分析
第三章 钢琴组曲《西藏素描》的演奏探析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1]裴娜.论中国钢琴组曲创作的发展之路[J].人民音乐,2007,(5).
[2]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张静薇.中国钢琴作品民族审美底蕴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4]杨润.钢琴组曲《西藏素描》与《滇南山瑶三首》研究[D].河南大学,2005.
[5]徐雁来.键盘上舞出的藏族音乐——钢琴组曲《西藏素描》的探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0(4).
[6]田联韬.藏族宗教音乐初探[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1).
[7]刘修旻.藏族民间歌舞、宗教乐舞、宫廷乐舞比较论[J].西藏艺术研究.2001,(4).
[8]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9]程天健.中国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10]杨冬燕.藏族民歌中的民俗事象透视[J].西藏艺术研究.2004,(4).
[11]洛桑曲尼.略论西藏传统音乐的种类[J].西藏艺术研究.2006,(3).
[12]阿旺晋美.试论西藏传统艺术之形态特性[J].西藏艺术研究.2006,(3).
[1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本文来自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