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黎英海作曲《枫桥夜泊》之“情”与“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80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引 言


要演唱好声乐艺术作品,使其能够给欣赏者留下美好而持久的印象并非易事,笔者通过长期聆听一些音乐会体会到,只有将作品的情与技(在声乐作品中为“声”)结合起来,而且要遵循“情感第一,技巧第二”的原则才能进行更好的二度创作,为欣赏者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传承作曲家的优秀作品。

第一章 中国艺术歌曲概述

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历史并不长,兴起于上个世纪的 20 年代。当时一些留洋的音乐家由欧洲学成归国,带回了许多西洋音乐的作曲技法,为我国的音乐创作之门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些作曲家效仿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产生的艺术歌曲写作手法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中国艺术歌曲。由此,艺术歌曲这种声乐体裁便在我国继续发展起来了。

第一节 艺术歌曲的定义及特点

艺术歌曲是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钢琴伴奏占重要地位。”1从定义来看,艺术歌曲的“艺术性”是由于其歌词采用了文学性较高的著名诗歌,抒发了诗人、作家细腻的情感,其艺术价值极高。同时,作曲家在创作艺术歌曲时,运用了相对复杂的技法,并将钢琴伴奏的写作视为艺术歌曲整体创作构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他声乐体裁中钢琴只担任伴奏的地位提高到了与歌曲并驾齐驱的位置,更加充实了其“艺术性”特征,扩充了歌曲内容,丰富了歌曲情感,使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趋近于完美。

第二节 中国艺术歌曲与古诗词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这一题材传入我国是上个世纪 20 年代左右,在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之下,形成了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特点的中国艺术歌曲。当时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影响较大的作品有青主的《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黄自的《花非花》等。这些歌曲大都意蕴深远、风格清新、意境深邃、给人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歌词有些采用的是当代著名诗人的诗篇,还有些则直接用唐诗宋词,都体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其钢琴伴奏的写作也延续了欧洲艺术歌曲的特点,占有了并不次于旋律写作的地位,使二者在二度创作时相得益彰、交相呼应。其中,为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形式独占鳌头,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声乐体裁——古诗词艺术歌曲,优秀作品的不断涌现也使得这种体裁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与肯定。作曲家选取古代的著名诗作,挖掘其深刻悠远的内涵,根据诗歌创作的表现手法配以相应的旋律写作手法,以期达到诗歌与音乐的高度协调与契合。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这种艺术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其中以作曲家黎英海创作的《唐诗三首》为代表性作品之一。《唐诗三首》是作曲家黎英海以孟浩然的《春晓》、张继《枫桥夜泊》、以及王焕之的《登鹳雀楼》这三首诗作为歌词而谱写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后将这部声乐套曲刊登于《中国音乐》1982 年第 2 期,并于 2000 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集结出版,收录于《枫桥夜泊——黎英海、顾淡如古诗词歌曲选》中。其中《枫桥夜泊》以其创作的新颖性,独特性和艺术性荣获“80 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金奖”,继而成为了音乐会中演唱者最喜欢演唱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之一。

第二章 诗人与作曲家的生平简介

唐朝天宝末年(约 756—757 年),“安史之乱”爆发,诗人张继从北方流寓江南。在苏州经历了一个不眠夜晚,这个夜晚他想到了国家的命运与自身的前途,愁绪之情油然而生。诗人便带着这样的心情乘船来到城外的枫桥江边,在寂静的夜半时分听到了城外寒山寺的钟声,看到江边渔火点点、炊烟袅袅升起的景象,写下了千古名篇《枫桥夜泊》,以此来抒发孤寂、落寞、惆怅及对前途和国家危亡的感慨。作曲家黎英海运用民族调式而非欧洲传统的大小调式为该诗谱写了旋律,充分体现了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诗人与作曲家在文学与音乐的创作上均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仅这首作品的“合作”又为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节 唐朝诗人张继

张继(约 715~约 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 50首。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

第二节 作曲家黎英

海黎英海(1927 年—2007 年),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他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繁荣与发展,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编写了一部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神韵总结和研讨的著作:《汉族调式及其和声》,为我国民族音乐的理论研究与创作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对理论研究总结的同时,他还写作了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作品,如钢琴曲《阳关三叠》、《夕阳箫鼓》,它们被称为“钢琴艺术的中国化”。声乐作品有著名的声乐套曲《唐诗三首》

第二章 诗人与作曲家的生平简介...........7

第一节 唐朝诗人张继...........7

第二节 作曲家黎英海...........7

第三章 由诗词与音乐写作手法中如何看出“情”...........8

第一节 诗词写作手法中的“情” ...........8

一、虚实结合说“情” ...........8二、借景抒“情”...........8

第四章 特殊演唱技巧在此曲中的运用 ...........23

第一节 句末特殊的润腔演唱手法...........23

结 语 ...........26

结语

笔者在研究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情”与“声”方面做了一点微薄的探索,希望这点成果能对演唱者所做案头工作有微量的帮助。在古诗词艺术歌曲这种体裁的作品演唱分析上,笔者还将继续奋斗,找出规律,挖掘风格内涵,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为作品的更好演唱进行不断地探索,查漏补缺,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1] 差之半音,失之千里,刘正维,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0 年 3 月 29卷第 1 卷

[2]浅析黎英海声乐作品伴奏曲中和弦结构的民族化,田园,大舞台 2010 年 09期

[3]脱宁静淡处知音——黎英海音乐创作成就,李世军,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 5 期第 12 卷

[4]我最怀念的人——亲爱的爸爸黎英海,黎宁,中国音乐2009 年第 1期

[5]黎英海古诗词艺术歌曲《唐诗三首》,刘诚,中国音乐2007 年第 4 期

[6]黎英海艺术歌曲《唐诗三首》的和声分析,刘诚,中国音乐2007 年第 4 期

[7]对黎英海艺术歌曲《唐诗三首》的赏析,绕荣,当代教育论坛 2010 年第 7 期

[8]黎英海声乐套曲《唐诗三首》的演唱技术与风格分析,曹琳,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9]黎英海艺术歌曲《唐诗三首》的艺术魅力及演唱探析,李花,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论黎英海音乐作品中的民族化元素的创新与发展,郭红喜,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